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10分鐘帶你看完56種藥引子的使用技巧

藥引, 是引藥歸經的俗稱, 指某些藥物能引導其它藥物的藥力到達病變部位或某一經脈, 起著嚮導的作用;還有增強療效、解毒、矯味、保護胃腸道等作用。 現在一起來看下這56種藥引子適應病證及使用技巧吧

——編輯:小藥童 寫於春暖花開的北京

在民間服藥時常有老年病人問及服此藥用什麼引子呢?我在京西延慶縣山區巡迴醫療時常聽到這樣的詢問。 最初我常不能答, 或說沒什麼。

以後我仔細觀察當地醫生如何對待呢, 有的就寫在方子上了, 如補養方劑, 就寫生薑三片、大棗四枚為引;如系溫經通絡,

調和營衛, 則寫桂枝、白芍各10克為引;如果病人需要利尿時, 常寫燈芯一劄、竹葉6克為引, 如此等等, 不一而足, 並有時告訴病人, 加一些某種農產品, 如秫米、赤小豆、黑大豆、綠豆、黃酒、米醋等。

有時告訴病人服此藥要兌小兒尿, 即童便, 取4歲以內、男孩、體壯的晨起第一次尿, 去頭尾, 取中間部分為引, 大致用於脫力勞傷, 實火, 或用於止血。

我開始不大注意此問題, 先祖父及先叔父又因為是民間醫生, 雖然居住在河北東部鄉村, 當地習俗是與上述一致的。

我記憶中還常有時告訴病人自己去找某些藥, 為雞冠花、韭菜子、蔥子、蔥白、蔥管, 到河裡去找雞頭米、蓮子、石蓮子、藕、鮮蘆根、水蔥, 到旱地去找鮮茅根, 去挖土狗。

當我讀本草時, 見到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上將張元素的臟腑用藥及引經報使都記錄下來, 雖然張氏原著今不復見, 但經李時珍保存下來, 對於瞭解張氏學術思想大有好處, 其後近人張山雷(壽頤)曾進行補正, 名《臟腑藥式補正》, 之後任應秋于《各家學說講義》列成表格, 很有實用價值。

