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數碼>正文

致敬前輩、致敬經典——魅族 15 詳細體驗評測

時光荏苒, 國內智慧手機行業發展至今, 已經過去了將近十個年頭。 作為國內公認的首款智能手機製造廠商更是經歷了不少風雨。 搖搖晃晃的走到了第 15 個年頭。 看到這, 相信不少魅族的粉絲都已清楚筆者在說的是哪款手機、哪個廠商了。

2009 年, 魅族 M8 正式發佈。 在那個時代, 魅族被稱之為“中國的蘋果”。 這樣的一個稱號足以證明魅族在當時是多麼的風頭無兩。 把時間往後移, 魅族 MX 系列正式推出, 經典的小白圈, 極窄邊框以及經典的熊貓機。 這些經典設計一直到現在都讓人津津樂道。 再到後來的小白圈因為某種原因不得不取消, 魅族又給我們帶來全新的對話模式——mBack。

魅族, 推出了一個又一個的經典機型、優秀的人機交互體驗。 論創新精神, 魅族確實屬於國內第一梯隊。 但是, 時至今日, 魅族似乎已經一點一點的丟掉自己的包袱。 在過去兩年, 魅族玩過機海戰術、走過文藝清新風、也踏過成熟穩重路線, 但在如今的國內市場依舊是不溫不火。 這樣的魅族, 似乎已經迷失了方向, 找不到當年的自己。

就在魅族低迷的時候, 沉澱許久的魅族創辦人——黃章正式宣佈回歸。 黃章表示:“我將重新出山打造我的夢想機, 去迎接魅族 15 周年”。 今年 4 月 22 日晚, 黃章也算是先交了一份小試牛刀的答卷——魅族 15 系列。 接下來, 我們就來看看魅族 15 能否完成楊柘在發佈會上所說的致敬經典這一創舉。

先看參數, 魅族 15 採用現在比較主流的移動晶片——驍龍 660 移動平臺, 這也是魅族首款採用高通 SoC 的機型(魅藍另算)。

至於這顆 SoC 在性能上會有何表現, 筆者會在性能部分做詳細講解。 (注:本次魅族 15 為 4 GB RAM + 64 GB ROM 版本)

外觀:精緻

魅族 15 正面採用一塊 5.46 英寸顯示幕(三星定制 OLED), 解析度為 1920*1080(FHD)。 雖說此次魅族 15 採用的是一塊在目前來看並非主流的 16:9 顯示幕, 但其正面觀感以及握感可能是筆者近期上手的主流旗艦機型中最為舒適的。

至於為何有這種感覺?查看資料得知, 魅族 15 正面兩側邊框寬度僅為 1.175mm。 這也就解釋了, 為何此次魅族 15 握在手中都給人一種十分舒適的感覺。 除了近乎無邊框的觸感, 點亮螢幕的瞬間也會在視覺上給人一種近似無邊界的錯覺, 這螢幕很魅族。

再仔細端詳魅族 15 的正面設計,魅族 15 正面十分簡潔。除了下巴部分的指紋識別小圓圈外,也就僅有額頭的前置 2000 萬圖元攝像頭清晰可見。其聽筒以及呼吸燈都採用極簡隱蔽的設計,若上手不仔細觀察都難以察覺。魅族這秉承在螢幕正面少打孔的設計確實好評。

看完額頭部分,我們再來看看此次魅族 15 的指紋識別模組。此次的指紋識別不僅僅只是致敬魅族經典的“小白圈”,這也集成了魅族最引以為傲的 mTouch + mBack 。除此之外,其更是致敬了一下蘋果,這次魅族 15 系列均採用與 iPhone 相同供應商的橫向線性⻢達——mEngine。該馬達的震動回饋除了類比按鍵壓感之外,其震動感更是集成到系統層,全域式觸感回饋系統帶來 45 種場景體驗。

