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河北地區駐紮了30多萬軍隊,為何擋不住2萬蒙古騎兵?

西元1550年, 蒙古俺答汗率領軍隊南下。 當時, 蒙古軍隊繞過大同, 直逼京師近郊。 由於明朝軍隊不敢應戰, 所以被稱為庚戌之恥。 其實,

俺答汗南下的時候, 只率領了2萬多軍隊。 明朝的北直隸地區駐紮了30多萬軍隊, 但這麼多的軍隊為何不敢應戰。 其實, 這個數字僅僅是帳面上的, 實際上只有5萬多軍隊。 面對2萬多強悍的蒙古騎兵, 明朝軍隊當然不敢應戰。 其實任何一個王朝都有自己的衰敗期, 明朝軍隊也沒有一直保持戰鬥力。

在明朝建立的初期, 蒙古不甘心失敗, 曾經不斷的襲擾明朝的邊境。 為了打擊蒙古勢力, 明朝的那些名將們開始了不斷的北伐。 例如徐達、藍玉等等, 曾經與蒙古軍隊進行了多次決戰。 但是從明朝正統皇帝開始, 明朝與蒙古之間的攻守態勢發生了變化, 蒙古軍隊開始不斷的南下, 明朝再也無力主動北伐。 明朝在名義上擁有200多萬軍隊, 由於京師的地位非常重要, 所以整個北直隸地區的駐軍超過了30萬。 請注意, 這僅僅是帳面的數字。

明朝的軍隊分為邊塞軍和衛所軍, 幾代人下來, 那些衛所軍已經和普通農民沒有多少區別。 至於邊塞軍, 則出現了嚴重的吃空額情況。 比如一個正規編制應該有3000兵馬的軍隊, 實際兵力可能只有1000餘人。 這樣的情況比比皆是, 而且越來越嚴重。 在明朝嘉靖時期, 蒙古部落中的土默特部開始強盛起來, 土默特部首領俺答汗開始不斷的進攻明朝。 其實土默特部的軍隊總計不過幾萬人, 卻搞得大明朝疲于應付。

西元1550年, 為了迫使明朝開始大同的邊境貿易, 俺答汗率領2萬多軍隊大舉南下。 蒙古軍隊繞過了大同等地區, 最後直逼京師。 明朝在北直隸地區的軍隊總數超過了30萬, 但這個數字僅僅出現在兵部的帳冊上。 北直隸地區的實際兵力只有5萬多人,

面對強悍的蒙古軍隊, 明朝軍隊根本不敢應戰。 這是自瓦剌也先圍攻京師之後, 蒙古軍隊第二次兵臨京師城下。 嘉靖皇帝命令各地駐軍起兵勤王, 由此可見當時京師的兵力嚴重不足。

在明朝的中後期, 吏治腐敗額情況非常嚴重, 文官們的手段很多, 但武官們由於工作原因,吃空額是最常見的辦法。此外還有貪污裝備維修款等等,在電影大明劫中,這一點非常明顯。面對2萬多蒙古軍隊南下,明朝軍隊根本不敢應戰。最後,明朝方面答應了蒙古俺答汗的要求,蒙古軍隊才最終撤退。有歷史學家認為,當時明朝軍隊的實際兵力可能不到100萬,但是帳面數字有200多萬。尤其是明朝嘉靖時期,當時的情況是北方抗韃靼、南方抗擊倭寇。

到了明朝萬曆皇帝在位的初期,張居正開始進行各方面的改革。其中就包括對軍事領域的改革,經過改革之後,明朝軍隊的兵力保持在120多萬,而且戰鬥力有所提高。認真的說,張居正的改革治標不治本。如果一棵大樹從樹根部位已經腐爛,即使枝葉再茂盛也沒有意義。張居正的改革為明朝打了一支強心針,但無法從根本上挽救明朝。到了張居正去世之後,明朝又重新沿用了原來的道路。到了崇禎皇帝在位時期,已經是積重難返的局面。

但武官們由於工作原因,吃空額是最常見的辦法。此外還有貪污裝備維修款等等,在電影大明劫中,這一點非常明顯。面對2萬多蒙古軍隊南下,明朝軍隊根本不敢應戰。最後,明朝方面答應了蒙古俺答汗的要求,蒙古軍隊才最終撤退。有歷史學家認為,當時明朝軍隊的實際兵力可能不到100萬,但是帳面數字有200多萬。尤其是明朝嘉靖時期,當時的情況是北方抗韃靼、南方抗擊倭寇。

到了明朝萬曆皇帝在位的初期,張居正開始進行各方面的改革。其中就包括對軍事領域的改革,經過改革之後,明朝軍隊的兵力保持在120多萬,而且戰鬥力有所提高。認真的說,張居正的改革治標不治本。如果一棵大樹從樹根部位已經腐爛,即使枝葉再茂盛也沒有意義。張居正的改革為明朝打了一支強心針,但無法從根本上挽救明朝。到了張居正去世之後,明朝又重新沿用了原來的道路。到了崇禎皇帝在位時期,已經是積重難返的局面。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