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東陵盜案,乾隆和5位後妃的屍骨神秘消失,當事人日記記錄了真相

東陵盜案, 又被稱為"清東陵盜寶案", 指代1928年春季, 國民革命軍孫殿英部借剿匪之名對清東陵內乾隆裕陵、慈禧定東陵展開的毀滅性盜掘。 在盜墓過程中, 孫殿英收下官兵使用各種野蠻手段, 最終打開了被認為隨葬品最為豐富的乾隆裕陵地宮和慈禧太后定東陵地宮, 將裡面的隨葬品劫掠一空。

八臂那吒城, 感謝您關注我的頭條號

東陵被盜後狀況

盜匪撤退之後, 溥儀派遣身邊的親近大臣組成了善後小組"清理東陵事務委員會", 火速趕往現場, 開始了對被盜挖皇陵的整理、修繕工作, 在整理過程中, 人們發現, "慈禧的遺體倒伏在殘破棺蓋上。 長發散而不亂, 紮辮子的紅頭繩猶在。 當翻轉她的屍身, 發現遍體長滿白毛, 口角處有殘破痕";

清東陵老照片

埋葬有乾隆皇帝和五位後妃的裕陵也只剩下散亂的屍骨和一具保存完好的女屍。 而當善後人員對現場的帝后遺骨進行拼湊時卻發現, 從地宮裡收集到的屍骨已經不能完整的拼湊。

按理說前來盜墓的各路盜賊看重的是地宮裡隨葬的金銀珠寶, 帝后屍骨並不是他們盜竊的對象, 而為什麼現場的帝后屍骨卻大部分神秘消失呢?在現場進行善後處理的大臣也莫衷一是。

最後, 參與善後工作的溥儀親信徐埴道出了答案。

以東陵被盜為題材的圖書

原來, 在孫殿英匪徒打開裕陵盜走絕大多是寶物之後, 當地的土匪也來趁火打劫, 由於地宮內光線昏暗, 加上存有大量的積水和淤泥, 這些撿漏兒的土匪便把殘存在地宮中的衣物、淤泥帶出地宮,

到附近的河邊用河水淘洗, 尋找隨葬品, 也正是這個過程造成了原本殘存在淤泥、衣物中的帝后遺骨被帶出地宮, 或掉在去河邊的路上, 或直接被淘洗淤泥的土匪扔到了河裡。

七月十五日(1928年8月30日)《東陵於役日記》

幸將高宗元首及後妃顱骨全行覓得, 其四體百骸, 則十不存五。 推原其故, 由於匪軍盜掘爭取葬物之時, 以致遺骸毀傷脫落, 其後繼以本地土匪入內踐踏多次, 又攫取泥中各物, 承諸筐筥出, 就河水濾之, 故零碎骨殖遺失尤多, 竟無從撿拾矣。

《東陵於役日記》 七月十五日(1928年8月30日)

參與善後工作的徐埴照片和他寫的《東陵於役日記》

徐埴的這個觀點得到了在場善後人員的認可。

當晚,徐埴還在他的日記當中記錄下了這個來自善後現場的驚天真相。

重新葬完慈禧、乾隆帝后妃遺骨後,人們蓋上殘缺的棺蓋,掩閉石門,再將隧道完全填封。

回到天津之後不久,徐埴在東陵期間所見所聞寫成的日記結集印刷發行,起名為《東陵於役日記》。

【1】《東陵於役日記》:民國戌辰年(1928年)鉛印豎排本一冊,紙本線裝。

【2】徐埴,祖籍山東臨清,晚清貢生,民國名士。父徐延旭曾為廣西巡撫,兄徐坊曾擔任國子監祭酒,京師圖書館副監督。

感謝您關注我的頭條號

參與善後工作的徐埴照片和他寫的《東陵於役日記》

徐埴的這個觀點得到了在場善後人員的認可。

當晚,徐埴還在他的日記當中記錄下了這個來自善後現場的驚天真相。

重新葬完慈禧、乾隆帝后妃遺骨後,人們蓋上殘缺的棺蓋,掩閉石門,再將隧道完全填封。

回到天津之後不久,徐埴在東陵期間所見所聞寫成的日記結集印刷發行,起名為《東陵於役日記》。

【1】《東陵於役日記》:民國戌辰年(1928年)鉛印豎排本一冊,紙本線裝。

【2】徐埴,祖籍山東臨清,晚清貢生,民國名士。父徐延旭曾為廣西巡撫,兄徐坊曾擔任國子監祭酒,京師圖書館副監督。

感謝您關注我的頭條號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