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國際>正文

解決兒童肥胖問題 “每天跑步一公里”席捲英國學校

【歐洲時報木槿編譯】面對滿教室體質欠佳的孩子們, 小學校長伊萊恩·懷利(Elaine Wyllie)決定讓他們每天跑步15分鐘, 里程大約一英里。 效果可以說是立竿見影。 6年過去了, “每天跑步一英里”已經席捲全球, 共有3000多所學校參加。 破解兒童肥胖的危機果真如此簡單嗎?

慢跑?可以!連跑帶走?也可以!

3月初一個陽光明媚的早上, 倫敦北部的聖公會學校聖約翰上霍洛威(St John’s Upper Holloway)小學裡, 教師弗雷婭·史蒂文生·史密斯(Freya Stevenson Smith)指導一年級學生在操場上排好隊。 這群5歲左右的孩子們可興奮了, 因為他們即將進行一項神秘活動。 帶隊出發前, 史蒂文生·史密斯幫孩子們“熱了熱身”。

“誰能告訴我咱們今天早上要做什麼呀?”她問道。

“每天跑步一英里!”孩子們回答說。

“為什麼要跑一英里呢?”

“為了鍛煉身體!”

“鍛煉身體以後感覺怎麼樣?”

“感覺很自信!”

史蒂文生·史密斯設了15分鐘倒計時。 雖然“每天跑步一英里”聽上去以距離為計量單位, 可實際上卻以是時間為計量單位。 大多數孩子能在15分鐘內跑一英里的距離, 甚至多於一英里, 但這並非硬性規定。 學校鼓勵孩子們跑起來, 慢跑也行, 哪怕連跑帶走都可以。

不過有兩件事決不能馬虎:一是全員參與, 不能缺席;二是颳風下雨, 雷打不動(場地結冰就另當別論了)。 除此以外, 一切都好商量:沒有配套服裝, 沒有固定時間, 沒有特殊裝備, 沒有勝負之分。

史蒂文生·史密斯倒數3、2、1, 學生們便飛速跑了出去。 剛開始, 一兩名學生在前領跑, 過一段時間後, 大家都差不多, 沒有明顯的領先和落後。 沒過多久, 之前的衝勁兒就耗盡了, 有些人開始抄近路;有些人開始渾水摸魚, 走走停停;還有些人摔倒在地。 6、7分鐘過去後, 孩子們開始可憐巴巴地“求饒”:“我膝蓋疼!”“我想喝水!”“好累啊……”史蒂文生·史密斯也加入到隊伍中, 鼓勵孩子們:“大家跑完就可以喝水了。 ”還有一些男孩和女孩手拉著手, 在隊尾“閒庭漫步”, 像是排成兩列一塊過馬路一樣。 她語氣略加堅定地喊道:“這可不是社交活動!”

跑完步後, 史蒂文生·史密斯會對學生們的表現做出評價。 老實講, 他們的體力比她預想得可差多了。 “15分鐘可能沒有你想得那麼短,

”她說, “但是我覺得他們也沒有被難倒。 ”

一年前, 她從家鄉澳大利亞搬到倫敦後, 驚訝地發現這裡的孩子和成人都缺乏體育運動。 在澳大利亞時她就讀到過“每天運動一英里”, 因此當倫敦伊斯林頓區政府(Islington Council)的工作人員建議她在班級裡開展這項活動時, 她便欣然答應了。

“我注意到自己坐著的時間太長了, 越來越不愛動, 何況孩子們。 他們每天這麼長時間面對螢幕, 而且住在倫敦這樣的大城市, 家長根本不放心讓孩子隨便到外面玩。 ”

席捲全球, 破解兒童肥胖的最佳之選?

