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環保和生態惠民相融,產業與藍天碧海兼得!大亞灣實現綠色發展新跨越

大亞灣區堅持將生態和自然條件的約束作為各項規劃的前置條件。 王昌輝 攝

2017年, 大亞灣區交出了一份漂亮的“成績單”:GDP實現505.1億元;空氣品質優良率98.1%,

居市區首位;飲用水源達成率100%;綠化覆蓋率42.1%, 人均公園綠地18.5平方米——人均綠地面積市區最高, 實現了天更藍、水更清、城更美。

近年來, 大亞灣區堅持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 加快推進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創建, 努力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 助力惠州建設綠色化現代山水城市。

生態規劃引領

環保有問題“一票否決”

“想進大亞灣投資可不是那麼容易。 ”國內某知名民營化工企業負責人坦言, 儘管曾因為想進入大亞灣投資而屢次碰“一鼻子灰”, 但她對大亞灣環保安全審批的“寸步不讓”豎起了大拇指:“捨棄財稅收入也要保證碧水藍天, 要做到這點不容易。

近年來, 大亞灣堅持將生態和自然條件的約束作為各項規劃的前置條件, 以生態規劃引領發展:相繼編制了《生態區建設規劃》《惠州大亞灣海洋綜合規劃》等系列生態規劃, 劃定了生態保護紅線, 形成了較為完善的綠色生態環保規劃體系, 並在“四規合一”中落實了其統領性的作用。

大亞灣區委、區政府堅持把生態環保工作擺在突出位置, 銳意實施生態文明體制改革, 2014年以來共完成55項生態文明體制改革事項。 同時, 堅持安全環保形勢分析會等制度, 全力強化綠色規劃引領、環境綜合整治、生態環境建設、生態環境監管等工作。

近3年來, 大亞灣區大力實施產業優化升級工程, 一方面全力消除環境隱患, 通過部門聯動、交叉執法,

開展專項行動對轄區內未批先建、未驗先投等環境違法違規建設專案進行全面排查, 實施分類處理整頓, 落實“三個一批”(即淘汰關閉一批、整頓規範一批、完善備案一批)要求, 徹底解決了一批環保重點難點問題;另一方面制定“招商圖譜”, 修訂了《專案評估辦法和評估標準》, 對專案實行安全、環保“一票否決”制度, 2014年以來項目否決率達19.6%。 按照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理念, “控減補”綜合施策抓生態環保, 全力控源頭污染、減總量排放、補生態短板, 對環保安全違法行為實行一律立案查處、一律頂格處罰、一律公開曝光、一律追究責任“四個一律”, 持續優化生態環境。

公園建在家門口

3年建成66個村莊公園

從大亞灣西區龍山一路轉入樟浦村,

距離道路不到500米, 樟浦村公園就在眼前, 只見鬱鬱蔥蔥的古荔枝樹和古樟樹一棵緊挨著一棵, 茂盛的枝葉散開來如同一個個巨大的華蓋, 華蓋下錯落有致地安置著石凳石桌。 傍晚時分, 樟浦村公園漸漸熱鬧起來。 打球的、下棋的、遛娃的村民們不少, 嚴劍來就是其中之一。

“年輕時我就很喜歡打籃球, 不過因為村裡沒有合適的場地, 很多年沒打了。 現在公園建好了, 還有籃球場, 所以, 我這老頭子又重新開始打球了。 ”已過花甲之年的村民嚴劍來說。

和他一樣, 自從樟浦村公園建好以後, 村民們的休閒生活不再是枯燥地看電視、打牌;而是參加各種健身休閒活動, 樂在其中。 這種改變不僅是在西區樟浦村,

在大亞灣區的其他社區、農村也是如此。

村民們的幸福生活, 得益於大亞灣區創新實施公園進村(社區)改革。 2015年起, 該區實施該項改革, 力爭2018年實現全區具備條件的村(社區)公園全覆蓋。

“這是優化村(社區)環境、提升公共服務均等化水準的需要。 ”大亞灣區有關負責人介紹, 通過創新開展“公園進村(社區)”改革, 按照“300米見綠、500米見園”等要求, 加快打造“環境優美的魅力灣區”, 大亞灣區煥發出新的活力。

