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老包頭 · 西閣外

喬家金街南口不遠處, 有個地名叫“西閣外” , 因馬王廟小學右前方曾有一座西閣而得名。

西閣意為“在西城所建的一座樓閣”, 因內供有觀音塑像,

又被當地老百姓叫做觀音閣。 西閣建于同治九年( 1870年), 這是大同鎮總兵馬升( 1827-1889 年)駐防包頭任內期間為包頭老百姓辦的好事之一。

同治五年( 1867 年) 至光緒四年, 馬升駐防包頭, 這個總兵除了完成自己的本職工作——鎮壓馬化龍的回民起義外,

還忙活著“三修一建設” 。

“三修”即修東、西營盤, 修城牆, 維修廟宇;開闢財神廟市場和築西閣屬於“一建設”的內容。

西閣外形似城樓又不是城樓。 它的平面呈正方形, 每邊長5丈許, 磚石結構, 門洞東西向, 長寬高均為1.7 丈, 檯面正中建閣, 圍廊柱12根。

包頭老人傳言, 建西閣的目的主要有三:

第一:宣場德威

第二:在城防上登高眺望, 備防來犯之敵

第三:遊覽觀賞, 效仿古人, 建樓與民同樂

西閣上存有一把長約2 丈、重200余斤的馬升戟, 但這戟不是馬升的隨身武器, 而是為西閣所造的“鎮邪之寶”。

戟上刻有“記名簡放提督軍門, 鎮守山西大同等處地方, 統雁門三關總鎮都督冠勇巴圖魯馬(巴圖魯馬, 滿語勇士, 賜予作戰有功的官員。 冠勇是漢字勇號)”, 戟正對西, 以示鎮西之器。

西閣建成後, 交由馬王廟僧人代管, 每年農曆六月十九觀世音菩薩成道日會舉辦廟會。 後來因該閣無佈施收入, 便格佛殿開放, 供遊人觀賞, 從此便成為包頭鎮的標誌性景觀。

新中國成立後, 出於打通馬路的需要, 西閣被拆除。

編輯:CHAG TAHA

參考:《包頭城市繪》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