當這已經成為英國最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之一, 決心做出改變的絕非史蒂文生·史密斯一人。 事實上, “每天跑步一英里”席捲了各地學校。 英國國家醫療服務體系(NHS)資料顯示, 近1/3小學畢業生處於超重或肥胖狀態, 這一現象在貧困地區更為突出。 少兒時肥胖的人成人後肥胖的幾率也相對較大, 而肥胖與二型糖尿病、哮喘、高血壓和某些癌症有聯繫。 資料還顯示, 身體素質更好的兒童往往學業成績也更好。

“每天跑步一英里”似乎為破解這一難題帶來了新的希望, 它甚至可能是最佳之選。 自2012年推行以來, 該項目已登陸全球3000多所學校。 由於沒有要求參加該專案的學校主動彙報, 實際數字可能比3000更多。 據估算, 在“每天跑步一英里”的誕生地蘇格蘭, 接近一半的學校都參加了這項活動, 主辦方有意讓當地成為首個全面實現“每天跑步一英里”的地區。 該項目還拓展到了澳大利亞和阿聯酋等30多個國家。

有著多年在學校工作練就的耐心和以小舌音為特點的蘇格蘭口音, 伊萊恩·懷利看起來並非有雄心壯志之人。 然而, 正是在斯特靈聖尼尼安小學(St Ninians)擔任校長的懷利, 在2012年2月的一次學生集合後, 萌發了“每天跑步一英里”的想法。

“有一位志願者過來,跟我說了這麼一句話。”她回憶當時的場景說,“伊萊恩,孩子們身體素質不好。”我看了看學生,知道他說得是對的,就連體育老師和學生們自己也這樣認為。

“有個男孩甚至說他‘連自己的身長都跑不了’。所以我跟體育教研組長說,‘要不你每天帶他們戶外運動15分鐘,繞著操場跑跑步?’”回憶起早先操場太泥濘,無法展開體育活動時,她擔心如果孩子們連繞著周圍小路跑步都不行,那該怎麼辦。

不到一個月,懷利就發現自己果真想了個好主意。孩子們跑完步後非常開心,臉蛋紅彤彤的,學習態度也更加端正了。

打破常規,重現50年代的單純快樂

很多時候,學校和教師採用各種方法鼓勵學生參與體育鍛煉,但真正困難的是讓他們堅持下來。他們不想跳繩,也不想每天測短跑。況且他們的課程表排得滿滿當當,時間就顯得非常寶貴了。好在,“每天跑步一英里”從一開始就與眾不同。短短4周內,聖尼尼安學生的體格明顯變好了,他們在課堂的專注度有所提升,整體表現也更加優秀。學校開始在各類校際間運動競賽中“橫掃一切對手”。

蘇格蘭教育部(Education Scotland)觀察員們也說,這一體育運動讓孩子們養成了更好的跑步習慣。“我們沒有到處宣揚,但是最初那幾個月我就明白,我們打破了常規,走了一條新路。”懷利說,“我們發現了能讓人堅持下去的運動方式。”“每天跑步一英里”可以說是學校鼓勵學生運動的制勝法寶:它不僅備受歡迎,效果也立竿見影,最重要的是學生自由度很高。隨著越來越多學校加入進來,懷利還獲得了“英國榮譽獎”(Pride of Britain Award)。

英國石化領域億萬富豪吉姆·拉特克利夫(Jim Ratcliffe)運營著一家慈善機構,他與懷利取得了聯繫,提議向懷利和丈夫約翰提供資金支持,幫助他們建立專門的網站,將這一專案擴展到全球。因此,本來已經打算退休的約翰和懷利如今卻在英國和其他國家跑來跑去,向政客和公共衛生官員推介該專案。

在蘇格蘭,當地政府和衛生機構向小學致信,建議加入“每天跑步一英里”;在曼徹斯特,市長安迪·伯納姆(Andy Burnham)是該項目的忠實支持者。照現在的勢頭發展下去,“每天跑步一英里”將成為所有英國學生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已經有數萬名學生加入進來了,想到這就覺得這個項目可真不容易,”懷利說,“不過這也很激動人心。如果學生們能夠養成正確的運動習慣,成人也會慢慢步入正軌。我小的時候經常和朋友在空氣新鮮的戶外玩耍,所以我希望‘每天跑步一英里’也能讓孩子們感受到1955年的味道。那時人人平等,你並不一定非要在伊頓公學的運動場跑步。”一般來看,“每天跑步一英里”最大的障礙在於學生沒有足夠寬敞的空間跑步,或者不希望孩子們在教師看不到的建築物後運動。