看完正面,將其翻個身,我們來看看魅族 15 的背部設計。此次魅族 15 的背部所有元素均採用軸對稱設計,其中包括後置的 1200 萬 + 2000 萬圖元雙攝像頭、經典的環形閃光燈以及 MEIZU 的標誌。除此之外,魅族 15 此次的天線條也做了不小改動,其中最為直觀的就是多了一些特殊的符號,類似古代建築的雲雷紋。

其他方面,魅族 15 底部依舊保留 3.5mm 耳機介面,緊接著就是麥克風、type-C 介面、揚聲器;左側為音量加減鍵,右側為電源鍵以及雙 Nano 卡卡槽;頂部僅有一個麥克風開孔。

魅族 15 整機給人的第一感覺就是精緻,5.46 英寸的手機配合 71.95mm 的機身寬度。將魅族 15 握在手中,筆者就像是回到了當年的 MX3/4 的時代,回到了當年那特例獨行的時代,眾人皆醉我獨醒的感覺油然而生。但,低頭一看,這並不是 2017 年。雖然這 16:9 的螢幕個人非常喜歡,但這不是魅族該交的一份答卷。

系統:這震感,真舒服

當然,此次與魅族 15 一起發佈的還有最新的 Flyme UI。與此前預熱的一樣,Flyme 7 在4月 22 日晚也如期而至,其UI 方面延續一貫以來簡潔美觀的設計風格,並帶來了多項眼前一亮的全新功能。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魅族 15 出廠預載的 Flyme 7 會有何表現吧。

魅族 15 預載的是基於Android 7.1.1 深度定制的 Flyme 7 作業系統。Flyme 7這次在UI方面除了延續了一貫以來簡潔美觀設計風格外,還給用戶帶來了讓人眼前一亮的功能。比如:個人助理、人臉解鎖、氣泡通知+小窗回復、人物相冊、AI美顏、全域夜間模式等。

其中,個人助理是Flyme 7中新增的智慧服務模組,長按Home鍵或從桌面上滑即可呼出。在筆者體驗的幾天裡,發現該個人助理可根據當前位置、時段、所在城市天⽓氣、wifi、下載、使用頻率以及週期頻率等綜合資訊,對我可能活動進行預測,將筆者常用及接下來可能打開的應用整合在應用建議卡片中。雖說這個人助理有著不錯的體驗,但這識別率還是有待提升。

除了上面的個人助理外,氣泡通知+小窗回復以及全域夜間模式也是不小的創新點。Flyme 7將遊戲模式中的氣泡通知和小窗回復功能延伸到了更多的場景中,如在讀書、視頻等全屏模式下,消息通知會貼心地以更加輕量的氣泡形式呈現,做到最小化遮擋螢幕內容。再看此次加入的全域夜間模式,這並不像大部分廠商一樣直接過濾藍光,而是系統直接將所有動作頁面都切換到暗色主題效果。經筆者測試,現階段該功能已經可以覆蓋大部分主流應用。

氣泡消息

夜間模式

當然,Flyme 7 可不僅有明面上的一小部分改動。相信大家都還記得魅族在發佈會上首次提出的“觸感引擎”這一概念。Flyme 7 與魅族 15 系列獨有的 mEngine 打造了一套屬於魅族獨特的觸感回饋系統,這一觸感回饋在45種場景中有著不賴的表現。包括但不僅限於拍照時、打字、滑動時間滾輪。在桌面的任一屏,用手指在螢幕左或右側邊緣上下滑動,就可呼出這些索引字母,按照索引字母,配合恰如其分的震感可以玩一天。

如果要繼續說下去,Flyme 7 加入的新功能可以另開一個篇章往下講。比如資料搶救、智慧識屏以及新增的人臉解鎖等等。但由於篇幅的原因,筆者也僅能到此為止。雖說 Flyme 7 加入不少的新功能,但 Flyme 7依舊是那樣的熟悉,熟悉到讓筆者懷疑這僅是 Flyme 6 的一個例行版本反覆運算。

