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歷史上的賢內助:李母當簪為子擇友

四川犍為, 人文薈萃。 最著名的莫過於“一代循吏”李拔為官當政事蹟和膾炙人口的李家“一門四進士”的佳話。 然而, 通過挖掘故事背後的故事, 李母當簪為子擇友更加震撼人心。

李拔, 號峨峰。 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生於犍為城關文林街。 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任福甯知府。 李拔先祖于明洪武初年徙居犍為。 在李拔之前, 李家多業儒無成, 落泊潦倒。

李拔回憶自己年幼時的情景時說:“家庭生計日艱, 母親在家‘飼豕養蠶’, 父親外出為人‘采薪、負米, 數瀕於死’。 ”由於李父長期忙於生計, 無暇顧及家庭, 便把李拔三兄弟託付妻子教導。

李母周氏為塾師之女, 賢慧持家。 雖然家庭極度貧寒, 但是李母始終督促李拔讀書不輟, 在家親自教李拔讀書識字。 只因在她內心深處, 始終懷揣著“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理想。

李拔15歲的時候, 母親周氏憂心忡忡, 孩子聰明勤奮, 頗有天賦, 卻苦於家境貧寒, 無法為其聘請名師指點。 內心的煎熬讓她夜夜無法入眠。 經再三思索, 她想到“無師當取益友”, 於是, 決定當掉家中唯一值錢的東西——頭上的簪子, 用典當來的錢招待兒子的學友, 以吸引挑選優秀學生與兒子一起學習。 李拔明白母親的良苦用心, 更加發憤圖強。 雍正九年(1731年), 18歲的李拔考中秀才。 飽讀詩書的李拔確立了他的人生觀、價值觀。 他曾自書聯語“立志不溫飽,

讀書豈為功名”, 天下為公的思想至此厚植於心。

父母是孩子的啟蒙老師。 李拔因家庭生計所迫, 想要放棄學業的時候, 母親反問:“古人由困而亨坎檁, 窮愁益勵操持, 汝等可以饑寒隳厥志乎?”諄諄教誨, 堅定了李拔學習的決心。 在他人生的重要階段, 在他為擇學友而彷徨的時候, 是母親為他創造了良好的學習交友環境。

孔子說:“友直, 友諒, 友多聞, 益矣。 友便辟, 友善柔, 友便佞, 損矣。 ”李母當簪為子擇友, 這一歷史故事所蘊含的智慧光芒照耀著世人。 時代呼喚“李拔”, 也呼喚越來越多的“李母”!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