不僅是體育鍛煉,也是社交活動

雖然關於“每天跑步一英里”益處的故事已經有很多了,但目前仍缺少足夠的科學證據使其成為校園的強制性活動。受到“每天跑步一英里”的啟發,倫敦東區的庫珀米爾學校(Coppermill)對76名學生展開了為期3個月的試點活動。報告指出,這些學生每週共三次跑步15分鐘,他們在體能、自尊、心理健康和滿足度方面均有所提升,學術能力評估測試(SAT)成績也超出預期。目前,仍有更多研究正在進行中。聖尼尼安小學校友、斯特靈大學(University of Stirling)運動學科高級講師科林·莫蘭博士(Dr Colin Moran)參與了兩項關於“每天跑步一英里”效果的研究活動,分別與斯特靈大學的娜奧米·布魯克斯博士(Dr Naomi Brooks)和奧丁堡大學的喬西·布思(Josie Booth)合作。

去年,他負責對英國1.2萬名學生展開由BBC資助的“Terrific Scientific”的調查,研究運動對學生專注度的影響。學生被分為三組,根據測試結果線上填寫調查問卷。第一組學生沒有任何運動要求;第二組學生要接受“滴聲測試”,根據節奏逐漸變快的滴聲做出動作,測試結束時他們都累得精疲力盡;第三組學生展開了“自定步速”活動,也就是每天跑步或散步。結果顯示,第三組學生的表現更加出色,他們的反應時間、認知能力和心理健康狀態都得到了提升。

另一項針對400名學生心理健康狀態的調查結果,將於本月晚些時候公佈,莫蘭深知就此展開謹慎、理性研究的重要性。對很多家長而言,“每天跑步一英里”能夠讓孩子們去戶外呼吸新鮮空氣,因而只要研究證明不會損害兒童健康或表現,該專案就會受到歡迎。不過,從科學的角度看來,每天佔用兒童寶貴時間的運動,必須被證明具備一定益處。

“你需要檢查小孩子們的鞋帶是否系好,並幫他們穿好大衣,這樣一來活動佔用的時間很容易從15分鐘增加到30分鐘,這些時間會慢慢累積,”他認為,“做這些活動必須具備明顯優勢。”目前所有研究成果均顯示,“每天跑步一英里”確實如此。

莫蘭認為“每天跑步一英里”與其他在校運動形式的一大區別在於其社交屬性。長跑意味著孩子們通常結伴而行,可以互相聊天,而且也沒有勝負之分。正如懷利指出,如果讓我們回憶一段兒時運動的美好時光,大多數人都會想到和其他小朋友在戶外玩耍的場景。不過,對於不擅長運動的孩子而言,在校運動的經歷可就不那麼開心了。而“每天跑步一英里”則能夠讓所有人參與進來,包括那些有特殊需求或受傷的人。即便坐著輪椅,由其他人推著走,也能獲得一種參與感。

“我認為這是一項重大區別,”莫蘭認為,“研究開始後,我收到了很多教師發來的郵件,說‘我們認為每天跑步一英里棒極了;我們學校也開展了類似活動。’不過,這些活動就像一個俱樂部,150個孩子中,可能只有50個孩子參加,這根本不是‘每天跑步一英里’。‘每天跑步一英里’是全班共同參與的活動。”

至於為什麼這項運動能夠產生如此深遠的影響,莫蘭坦稱,“我們也不明白。它能改變血液流動,提高糖分和脂肪供給,改變激素水準。不過,其他運動與‘每天跑步一英里’的差別在於後者是一項社交活動。”

讓我們再說回聖約翰上霍洛威小學。首次略顯混亂的一英里跑過去4周後,弗雷婭·史蒂文生·史密斯通報了班級的進步表現。孩子們每天來學校報到後就去跑步,並逐漸適應了這項運動。他們說跑步讓他們感到“健康”和“速度”,也有人說感到“快樂,因為做起來並不容易。”

