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光武帝劉秀平帝河北,得到一個外號:銅馬帝!

西漢末年, 外戚王莽竊得了漢室江山, 建立新朝。 王莽為了解決積累已久的社會矛盾和贏得人民對新朝的支持, 於是推行新政, 對社會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 不料, 王莽改革失敗, 不僅沒有達到雪中送炭的效果, 反而是火上澆油, 使社會矛盾更加激烈。 上至地主貴族, 下至平民平姓, 紛紛反抗王莽政權。

王莽末年, 民不聊生, 義軍四起。 荊州新市人王匡、王鳳聚眾起義, 出沒在綠林山中, 被稱為“綠林軍”。 山東琅琊人樊崇聚兵起義, 他讓部眾把眉毛塗紅, 被稱為“赤眉軍”。 在河北, 也形成了銅馬﹑大肜﹑高湖等十幾支聲勢浩大的農民起義軍。

此外, 還有其他無數支規模較小的起義軍。

南陽郡的劉演、劉秀兄弟是漢室宗親, 家族已經衰微, 眼見天下大亂, 兄弟二人也在家鄉起兵。 不久, 劉秀兄弟與綠林軍結盟, 共同攻打王莽軍隊。 當時人心思漢, 眾人為了名正言順, 便於統一指揮和號令天下,

於是選舉了漢室宗親劉玄為更始帝。

王莽聽聞綠林軍立了更始帝, 驚懼不已, 於是派42萬大軍前去圍剿。 莽兵來到昆陽城下, 城中的綠林軍只有區區9千人。 劉秀出城徵收到幾千援兵, 率領3千死士, 衝擊莽軍主將大營。 莽兵猝不及防, 四散潰逃, 死傷無數。 昆陽之戰中, 義軍重創42萬莽兵, 使王莽元氣大傷, 也讓劉秀一戰成名。

不久, 更始帝忌憚劉秀兄弟的威名, 殺了劉演。 劉秀為兄長之死感到萬分悲痛, 但臉上鎮定自若, 謙恭謹慎地侍奉更始帝。 更始帝心中有愧, 封賞了劉秀。

其後, 長安城中的豪傑起義, 斬殺了王莽, 將人頭和玉璽送給更始帝。 更始帝入主長安, 名為天下正統皇帝, 但政治混亂, 並且時局紛擾, 所以很多人並不歸附更始政權, 各自割據一方。

西元23年, 劉秀代行大司馬之職, 奉更始帝之命去河北郡縣安撫官民。 河北王郎冒充漢成帝的兒子, 自立為天子, 下詔捕殺劉秀。 劉秀逃到信都郡, 組織軍隊, 擊殺了王郎。

更始帝封劉秀為蕭王, 徵召劉秀, 而劉秀抗命不從,

殺更始官員, 吞併其軍隊。 自此劉秀與更始帝正式決裂, 並開始與群雄爭霸天下。

在河北州郡, 有銅馬、大肜、高湖、重連、鐵脛、大搶、尤來、上江、青犢、五校、檀鄉、五幡、五樓、富平、獲索等多支農民起義軍, 總共有幾百萬人, 攻城掠地, 互相爭戰。 其中以銅馬軍勢力最強大,

有十幾萬之眾。

劉秀想要平定河北, 派遣部將吳漢徵調北方十郡的兵馬。 幽州牧苗曾是更始官員, 不聽號令, 被吳漢斬殺, 於是軍隊也被奪去。

劉秀攻打銅馬軍, 吳漢率精銳騎兵相助。 銅馬軍屢次挑戰, 劉秀堅守不出。 如果有銅馬軍出去擄掠, 劉秀便率兵擊敗他們, 又截斷了銅馬軍的糧道。 這樣對峙了一個多月, 銅馬軍糧食吃完, 趁夜逃走。 劉秀率軍追擊到館陶縣, 大破銅馬軍。

銅馬軍向劉秀投降時, 高湖、重連軍來到, 與未降的銅馬軍聯合。 劉秀再次與銅馬軍等在蒲陽大戰, 全部將他們擊敗降服, 將他們的大小首領都封為列侯。

投降的銅馬軍眾人心中猶有不安, 劉秀心裡明白, 於是令銅馬軍士兵各自歸營, 他親帶少數隨從巡視各營。 銅馬軍眾人相互議論說:“蕭王不顧危險前來,如此信任我們,我們哪能不捨命報效他!”於是銅馬軍對劉秀全都真心臣服。

劉秀把銅馬軍分配給諸將,兵力頓時暴漲,有幾十萬之眾,所以時人稱劉秀為“銅馬帝”。銅馬軍的降服,極大的提高了劉秀的實力,可以說為後來劉秀擊敗群雄,一統天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作者附言:史事參考《後漢書·光武帝紀》

流年簷下雨,浮世階上苔。簷雨墜珠,轉瞬流年千秋。階苔行蟻,方寸浮世萬象。我是作者簷雨階苔,歡迎關注。

銅馬軍眾人相互議論說:“蕭王不顧危險前來,如此信任我們,我們哪能不捨命報效他!”於是銅馬軍對劉秀全都真心臣服。

劉秀把銅馬軍分配給諸將,兵力頓時暴漲,有幾十萬之眾,所以時人稱劉秀為“銅馬帝”。銅馬軍的降服,極大的提高了劉秀的實力,可以說為後來劉秀擊敗群雄,一統天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作者附言:史事參考《後漢書·光武帝紀》

流年簷下雨,浮世階上苔。簷雨墜珠,轉瞬流年千秋。階苔行蟻,方寸浮世萬象。我是作者簷雨階苔,歡迎關注。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