性能與續航:仍需努力

前言處已經提到,此次魅族 15 採用的是高通驍龍 660 移動平臺。魅族 15 也是魅族首款搭載高通 SoC 的手機。那麼魅族 15 的具體性能會有何表現呢?下麵,國際慣例,先放跑分數據。

左:安兔兔 || 中:GeekBench || 右:3D Mark

這次的資料是驍龍 660 移動平臺的正常表現。筆者發現該機與此前測試過的驍龍 660 機型類似,在運行 3D Mark 時不僅不會出現滿速運行的狀態,其CPU的利用率也很少超過 30% ,因此跑分也就僅有一半不到的分數。下面,通過《王者榮耀》以及《絕地求生:刺激戰場》來測試一下魅族 15 的性能體驗究竟如何。

先看《王者榮耀》,全高清、高幀率、描邊全開。在王者峽谷兩局下來,完全不敢相信這是一台驍龍 660 的機型。開局前 30 秒穩定 59 幀,一分鐘左右掉到 44 幀,而後,第一局基本以49幀左右的水準打完。第二局到兩分鐘左右就開始掉到 38 幀,而後一直在 44 幀波動。這真的是驍龍 660 該有的水準?還有,魅族 15 不是與《王者榮耀》工作室合作優化了?這簡直比之前的魅藍 E3 優化還要不給力。

再看《絕地求生:刺激戰場》,默認畫質開局。跳傘還是完美的,到了開車、跳樓時就出現了明顯的掉幀卡頓;如果說前面的稍微卡頓可以忍的話,切槍之後根本無法流暢的進行瞄準射擊就簡直讓人欲哭無淚了。

這樣的遊戲體驗可真不是驍龍 660 該有的水準,這可能是筆者拿到的是工程機的原因。希望魅族在量產批次中能做到做好的優化,讓驍龍 660 發揮出該有的水準。

在現在這一時間點,雖說魅族 15 的 mCharge 閃充,24W 快充技術為充電節省時間,提高你的工作/生活效率。但其對驍龍 660 的優化確實做得還不夠,還需在用戶拿到量產機之前做好系統的優化調教。

拍照:旗艦水準

在拍照部分,魅族 15 系列採用了與華為 P20 同款的IMX380感光元件,後置 1200 萬(廣角)+ 2000 萬(⻓焦)圖元雙攝像頭。發佈會上,楊柘表示魅族 15 這套成像系統擁有媲美卡片機的1/2.3 inch 感光元件尺⼨和1.55μm超大單圖元尺寸。下面,筆者會針對日間成像、夜間成像以及 2X 、3X 成像來看其成像素質如何。

日間成像

日間成像:2X

日間成像:3X

從以上樣張可以見到,魅族 15 的日間成像在最近這陰雨天都能清楚還原實景,在 2X 、3X 變焦的情況下雖然還是有點塗抹的痕跡,但不會出現把細節都塗抹掉的現象,另外,樣張在高光抑制部分的表現也不俗,陰影部分的細節也能有很好的保留。

夜間成像

夜間成像:2X

夜間成像:3X

到了夜間部分,因為魅族 15 搭載虹軟多幀降噪,在夜景或者暗光環境下,相機在按快門到成像的時候會採集多幀合成照片。因此,才會有上面如此純淨的夜間實拍樣張。查看三倍成像的細節,窗內以及窗的細節都得以保留。外邊的燈光也得以抑制,不會出現過曝。但白色花瓣處 2X 還是 3X 變焦都出現塗抹現象,在後期希望能在演算法上加以修正。

再看自拍部分,魅族 15 利用與OPPO、小米相同的虹軟AI智慧美顏演算法,通過採集使用者的面部資訊,智慧分析使用者的性別、年齡、膚質等參數,並隨之匹配相應的美顏效果,使其前置攝像頭成為“會自我學習的自拍相機“。下面直接看小姐姐的實拍照片。

