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華為漫長而複雜的美國故事:很多問題是死結,進入美國市場無望

圖1、華為多年耕耘美國一無所獲

美國為何揪住華為不放

華為今年對美國有很大的計畫, 但遺憾的是這些計畫最終都以相當快的速度分崩離析。

與美國電話電報公司(AT&T)的零售合作關係原本提上了快車道, 這是該公司原本計畫比在2017年取得更好成績的一部分, 但是最終該公司因美國的無線運營商因為外部壓力而放棄, 因此華為它遭遇到了又一次失敗, 因為來自華盛頓的壓力仍然認為該公司是美國額國家安全威脅, 同時它與北京關係密切。 儘管這一發展結果遠不是美國政府給華為帶來的第一個麻煩, 但值得注意的是, 但是美國對華為已經採取了諸多糟糕的舉措。 以至於華為消費電子產品部門的首席執行官Richard Yu(餘承東)在2018年的CES和MWC等主要貿易展覽會期間的每一次媒體訪談中都會抱怨幾個月來美國政府對該公司的“不公平”待遇。
以至於華為通訊部門的負責人不得不介入, 將這家公司與餘承東的評論區分開來, 儘管這樣做取得的成功有限, 但他試圖淡化這種分析以免激發出更多的行政激情而導致關係徹底崩潰。 雖然很多美國消費者認為, 山姆大叔的偏執正在阻止一個雄心勃勃的公司和全球技術領先者將其產品和服務帶到該國並使美國消費者受益, 但值得問一個問題是, 華為為什麼會成為美國保護主義的無辜犧牲品?

圖2、美國對華為存在深深的偏見

要回答這個問題, 我們首先應該看看美國為什麼如此反對華為在美國開展大型業務的想法。 雖然美國電話電報公司(AT&T)禁售華為的事件已被廣泛報導, 並且都涉及所謂的間諜指控, 但多數業內觀察人士都認為, 阻止華為在美國運營業務的政治努力與手機無關, 而是與其進入美國無線基礎設施市場相關。 眼下, 業界的下一個重大事件是5G, 但是在2012年, 當5G只是一個遙遠的想法時, 華為也在美國炙手可熱, 面臨著美國國會的層層責難。

當然, 作為全球的唯一超級大國不希望讓一家與其主要國際競爭對手有聯繫的公司出現在其關鍵基礎設施的供應商名單中;而今華為已經成為一家通信行業的領袖企業, 這是前所未有的事實。 實際上, 華為自1987年成立以來的增長速度和增長原因正是因為中國也有類似的想法 - 它想停止從外國實體進口網路交換機, 但是中國的出發點更多的是從經濟因素考慮而非政治原因, 但是華盛頓相比就要激進很多, 它只是想把美國公司和機構使用的無線設備限制在它認為是所謂的盟友的國家的硬體上, 雖然兩者的基本情緒是一樣的, 但是美國政府保守主義情節違背了市場原則甚至可能會危及整個國家的自由市場。

圖3、華為手機中使用自己開發的晶片

華為最初的業務模式是銷售從香港進口的網路交換機, 同時對這些解決方案進行逆向工程, 其業務目標與20世紀後期北京的網路雄心完全一致。 根據2006年一位元研究人員的研究結果, 當時中國的研究人員通常會與外國專家合作開發這些技術, 但華為主要是對其進行逆向工程。至於華為當時如何戰勝國有的中興電信(後來被稱為中興新通信設備和今天的中興通訊)贏得豐厚的國內合同的,沒有人知道具體的原因。無論如何,從90年代後半期開始,華為獲得全國電信冠軍的地位是無可爭議的,北京方面對華為公司獲得貸款和合同支援這一事實持開放態度。到1999年,華為成為中國最賺錢的電信公司,擁有近1.82億美元的利潤收益,近10億美元的收入。與此同時,該公司開始了其國際擴張計畫和步伐,彭博社在十多年後報導稱華為於1997年贏得了第一份外國合同,這是在IBM簽訂了諮詢和未明確的網路管理服務合同之前的一年。華為最終在2001年在美國推出了四家研發機構,並且根據其自己披露的資料,華為在2002年從海外銷售中產生了5.52億美元的銷售收入。經過十五年的進口網路設備和依靠國外技術為其關鍵通信基礎設施提供設備,中國終於在二十一世紀初獲得了它自己所需要的電信巨頭。而這也是美國人認為華為與中國政府存在千絲萬縷的聯繫的所謂證據。

