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動漫>正文

賈平凹的新作充滿殘酷死亡,他說自己想詛咒那個時代

前天, 賈平凹推出了自己的最新作品《山本》, 這是他發表的第16部長篇小說, 也是他醞釀多年立意為秦嶺做傳、為近代中國勾勒記憶的史詩巨著。

《山本》內容簡介

小說以秦嶺深處一個名為渦鎮的小鎮為起始, 講述了楊家棺材鋪童養媳陸菊人從娘家帶來了三分胭脂風水寶地, 被不知情的公公贈與井宗秀葬父後竟使渦鎮的世道完全改變, 從而引發了一幕幕激烈動盪的戰爭, 逛山、刀客、土匪, 遊擊隊等多股勢力一時間風起雲湧, 割據各方不斷廝殺, 同時井家兄弟之間的特殊關係與阮家族群的刻骨仇恨也在特定的時期與地點中變化升級。 除此之外, 作者更是對秦嶺一代的草木鳥獸有著詳盡的描述, 篇幅之多足以稱得上一部秦嶺地方誌。

有趣的是, 在前晚進行的《山本》新書首發活動中, 賈平凹將他的學生風格保持到底。 當評論家、編輯在點評自己的作品時,

66歲的賈平凹就像學生一樣正襟危坐, 忐忑不安, 戰戰兢兢, 手緊緊扶著座椅的把手, 一直沒鬆開。 評論家有時候說錯了書中主人公的名字, 賈平凹也從不敢插嘴糾正、提醒。

談新書

一直想為秦嶺寫些東西

《山本》的故事發生在上世紀二三十年代秦嶺腹地的渦鎮,

以女主人公陸菊人與渦鎮梟雄井宗秀之間相互凝望、相互依存又相互背離的命運糾纏為主線, 推演了一部宏闊濃烈又深情悠遠的秦嶺地方誌。 “為秦嶺寫些東西是我一直的欲望, 初時對秦嶺的植物和動物感興趣, 後來是被發生在二三十年代秦嶺裡那些人物的故事所誘惑。 ”賈平凹說, 寫人比寫動植物更有意義, 更能表達他所要寫的對於現實的恐懼和對於生命的無奈。

賈平凹坦言, 寫第一遍初稿的時候, 是在豪華的筆記本上寫;然後再在稿紙上進行抄改, 完成第二遍寫作;之後, 又從第一個字開始進行第三遍抄改。 “如果寫10萬字作品的話, 經過我手其實起碼已經寫了30萬字。 《山本》大概有45萬字左右,

算下來我用手寫過的共有130多萬字。 ”

賈平凹面對新作充滿忐忑, 評論家卻紛紛點贊。 著名文學評論家陳思和認為, 《山本》是一部向傳統經典致敬的書。 “所謂致敬, 不是對傳統經典頂禮膜拜, 而是處處體現了對傳統經典的會心理解, 對於傳統經典的缺陷, 則毫無留戀地跨越過去, 以時代所能達到的理解力來實現超越。 ”文學評論家潘凱雄評價說, 這部作品儘管書寫了中國極具動盪的一段歷史, 閱讀起來卻覺得平淡, 即便是寫血腥、殘酷的死亡, 也是平平淡淡地寫, 對刻骨銘心的愛情的書寫, 同樣不動聲色, “有時甚至覺得不過癮。 但當你把書合上, 才覺得有味道。 ”

對於死亡血腥、殘酷的大量書寫, 在賈平凹過去的小說中很少見。

賈平凹慢悠悠地解釋, “影視作品裡, 正面人物、英雄人物的死都很壯烈, 都很有意義, 但我書裡面的人死得都很賤、很窩囊、很沒有意義。 ”他說, 如此處理, 是因為現實生活也往往這樣, 沒有誰死得轟轟烈烈, 都是或偶然或毫無意義就死了。 他坦言, “寫了那麼多人的死亡, 自己也覺得窩心、驚恐, 充滿了對那個時代的詛咒。 ”

談創作

對社會、生活一定要有機警心

賈平凹1973年步入文壇,40年來已創作長篇小說16部,近些年來更保持兩年一部的出版節奏。“這些作品都沒重樣,都維持在一個水準,不像有的作家起伏很大。”潘凱雄如此說。