無美顏 || 輕度美顏 || 深度美顏

從上面的後置實拍樣張以及前置自拍照,我們可以看到魅族 15 的成像系統相比於魅族的前代產品確實有著不小的進步。在好的硬體基礎上,魅族的軟體優化也可以緊跟上步伐,雖說可能還有少許的缺陷,但筆者還是選擇相信魅族能在後期系統更新中補足。

總結

經過筆者的這幾天體驗下來,魅族 15 給人的感覺就像是急趕慢趕的一款半成品。雖說該機在發佈會表示致敬前輩、致敬經典。但在這一時間點,消費者真的會為這款 16:9 、性能優化不足的魅族 15 買帳嗎?

如果你與筆者一樣對 16:9 的螢幕沒有任何抵觸,平時也就看看電影、拍拍照、輕度辦公,不怎麼玩遊戲的話。魅族 15 確實是一個不錯的選擇。至於追求性能、追求超寬視野的用戶,魅族 15 可以從你的購機選擇中去除了。

喜歡數碼科技資訊的你記得訂閱[安卓中國]。

根據機哥第八定律,93.94% 愛搞機的人都關注了「好機友」微信公眾號【微信號:goodjiyou】,看啥看,就差你啦~

登陸[鋒潮科技]官網流覽更多精彩內容(https://www.anzhuo.cn)

再仔細端詳魅族 15 的正面設計,魅族 15 正面十分簡潔。除了下巴部分的指紋識別小圓圈外,也就僅有額頭的前置 2000 萬圖元攝像頭清晰可見。其聽筒以及呼吸燈都採用極簡隱蔽的設計,若上手不仔細觀察都難以察覺。魅族這秉承在螢幕正面少打孔的設計確實好評。

看完額頭部分,我們再來看看此次魅族 15 的指紋識別模組。此次的指紋識別不僅僅只是致敬魅族經典的“小白圈”,這也集成了魅族最引以為傲的 mTouch + mBack 。除此之外,其更是致敬了一下蘋果,這次魅族 15 系列均採用與 iPhone 相同供應商的橫向線性⻢達——mEngine。該馬達的震動回饋除了類比按鍵壓感之外,其震動感更是集成到系統層,全域式觸感回饋系統帶來 45 種場景體驗。

看完正面,將其翻個身,我們來看看魅族 15 的背部設計。此次魅族 15 的背部所有元素均採用軸對稱設計,其中包括後置的 1200 萬 + 2000 萬圖元雙攝像頭、經典的環形閃光燈以及 MEIZU 的標誌。除此之外,魅族 15 此次的天線條也做了不小改動,其中最為直觀的就是多了一些特殊的符號,類似古代建築的雲雷紋。

其他方面,魅族 15 底部依舊保留 3.5mm 耳機介面,緊接著就是麥克風、type-C 介面、揚聲器;左側為音量加減鍵,右側為電源鍵以及雙 Nano 卡卡槽;頂部僅有一個麥克風開孔。

魅族 15 整機給人的第一感覺就是精緻,5.46 英寸的手機配合 71.95mm 的機身寬度。將魅族 15 握在手中,筆者就像是回到了當年的 MX3/4 的時代,回到了當年那特例獨行的時代,眾人皆醉我獨醒的感覺油然而生。但,低頭一看,這並不是 2017 年。雖然這 16:9 的螢幕個人非常喜歡,但這不是魅族該交的一份答卷。

系統:這震感,真舒服

當然,此次與魅族 15 一起發佈的還有最新的 Flyme UI。與此前預熱的一樣,Flyme 7 在4月 22 日晚也如期而至,其UI 方面延續一貫以來簡潔美觀的設計風格,並帶來了多項眼前一亮的全新功能。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魅族 15 出廠預載的 Flyme 7 會有何表現吧。