圖4、由於美國政府禁令美國消費者無法享受優質的華為設備

另外,華為通常將自己稱為“集體”所有而不是私人所有的公司,但其所有權結構的細節在很大程度上仍未公開,這也是美國一再反復批評它缺乏透明度的主要原因之一:找到自己的忠誠所在的最簡單方法就是看看誰擁有它們,但華為仍然不願意討論這些問題。 2014年,該公司允許英國“金融時報”翻閱其部分書籍,以證明其是由其員工真正擁有的,但該檢查僅證實其員工實際上並不控制公司,即使他們有資格獲得基於他們的持股和年利潤的現金獎金。雖然這聽起來可能與西方的股票期權相似,但這並不完全相同,如果你離開華為,你也失去了公司的所有股份,另外如果你不是中國公民,你就不能擁有該公司的任何股份,即使你是該公司的一名員工。那麼,誰真的擁有和控制著華為?是所有的華為員工......還是有些員工......至少......只要他們留在公司,並同意參與其受控制的員工,這可能是永無止境的資本遊戲,但確實讓人感到困惑,每個美國官員都試圖理解這種混亂的所有權。

圖5、華為推出全套5G產品

美國人認為華為的所有權結構遠不及中興通訊那樣透明,中興通訊是一家上市公司,其股權持有者相對明確。華為這種所有權缺乏明確性也是美國人關注的焦點,這也是為什麼中興通訊仍然可能在美國銷售智慧手機而華為則不可以的主要原因之一。

華為與美國科技巨頭之間的衝突

除了美國政府外,許多美國公司過去也與這家中國的科技巨頭發生過衝突,最明顯的原因是智慧財產權方面的指責。 2003年,思科起訴該公司盜用其路由器原始程式碼時,這記錄了第一起此類案件。一年後,華為與思科的爭議在庭外得到了解決,華為高級副總裁查理斯丁在2012年反思了這一案件稱當時思科並沒有發現任何侵權行為,但是華為確確實實地從這一事件中吸取了教訓,要求員工不要隨意使用開原始程式碼。

2014年T-Mobile同意出售華為手機,但匪夷所思的是最終卻提交了一份對華為公司的商業秘密盜竊訴訟;

圖6、美國政府屢次禁止華為進入美國

這個事件的詭異之處在于華為似乎自己親手摧毀了在過去幾年中唯一一家願意出售其手機的美國運營商--T-Mobile的橋樑。這家位於華盛頓州貝爾維尤的電信巨頭于2014年起訴該公司,稱其涉嫌竊取商業機密盜竊案,T-Mobile指控華為竊取其觸控式螢幕測試機器人“Tappy”的設計甚至部件。儘管原告未能證明其惡意,但它卻在去年贏得了訴訟,華為被判定犯有商業秘密盜竊罪,並被要求支付480萬美元的損失賠償金。但是實際情況是一名華為員工對T-Mobile受保護的技術進行拍照,而此舉被T-Mobile認為其目的是對他們進行逆向設計以開發可競爭的解決方案。

華為的產品設計和做法在美國也有質疑

美國人除了對華為數十年來混淆的所有權結構以及該公司與美國公司之間的許多侵權糾紛之外,該公司的一般產品的設計做法也遭到了多次批評,最近的一起事件是有人揭發這家手機OEM廠商徵求用戶對Mate 10 Pro旗艦機的虛假評論,並讓人將留它們留在百思賣的線上店面上。在遭受公眾強烈反對之後,華為將這一事件歸咎於“內部溝通不暢”,但百思買現在卻說這完全由該公司完成。百思買原本是華為在美國的另一座橋樑,就這樣也被燒毀了。而大約在十二個月前,該公司被廣告誤報所有P10型號具有UFS 2.1記憶體,但是實際上華為同時還銷售UFS 2.0和eMMC 5.1等存儲速度較慢版本的機型。華為首先回避了這些指控,然後說這樣的說法是“傲慢的”,然後才回到了這個明智的回應,並聲稱它的Android旗艦產品陣容並不便宜,但只是在一些設備上選擇使用比廣告存儲更差的存儲,並稱其在努力讓其供應鏈多樣化並使其更加可靠。這太糟糕了,難道沒有人告訴它的市場部門,“可靠性”是他們設計應該瞄準的目標。儘管這些產品爭議沒有一個是因為美國阻止該公司在該國開展業務的任何理由,並且主要是為消費者保護團體和機構準備的“彈藥',但這些事件確實讓美國人懷疑華為一再聲稱它受到美國政府以及立法者們的不公正待遇的這個科技巨人如何看待和對公平競爭概念的理解。