在潘凱雄看來,將賈平凹的長篇小說拼接起來就是中國歷史的文學呈現,從上世紀初到當下的重大歷史事件、重要歷史變遷、重大社會問題,都有所呈現。“特別難得的是,這些作品都呈現出各自的風格,都有一定的辨識度。”

賈平凹對此進行了一番注解,“一部部寫下來,其實壓力很大,如果沒有創造、創新,就等於沒寫。”他打比方說,這種感覺就像跳高一樣,突破一次,其實就是突破一釐米。所以就要想方設法,寫得和以前不一樣。比如《極花》故事單一,是第一人稱寫的,以主人公極花的心理感受來寫。《老生》寫了四個階段,就要有一個結構把這四個階段網起來,思來想去,裡面加入了《山海經》。而《三本》要全方位來寫,秦嶺動物、植物、山水、風俗都要寫。

儘管千變萬化,但賈平凹坦言,有一點不變,他走的既有《紅樓夢》這條路,也有“三國”“水滸”這條路,“《紅樓夢》教我如何寫日常,《三國演義》《水滸傳》教我如何寫得硬朗。”

而對於每兩年就推一部長篇,賈平凹實言以告,“總覺得有東西要寫,總覺得最好的作品是下一部。”他說,就像多年來有的人家生孩子,生了六七個女孩,老想要個男孩的感覺一樣。

賈平凹更時刻告誡自己,有的作家寫到一定時候,就容易投機,就容易寫不動,但他認為,這是因為他們早已和社會脫鉤。他總會不斷提醒自己,“對於生活、社會,一定要有機警心,要保持敏感,對寫作永遠產生寂寞感。”

談感悟

這般年紀卻有更多的迷惑

這十多年來,賈平凹的長篇小說書名都是兩個字,《高興》《秦腔》《古爐》《極花》……“我喜歡兩個字的書名,這是我自己的愛好。”他說。

關於《山本》書名的來歷,賈平凹特別提到,這本書是寫秦嶺的,原來叫《秦嶺》,後來覺得與曾經的《秦腔》容易混淆,就變成了《秦嶺志》,再後來又改了。“一是覺得還是兩個字的名字適合於我,二是起名以張口音最好,而‘志’字一念出來牙齒就咬緊了,於是就有了《山本》。”賈平凹解釋,山本,“本”字出口,上下嘴唇一碰就打開了,如同嬰兒才會說話就叫爸爸媽媽一樣,張口音這才是生命的初聲。“給書起名,跟給孩子起名是一樣的。”

他一直相信,冥冥之中書寫出來就有命運,有些書的命運就好,有些書的命運就不好,像《廢都》的命運不好,將近20年後才再版,“這次給新書起張口音的書名,是希望這本書的命運好。”

賈平凹默守的規矩還有太多,《山本》責編孔令燕說,她從1998年與賈平凹老師相識,至今已有20年,“他在文字面前一直保持敬畏,盛名之下,從未覺得自己是個名作家。”她提到一個細節,20年來每次拿到書稿都是手寫稿,67萬字的《古爐》是四大厚本,賈平凹來來回回改過三版。在孔令燕看來,賈平凹的手寫稿和他的所寫的歷史、生活是融為一體的,代表了一位當代作家對傳統審美的繼承。

賈平凹堅持認為,說到底,每個作家都是在寫自己,寫自己的各個方面,“就像《西遊記》其實也是在寫一個人的情感,是把人性各方面分散開來寫。”儘管是寫自己,但他堅信,你的能量,你的視野,你對天地自然、對生命的理解,決定著作品的深淺和大小。“我是寫了幾十年的人了,又到了這般年紀,有些東西只能看透,有自己的體悟,但更多的東西也在迷惑,企圖去接近它,瞭解它,嚮往它。”

“迎合式寫作,肯定不是好作家。”賈平凹從不信奉心裡裝著讀者這件事,他信奉的是,要把自己真實的一面寫出來,否則老是考慮某一部分人,只會寫成雞湯式的東西,或者寫成宣傳式的東西。