我在這些年臨證時, 慢慢積累了一些資料, 也是在受前人的啟發, 經過反復的實踐, 大致有以下的幾種, 也可以算為“藥引子”吧。

1.蚱蟬:每用3-5個, 可以助聽開竅, 用於實聾, 取其發音, 亦以聲達聲之意。

2.蟬蛻:每用1-2對, 治音啞。

3.蟋蟀:每用1-2對。 又名蛐蛐, 可以解熱, 又能利尿, 取其穿通, 用於尿路點滴不通。

4.鮮荷葉:每用1角(1/4張)-1張, 可以清暑, 民間服荷葉粥, 取其清馨醒腦、沁人心脾、開胃進食。

5.白扁豆:每用15克, 健脾開胃, 民間用為菜蔬, 可以佐餐下飯。

6.赤小豆:每用30克, 利尿, 民間煮粥服。

7.綠豆:每用30-120克, 清暑益氣, 並可外用, 研細粉, 古代用為爽身粉。

8.鮮佩蘭:每用15-30克, 夏日潮濕, 口中甜膩, 可用大量, 取其芳香清暑化濕, 亦“治之以蘭”之意。

9.腎精子:是豬膀胱中的結石,

其形比粟粒還小, 多保存於龍眼肉上, 每用2-3粒, 多至7粒, 通淋利尿效果好。

10.螻蛄:每用3-7個, 焙乾, 農村夏季夜晚可以燈誘捕, 利尿通淋效果好。

11.鵝血:每用一個鵝的血, 治噎膈初期有一定效果, 有利膈進食的作用。

12.鱔魚血:取一個鱔魚的血, 趁熱敷於口眼歪斜部位, 有牽正緩麻痹作用。

13.地龍:即蚯蚓, 北方成品多用鹽漬並有泥土味, 用前宜炒過矯味, 民間用於定喘, 或與治喘藥同用, 每用10-15克。

14.水紅花籽:民間稱狗尾巴花籽, 即辣蓼子, 對臌症消水有一定效果, 今多用於肝硬化腹水。

15.鯉魚:每用約500克重1條, 煮湯時不加鹽, 也是民間利尿消腫藥, 本“千金鯉魚湯”方意。

16.伏龍肝:每用60-120克, 先煎去滓, 代水煎藥, 取其止嘔、止吐、止瀉、止血, 效甚好, 也可以用紅磚坯用柴草燒煉(忌用煤火)取其中所含之矽化物,

凡出血久不止者加此。

17.玉米須:每用1束(約15克), 治全身性水腫。

18.糯稻根:每用15克, 用於止汗, 北方多喜用浮小麥30克, 與此效同。

19.竹葉10克, 燈芯1束(約3克), 用於暑熱, 既解暑又利尿。

20.西瓜:隨意飲服, 可以解暑, 又可退熱, 作為退高熱的輔助劑。 現兒科病房於西瓜季節廣泛應用。

21.西瓜翠衣:即西瓜皮,為吃西瓜後將皮串起來曬乾,於無西瓜季節用之以代西瓜用。

22.蛤蟆草:每用15克,洗痔瘡。

23.鮮艾葉:每用15克,洗痔瘡。如未破可加花椒、食鹽各少許,兼消腫。

24.鮮茅根:每用15-30克,治鼻衄。

25.金蓮花:每用15克,治鼻咽腫痛,用於咽炎、喉炎、扁桃體炎、乳蛾效甚好,其抗菌力超過金銀花,可認為具廣譜抗菌作用。

26.浮萍:每用10克,用於蕁麻疹,透疹力強,對魚蝦過敏者可用。

27.鮮青果:又名鮮橄欖,每用1-2個口含,治咽喉痛。

28.細茶葉:即好茶葉,每用10克,可以治偏頭痛,如麻杏石甘東加細茶葉名五虎湯,用於大葉性肺炎、小兒性肺炎,加此後又具強心作用。

29.陳蒲灰:即芭蕉葉或陳草帽瓣炒成炭,治腫在四肢者可加此,源于《金匱》敗蒲散之意,又止盜汗。

30.桑枝:每用15-30克,治四肢絡脈不通,取其通達四肢。

31.苧麻根:每用30克,治胎動不安,此為白麻的根。

32.桑螵蛸:即螳螂窩,每用10-15個,治小兒遺尿。

33.蟑螂:炒去翅,加五穀蟲炒,治小兒疳疾。蟑螂的應用汪逢春老大夫喜用此,五穀蟲的應用,張菊人老大夫喜用此。

34.淩霄花:每用7枚,用於經閉,通經效果好。

35.雞冠花:每用10克,即可止痢,又用於白帶。民間用時白雞冠花用於白帶、白痢;紅雞冠花用於紅帶、紅痢。又紅痢可加用馬齒莧、紅糖;白痢可加乾薑、白芍。

36.薑:炮姜為乾薑炒成炭,用於止血、調經;

生薑每用3片,解表、和胃;生薑汁每用2-3滴,取鮮姜以水稍泡過,切成細末,乘濕壓榨成汁,如服竹瀝水時覺噁心欲吐,加2-3滴于竹瀝水中,即可和胃納藥;

乾薑為由鮮姜曬成,每用鮮薑量的1/3,溫胃散寒、溫脾止瀉、溫肺止咳方中均加此;

