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嶽飛臨刑前撕開上衣,主審官拍案而起:這案子沒法審了

1141年10月13日, 一輛囚車悄無聲息的駛入南宋大理寺內。 看起來不起眼, 其實這輛囚車之中, 卻載著一個大人物。 他就是南宋著名抗金英雄岳飛, 此前一年他正率領大軍在朱仙鎮打破金兀術的部隊, 各地義軍雲集響應, 光復故都就在眼前。 哪怕是年初之時, 他也活躍在前線, 第三次馳援淮西。

然而, 現在的他, 面無表情的被押入大牢。 隨著宋金的軍事實力拉近, 兩國開始回到了談判桌上。 宋高宗和秦檜, 只圖享樂安逸, 不願意收復故土, 迎回徽欽兩位皇帝, 極力促成和議的達成。 此時, 抗金態度堅決的嶽飛, 便成為了他們的眼中釘、肉中刺,

欲除之而後快。 真可謂“太平本是將軍定, 不許將軍見太平”。

對於這些, 後人評論岳飛在政治上幼稚, 看不清形勢。 然而, 作為一名算無遺策的沙場大將, 他又何嘗不算不到人世間的兇惡。 身處那個時代, 又是高層將領, 他也知道宋高宗的心思。

但是, 如果一味迎合上意, 那不就將萬里河山拱手讓人了嗎?所以, 嶽飛才怒吼出那句“還我河山”, 同時, 也寫下了滿江紅:

怒髮衝冠, 憑欄處、瀟瀟雨歇。 抬望眼, 仰天長嘯, 壯懷激烈。 三十功名塵與土, 八千里路雲和月。 莫等閒、白了少年頭, 空悲切!

靖康恥, 猶未雪。 臣子恨, 何時滅!駕長車, 踏破賀蘭山缺。 壯志饑餐胡虜肉, 笑談渴飲匈奴血。 待從頭、收拾舊山河, 朝天闕。

不管做了多大貢獻, 不管打了多少勝仗, 只要皇帝下令, 臣子就只能乖乖引頸就戮, 這就是封建社會的悲哀。 岳飛被秦檜等人以“莫須有”的罪名逮捕, 交由大理寺審訊, 主審官就是余杭人何鑄。

何鑄是一個典型的書生, 從來沒有帶兵打仗的經歷, 一直都是擔任的文官。 他與嶽飛並沒有什麼交往, 甚至還有一些輕視。 這倒不是仇怨, 而是因為有宋一朝, 文官對武將抱有天生的優越感。 儘管國家的安危需要武將們用性命征戰, 但並不妨礙這種優越感在南宋半壁江山繼續滋生蔓延。

何鑄對嶽飛的功績很瞭解,

但卻瞭解這位大英雄的為人。 岳飛跪著接受審訊時, 他一拍驚堂木, 讓岳飛如實招供自己的罪名。

嶽飛也不言語, 他從走進大理寺之後, 就不發一言。 當何鑄催促他回話時, 他依然保持沉默。 半晌過後, 嶽飛突然撕破自己的衣裳, 轉身露出背後四個字。 這就是後人耳熟能詳盡人皆知的四個字——盡忠報國。

(初命何鑄鞠之, 飛裂裳, 以背示鑄, 有‘盡忠報國’四大字, 深入膚理)

然而在當時, 並沒有幾個人知道嶽飛背後的刺字。 他將對自己國家、百姓和土地的熱愛, 深深埋在心裡。 他從不隨便向人提及, 卻在疆場之上, 用熱血踐行這四個字。

關於“盡忠報國”這四個刺字的來歷很多,很多戲劇、小說普遍認為是岳母所刺。其實,當時紋身刺字是屬於高難度的技術,岳母無法掌握,這應該是岳飛從軍之初,按照當時軍中的習慣,由專人所刺。

由於時間很長,這四個字已經深入嶽飛的皮膚裡,顏色甚至都已經有所脫落。但是,在何鑄的眼中,這四個字仍然是熠熠生輝,光彩奪目。他拍案而起,扶起嶽飛,不願意再審理下去。

隨後,何鑄將這一天的過程一五一十的告訴了秦檜。作為長期擔任監察禦史、禦史中丞等職的監察官,他相信自己的眼睛,他說嶽飛這種人,是絕對不會造反的。

秦檜聽後,露出不高興的表情。嶽飛是什麼人,他可能更為清楚,但這並不重要,他需要的是結果。於是,秦檜僅僅拋出了一句話,便扔下呆若木雞的何鑄離開。這句話就是——上意也。(鑄察其冤,白之檜。檜不悅曰:“此上意也。”)

何鑄回過神來,追上秦檜,苦苦哀求:“我不是為區區一個嶽飛而求情,只不過現在強敵未滅,先無端斬殺一名大將,失去了軍心,這不是國家長久之計啊。”

秦檜一時被他問倒了,回答不上來。但他果斷換人,改用和嶽飛有私仇的萬俟卨來審理。萬俟卨是一個無恥小人,用盡手段將嶽飛折磨得遍體鱗傷,體無完膚。然而,嶽飛的供詞上,僅僅寫著八個字:天日昭昭,天日昭昭。

嶽飛不肯認罪,這並不代表宋高宗、秦檜、萬俟卨等人會善罷甘休,他們依然以“莫須有”的罪名將他殺害。岳飛之死,成為中國歷史上最大的冤案,也是我們民族揮之不去的傷痛。

參考資料:《宋史》

關於“盡忠報國”這四個刺字的來歷很多,很多戲劇、小說普遍認為是岳母所刺。其實,當時紋身刺字是屬於高難度的技術,岳母無法掌握,這應該是岳飛從軍之初,按照當時軍中的習慣,由專人所刺。

由於時間很長,這四個字已經深入嶽飛的皮膚裡,顏色甚至都已經有所脫落。但是,在何鑄的眼中,這四個字仍然是熠熠生輝,光彩奪目。他拍案而起,扶起嶽飛,不願意再審理下去。

隨後,何鑄將這一天的過程一五一十的告訴了秦檜。作為長期擔任監察禦史、禦史中丞等職的監察官,他相信自己的眼睛,他說嶽飛這種人,是絕對不會造反的。

秦檜聽後,露出不高興的表情。嶽飛是什麼人,他可能更為清楚,但這並不重要,他需要的是結果。於是,秦檜僅僅拋出了一句話,便扔下呆若木雞的何鑄離開。這句話就是——上意也。(鑄察其冤,白之檜。檜不悅曰:“此上意也。”)

何鑄回過神來,追上秦檜,苦苦哀求:“我不是為區區一個嶽飛而求情,只不過現在強敵未滅,先無端斬殺一名大將,失去了軍心,這不是國家長久之計啊。”

秦檜一時被他問倒了,回答不上來。但他果斷換人,改用和嶽飛有私仇的萬俟卨來審理。萬俟卨是一個無恥小人,用盡手段將嶽飛折磨得遍體鱗傷,體無完膚。然而,嶽飛的供詞上,僅僅寫著八個字:天日昭昭,天日昭昭。

嶽飛不肯認罪,這並不代表宋高宗、秦檜、萬俟卨等人會善罷甘休,他們依然以“莫須有”的罪名將他殺害。岳飛之死,成為中國歷史上最大的冤案,也是我們民族揮之不去的傷痛。

參考資料:《宋史》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