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揭露對蝦“三高”真相

1、存在于養殖池底中的硫酸鹽還原菌在厭氧條件下分解硫酸鹽。

2、異氧菌分解殘餌或糞便中的有機硫化物, 並散發出腐臭氣味。

特點:

其具有臭雞蛋味、強烈刺激性和麻醉作用, 毒性極強。 硫化物與泥土中的金屬鹽結合形成金屬硫化物, 致使池底變黑, 這是硫化氫存在的重要標誌。 在厭氧條件下, 某些異氧菌利用硫酸鹽或其它含硫的氧化物新陳代謝而產生。

當池底溶解氧不足時, 這些含硫有機物在缺氧條件下, 經厭氧細菌分解就產生毒性甚強的硫化氫。 硫化氫濃度隨PH值、溫度和鹽度的變化而變化,

其中受PH值的影響較大, 硫化氫的含量隨pH值的上升而減少。

危害:

1、如果養殖水體中硫化氫的濃度從0.1毫克/升升高, 魚蝦等養殖動物的生長速度、活動力和抗病能力都會減弱。

2、硫化氫濃度升高至0.5毫克/升時, 會嚴重破壞蝦蟹的中樞神經, 硫化氫與蝦蟹血液中的鐵離子結合使血紅蛋白減少,

降低血液載氧功能, 導致蝦蟹呼吸困難, 甚至中毒死亡。 所以水產養殖水體中的硫化氫的濃度應嚴格控制在0.05毫克/升以下。

測量

池塘中氨氮、亞硝酸鹽和硫化氫的濃度必須用儀器來檢測, 不能依靠肉眼觀察水色變化來判斷, 如果超標要及時處理, 如果等水色變化再處理, 就已經晚了。 上面給出的標準值並不是絕對的, 如果池塘水質惡化嚴重, 即使這些指標的含量沒有超過標準值, 由於各種有害物質的協同作用, 也可能會導致對蝦中毒死亡, 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處理硫化氫過高的辦法是:

1、增加換水量, 儘量排去底層污水汙物。

2、增氧, 維持水體高溶解氧水準, 以利有機物分解

3、降低投飼料量,

減少池中有機物負載。

4、施生石灰, 含鐵的礦渣或沸石粉等水質、底質改良劑。 生石灰可按20毫克/升全池投放。

5、維持穩定的浮游植物群落, 吸收毒性物質。

6、在蝦池內施硝化菌, 硫磺菌和酵母菌等有益微生物製劑, 使硫化氫轉化去除。

7、當收完蝦後, 沖洗池底污泥, 曝灑, 剷除池底硫化物較多的黑泥或污泥, 改善底質。

造成亞硝酸鹽積累的主要因素有:

(1)浮游植物不足。 在春秋季節, 溫度變化較大的時候, 養殖水體中的浮游植物不足(主要是由於低溫、營養不足、天氣不好、除草劑的使用等)引起藻對氨氮的吸收能力減少, 使得硝化細菌對氨氮負荷加大。

如果亞硝酸鹽的濃度超過菌群轉化亞硝酸鹽的能力, 就會導致亞硝酸鹽的積累。

(2)氨氧化細菌和硝化細菌繁殖速度不對等。 硝化作用兩個階段的微生物群體在養殖期間先後建立起來, 由於第1階段的氨氧化細菌繁殖速度比第2階段的亞硝酸鹽氧化細菌快, 先形成種群優勢, 導致前期亞硝酸鹽大量積累, 在養殖開始後的大概20-30天亞硝酸鹽氧化細菌開始形成優勢,

繼而亞硝酸鹽才開始被轉化為無毒的硝酸鹽, 直到45-55天亞硝酸鹽含量會降到很低

(3)養殖密度過大、浮游植物不足或天氣急劇變化導致系統溶解氧下降, 將出現有利於反硝化作用的條件, 當環境中同時出現能量物質不充足時, 反硝化作用進行不徹底會造成亞硝酸鹽的積累。

(4)新建養殖池塘, 由於挖去含微生物豐富的表層土, 養殖初期池塘中有效微生物缺乏, 會出現硝化細菌種群發展不平衡的現象;另外, 在池塘換水時過多的使用自來水、井水, 也會造成亞硝化和硝化兩種功能種群的不平衡, 導致養殖初期亞硝酸鹽的積累。

