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廣東河源最有特色景點,到河源這些地方可看,它是圍龍屋

河源市屬東江流域純客家地區, 這裡的客家“圍龍屋”與北京四合院、陝西窯洞、雲南“一顆印”、廣西“幹闌式”合稱為我國最具鄉土風情的五大傳統住宅建築形式。 那麼, 河源有哪些地方可以看到圍龍屋呢

白雲樓

白雲樓坐落在連平縣大湖鎮磐石村, 是一座方形樓角式圍屋:面寬47.5米、進深50米, 占地面積2375平方米, 坐西北, 朝東南, 為清末建築。

白雲樓建在田野的中央地帶, 從其建設高度和風格可以看出,

這是一座防禦性能很強的古建築:白雲樓的四個角各建有1座碉樓, 前後圍牆的中間位置各有1座閣樓, 4座碉樓和2座閣樓均為3層, 高約10米;與碉樓和閣樓相連的週邊樓房, 均為2層半, 高7.5米;二樓頂設騎樓, 與碉樓和閣樓相連通, 設有瞭望孔和射擊孔, 防守人員可以在二樓快速移動, 隨時換位防守;屋外9米高的護牆, 使得來犯者難以攀爬進入;外牆嵌有方形圓孔石窗, 用於瞭望和射擊。

白雲樓以其獨特的地理位置和堅固高達的碉樓, 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 據介紹, 在解放前夕, 白雲樓被國民黨殘部佔領負隅頑抗, 1949年1月中旬, 根據中共九連地委的指示, 剛成立不久的連和縣人民政府決定圍殲白雲樓, 後通過發放投降書、喊話、炮擊等政治、軍事手段, 最終迫使守敵投降。

通衢圍龍屋

龍川縣通衢鎮的空氣很清新, 乾淨。 錦歸村玳峰南山下的禾筆中(地名), 有兩座分別約80歲、200歲的半圓形圍龍屋。 80歲的半圓形圍龍屋保存得尚好, 但另一座已經完全破敗, 周圍雜草叢生了。

這座半圓形圍龍屋背後建有圍屋15間, 橫屋、正副廳、各處廂房等, 共有大小房間45個。

屋兩角有炮樓兩個, 作防匪防賊的瞭望台用。 守夜者站在炮樓上, 就能對整座圍龍屋的情況一目了然。 圍龍屋裡的牆磚多是泥磚, 有的地方已坍塌。 圍龍前面的坡狀地坪都是用鵝卵石鋪成的,

地面平整。 因久無人打理, 坪上已長滿了雜草。 這座圍龍屋做得很樸實, 其梁檁、窗櫺等並沒有繁富的雕花。 這只是一座普通的客家民宅。

市區圍龍屋

河源市中心有座圍龍屋, 坐落在建設大道與興源東路交會的群豐村。 河源老縣城遺留下來的老房子多為方形圍屋, 最具客家建築特點、蘊涵最豐富客家文化的標誌性圍龍屋, 目前保存下來的僅此一座。

群豐村圍龍屋為殷氏老屋, 乃粵東殷氏一世祖殷彥卓後裔。 明末清初, 殷氏建起兩座圍龍屋, 一座即興源東路殷氏宗祠, 一座即今“金色領地”後面殷屋。 興源東路殷氏宗祠前面水塘已築路, 圍龍屋原貌已不完整;“金色領地”後面殷屋雖已破敗, 但原貌尚完存。

位於核心建築群兩側且相對獨立的成列狀的建築謂橫屋,與正身成對稱結構。圍龍屋單做橫屋還不行,必須做圍屋,從結構上看,配上圍才好看。如果祖堂後邊沒有什麼建築,則整個屋場就顯得太白(太空),後邊空白太多,不利於風水,故必須建圍屋,可以保護大家。位於核心建築群後面且相對獨立的半月形建築即為“圍龍間”或“圍屋間”。以祖公廳為中心,子孫分住周圍,有利於增強宗族的凝聚力和培養集體主義精神。

大壩鎮古屋

大壩鎮位於和平縣城以北約7公里處,在和平,說起大壩,人們馬上會想到兩樣東西,一是溫泉,而是古屋。

大壩鎮的古屋類型有很多,尤其以圍龍屋出名,據和平縣旅遊部門介紹,大壩鎮是河源市境內存有最多圍龍屋的鄉鎮。

大湖寨圍龍屋

大湖寨,位於河源市連平縣大湖鎮東湖村。

據說距今有880年歷史,寨內有祠堂、書房、典當、住房等建築。從建築風格到民風民俗,無不展示大湖客家的人文歷史。

古寨依山傍水,北面週邊設三個寨門,分別為上門、中心門、下門。門樓瓦頂懸山式,磚木結構。上門始建於明代,是大湖寨最為古老的一個寨門。繞過大池塘,迎來的便是大湖寨古村的上門。上門從底向上呈半月形,青石門檻,頂端呈拱形。從門外向裡觀望,自門頂至門底,恰好構成一個上下對稱的長園形門洞。

蘇家圍

蘇家圍位於廣東河源市義合鎮,距河源市區約26公里。東江和久社河在它的南面交匯,整個村子山水環繞,綠色相擁,環境優美,有“南中國的畫裡鄉村”的美譽。蘇家圍還是蘇東坡後裔聚居地,在這裡,不光可以欣賞到秀美的鄉村風光,還能親身體會蘇氏家族和客家人七百多年的歷史文化。

