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新知速遞】OECD報告稱兩億人可能因自動化而失業,究竟是哪些人呢?

關於自動化是消滅還是創造就業的爭論近年來一直未休, 不過被機器取代的恐懼確是真實存在的, 而且還有實實在在的理論依據:5年前, 牛津大學經濟學家Carl Benedikt Frey和Michael Osborne通過機器學習演算法評估發現, 在美國, 47%的就業可能會在“未來十年或20年”由機器來完成。

最近, 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的研究人員將考察範圍擴大到了32個OECD成員國, 再次驗證了Frey等人的發現, 並結合再培訓再就業現狀, 給全球決策者敲響了新的警鐘。

他們的結論是, 32個國家中, 14%的就業崗位屬於“高度自動化”的, 意即, 至少有70%的可能性會被機器取代。

另外, 還有32%的崗位受到自動化威脅, 被取代的可能性在50%-70%之間。 加到一塊, 從現有就業率來看, 這意味著研究所涉及的這些國家中有2.1億的就業者可能是因自動化而失業。

作者Ljubica Nedelkoska和Glenda Quintini的資料來源于OECD一項對成年人勞動技能數量程度的評估表, The Survey of Adult Skills。 他們的測算手段與Frey等人不同, 是通過評估組成特定崗位的、各部分工作的自動化程度來測算人工智慧等新科技帶來的威脅。

下圖是OECD在最新研究中展示的各職業受自動化影響的程度。

從該圖表可以看出, 受自動化影響最大的前幾種職業包括食品行業的低端從業人員、清潔工、礦工、建築工人, 以及製造業和運輸業工人、裝配工、司機等。 而最不容易受自動化威脅的有職業教師、職業經理人、高級官員、企業高級管理人員, 以及健康、司法、社會等各領域專業人士。

作者提醒在解讀上述資料時應該謹慎, 這一是因為各國情況差別非常大, 比如, 在斯洛伐克, 33%的就業受到了自動化的高度威脅, 而在挪威這個比例只有6%。 總體來說, 盎格魯薩克遜和北歐國家以及荷蘭,

其受自動化威脅的程度比不上東歐、南亞國家以及德國、智利和日本。

組織架構和產業機構的差異可能都是原因, 《經濟學人》24日一篇文章分析稱, 前者可能影響更大, 比如, 在韓國, 30%的就業是製造業, 加拿大該比例為22%, 但平均來說韓國的工作崗位相對加拿大更難被自動化取代, 這可能是因為, 同樣的工作, 韓國工人將社交技能和創造力附加到了常規的工作上, 而社交技能和創造力是機器所無法取代的。 還有個解釋是“倖存者偏差”:韓國現有崗位很難被自動化取代, 可能只是因為韓國公司已經把很多容易被取代的崗位交給了機器。

另一方面, 哪怕是在一國範圍之內, 受自動化威脅更大的崗位也不是平均分佈在各地,

而且對決策者來說, 集中在某個地區的絕對數值可能更值得關注, 想想1950年代科技進步浪潮下美國“汽車之城”底特律的遭遇就知道了。

除此之外, OECD這份最新工作報告還發現了另外一些值得決策者注意的地方, 比如, 相比即將退休的人, 年輕就業群體更容易受到自動化衝擊, 也就是說, 自動化可能導致年輕失業率增加。 還有個並不意外、但後果可能更嚴重的發現, 那就是, 那14%最容易受自動化威脅的就業者也是更少接受再就業、再學習最少的人群, 原因包括這些人基本技能起點太低、時間不足或動力不足等。 對這些人來說, 毫無疑問, 自動化是真正的洪水猛獸, 而不是機遇。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