“看到孩子們注意自己身體的變化,我感到很高興,”史蒂文生·史密斯說,“他們互相聊著‘火紅的臉蛋’、‘劇烈的心跳’和‘疲憊的雙腿’。我也注意到他們更有毅力。現在,如果摔倒,他們會爬起來繼續跑,而且休息的次數減少了。我們開始記錄他們的跑步里程,他們也想要不斷刷新自己的紀錄。我們大約花了一周培養起這個習慣,之後他們就在班級裡表現得更加專注了。”

“它也幫助我們建立了一個更加互助的社會環境,”她補充說,“孩子們很自然地鼓勵彼此堅持下去,他們對跑步充滿興奮感。”

本文作者:Ed Cumming

“有一位志願者過來,跟我說了這麼一句話。”她回憶當時的場景說,“伊萊恩,孩子們身體素質不好。”我看了看學生,知道他說得是對的,就連體育老師和學生們自己也這樣認為。

“有個男孩甚至說他‘連自己的身長都跑不了’。所以我跟體育教研組長說,‘要不你每天帶他們戶外運動15分鐘,繞著操場跑跑步?’”回憶起早先操場太泥濘,無法展開體育活動時,她擔心如果孩子們連繞著周圍小路跑步都不行,那該怎麼辦。

不到一個月,懷利就發現自己果真想了個好主意。孩子們跑完步後非常開心,臉蛋紅彤彤的,學習態度也更加端正了。

打破常規,重現50年代的單純快樂

很多時候,學校和教師採用各種方法鼓勵學生參與體育鍛煉,但真正困難的是讓他們堅持下來。他們不想跳繩,也不想每天測短跑。況且他們的課程表排得滿滿當當,時間就顯得非常寶貴了。好在,“每天跑步一英里”從一開始就與眾不同。短短4周內,聖尼尼安學生的體格明顯變好了,他們在課堂的專注度有所提升,整體表現也更加優秀。學校開始在各類校際間運動競賽中“橫掃一切對手”。

蘇格蘭教育部(Education Scotland)觀察員們也說,這一體育運動讓孩子們養成了更好的跑步習慣。“我們沒有到處宣揚,但是最初那幾個月我就明白,我們打破了常規,走了一條新路。”懷利說,“我們發現了能讓人堅持下去的運動方式。”“每天跑步一英里”可以說是學校鼓勵學生運動的制勝法寶:它不僅備受歡迎,效果也立竿見影,最重要的是學生自由度很高。隨著越來越多學校加入進來,懷利還獲得了“英國榮譽獎”(Pride of Britain Award)。

英國石化領域億萬富豪吉姆·拉特克利夫(Jim Ratcliffe)運營著一家慈善機構,他與懷利取得了聯繫,提議向懷利和丈夫約翰提供資金支持,幫助他們建立專門的網站,將這一專案擴展到全球。因此,本來已經打算退休的約翰和懷利如今卻在英國和其他國家跑來跑去,向政客和公共衛生官員推介該專案。

在蘇格蘭,當地政府和衛生機構向小學致信,建議加入“每天跑步一英里”;在曼徹斯特,市長安迪·伯納姆(Andy Burnham)是該項目的忠實支持者。照現在的勢頭發展下去,“每天跑步一英里”將成為所有英國學生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已經有數萬名學生加入進來了,想到這就覺得這個項目可真不容易,”懷利說,“不過這也很激動人心。如果學生們能夠養成正確的運動習慣,成人也會慢慢步入正軌。我小的時候經常和朋友在空氣新鮮的戶外玩耍,所以我希望‘每天跑步一英里’也能讓孩子們感受到1955年的味道。那時人人平等,你並不一定非要在伊頓公學的運動場跑步。”一般來看,“每天跑步一英里”最大的障礙在於學生沒有足夠寬敞的空間跑步,或者不希望孩子們在教師看不到的建築物後運動。

不僅是體育鍛煉,也是社交活動

雖然關於“每天跑步一英里”益處的故事已經有很多了,但目前仍缺少足夠的科學證據使其成為校園的強制性活動。受到“每天跑步一英里”的啟發,倫敦東區的庫珀米爾學校(Coppermill)對76名學生展開了為期3個月的試點活動。報告指出,這些學生每週共三次跑步15分鐘,他們在體能、自尊、心理健康和滿足度方面均有所提升,學術能力評估測試(SAT)成績也超出預期。目前,仍有更多研究正在進行中。聖尼尼安小學校友、斯特靈大學(University of Stirling)運動學科高級講師科林·莫蘭博士(Dr Colin Moran)參與了兩項關於“每天跑步一英里”效果的研究活動,分別與斯特靈大學的娜奧米·布魯克斯博士(Dr Naomi Brooks)和奧丁堡大學的喬西·布思(Josie Booth)合作。