華為放棄美國,表示今後不再關注美國

歷經數年的反復受挫之後,華為終於忍耐不住了,表示華為將今後將不再關注美國。最近經過美國政府幾個月來對安全問題的挫折,華為終於達到了突破點。在中國深圳的一次會議上,華為表達了將會將其重點和資源轉移到美國以外的其他市場中。

圖7、華為明確表示將會放棄美國

在華為分析師大會上,華為輪值董事長徐直軍表示:“中美之間發生了很多故事,一個小時都沒辦法討論。中美之間不是我能夠說得清楚的,能夠解決的。”

華為輪值董事長徐直軍說:“有些事情不是以我們意志為轉移的,與其無法左右,不如不理會。有些事情,放下了反而輕鬆。”。

結論

儘管華為在美國的故事漫長而複雜,但近十年來美國立法者和監管機構一直面臨的反對意見歸結為一個相對簡單的概念:華為與美國政府之間存在無法調和的看法,近期華為毫無希望能夠在美國開展業務,而隨著5G的出現以及電信在我們生活的各個方面越來越重要的角色,讓華為在美國做大規模業務是美國政府根本就不會考慮的選項,所以華為現在徹底推出美國市場是明智之舉!

(完)

但華為主要是對其進行逆向工程。至於華為當時如何戰勝國有的中興電信(後來被稱為中興新通信設備和今天的中興通訊)贏得豐厚的國內合同的,沒有人知道具體的原因。無論如何,從90年代後半期開始,華為獲得全國電信冠軍的地位是無可爭議的,北京方面對華為公司獲得貸款和合同支援這一事實持開放態度。到1999年,華為成為中國最賺錢的電信公司,擁有近1.82億美元的利潤收益,近10億美元的收入。與此同時,該公司開始了其國際擴張計畫和步伐,彭博社在十多年後報導稱華為於1997年贏得了第一份外國合同,這是在IBM簽訂了諮詢和未明確的網路管理服務合同之前的一年。華為最終在2001年在美國推出了四家研發機構,並且根據其自己披露的資料,華為在2002年從海外銷售中產生了5.52億美元的銷售收入。經過十五年的進口網路設備和依靠國外技術為其關鍵通信基礎設施提供設備,中國終於在二十一世紀初獲得了它自己所需要的電信巨頭。而這也是美國人認為華為與中國政府存在千絲萬縷的聯繫的所謂證據。

圖4、由於美國政府禁令美國消費者無法享受優質的華為設備

另外,華為通常將自己稱為“集體”所有而不是私人所有的公司,但其所有權結構的細節在很大程度上仍未公開,這也是美國一再反復批評它缺乏透明度的主要原因之一:找到自己的忠誠所在的最簡單方法就是看看誰擁有它們,但華為仍然不願意討論這些問題。 2014年,該公司允許英國“金融時報”翻閱其部分書籍,以證明其是由其員工真正擁有的,但該檢查僅證實其員工實際上並不控制公司,即使他們有資格獲得基於他們的持股和年利潤的現金獎金。雖然這聽起來可能與西方的股票期權相似,但這並不完全相同,如果你離開華為,你也失去了公司的所有股份,另外如果你不是中國公民,你就不能擁有該公司的任何股份,即使你是該公司的一名員工。那麼,誰真的擁有和控制著華為?是所有的華為員工......還是有些員工......至少......只要他們留在公司,並同意參與其受控制的員工,這可能是永無止境的資本遊戲,但確實讓人感到困惑,每個美國官員都試圖理解這種混亂的所有權。

圖5、華為推出全套5G產品

美國人認為華為的所有權結構遠不及中興通訊那樣透明,中興通訊是一家上市公司,其股權持有者相對明確。華為這種所有權缺乏明確性也是美國人關注的焦點,這也是為什麼中興通訊仍然可能在美國銷售智慧手機而華為則不可以的主要原因之一。