煨姜為鮮薑煨去油,用於止水樣腹瀉。

37.鼠婦:每用7-10枚,炒過研粉,塗口瘡效果好,成藥錫類散中含此。

38.馬舌子:即每用2一3條,平喘止痙,又用於癲癇,成藥清心滾痰丸含此。

39.蜘蛛:每用1-2枚,消腫解毒,可解毒蟲咬傷,民間選大型,活死均可用。養雞者每於暑天加喂1-2枚蜘蛛,據雲可祛暑,解除雞的夏季熱。

40.蠶蛹:用油炸過,每用1-2個丸,可以治糖尿病。北京林葆洛大夫晚年患糖尿病常自服此,壽九十餘而終。

41.馬寶:每用3克,治癲癇,來源於千金馬寶散。

42.黑白醜:每用各6克,治癲癇,可炒後研粉沖服。

43.菖蒲:每用30-60克,可鎮靜,治精神分裂症。

44.海螵蛸:每用10克,可止血,又可外用。又磨成針棒,以黃連或大蒜水泡過,用磨砂眼。

45.黃酒:外傷用湯藥,古方常水酒各半煎藥。

46.蠐螬去頭,用筷子,從尾部頂住翻開,塗抹治療口腔潰瘍。

47. 燈芯在瓦上炕焦研末沖服,醫治小兒夜啼。

48.黃明膠:為牛皮膠,每用15克,長期服用可治原發性血小板減少證。

49.魚鰾膠:每用10克,用油煎炸,治再障有效。

50.土狗:即姜石,每用100-200克,民間用為利尿,解毒,消腫,近年認為含稀有元素(微量元素),可抗癌。

51.鮮竹瀝:每用15-25克,化痰效好,如寒痰可加生薑1-2滴,以佐其寒性。

52.梨皮:選大鴨梨1個,洗淨,用刀削於藥鍋中,待藥已沸過時加入,待再沸,即取出漉汁,用於熱性咳喘效好,具清肺火、化痰涎、平喘之效。

53.菊花:疏散風熱、平肝明目、清熱解毒。主要用於送服風熱感冒、溫病初起、肝火上攻、目赤翳障及癰腫疔瘡等病症的中成藥。如障翳散、牛黃解毒片等。可單用菊花10g~15g煎湯送服。或加茶葉10g同煎送服即可。

54.酸棗仁:單用10g~15g水煎送服或3g研末送下。功能:滋養心肝、補血安神、益陰斂汗。主要用於送服治療心肝血虛、心悸失眠、體虛多汗等病症的中成藥。如烏靈膠囊、靈芝膠囊等。

55.陳皮:理氣健脾、燥濕化痰,主要用於送服治療脾胃氣滯、食少吐瀉、咳嗽痰多等病症。

56.蘆根湯:具有清熱、生津、止嘔、止血作用。送服治療外感風熱或瘟病初起等症的銀翹解毒片等尤宜。取蘆根10g~15g加水煎湯,以鮮者為佳。

根據以上所述可概括一下藥引子的功效:

1、增強處方的藥理作用(協同作用);

2、對處方中某些起制約作用(拮抗作用);

3、吸著(吸附)作用,如灶心土止血作用即此意;

4、引經作用,如羌活性向上、獨活向下、桑枝達肢、甘草梢達陰莖、枳實寬胸、桔梗上行、牛膝下引、木瓜在腓腸肌、白芍在腰腿部等;

5、矯味,如服藥欲吐,可加點薑,如欲溫中,加飴糖(麥芽糖)。

作者: 誦明書院——小藥童

標籤:致力於傳承、普及中醫的小藥童

分享與同行交流的經驗,各種古法名方,以及名師的各種學習方法與指導

【更多精彩內容,歡迎關注同名公眾號】

21.西瓜翠衣:即西瓜皮,為吃西瓜後將皮串起來曬乾,於無西瓜季節用之以代西瓜用。

22.蛤蟆草:每用15克,洗痔瘡。

23.鮮艾葉:每用15克,洗痔瘡。如未破可加花椒、食鹽各少許,兼消腫。

24.鮮茅根:每用15-30克,治鼻衄。

25.金蓮花:每用15克,治鼻咽腫痛,用於咽炎、喉炎、扁桃體炎、乳蛾效甚好,其抗菌力超過金銀花,可認為具廣譜抗菌作用。

26.浮萍:每用10克,用於蕁麻疹,透疹力強,對魚蝦過敏者可用。

27.鮮青果:又名鮮橄欖,每用1-2個口含,治咽喉痛。

28.細茶葉:即好茶葉,每用10克,可以治偏頭痛,如麻杏石甘東加細茶葉名五虎湯,用於大葉性肺炎、小兒性肺炎,加此後又具強心作用。

29.陳蒲灰:即芭蕉葉或陳草帽瓣炒成炭,治腫在四肢者可加此,源于《金匱》敗蒲散之意,又止盜汗。

30.桑枝:每用15-30克,治四肢絡脈不通,取其通達四肢。

31.苧麻根:每用30克,治胎動不安,此為白麻的根。

32.桑螵蛸:即螳螂窩,每用10-15個,治小兒遺尿。

33.蟑螂:炒去翅,加五穀蟲炒,治小兒疳疾。蟑螂的應用汪逢春老大夫喜用此,五穀蟲的應用,張菊人老大夫喜用此。

34.淩霄花:每用7枚,用於經閉,通經效果好。

35.雞冠花:每用10克,即可止痢,又用於白帶。民間用時白雞冠花用於白帶、白痢;紅雞冠花用於紅帶、紅痢。又紅痢可加用馬齒莧、紅糖;白痢可加乾薑、白芍。

36.薑:炮姜為乾薑炒成炭,用於止血、調經;

