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盤點建國前犧牲的革命志士,個個都是將軍之才(十)

37、曾士峨——紅四軍參謀長

曾士峨, 1904年生, 湖南益陽人。 1923年入益陽信義大學, 開始接受進步思想。 1924年到長沙, 參加反帝愛國學生運動。 1925年入黃埔軍校長沙三分校學習。 同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 1926年入國民革命軍第8軍獨立1師學生隊, 同年轉入中國共產黨。 參加了北伐戰爭, 在國民革命軍第4集團軍總司令部警衛團任連長。 北伐到武漢後, 轉入我黨控制的第二方面軍總指揮部警衛團。 1927年9月隨警衛團參加毛澤東領導的湘贛邊界秋收起義, 任營參謀長。 1928年5月任紅4軍31團3連連長, 率部參加龍源口戰鬥和黃洋界保衛戰,

屢立戰功, 為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創建、鞏固和發展作出了貢獻。

1930年春任紅4軍2縱隊司令員, 同年夏任紅4軍參謀處長兼第2縱隊司令員、紅4軍第11師師長, 率部參加中央蘇區第一、第二次反“圍剿”。 1931年9月8日, 在第三次反"圍剿"作戰中, 他率領敢死隊沖向敵陣,

壯烈犧牲, 年僅27歲。

38、龍芝道——紅三軍第八師師長

江西吉安人。 大革命時期加入中國共產黨。 大革命失敗後, 1927年參與領導吉安農民暴動, 次年在江西紅軍獨立第四團任初級指揮員, 參加開闢贛西南根據地的鬥爭。 並參加中國工農紅軍。

曾任紅六軍二縱隊四支隊支隊長、紅三軍二縱隊縱隊長和第八師師長。

1928年秋天, 在江西紅軍獨立第4團任初級指揮員。 參加開闢贛南革命根據地鬥爭。 1930年初紅6軍成立, 任第2縱隊第4支隊支隊長;7月, 任紅3軍第2縱隊縱隊長。 10月, 縱隊改稱師, 任第8師師長。 曾率部參加攻打長沙和吉安的戰鬥。 1930年12月30日在興國龍崗戰鬥中犧牲。

39、戴奇——紅三軍第八師政委

戴奇, 出生于教師家庭。 1922年從湖南酃縣梅崗高小畢業後, 考入衡陽湖南省立第三師範學校。 1926年7月畢業後, 回到家鄉, 以小學教員身份作掩護從事建黨活動和農民運動。 1927年10月, 參加毛澤東領導的工農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第一團, 隨部轉戰于羅霄山脈中段, 參加開創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鬥爭。 1928年3月, 奉派回酃縣協助酃縣黨組織舉行武裝暴動,

任酃縣赤衛大隊黨代表。 分田地, 參軍參戰, 支援紅軍, 保衛根據地。 1929年初井岡山失守後, 轉移到贛南堅持鬥爭。 1930年6月, 任紅六軍第二縱隊政委, 1930年10月任紅三軍第八師政委, 1931年8月, 在中央蘇區第三次反"圍剿"戰中, 在老營盤與敵作戰犧牲。

40、李超時——紅十四軍軍長

李超時(西元1906-1931年), 原名振華, 邳縣柴莊人(今江蘇省邳州市碾莊鎮才莊)。 1906年2月1日出生, 1926年加入共青團, 1927年12月考入國民黨中央軍事政治學校武漢分校, 同年轉入中國共產黨。 1928年4月任中共邳縣特支書記, 同年秋調東海地區組建中共東海特支, 後改為中共東海縣委、東海中心縣委, 李超時任書記, 積極發展黨的組織, 宣傳發動群眾, 領導工人鬥爭、農民暴動和學生運動, 掀起革命浪潮, 被稱為"李旋風"。 1930年參與創建紅軍第14軍, 任政治委員。 5月省委任命李超時為紅十四軍軍長兼政治委員。 1931年6月在鎮江被捕, 9月19日就義, 年僅25歲。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