《山本》內容節選

陸菊人怎麼能想得到啊,十三年前,就是她帶來的那三分胭脂地,竟然使渦鎮的世事全變了。

陸菊人是紙坊溝的,離渦鎮八裡地,溝裡有座九天玄女廟,也有三家安著水輪的造紙作坊,陸家只長年給這些造紙坊裡割送毛竹。陸菊人八歲時,娘割毛竹被葫蘆豹蜂蜇死,爹到鎮上楊記壽材鋪賒了一副棺,四年了仍還不起錢。楊掌櫃提出讓陸菊人來當童養媳吧,爹同意了,並說好等陸菊人十二歲的生日就送去。陸菊人去鎮上看過社火,知道有個楊記壽材鋪,門口老放著一口漆黑發亮的棺,還作想,人死了就是沒壽了,怎麼還把棺叫壽材呢?也見過了楊家的兒子,只有七八歲呀,兩筒子鼻涕,和一幫子夥伴在土堆上玩“占山頭”。他總是上不了土堆,一上去就被趕下來,繞著土堆跑,還在喊:拿繩子系我呀,否則我要飛了!陸菊人不願意去做童養媳,嫌爹心硬。爹說:渦鎮上有好日子!再說,紙坊溝離鎮子近,我想你了會去看你,你想爹和弟弟了也能回來。陸菊人唬了眼要和爹嚷,但她到底沒有嚷,到九天玄女廟裡磕了頭,說:我去了就再不回來!話剛說完,廟梁上掉下來一條蛇。她拿了樹枝子打蛇,蛇身上一坨大疙瘩跑不動,就往出吐,吐出來了一隻蛤蟆。蛤蟆還活著,陸菊人就把蛤蟆放生到樹林子去了。

這事陸菊人沒給爹說,從此也沒給過爹笑臉。平日裡去地裡鋤草,或到溝溪裡洗衣裳,常常發呆,看紙坊溝兩邊的亂峰直起直立常插著刀戈,就覺得充滿了殺氣,聽啄木鳥敲樹的聲音並不認為好聽,而只感到樹是在疼。反倒盼著十二歲生日快來。

一天傍晚,她坐在坡上的栲樹下,望見九天玄女廟後邊的山頭都向西傾斜,上邊佈滿了無數條路,好像是繩索捆綁了山頭往前走,那雲就燒紅了,後來又褪去,天暗下來,星星便出來了。陸菊人喜歡看星星,她看著星星,星星就有光芒射下來,她就想,星星也長了根的,和這栲樹一樣嗎,星星的根是長了光明,而栲樹的根卻長到黑暗裡去了。露水開始潮濕了她的褲腿,要站起來回去的時候,看見兩個趕龍脈的人站在崖灣下,那裡是她家的一塊地,種著蘿蔔。她聽見趕龍脈的其中一個人說:啊這地方好,能出個官人的。一個說:這得試試,明早六更,看能不能潮上氣泡。就把一個竹筒插在地裡,卻又拔出了兩個蘿蔔。陸菊人沒有阻止那人拔蘿蔔,看著他們扭了葉子,剝了皮,啃著走了,就也悄然回了家。第二天五更,她是先去蘿蔔地,果然見竹筒上有個雞蛋大的氣泡,手一摸,氣泡掉下地沒了。後來,趕龍脈的人來,她藏在樹後,瞧著他們看到竹筒上沒有氣泡,說了句:應該是真穴啊,咋是假的?垂頭喪氣地離開。陸菊人知道了這事,心系一處,守口如瓶,沒有給任何人言傳。十二歲生日一過,爹要送她去楊家,她說:爹,我不是你親生的?爹說:你別怨爹,高高興興地去呵。你給爹當了一回女兒,爹沒啥陪你呀。就流著淚煮了一盆雞蛋,剝一顆讓陸菊人吃了,再剝一顆讓陸菊人吃了,還要再剝。陸菊人這時忽然想開了,自己給爹當了一回女兒,現在再去給楊家的兒子當一回媳婦,這父女、夫妻原來都是一種搭配麼,就像一張紙,貼在窗上了是窗紙,糊在牆上了是牆紙。

-End-

你喜歡賈平凹的哪本書?