生薑每用3片,解表、和胃;生薑汁每用2-3滴,取鮮姜以水稍泡過,切成細末,乘濕壓榨成汁,如服竹瀝水時覺噁心欲吐,加2-3滴于竹瀝水中,即可和胃納藥;

乾薑為由鮮姜曬成,每用鮮薑量的1/3,溫胃散寒、溫脾止瀉、溫肺止咳方中均加此;

煨姜為鮮薑煨去油,用於止水樣腹瀉。

37.鼠婦:每用7-10枚,炒過研粉,塗口瘡效果好,成藥錫類散中含此。

38.馬舌子:即每用2一3條,平喘止痙,又用於癲癇,成藥清心滾痰丸含此。

39.蜘蛛:每用1-2枚,消腫解毒,可解毒蟲咬傷,民間選大型,活死均可用。養雞者每於暑天加喂1-2枚蜘蛛,據雲可祛暑,解除雞的夏季熱。

40.蠶蛹:用油炸過,每用1-2個丸,可以治糖尿病。北京林葆洛大夫晚年患糖尿病常自服此,壽九十餘而終。

41.馬寶:每用3克,治癲癇,來源於千金馬寶散。

42.黑白醜:每用各6克,治癲癇,可炒後研粉沖服。

43.菖蒲:每用30-60克,可鎮靜,治精神分裂症。

44.海螵蛸:每用10克,可止血,又可外用。又磨成針棒,以黃連或大蒜水泡過,用磨砂眼。

45.黃酒:外傷用湯藥,古方常水酒各半煎藥。

46.蠐螬去頭,用筷子,從尾部頂住翻開,塗抹治療口腔潰瘍。

47. 燈芯在瓦上炕焦研末沖服,醫治小兒夜啼。

48.黃明膠:為牛皮膠,每用15克,長期服用可治原發性血小板減少證。

49.魚鰾膠:每用10克,用油煎炸,治再障有效。

50.土狗:即姜石,每用100-200克,民間用為利尿,解毒,消腫,近年認為含稀有元素(微量元素),可抗癌。

51.鮮竹瀝:每用15-25克,化痰效好,如寒痰可加生薑1-2滴,以佐其寒性。

52.梨皮:選大鴨梨1個,洗淨,用刀削於藥鍋中,待藥已沸過時加入,待再沸,即取出漉汁,用於熱性咳喘效好,具清肺火、化痰涎、平喘之效。

53.菊花:疏散風熱、平肝明目、清熱解毒。主要用於送服風熱感冒、溫病初起、肝火上攻、目赤翳障及癰腫疔瘡等病症的中成藥。如障翳散、牛黃解毒片等。可單用菊花10g~15g煎湯送服。或加茶葉10g同煎送服即可。

54.酸棗仁:單用10g~15g水煎送服或3g研末送下。功能:滋養心肝、補血安神、益陰斂汗。主要用於送服治療心肝血虛、心悸失眠、體虛多汗等病症的中成藥。如烏靈膠囊、靈芝膠囊等。

55.陳皮:理氣健脾、燥濕化痰,主要用於送服治療脾胃氣滯、食少吐瀉、咳嗽痰多等病症。

56.蘆根湯:具有清熱、生津、止嘔、止血作用。送服治療外感風熱或瘟病初起等症的銀翹解毒片等尤宜。取蘆根10g~15g加水煎湯,以鮮者為佳。

根據以上所述可概括一下藥引子的功效:

1、增強處方的藥理作用(協同作用);

2、對處方中某些起制約作用(拮抗作用);

3、吸著(吸附)作用,如灶心土止血作用即此意;

4、引經作用,如羌活性向上、獨活向下、桑枝達肢、甘草梢達陰莖、枳實寬胸、桔梗上行、牛膝下引、木瓜在腓腸肌、白芍在腰腿部等;

5、矯味,如服藥欲吐,可加點薑,如欲溫中,加飴糖(麥芽糖)。

作者: 誦明書院——小藥童

標籤:致力於傳承、普及中醫的小藥童

分享與同行交流的經驗,各種古法名方,以及名師的各種學習方法與指導

【更多精彩內容,歡迎關注同名公眾號】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