蘇家圍全村18座圍屋,其中有5座明朝建築。圍屋,又稱“圍龍屋”,是一種富有中原特色的典型客家民居建築。據歷史學家考察,這種民宅建築與中原貴族大院屋型十分相似。客家先民因戰亂、災荒等原因南遷定居,不但傳播了中原的先進耕作技術,而且建築民宅保持了原有的傳統風格。

林寨古村

林寨古鎮建制于秦朝,歷史上曾經是水陸碼頭的集散地。在不足兩平方公里範圍內有86座古民居,其中四角樓就有24幢,其規模之大、工藝之精為國內罕見,是保護最完整的客家古村。

位於下井村的“潁川舊家”是曾任廣東省督軍府顧問、民國期間連任兩屆和平縣長的陳襄廷故居。三進九廳大院氣勢雄偉,內部設計精巧,石雕木刻獨具匠心,雕樑畫棟富麗堂皇。

林寨鎮境內屬丘陵地帶,浰江河一江穿越全鎮,兩岸一馬平川,是一個因水而興、因人而盛的古鎮,為避水患,鄉中多為建木石結構的樓房,眾多的古建築群聞名海內外、既有西式洋樓、又有中式庭院,整體保存比較完好。每座樓三層以上,每層面積數百至數千平米不等,其規模之大,數量之多,是無以倫比,是中國歷史建築的一個特殊類型,是集防洪、防衛、居住、倉儲和中西建築藝術于一體的田園古堡。

全 球 溫 泉 旅 遊 共 享 平 台——愛 泡 網,歡迎景區、溫泉、溫泉酒店、民宿、設計規劃公司、景區配套、相關衍生產品線上線下合作,歡迎參與愛泡旅遊發展有限公司成長計畫

位於核心建築群兩側且相對獨立的成列狀的建築謂橫屋,與正身成對稱結構。圍龍屋單做橫屋還不行,必須做圍屋,從結構上看,配上圍才好看。如果祖堂後邊沒有什麼建築,則整個屋場就顯得太白(太空),後邊空白太多,不利於風水,故必須建圍屋,可以保護大家。位於核心建築群後面且相對獨立的半月形建築即為“圍龍間”或“圍屋間”。以祖公廳為中心,子孫分住周圍,有利於增強宗族的凝聚力和培養集體主義精神。

大壩鎮古屋

大壩鎮位於和平縣城以北約7公里處,在和平,說起大壩,人們馬上會想到兩樣東西,一是溫泉,而是古屋。

大壩鎮的古屋類型有很多,尤其以圍龍屋出名,據和平縣旅遊部門介紹,大壩鎮是河源市境內存有最多圍龍屋的鄉鎮。

大湖寨圍龍屋

大湖寨,位於河源市連平縣大湖鎮東湖村。

據說距今有880年歷史,寨內有祠堂、書房、典當、住房等建築。從建築風格到民風民俗,無不展示大湖客家的人文歷史。

古寨依山傍水,北面週邊設三個寨門,分別為上門、中心門、下門。門樓瓦頂懸山式,磚木結構。上門始建於明代,是大湖寨最為古老的一個寨門。繞過大池塘,迎來的便是大湖寨古村的上門。上門從底向上呈半月形,青石門檻,頂端呈拱形。從門外向裡觀望,自門頂至門底,恰好構成一個上下對稱的長園形門洞。

蘇家圍

蘇家圍位於廣東河源市義合鎮,距河源市區約26公里。東江和久社河在它的南面交匯,整個村子山水環繞,綠色相擁,環境優美,有“南中國的畫裡鄉村”的美譽。蘇家圍還是蘇東坡後裔聚居地,在這裡,不光可以欣賞到秀美的鄉村風光,還能親身體會蘇氏家族和客家人七百多年的歷史文化。

蘇家圍全村18座圍屋,其中有5座明朝建築。圍屋,又稱“圍龍屋”,是一種富有中原特色的典型客家民居建築。據歷史學家考察,這種民宅建築與中原貴族大院屋型十分相似。客家先民因戰亂、災荒等原因南遷定居,不但傳播了中原的先進耕作技術,而且建築民宅保持了原有的傳統風格。

林寨古村

林寨古鎮建制于秦朝,歷史上曾經是水陸碼頭的集散地。在不足兩平方公里範圍內有86座古民居,其中四角樓就有24幢,其規模之大、工藝之精為國內罕見,是保護最完整的客家古村。

位於下井村的“潁川舊家”是曾任廣東省督軍府顧問、民國期間連任兩屆和平縣長的陳襄廷故居。三進九廳大院氣勢雄偉,內部設計精巧,石雕木刻獨具匠心,雕樑畫棟富麗堂皇。

林寨鎮境內屬丘陵地帶,浰江河一江穿越全鎮,兩岸一馬平川,是一個因水而興、因人而盛的古鎮,為避水患,鄉中多為建木石結構的樓房,眾多的古建築群聞名海內外、既有西式洋樓、又有中式庭院,整體保存比較完好。每座樓三層以上,每層面積數百至數千平米不等,其規模之大,數量之多,是無以倫比,是中國歷史建築的一個特殊類型,是集防洪、防衛、居住、倉儲和中西建築藝術于一體的田園古堡。

全 球 溫 泉 旅 遊 共 享 平 台——愛 泡 網,歡迎景區、溫泉、溫泉酒店、民宿、設計規劃公司、景區配套、相關衍生產品線上線下合作,歡迎參與愛泡旅遊發展有限公司成長計畫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