本期作者:路豔霞

本期編輯:李夏至

原創新媒體制作人員:路豔霞、李夏至

賈平凹1973年步入文壇,40年來已創作長篇小說16部,近些年來更保持兩年一部的出版節奏。“這些作品都沒重樣,都維持在一個水準,不像有的作家起伏很大。”潘凱雄如此說。

在潘凱雄看來,將賈平凹的長篇小說拼接起來就是中國歷史的文學呈現,從上世紀初到當下的重大歷史事件、重要歷史變遷、重大社會問題,都有所呈現。“特別難得的是,這些作品都呈現出各自的風格,都有一定的辨識度。”

賈平凹對此進行了一番注解,“一部部寫下來,其實壓力很大,如果沒有創造、創新,就等於沒寫。”他打比方說,這種感覺就像跳高一樣,突破一次,其實就是突破一釐米。所以就要想方設法,寫得和以前不一樣。比如《極花》故事單一,是第一人稱寫的,以主人公極花的心理感受來寫。《老生》寫了四個階段,就要有一個結構把這四個階段網起來,思來想去,裡面加入了《山海經》。而《三本》要全方位來寫,秦嶺動物、植物、山水、風俗都要寫。

儘管千變萬化,但賈平凹坦言,有一點不變,他走的既有《紅樓夢》這條路,也有“三國”“水滸”這條路,“《紅樓夢》教我如何寫日常,《三國演義》《水滸傳》教我如何寫得硬朗。”

而對於每兩年就推一部長篇,賈平凹實言以告,“總覺得有東西要寫,總覺得最好的作品是下一部。”他說,就像多年來有的人家生孩子,生了六七個女孩,老想要個男孩的感覺一樣。

賈平凹更時刻告誡自己,有的作家寫到一定時候,就容易投機,就容易寫不動,但他認為,這是因為他們早已和社會脫鉤。他總會不斷提醒自己,“對於生活、社會,一定要有機警心,要保持敏感,對寫作永遠產生寂寞感。”

談感悟

這般年紀卻有更多的迷惑

這十多年來,賈平凹的長篇小說書名都是兩個字,《高興》《秦腔》《古爐》《極花》……“我喜歡兩個字的書名,這是我自己的愛好。”他說。

關於《山本》書名的來歷,賈平凹特別提到,這本書是寫秦嶺的,原來叫《秦嶺》,後來覺得與曾經的《秦腔》容易混淆,就變成了《秦嶺志》,再後來又改了。“一是覺得還是兩個字的名字適合於我,二是起名以張口音最好,而‘志’字一念出來牙齒就咬緊了,於是就有了《山本》。”賈平凹解釋,山本,“本”字出口,上下嘴唇一碰就打開了,如同嬰兒才會說話就叫爸爸媽媽一樣,張口音這才是生命的初聲。“給書起名,跟給孩子起名是一樣的。”

他一直相信,冥冥之中書寫出來就有命運,有些書的命運就好,有些書的命運就不好,像《廢都》的命運不好,將近20年後才再版,“這次給新書起張口音的書名,是希望這本書的命運好。”

賈平凹默守的規矩還有太多,《山本》責編孔令燕說,她從1998年與賈平凹老師相識,至今已有20年,“他在文字面前一直保持敬畏,盛名之下,從未覺得自己是個名作家。”她提到一個細節,20年來每次拿到書稿都是手寫稿,67萬字的《古爐》是四大厚本,賈平凹來來回回改過三版。在孔令燕看來,賈平凹的手寫稿和他的所寫的歷史、生活是融為一體的,代表了一位當代作家對傳統審美的繼承。

賈平凹堅持認為,說到底,每個作家都是在寫自己,寫自己的各個方面,“就像《西遊記》其實也是在寫一個人的情感,是把人性各方面分散開來寫。”儘管是寫自己,但他堅信,你的能量,你的視野,你對天地自然、對生命的理解,決定著作品的深淺和大小。“我是寫了幾十年的人了,又到了這般年紀,有些東西只能看透,有自己的體悟,但更多的東西也在迷惑,企圖去接近它,瞭解它,嚮往它。”

“迎合式寫作,肯定不是好作家。”賈平凹從不信奉心裡裝著讀者這件事,他信奉的是,要把自己真實的一面寫出來,否則老是考慮某一部分人,只會寫成雞湯式的東西,或者寫成宣傳式的東西。

