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他受藍玉案牽連 臨死念一首詩 朱元璋聽後殺掉監斬官

1393年, 明朝開國功臣藍玉被朱元璋以“謀反”罪名逮捕下獄, 並被剝皮實草、誅滅三族。 此外, 還以株連蔓引的方式, 誅殺了15000餘人。 一時間, 直殺得人頭滾滾、鮮血橫飛。

這就是洪武四大案之一的“藍玉案”。

“藍玉案”中, 不但有公、侯、伯等位高權重者, 因為與藍玉關係親密, 遭到誅殺, 還有一些身份很普通的人, 以莫名其妙的原因被牽連進去。 比如, 本文的主人公孫蕡。

孫蕡, 字仲衍, 號西庵先生, 南海平步(今廣東省順德區平步鄉)人, 生於1337年。 孫蕡是一個標準的嶺南才子:相貌堂堂、一表人才、博覽群書、文思泉湧。 他寫的詩歌流傳很廣, 被推為“嶺南詩宗”, 排名嶺南明詩之首。 元朝末年, 廣東行省左丞、資德大夫何真統轄了嶺南, 開府辟士, 招賢納士。 孫蕡與王佐、趙介、李德、黃哲5人都為何真效力, 被稱為“南園五先生”。

難能可貴的是, 孫蕡不是一個讀死書的窮酸秀才。 他看出元朝的覆滅、明朝的統一已成歷史大趨勢。

1368年, 明初名將廖永忠被朱元璋任命為征南將軍, 南下征伐廣東。 廖永忠修書一封, 對何真曉之以情、動之以理, 勸告他投降。 孫蕡也勸何真順應時勢, 又為他起草降表。

就這樣, 何真放下了武器, 歸順明朝, 被朱元璋擢升為江西行省參知政事。

咱們接著說孫蕡。 孫蕡跟隨何真歸順明朝後, 被廖永忠任命為主管教育的官員, 在新政權中繼續發揮作用。 1370年, 朱元璋恢復被元朝廢止了20多年的科舉, 孫蕡參加考試, 在激烈的競爭中勝出, 成為新科進士。 隨後, 孫蕡授工部織染局使, 後歷任虹縣主簿、翰林典籍、平原縣主簿、蘇州經歷等職。

在明朝初期, 朱元璋對官員管束較嚴, 官員稍有不慎就會觸發法律。 孫蕡性格謹小慎微, 但短短幾年的仕途經歷, 已經兩次犯錯。 第一次犯錯被罰修建京師望都門城牆, 他在修建時唱粵語歌, 朱元璋覺得很好聽, 赦免了他。 第二次又犯了錯, 被而罰到遼東戍邊。

遼東是苦寒地帶, 戍邊的日子過得很艱難。 但這與孫蕡接下來的經歷比起來,

堪比天堂。 1393年, “藍玉案”爆發, 朱元璋在全國範圍內搜尋藍玉餘黨, 56歲的孫蕡也被抓獲歸案。 孫蕡與藍玉非親非故, 又不是他的下屬, 憑什麼抓他?想不到吧, 孫蕡被抓的罪名竟然是——曾經為藍玉題畫!還有比這更荒唐的事情嗎?

臨刑前, 孫蕡感慨萬千, 口占一首詩:“鼉鼓三聲急, 西山日又斜。 黃泉無客舍, 今夜宿誰家。 ”

這首詩的意思是:在一陣緊急的鼓聲中, 夕陽西下。 然而, 當劊子手的大刀砍下後, 一個活生生的人頃刻之間便成了黃泉路上無家可歸的孤魂野鬼……

孫蕡死後, 朱元璋聽到了這首詩歌。 他勃然大怒, 質問監斬官:“有如此好詩, 不覆奏, 何也?”

朱元璋為自己無意殺了孫蕡深感悔恨。 當然, 朱元璋是皇帝, 皇帝是不會做錯事的。 這種事得有人來背鍋, 監斬官無疑是最好的背鍋俠。 於是, 朱元璋將監斬官給殺了。 一聲令下, 當日的監斬官也跟著成了刀下之鬼, 你說冤也不冤?

孫蕡這首絕命詩寫得太好了, 而他又不太有名, 因此有人就把這首詩歌的作者改成大才子金聖歎。 幸好《碧裡雜存》《列朝詩集》等文獻都記載了此事,不然,孫蕡的棺材板都會按不住的。

【參考資料:《明史》《碧裡雜存》《列朝詩集》等】

幸好《碧裡雜存》《列朝詩集》等文獻都記載了此事,不然,孫蕡的棺材板都會按不住的。

【參考資料:《明史》《碧裡雜存》《列朝詩集》等】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