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主題誦讀|少共國際師:一支僅存在532天的部隊「總第229期」

早晨8點 | 誦讀經典 | 不忘初心 | 牢記使命

作品:少共國際師:一支僅存在532天的部隊 | 朗誦:黎敏

報送:寧都縣委組織部

1933年3月下旬, 紅軍取得了第四次反“圍剿”勝利,

惱羞成怒的蔣介石重新調集了50萬兵力, 準備對中央蘇區發動第五次“圍剿”。 中共中央在1933年5月20日作出了“關於創立少共國際師的決定”, 向江西、福建地區下達了徵調8000兵員的任務, 任務一下達, 博生縣(所轄縣域大部分在今寧都縣)很快就積極行動起來, 整個紅色區域掀起了父送子、妻送郎、兄弟爭參軍的熱潮。

當時有個十四歲的小和尚身穿僧衣, 胸前掛著一塊硬紙牌, 用紅筆寫著“我要報名當紅軍戰士”, 走進了報名隊伍, 被青年部長肖華看見就問:“小和尚你是什麼地方來的?你胸前掛的字是誰幫你寫的?你知道是什麼意思嗎?小和尚說:“我從寧都蓮花山寺廟走出來的, 我很早就想當紅軍戰士, 這字是我找老師寫的就代表我要當紅軍戰士,

殺敵人。 ”肖華覺得孩子還太小就逗他說:“小和尚你不能當紅軍戰士, 你頭上沒有頭髮, 而且你吃的東西是齋菜, 我們紅軍戰士吃的可是葷菜。 ”誰知小和尚一聽自己不能當紅軍, 當即哭了起來, 肖華又說:“小和尚別哭, 你家裡還有親人嗎?”小和尚含淚說道, 我父親當紅軍犧牲了, 母親參加中國革命也被敵人殺害了。 肖華聽了緊緊的抱住小和尚, 讓他加入了紅軍的隊伍。 小和尚後來成長為了一名很優秀的紅軍戰士, 在長征中多次立功受獎。 而在中央蘇區像這樣舉家革命, 父子參軍的例子還有很多很多。

1933年8月5日, “少共國際師”在博生縣“跑馬場”正式成立, 並舉行了授旗典禮。 “少共國際師”被編入了中國工農紅軍第五軍團第十五師。

中革軍委任命陳光為首任師長, 馮文彬為首任政治委員。 全師轄第四十三、第四十四、第四十五3個團, 共11000餘人, 其中党團員占70%, 全師平均年齡為18歲, 最小的14歲。

9月3日, “少共國際師”在博生縣大校場舉行了隆重的出征誓師大會, 經過兩個月的軍事訓練和政治教育, “少共國際師”立即投入了第五次反“圍剿”作戰。 第一仗就是在閩北拿口與國民黨軍周志群部的遭遇戰, 殲滅敵人300餘名。 首戰告捷, 朱德、周恩來、楊尚昆專門致電祝賀, 稱讚他們是“鐵拳初試”。 此後, “少共國際師”又在將軍殿、邱家隘等地進行過幾十次戰鬥, 其中石城保衛戰一役傷亡過半, 1萬多人的部隊只剩下5000餘人。 直至異常慘烈的湘江戰役,

“少共國際師”奉命在湘西延壽圩一帶抗擊敵人4個團的追擊, 掩護主力渡過湘江。 面對敵人飛機和重炮的狂轟濫炸, “少共國際師”拼死實現了戰略意圖, 但官兵傷亡慘重, 僅剩下2700餘人。 1935年遵義會議後不久, 中央軍委對全軍進行整編將“少共國際師”和紅一軍團主力合併, 分別編入紅1師和紅2師。 從此, “少共國際師”結束了它光榮的戰鬥歷程。

“少共國際師”雖然只有短短一年半的戰鬥歷程(僅存在了532天), 但它經歷了誓師寧都、保衛石城、命懸於都、血染湘江、二萬五千里長征, 是中國革命史上不可磨滅的一頁, 也是中國青年運動史上的一塊豐碑。

編輯:謝忠英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