據介紹, 2015—2017年大亞灣區共建成66個村莊公園(其中澳頭20個、西區26個、霞湧20個), 綠化面積30多萬平方米, 受益群眾達20多萬人, 為美好家園建設、幸福村居建設和城鄉發展一體化提供有力保障。 村莊公園建設帶來的成果向全社會展示了村莊環境建設帶來的新變化和新風貌, 激發了廣大村民熱愛家鄉、建設家鄉的熱情,有效推動了鄉村各項建設工作向縱深發展。

此外,到2017年底,大亞灣區建成了社區綠道24.1公里,完成濱河道路綠化工程4項,全區新建綠色建築占新建建築比例達53.34%;實現建成區綠化覆蓋面積1944公頃,綠化覆蓋率42.1%,人均公園綠地約18.5平方米,各項綠地指標均高於全省、全市平均水準。

認真落實河長制

構建三級治水提質體系

“水更清了,岸更綠了,鳥兒也多了,沒想到大亞灣的水系這麼美。”日前,大亞灣區舉行“愛河·護河·愛家園”微攝影大賽頒獎儀式,居民劉先生在看到攝影作品時感歎不已。

在一幅幅美麗攝影作品的背後,是大亞灣區認真落實河長制。該區將全區海岸線和水源保護區全部納入河長制工作範圍內,並構建了區、辦事處、村委三級“河長制+段長制”治水提質新體系。同時,持續推行河長巡河常態化,全區各級河長嚴格按照每週一巡的頻次,持續加大對河湖的巡查力度。實現巡河高頻次全覆蓋。通過巡河,發現或接收舉報涉河湖問題100%已完成核查。在2017年全市推行河長制驗收檢查中,該區以總分102.5分的成績在市內各縣區中排名第一。

同時,該區加大投入對河道進行防洪整治,2017年大亞灣區共投入13.74億元,完成對全區47.8公里河道防洪整治,占全區河道總長度的47.8%,整治後的河道均達20年一遇以上防洪標準。

大亞灣區還加快澳頭、霞湧老城區海綿化改造和城市道路綠化彩化;持續推進公園綠地的規劃建設,助力惠州由“臨湖沿江城市”向“沿江濱海城市”發展。

在海洋環境保護管理上,該區堅持規劃先行,統籌海洋生態環保工作,先後出臺了《大亞灣區海洋與漁業環境保護三年行動計畫(2017—2019)》和《大亞灣海洋生態修復規劃(2017—2025)》,為發展可持續海洋經濟和藍色海洋奠定基礎。同時,通過開展海水養殖污染整治、海上垃圾整治、海洋船舶非法排汙整治等行動,多管齊下加強海上污染源整治。監測結果顯示,2017年,大亞灣區近岸海域達一、二類海域水質面積比例為96.99%,同比增長3.9%。

國家級“綠色園區”

迴圈經濟成入駐企業標配

在大亞灣石化區的惠州凱美特氣體有限公司廠區,“隔牆供應”的管道從廠外接到廠區內一排兩層樓高的設備廠房,幾位元工人正在對已完成灌裝的液化罐進行出廠前的搬運和檢查。

來自石化區裡中海殼牌專案的化工廢氣就在這裡進行壓縮、淨化、液化、提純處理,最後“變成”食品級二氧化碳——它是塑膠,乃至可樂、啤酒等日常消費品中的原料。據瞭解,因為宏瑞環保和凱美特氣體的投產,兩家企業每年可以減少32萬噸二氧化碳的排放。按一棵樹年吸收18.3公斤二氧化碳計算,年減排二氧化碳相當於1749萬棵樹吸收的二氧化碳量。

石化產業是惠州目前兩大支柱產業之一,位於大亞灣的石化區裡,迴圈經濟已經成為入駐企業的標配,不僅降低了企業成本,提高了效益,更實現了大石化產業與藍天碧海兼得。

目前,石化園區已基本形成碳二、碳三、碳四、碳五、碳九等優勢產業鏈,園區迴圈經濟產業鏈關聯度達85%,原料就地轉化率約71%。2017年,大亞灣區空氣品質持續優良,在惠州市區中排名第一。與此同時,該園區落戶專案86宗,世界500強及行業領先企業投資占90%。石化區連續四年位元列“中國化工園區20強”第二,獲評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範基地、國家第一批“綠色園區”、國家迴圈化改造示範試點園區,建成華南首個國家級精細化工專業科技企業孵化器。