《山本》內容節選

陸菊人怎麼能想得到啊,十三年前,就是她帶來的那三分胭脂地,竟然使渦鎮的世事全變了。

陸菊人是紙坊溝的,離渦鎮八裡地,溝裡有座九天玄女廟,也有三家安著水輪的造紙作坊,陸家只長年給這些造紙坊裡割送毛竹。陸菊人八歲時,娘割毛竹被葫蘆豹蜂蜇死,爹到鎮上楊記壽材鋪賒了一副棺,四年了仍還不起錢。楊掌櫃提出讓陸菊人來當童養媳吧,爹同意了,並說好等陸菊人十二歲的生日就送去。陸菊人去鎮上看過社火,知道有個楊記壽材鋪,門口老放著一口漆黑發亮的棺,還作想,人死了就是沒壽了,怎麼還把棺叫壽材呢?也見過了楊家的兒子,只有七八歲呀,兩筒子鼻涕,和一幫子夥伴在土堆上玩“占山頭”。他總是上不了土堆,一上去就被趕下來,繞著土堆跑,還在喊:拿繩子系我呀,否則我要飛了!陸菊人不願意去做童養媳,嫌爹心硬。爹說:渦鎮上有好日子!再說,紙坊溝離鎮子近,我想你了會去看你,你想爹和弟弟了也能回來。陸菊人唬了眼要和爹嚷,但她到底沒有嚷,到九天玄女廟裡磕了頭,說:我去了就再不回來!話剛說完,廟梁上掉下來一條蛇。她拿了樹枝子打蛇,蛇身上一坨大疙瘩跑不動,就往出吐,吐出來了一隻蛤蟆。蛤蟆還活著,陸菊人就把蛤蟆放生到樹林子去了。

這事陸菊人沒給爹說,從此也沒給過爹笑臉。平日裡去地裡鋤草,或到溝溪裡洗衣裳,常常發呆,看紙坊溝兩邊的亂峰直起直立常插著刀戈,就覺得充滿了殺氣,聽啄木鳥敲樹的聲音並不認為好聽,而只感到樹是在疼。反倒盼著十二歲生日快來。

一天傍晚,她坐在坡上的栲樹下,望見九天玄女廟後邊的山頭都向西傾斜,上邊佈滿了無數條路,好像是繩索捆綁了山頭往前走,那雲就燒紅了,後來又褪去,天暗下來,星星便出來了。陸菊人喜歡看星星,她看著星星,星星就有光芒射下來,她就想,星星也長了根的,和這栲樹一樣嗎,星星的根是長了光明,而栲樹的根卻長到黑暗裡去了。露水開始潮濕了她的褲腿,要站起來回去的時候,看見兩個趕龍脈的人站在崖灣下,那裡是她家的一塊地,種著蘿蔔。她聽見趕龍脈的其中一個人說:啊這地方好,能出個官人的。一個說:這得試試,明早六更,看能不能潮上氣泡。就把一個竹筒插在地裡,卻又拔出了兩個蘿蔔。陸菊人沒有阻止那人拔蘿蔔,看著他們扭了葉子,剝了皮,啃著走了,就也悄然回了家。第二天五更,她是先去蘿蔔地,果然見竹筒上有個雞蛋大的氣泡,手一摸,氣泡掉下地沒了。後來,趕龍脈的人來,她藏在樹後,瞧著他們看到竹筒上沒有氣泡,說了句:應該是真穴啊,咋是假的?垂頭喪氣地離開。陸菊人知道了這事,心系一處,守口如瓶,沒有給任何人言傳。十二歲生日一過,爹要送她去楊家,她說:爹,我不是你親生的?爹說:你別怨爹,高高興興地去呵。你給爹當了一回女兒,爹沒啥陪你呀。就流著淚煮了一盆雞蛋,剝一顆讓陸菊人吃了,再剝一顆讓陸菊人吃了,還要再剝。陸菊人這時忽然想開了,自己給爹當了一回女兒,現在再去給楊家的兒子當一回媳婦,這父女、夫妻原來都是一種搭配麼,就像一張紙,貼在窗上了是窗紙,糊在牆上了是牆紙。

-End-

你喜歡賈平凹的哪本書?

本期作者:路豔霞

本期編輯:李夏至

原創新媒體制作人員:路豔霞、李夏至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