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汽車>正文

不能再買凱迪拉克了?

單純提問

不接受反駁和質疑

1.

這兩天, 不論是微信群或是朋友圈裡你都能看到一張圖的瘋狂傳播。 圖裡引用了高德地圖《2016年中國主要交通分析報告》的內容稱:

凱迪拉克車主出行頻次較高的目的地是洗浴、推拿會所。

中槍的凱迪拉克車主們再一次欲哭無淚。

為什麼說是再一次?因為這是一個去年就已經引起過爭議的老梗。

2017年1月, 高德地圖聯合幾家權威機構官方發佈了《2016 年度中國主要城市交通分析報告》。 並貼出了幾張早在去年初就廣泛傳播的加工圖片。

從中可以看出, 早在那時“凱迪拉克車主偏好洗浴場所”的說法就已經甚囂塵上。

當時這份報告發出之後, 也像如今般引起過巨大反響。

首先, 資料的真實性和準確性曾引起廣泛質疑。

鑒於高德地圖是以大資料分析的專業口徑對外公佈的報告和圖片, 所以口徑的準確性至關重要。

但縱觀高德的這份完整報告, 網友發現高德往年的同類報告並未涉及車輛品牌和車型。 但在2016年Q3和2016全年的報告之中, 分別出現了車主駕駛行為和品牌行為偏好等資料。 而那時高德地圖的個人設置之中, 並沒有設置駕駛車輛的選擇。

所以導航使用者的品牌資訊是怎麼來的?又何以得出“凱迪拉克車主偏好洗浴場所”的結論?

鑒於中國線民對隱私許可權的容忍度比較高, 我們無法得知高德從何處獲得這些品牌資訊, 但可以確認的是, 高德此舉有博眼球的嫌疑。

當然除了給賓士寶馬們貼上引人關注的標籤, 這份《2016年中國主要交通分析報告》裡不嚴謹的內容還有更多。

比如:

即使阿裡是高德背後的的大金主, 但這麼赤裸裸的吹牛逼我是不信的。

其次, 大資料分析引起的對隱私問題的討論更是強烈。

隨著我們的位置資訊、消費記錄、銀行帳單、病歷、網頁和社交網路流覽記錄, 甚至駕駛習慣、健身資料逐漸被各類APP抓取, 什麼樣的資訊能夠公開, 這樣的資料該不該公開?公開的資訊應該具體到什麼程度?

這些問題都是有待商榷的。

可以肯定的是, 保障資訊安全、保護個人隱私是一直是大資料產業發展的前提。 雖然逐漸有要求對個人資料的脫敏處理, 比如要交易的是一條個人資訊資料, 姓名只能保留姓氏, 手機號後幾位要打碼處理,

家庭住址要刪除具體街道、門牌……但個體資料脫敏就能完全保護隱私嗎?像“凱迪拉克車主偏好洗浴場所”這樣的群體標籤似乎殺傷力更大。

2.

其實大資料暴力到今天已經開始氾濫。

前段時間的大資料殺熟事件還歷歷在目。 滴滴打車同路線不同手機價格不同、蘋果手機價格比安卓高、線上旅遊平臺根據使用者行為變更價格、交易增加隱藏預設選項…大資料似乎成了“看人下菜”的賺錢工具。

如舊叔之前所說, 騙術往往具備時代特徵。 互聯網時代, 我們不能因為一個技術或應用包裝上了“高科技”的外衣就忽略它的欺騙性和風險, 現在不關注, 以後扛不住。

3.

事情至此已經很明瞭, 凱迪拉克車主又被炒了一次冷飯。 在資料精確性存疑、大資料隱私保護程度不明確的今天,我們不能因為傳播噱頭,就給個人或群體貼上一個無法洗刷的標籤。

“我身邊的凱迪拉克車主們都喜歡去會所”,不代表“凱迪拉克車主偏好洗浴場所”;若有結論,推導需精准無誤;若結論無誤,公開的資訊需要考量是否有悖道德和法律。

從這次朋友圈瘋轉的圖裡,還能看到的一個有趣的資訊是:這次的圖片是由打上曹操專車logo的PPT分享圖片。

這有兩種可能:一是那麼多次的大資料隱私爭議並沒有給互聯網科技巨頭們帶來足夠的警覺,曹操專車在分享之前,只看到了高德資料的娛樂噱頭,卻未見其背後的爭議;二是曹操專車已經發現了資料脫敏的重要性,正把高德此前的行為當反面教材去分析。

希望是後者,舊這樣。

在資料精確性存疑、大資料隱私保護程度不明確的今天,我們不能因為傳播噱頭,就給個人或群體貼上一個無法洗刷的標籤。

“我身邊的凱迪拉克車主們都喜歡去會所”,不代表“凱迪拉克車主偏好洗浴場所”;若有結論,推導需精准無誤;若結論無誤,公開的資訊需要考量是否有悖道德和法律。

從這次朋友圈瘋轉的圖裡,還能看到的一個有趣的資訊是:這次的圖片是由打上曹操專車logo的PPT分享圖片。

這有兩種可能:一是那麼多次的大資料隱私爭議並沒有給互聯網科技巨頭們帶來足夠的警覺,曹操專車在分享之前,只看到了高德資料的娛樂噱頭,卻未見其背後的爭議;二是曹操專車已經發現了資料脫敏的重要性,正把高德此前的行為當反面教材去分析。

希望是後者,舊這樣。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