去年,他負責對英國1.2萬名學生展開由BBC資助的“Terrific Scientific”的調查,研究運動對學生專注度的影響。學生被分為三組,根據測試結果線上填寫調查問卷。第一組學生沒有任何運動要求;第二組學生要接受“滴聲測試”,根據節奏逐漸變快的滴聲做出動作,測試結束時他們都累得精疲力盡;第三組學生展開了“自定步速”活動,也就是每天跑步或散步。結果顯示,第三組學生的表現更加出色,他們的反應時間、認知能力和心理健康狀態都得到了提升。

另一項針對400名學生心理健康狀態的調查結果,將於本月晚些時候公佈,莫蘭深知就此展開謹慎、理性研究的重要性。對很多家長而言,“每天跑步一英里”能夠讓孩子們去戶外呼吸新鮮空氣,因而只要研究證明不會損害兒童健康或表現,該專案就會受到歡迎。不過,從科學的角度看來,每天佔用兒童寶貴時間的運動,必須被證明具備一定益處。

“你需要檢查小孩子們的鞋帶是否系好,並幫他們穿好大衣,這樣一來活動佔用的時間很容易從15分鐘增加到30分鐘,這些時間會慢慢累積,”他認為,“做這些活動必須具備明顯優勢。”目前所有研究成果均顯示,“每天跑步一英里”確實如此。

莫蘭認為“每天跑步一英里”與其他在校運動形式的一大區別在於其社交屬性。長跑意味著孩子們通常結伴而行,可以互相聊天,而且也沒有勝負之分。正如懷利指出,如果讓我們回憶一段兒時運動的美好時光,大多數人都會想到和其他小朋友在戶外玩耍的場景。不過,對於不擅長運動的孩子而言,在校運動的經歷可就不那麼開心了。而“每天跑步一英里”則能夠讓所有人參與進來,包括那些有特殊需求或受傷的人。即便坐著輪椅,由其他人推著走,也能獲得一種參與感。

“我認為這是一項重大區別,”莫蘭認為,“研究開始後,我收到了很多教師發來的郵件,說‘我們認為每天跑步一英里棒極了;我們學校也開展了類似活動。’不過,這些活動就像一個俱樂部,150個孩子中,可能只有50個孩子參加,這根本不是‘每天跑步一英里’。‘每天跑步一英里’是全班共同參與的活動。”

至於為什麼這項運動能夠產生如此深遠的影響,莫蘭坦稱,“我們也不明白。它能改變血液流動,提高糖分和脂肪供給,改變激素水準。不過,其他運動與‘每天跑步一英里’的差別在於後者是一項社交活動。”

讓我們再說回聖約翰上霍洛威小學。首次略顯混亂的一英里跑過去4周後,弗雷婭·史蒂文生·史密斯通報了班級的進步表現。孩子們每天來學校報到後就去跑步,並逐漸適應了這項運動。他們說跑步讓他們感到“健康”和“速度”,也有人說感到“快樂,因為做起來並不容易。”

“看到孩子們注意自己身體的變化,我感到很高興,”史蒂文生·史密斯說,“他們互相聊著‘火紅的臉蛋’、‘劇烈的心跳’和‘疲憊的雙腿’。我也注意到他們更有毅力。現在,如果摔倒,他們會爬起來繼續跑,而且休息的次數減少了。我們開始記錄他們的跑步里程,他們也想要不斷刷新自己的紀錄。我們大約花了一周培養起這個習慣,之後他們就在班級裡表現得更加專注了。”

“它也幫助我們建立了一個更加互助的社會環境,”她補充說,“孩子們很自然地鼓勵彼此堅持下去,他們對跑步充滿興奮感。”

本文作者:Ed Cumming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