不過, 當養殖系統中硝化細菌的兩種功能種群發展平衡後, 硝化作用就不會再導致亞硝酸鹽積累,因為硝化系統完善的養殖水體中,硝化細菌受環境因素的影響比氨氧化細菌要小,其轉化亞硝酸鹽的速度往往超過氨氧化細菌產生亞硝酸鹽的速度。

亞硝酸鹽高的危害:

亞硝酸鹽是對蝦養殖中誘發爆發性疾病的重要因素,應控制在0.05毫克/升以下。當水中亞硝酸鹽濃度積累到0.1毫克/升時,對蝦紅細胞數量和血紅蛋白數量逐漸減少,血液載氧能力逐漸降低,鰓部組織出現病變,呼吸困難,反應遲鈍,嚴重時發生死亡。

多數病蝦在池塘表面緩慢遊動,或緊靠淺水岸邊,蝦空胃,觸動時反應遲鈍,尾部、足部和觸鬚略微發紅。剛蛻殼的軟蝦較容易中毒,蛻殼高峰期常出現急性死亡現象。

亞硝酸鹽是氨轉化為硝酸鹽的中間產物,而硝酸鹽是一種優良的肥源,水體亞硝酸鹽偏高時,說明氮肥比較充足,肥水降解法的基本原理是通過促進藻類生長消耗氮源,來降低亞硝酸鹽的濃度,因此使用硝化寶+活力源,再配合肥水產品使用,已經成為肥水、爽水、控制亞硝酸鹽的一項重要手段。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池塘中的溶氧不足,容易發生反硝化作用,可能會把硝酸鹽還原為亞硝酸鹽,使亞硝酸鹽含量在短期內上升。所以使用硝化菌過程應採用各種增氧途徑來提高硝化菌的效率。

另外,光合細菌、芽孢桿菌、EM菌、乳酸菌等沒有直接降解亞硝酸鹽的功能,但它們可修復水體微生態環境,改良水質和底質,間接增加水體溶氧,保證硝化、反硝化的正常進行。可作為防止亞硝酸鹽含量偏高的一種日常管理措施。

目前生態處理法主要有:

(1)培養或增加優質藻類。通過藻類對氨氮的吸收,使氨氮向亞鹽的轉化減少;提高藻類濃度以吸收更多的硝酸鹽,促進亞硝酸鹽向硝酸鹽轉化,減少亞硝酸鹽的積累。

(2)添加具有去除亞硝酸鹽能力的微生態製劑。硝化細菌在有氧條件下可將亞硝酸鹽轉化為硝酸鹽而被藻類利用,從而起到淨化水質的作用。

自然界中硝化細菌廣泛存在,但因其繁殖時間長(約20小時一個繁殖週期)限制了硝化細菌的應用效果

(3)在養殖前期,要創造條件促進硝化菌的生長建立起硝化體系。除保證充足溶氧外,有研究表明,向模型體系中投加Mo元素(亞硝酸氧化酶的活性中心Mo-Fe-S蛋白)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硝化作用的進行,縮短了亞硝酸鹽積累所持續的時間,並加快了亞硝酸鹽轉化為硝酸鹽的速度。

(4)在養殖密度過高或是養殖池塘溶氧比較低時,要創造反硝化細菌的適合生長條件,促進反硝化作用對氮的轉化:比如在養殖水體中投加能量物質(有機酸、乙醇等)能夠促進反硝化作用的進行。

但是能量物質一定要投放充足,不然會導致反硝化作用進行的不徹底,僅能完成硝酸鹽向亞硝酸鹽的轉化,亞硝酸鹽無法進一步轉化為N2,造成亞硝酸鹽的過度積累。

池塘中的氨氮主要來源於三種途徑:

1、水生動物的排泄物、施加的肥料、殘餌、動植物屍體含有大量蛋白質,被池塘中的微生物菌分解後形成氨基酸,再進一步分解成氨氮。

2、當氧氣不足時,水體發生反硝化反應,亞硝酸鹽、硝酸鹽在反硝化細菌的作用下分解而產生氨氮。

3、養殖動物直接排除體內的氨氮。

氨氮對水生動物的危害有急性和慢性之分:

慢性氨氮中毒危害為:攝食降低,生長緩慢,組織損傷,降低氧在組織間的輸送,魚和蝦均需要和水體進行離子交換(鈉、鈣)等,氨氮過高會使水生物長期處於應激狀態,增加動物對疾病的易感性,降低生長速度,降低生殖能力。

急性中毒為:水生物表現為亢奮、在水中喪失平衡、抽搐,嚴重者甚至死亡。

去除氨氮的措施:

1、按照《對蝦健康養殖操作規範》嚴格進行清淤整塘,徹底清除養殖池塘中的腐敗物,並將腐敗物運離養殖池塘。

2、進水前施用生石灰或漂白粉等嚴格進行池塘消毒處理

3、合理控制投餌量,在日常的餌料投喂中,要密切關注在塘蝦的密度、規格,並根據對蝦當日的攝食和活動情況合理調整投餌量,做到既吃飽吃好又要減輕餌料損耗,降低氨氮升高的幾率。

4、定期施用“解底”等藥物進行底質改良,定期加注新水調節池塘水質,使養殖池塘的水質始終保持“肥、活、嫩、爽”的良好狀態。

氨氮的控制方法:

1、清淤、幹塘

每年養殖結束後,進行清淤、幹塘,暴曬池底,使用生石灰、強氯精、漂白粉等對池底徹底消毒,可去除氨氮,增強水體對PH的緩衝能力,保持水體微鹼性。

2、加換新水

換水時最快速、有效的途徑,要求加入的新水水質良好,新水的溫度、鹽度等盡可能與原來的池水相近。

3、增加池塘中的溶氧

用增氧機加入大量的氧氣。

4、加強投飼管理

選用優質蛋白原料,使用具有更高氨基酸消化率的飼料,避免過量投喂,提高飼料的能量、蛋白比。

5、其他措施

合理的放養密度,定期檢測水質指標;使用沸石粉吸附氨氮(1g沸石可除去8.5mg總氨氮);使用磷肥來刺激藻類生長,吸收氨氮;控制水體PH在7.6~8.5之間,不讓池塘的PH值過高。

硝化作用就不會再導致亞硝酸鹽積累,因為硝化系統完善的養殖水體中,硝化細菌受環境因素的影響比氨氧化細菌要小,其轉化亞硝酸鹽的速度往往超過氨氧化細菌產生亞硝酸鹽的速度。

亞硝酸鹽高的危害:

亞硝酸鹽是對蝦養殖中誘發爆發性疾病的重要因素,應控制在0.05毫克/升以下。當水中亞硝酸鹽濃度積累到0.1毫克/升時,對蝦紅細胞數量和血紅蛋白數量逐漸減少,血液載氧能力逐漸降低,鰓部組織出現病變,呼吸困難,反應遲鈍,嚴重時發生死亡。

多數病蝦在池塘表面緩慢遊動,或緊靠淺水岸邊,蝦空胃,觸動時反應遲鈍,尾部、足部和觸鬚略微發紅。剛蛻殼的軟蝦較容易中毒,蛻殼高峰期常出現急性死亡現象。

亞硝酸鹽是氨轉化為硝酸鹽的中間產物,而硝酸鹽是一種優良的肥源,水體亞硝酸鹽偏高時,說明氮肥比較充足,肥水降解法的基本原理是通過促進藻類生長消耗氮源,來降低亞硝酸鹽的濃度,因此使用硝化寶+活力源,再配合肥水產品使用,已經成為肥水、爽水、控制亞硝酸鹽的一項重要手段。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池塘中的溶氧不足,容易發生反硝化作用,可能會把硝酸鹽還原為亞硝酸鹽,使亞硝酸鹽含量在短期內上升。所以使用硝化菌過程應採用各種增氧途徑來提高硝化菌的效率。

另外,光合細菌、芽孢桿菌、EM菌、乳酸菌等沒有直接降解亞硝酸鹽的功能,但它們可修復水體微生態環境,改良水質和底質,間接增加水體溶氧,保證硝化、反硝化的正常進行。可作為防止亞硝酸鹽含量偏高的一種日常管理措施。

