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美文>正文

五一特別篇:為什麼我們在投資上沒有賺過大錢!(三)

在每個人的成長過程中, 都會碰到一些讓你事後唏噓不已懊悔不已的時刻。

明明知道有些話去說了, 有些事去做了, 結果應該會更好。

可卻偏偏該說的沒說, 該做的沒做。

但其實這些時刻, 哪怕再給你來一次, 你還是會做出同樣的選擇。 因為在你的效用函數裡, 有另一些事情比這個結果權重更高。

好的結果人人都想要, 但一旦要付出代價的話, 許多人就沒有那麼想要了。

現實生活中, 人的價值觀其實是非常多元的, 需要在非常多的維度上作取捨, 進行效用比較。

忠與孝、家與國、生與義、金錢和愛情、魚和熊掌、小楊生煎還是蘭州拉麵……

正如我們尊重價值觀的多元化, 我們也認為【命】是沒有高低貴賤之分的。

並不能說能賺錢的命, 就是好的命。

但經濟學出於模型的簡潔需要, 是無法在如此多的維度上刻畫效用函數曲線的。

因此在經濟學的模型中,

效用函數經常表現為財富這個單變數與效用的關係。

鑒於本文討論的是投資問題, 所以也只能採取這種比較方式。

在教科書的經典定義裡, 大部分人的這條效用函數都是邊際效用遞減的凹函數。

假設小明的財富值在C點, 往前進到B點增加的效用值不多,

往後退到同等距離A點減少的效用值卻很多。 這就叫風險厭惡型。

翻譯過來就是:掉到A會讓我很痛苦。 於是, 不要回到A對我來說很重要。

然而另一種人的效用函數, 是邊際效用遞增的凸函數。

以C點為出發點, 往前進到B點增加的效用值很大, 要大於往後退到同等距離A點減少的效用值。

這就叫風險偏好型。

翻譯過來的內心戲就是:不發財會讓我很痛苦。 得到B對我來說很重要, 相對而言我不那麼care會不會掉到A。

這兩種不同的效用函數, 決定了在面對同樣一個分佈認知的時候, 不同的人會如何下注。

正常人的效用函數, 應該是這兩種函數的結合。

在財富量級比較低的時候, 往往會呈現出明顯風險偏好的特徵:一把梭、滿倉沖、就是幹。

投入資本相對自己工資所得不多的時候, 這樣搞是沒關係的。

有時候甚至應該鼓勵一下:年輕人來一些這樣的體驗, 有時候會成長的更快。

但到了某個點上, 事情突然就起了變化。

好比你1萬塊滿倉吃一個跌停, 帳面少1千塊, 對很多人來說沒關係的, 也就是一頓飯的錢;

10萬塊滿倉吃一個跌停, 帳面少1萬塊, 就當搓了一晚麻將輸的錢, 也OK的;

100萬如果滿倉吃一個跌停, 帳面少10萬塊, 許多人就開始抖豁睡不著覺了, 鍵盤搓衣板要跪起來了;

那麼1000萬吃個跌停呢?

1億呢?

10億呢?

……

在效用函數曲線上, 總會存在一個X點, 過了這個點你就犯慫了。

從這個X點開始,守住比得到更重要。

那麼這個X點,就是每個人命裡的格局,X點的位置決定了你是賺多少錢的命。

期贏家

晶晶

過了這個點你就犯慫了。

從這個X點開始,守住比得到更重要。

那麼這個X點,就是每個人命裡的格局,X點的位置決定了你是賺多少錢的命。

期贏家

晶晶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