激發了廣大村民熱愛家鄉、建設家鄉的熱情,有效推動了鄉村各項建設工作向縱深發展。

此外,到2017年底,大亞灣區建成了社區綠道24.1公里,完成濱河道路綠化工程4項,全區新建綠色建築占新建建築比例達53.34%;實現建成區綠化覆蓋面積1944公頃,綠化覆蓋率42.1%,人均公園綠地約18.5平方米,各項綠地指標均高於全省、全市平均水準。

認真落實河長制

構建三級治水提質體系

“水更清了,岸更綠了,鳥兒也多了,沒想到大亞灣的水系這麼美。”日前,大亞灣區舉行“愛河·護河·愛家園”微攝影大賽頒獎儀式,居民劉先生在看到攝影作品時感歎不已。

在一幅幅美麗攝影作品的背後,是大亞灣區認真落實河長制。該區將全區海岸線和水源保護區全部納入河長制工作範圍內,並構建了區、辦事處、村委三級“河長制+段長制”治水提質新體系。同時,持續推行河長巡河常態化,全區各級河長嚴格按照每週一巡的頻次,持續加大對河湖的巡查力度。實現巡河高頻次全覆蓋。通過巡河,發現或接收舉報涉河湖問題100%已完成核查。在2017年全市推行河長制驗收檢查中,該區以總分102.5分的成績在市內各縣區中排名第一。

同時,該區加大投入對河道進行防洪整治,2017年大亞灣區共投入13.74億元,完成對全區47.8公里河道防洪整治,占全區河道總長度的47.8%,整治後的河道均達20年一遇以上防洪標準。

大亞灣區還加快澳頭、霞湧老城區海綿化改造和城市道路綠化彩化;持續推進公園綠地的規劃建設,助力惠州由“臨湖沿江城市”向“沿江濱海城市”發展。

在海洋環境保護管理上,該區堅持規劃先行,統籌海洋生態環保工作,先後出臺了《大亞灣區海洋與漁業環境保護三年行動計畫(2017—2019)》和《大亞灣海洋生態修復規劃(2017—2025)》,為發展可持續海洋經濟和藍色海洋奠定基礎。同時,通過開展海水養殖污染整治、海上垃圾整治、海洋船舶非法排汙整治等行動,多管齊下加強海上污染源整治。監測結果顯示,2017年,大亞灣區近岸海域達一、二類海域水質面積比例為96.99%,同比增長3.9%。

國家級“綠色園區”

迴圈經濟成入駐企業標配

在大亞灣石化區的惠州凱美特氣體有限公司廠區,“隔牆供應”的管道從廠外接到廠區內一排兩層樓高的設備廠房,幾位元工人正在對已完成灌裝的液化罐進行出廠前的搬運和檢查。

來自石化區裡中海殼牌專案的化工廢氣就在這裡進行壓縮、淨化、液化、提純處理,最後“變成”食品級二氧化碳——它是塑膠,乃至可樂、啤酒等日常消費品中的原料。據瞭解,因為宏瑞環保和凱美特氣體的投產,兩家企業每年可以減少32萬噸二氧化碳的排放。按一棵樹年吸收18.3公斤二氧化碳計算,年減排二氧化碳相當於1749萬棵樹吸收的二氧化碳量。

石化產業是惠州目前兩大支柱產業之一,位於大亞灣的石化區裡,迴圈經濟已經成為入駐企業的標配,不僅降低了企業成本,提高了效益,更實現了大石化產業與藍天碧海兼得。

目前,石化園區已基本形成碳二、碳三、碳四、碳五、碳九等優勢產業鏈,園區迴圈經濟產業鏈關聯度達85%,原料就地轉化率約71%。2017年,大亞灣區空氣品質持續優良,在惠州市區中排名第一。與此同時,該園區落戶專案86宗,世界500強及行業領先企業投資占90%。石化區連續四年位元列“中國化工園區20強”第二,獲評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範基地、國家第一批“綠色園區”、國家迴圈化改造示範試點園區,建成華南首個國家級精細化工專業科技企業孵化器。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