目前生態處理法主要有:

(1)培養或增加優質藻類。通過藻類對氨氮的吸收,使氨氮向亞鹽的轉化減少;提高藻類濃度以吸收更多的硝酸鹽,促進亞硝酸鹽向硝酸鹽轉化,減少亞硝酸鹽的積累。

(2)添加具有去除亞硝酸鹽能力的微生態製劑。硝化細菌在有氧條件下可將亞硝酸鹽轉化為硝酸鹽而被藻類利用,從而起到淨化水質的作用。

自然界中硝化細菌廣泛存在,但因其繁殖時間長(約20小時一個繁殖週期)限制了硝化細菌的應用效果

(3)在養殖前期,要創造條件促進硝化菌的生長建立起硝化體系。除保證充足溶氧外,有研究表明,向模型體系中投加Mo元素(亞硝酸氧化酶的活性中心Mo-Fe-S蛋白)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硝化作用的進行,縮短了亞硝酸鹽積累所持續的時間,並加快了亞硝酸鹽轉化為硝酸鹽的速度。

(4)在養殖密度過高或是養殖池塘溶氧比較低時,要創造反硝化細菌的適合生長條件,促進反硝化作用對氮的轉化:比如在養殖水體中投加能量物質(有機酸、乙醇等)能夠促進反硝化作用的進行。

但是能量物質一定要投放充足,不然會導致反硝化作用進行的不徹底,僅能完成硝酸鹽向亞硝酸鹽的轉化,亞硝酸鹽無法進一步轉化為N2,造成亞硝酸鹽的過度積累。

池塘中的氨氮主要來源於三種途徑:

1、水生動物的排泄物、施加的肥料、殘餌、動植物屍體含有大量蛋白質,被池塘中的微生物菌分解後形成氨基酸,再進一步分解成氨氮。

2、當氧氣不足時,水體發生反硝化反應,亞硝酸鹽、硝酸鹽在反硝化細菌的作用下分解而產生氨氮。

3、養殖動物直接排除體內的氨氮。

氨氮對水生動物的危害有急性和慢性之分:

慢性氨氮中毒危害為:攝食降低,生長緩慢,組織損傷,降低氧在組織間的輸送,魚和蝦均需要和水體進行離子交換(鈉、鈣)等,氨氮過高會使水生物長期處於應激狀態,增加動物對疾病的易感性,降低生長速度,降低生殖能力。

急性中毒為:水生物表現為亢奮、在水中喪失平衡、抽搐,嚴重者甚至死亡。

去除氨氮的措施:

1、按照《對蝦健康養殖操作規範》嚴格進行清淤整塘,徹底清除養殖池塘中的腐敗物,並將腐敗物運離養殖池塘。

2、進水前施用生石灰或漂白粉等嚴格進行池塘消毒處理

3、合理控制投餌量,在日常的餌料投喂中,要密切關注在塘蝦的密度、規格,並根據對蝦當日的攝食和活動情況合理調整投餌量,做到既吃飽吃好又要減輕餌料損耗,降低氨氮升高的幾率。

4、定期施用“解底”等藥物進行底質改良,定期加注新水調節池塘水質,使養殖池塘的水質始終保持“肥、活、嫩、爽”的良好狀態。

氨氮的控制方法:

1、清淤、幹塘

每年養殖結束後,進行清淤、幹塘,暴曬池底,使用生石灰、強氯精、漂白粉等對池底徹底消毒,可去除氨氮,增強水體對PH的緩衝能力,保持水體微鹼性。

2、加換新水

換水時最快速、有效的途徑,要求加入的新水水質良好,新水的溫度、鹽度等盡可能與原來的池水相近。

3、增加池塘中的溶氧

用增氧機加入大量的氧氣。

4、加強投飼管理

選用優質蛋白原料,使用具有更高氨基酸消化率的飼料,避免過量投喂,提高飼料的能量、蛋白比。

5、其他措施

合理的放養密度,定期檢測水質指標;使用沸石粉吸附氨氮(1g沸石可除去8.5mg總氨氮);使用磷肥來刺激藻類生長,吸收氨氮;控制水體PH在7.6~8.5之間,不讓池塘的PH值過高。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