華為與美國科技巨頭之間的衝突

除了美國政府外,許多美國公司過去也與這家中國的科技巨頭發生過衝突,最明顯的原因是智慧財產權方面的指責。 2003年,思科起訴該公司盜用其路由器原始程式碼時,這記錄了第一起此類案件。一年後,華為與思科的爭議在庭外得到了解決,華為高級副總裁查理斯丁在2012年反思了這一案件稱當時思科並沒有發現任何侵權行為,但是華為確確實實地從這一事件中吸取了教訓,要求員工不要隨意使用開原始程式碼。

2014年T-Mobile同意出售華為手機,但匪夷所思的是最終卻提交了一份對華為公司的商業秘密盜竊訴訟;

圖6、美國政府屢次禁止華為進入美國

這個事件的詭異之處在于華為似乎自己親手摧毀了在過去幾年中唯一一家願意出售其手機的美國運營商--T-Mobile的橋樑。這家位於華盛頓州貝爾維尤的電信巨頭于2014年起訴該公司,稱其涉嫌竊取商業機密盜竊案,T-Mobile指控華為竊取其觸控式螢幕測試機器人“Tappy”的設計甚至部件。儘管原告未能證明其惡意,但它卻在去年贏得了訴訟,華為被判定犯有商業秘密盜竊罪,並被要求支付480萬美元的損失賠償金。但是實際情況是一名華為員工對T-Mobile受保護的技術進行拍照,而此舉被T-Mobile認為其目的是對他們進行逆向設計以開發可競爭的解決方案。

華為的產品設計和做法在美國也有質疑

美國人除了對華為數十年來混淆的所有權結構以及該公司與美國公司之間的許多侵權糾紛之外,該公司的一般產品的設計做法也遭到了多次批評,最近的一起事件是有人揭發這家手機OEM廠商徵求用戶對Mate 10 Pro旗艦機的虛假評論,並讓人將留它們留在百思賣的線上店面上。在遭受公眾強烈反對之後,華為將這一事件歸咎於“內部溝通不暢”,但百思買現在卻說這完全由該公司完成。百思買原本是華為在美國的另一座橋樑,就這樣也被燒毀了。而大約在十二個月前,該公司被廣告誤報所有P10型號具有UFS 2.1記憶體,但是實際上華為同時還銷售UFS 2.0和eMMC 5.1等存儲速度較慢版本的機型。華為首先回避了這些指控,然後說這樣的說法是“傲慢的”,然後才回到了這個明智的回應,並聲稱它的Android旗艦產品陣容並不便宜,但只是在一些設備上選擇使用比廣告存儲更差的存儲,並稱其在努力讓其供應鏈多樣化並使其更加可靠。這太糟糕了,難道沒有人告訴它的市場部門,“可靠性”是他們設計應該瞄準的目標。儘管這些產品爭議沒有一個是因為美國阻止該公司在該國開展業務的任何理由,並且主要是為消費者保護團體和機構準備的“彈藥',但這些事件確實讓美國人懷疑華為一再聲稱它受到美國政府以及立法者們的不公正待遇的這個科技巨人如何看待和對公平競爭概念的理解。

華為放棄美國,表示今後不再關注美國

歷經數年的反復受挫之後,華為終於忍耐不住了,表示華為將今後將不再關注美國。最近經過美國政府幾個月來對安全問題的挫折,華為終於達到了突破點。在中國深圳的一次會議上,華為表達了將會將其重點和資源轉移到美國以外的其他市場中。

圖7、華為明確表示將會放棄美國

在華為分析師大會上,華為輪值董事長徐直軍表示:“中美之間發生了很多故事,一個小時都沒辦法討論。中美之間不是我能夠說得清楚的,能夠解決的。”

華為輪值董事長徐直軍說:“有些事情不是以我們意志為轉移的,與其無法左右,不如不理會。有些事情,放下了反而輕鬆。”。

結論

儘管華為在美國的故事漫長而複雜,但近十年來美國立法者和監管機構一直面臨的反對意見歸結為一個相對簡單的概念:華為與美國政府之間存在無法調和的看法,近期華為毫無希望能夠在美國開展業務,而隨著5G的出現以及電信在我們生活的各個方面越來越重要的角色,讓華為在美國做大規模業務是美國政府根本就不會考慮的選項,所以華為現在徹底推出美國市場是明智之舉!

(完)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