魅族 15 預載的是基於Android 7.1.1 深度定制的 Flyme 7 作業系統。Flyme 7這次在UI方面除了延續了一貫以來簡潔美觀設計風格外,還給用戶帶來了讓人眼前一亮的功能。比如:個人助理、人臉解鎖、氣泡通知+小窗回復、人物相冊、AI美顏、全域夜間模式等。

其中,個人助理是Flyme 7中新增的智慧服務模組,長按Home鍵或從桌面上滑即可呼出。在筆者體驗的幾天裡,發現該個人助理可根據當前位置、時段、所在城市天⽓氣、wifi、下載、使用頻率以及週期頻率等綜合資訊,對我可能活動進行預測,將筆者常用及接下來可能打開的應用整合在應用建議卡片中。雖說這個人助理有著不錯的體驗,但這識別率還是有待提升。

除了上面的個人助理外,氣泡通知+小窗回復以及全域夜間模式也是不小的創新點。Flyme 7將遊戲模式中的氣泡通知和小窗回復功能延伸到了更多的場景中,如在讀書、視頻等全屏模式下,消息通知會貼心地以更加輕量的氣泡形式呈現,做到最小化遮擋螢幕內容。再看此次加入的全域夜間模式,這並不像大部分廠商一樣直接過濾藍光,而是系統直接將所有動作頁面都切換到暗色主題效果。經筆者測試,現階段該功能已經可以覆蓋大部分主流應用。

氣泡消息

夜間模式

當然,Flyme 7 可不僅有明面上的一小部分改動。相信大家都還記得魅族在發佈會上首次提出的“觸感引擎”這一概念。Flyme 7 與魅族 15 系列獨有的 mEngine 打造了一套屬於魅族獨特的觸感回饋系統,這一觸感回饋在45種場景中有著不賴的表現。包括但不僅限於拍照時、打字、滑動時間滾輪。在桌面的任一屏,用手指在螢幕左或右側邊緣上下滑動,就可呼出這些索引字母,按照索引字母,配合恰如其分的震感可以玩一天。

如果要繼續說下去,Flyme 7 加入的新功能可以另開一個篇章往下講。比如資料搶救、智慧識屏以及新增的人臉解鎖等等。但由於篇幅的原因,筆者也僅能到此為止。雖說 Flyme 7 加入不少的新功能,但 Flyme 7依舊是那樣的熟悉,熟悉到讓筆者懷疑這僅是 Flyme 6 的一個例行版本反覆運算。

性能與續航:仍需努力

前言處已經提到,此次魅族 15 採用的是高通驍龍 660 移動平臺。魅族 15 也是魅族首款搭載高通 SoC 的手機。那麼魅族 15 的具體性能會有何表現呢?下麵,國際慣例,先放跑分數據。

左:安兔兔 || 中:GeekBench || 右:3D Mark

這次的資料是驍龍 660 移動平臺的正常表現。筆者發現該機與此前測試過的驍龍 660 機型類似,在運行 3D Mark 時不僅不會出現滿速運行的狀態,其CPU的利用率也很少超過 30% ,因此跑分也就僅有一半不到的分數。下面,通過《王者榮耀》以及《絕地求生:刺激戰場》來測試一下魅族 15 的性能體驗究竟如何。

先看《王者榮耀》,全高清、高幀率、描邊全開。在王者峽谷兩局下來,完全不敢相信這是一台驍龍 660 的機型。開局前 30 秒穩定 59 幀,一分鐘左右掉到 44 幀,而後,第一局基本以49幀左右的水準打完。第二局到兩分鐘左右就開始掉到 38 幀,而後一直在 44 幀波動。這真的是驍龍 660 該有的水準?還有,魅族 15 不是與《王者榮耀》工作室合作優化了?這簡直比之前的魅藍 E3 優化還要不給力。

再看《絕地求生:刺激戰場》,默認畫質開局。跳傘還是完美的,到了開車、跳樓時就出現了明顯的掉幀卡頓;如果說前面的稍微卡頓可以忍的話,切槍之後根本無法流暢的進行瞄準射擊就簡直讓人欲哭無淚了。

這樣的遊戲體驗可真不是驍龍 660 該有的水準,這可能是筆者拿到的是工程機的原因。希望魅族在量產批次中能做到做好的優化,讓驍龍 660 發揮出該有的水準。

在現在這一時間點,雖說魅族 15 的 mCharge 閃充,24W 快充技術為充電節省時間,提高你的工作/生活效率。但其對驍龍 660 的優化確實做得還不夠,還需在用戶拿到量產機之前做好系統的優化調教。

拍照:旗艦水準

在拍照部分,魅族 15 系列採用了與華為 P20 同款的IMX380感光元件,後置 1200 萬(廣角)+ 2000 萬(⻓焦)圖元雙攝像頭。發佈會上,楊柘表示魅族 15 這套成像系統擁有媲美卡片機的1/2.3 inch 感光元件尺⼨和1.55μm超大單圖元尺寸。下面,筆者會針對日間成像、夜間成像以及 2X 、3X 成像來看其成像素質如何。

日間成像

日間成像:2X

日間成像:3X

從以上樣張可以見到,魅族 15 的日間成像在最近這陰雨天都能清楚還原實景,在 2X 、3X 變焦的情況下雖然還是有點塗抹的痕跡,但不會出現把細節都塗抹掉的現象,另外,樣張在高光抑制部分的表現也不俗,陰影部分的細節也能有很好的保留。

夜間成像

夜間成像:2X

夜間成像:3X

到了夜間部分,因為魅族 15 搭載虹軟多幀降噪,在夜景或者暗光環境下,相機在按快門到成像的時候會採集多幀合成照片。因此,才會有上面如此純淨的夜間實拍樣張。查看三倍成像的細節,窗內以及窗的細節都得以保留。外邊的燈光也得以抑制,不會出現過曝。但白色花瓣處 2X 還是 3X 變焦都出現塗抹現象,在後期希望能在演算法上加以修正。

再看自拍部分,魅族 15 利用與OPPO、小米相同的虹軟AI智慧美顏演算法,通過採集使用者的面部資訊,智慧分析使用者的性別、年齡、膚質等參數,並隨之匹配相應的美顏效果,使其前置攝像頭成為“會自我學習的自拍相機“。下面直接看小姐姐的實拍照片。

無美顏 || 輕度美顏 || 深度美顏

從上面的後置實拍樣張以及前置自拍照,我們可以看到魅族 15 的成像系統相比於魅族的前代產品確實有著不小的進步。在好的硬體基礎上,魅族的軟體優化也可以緊跟上步伐,雖說可能還有少許的缺陷,但筆者還是選擇相信魅族能在後期系統更新中補足。

總結

經過筆者的這幾天體驗下來,魅族 15 給人的感覺就像是急趕慢趕的一款半成品。雖說該機在發佈會表示致敬前輩、致敬經典。但在這一時間點,消費者真的會為這款 16:9 、性能優化不足的魅族 15 買帳嗎?

如果你與筆者一樣對 16:9 的螢幕沒有任何抵觸,平時也就看看電影、拍拍照、輕度辦公,不怎麼玩遊戲的話。魅族 15 確實是一個不錯的選擇。至於追求性能、追求超寬視野的用戶,魅族 15 可以從你的購機選擇中去除了。

喜歡數碼科技資訊的你記得訂閱[安卓中國]。

根據機哥第八定律,93.94% 愛搞機的人都關注了「好機友」微信公眾號【微信號:goodjiyou】,看啥看,就差你啦~

登陸[鋒潮科技]官網流覽更多精彩內容(https://www.anzhuo.cn)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