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汽車>正文

北京車展|拒絕浮躁 回歸理性 車唱主角的SHOW才精彩

2018北京車展, 讓我又感到了車開始成為唯一主角的愉悅。 沒有了過分的喧鬧、過多的美女、過度的娛樂, 一切都以車為焦點。

車展伴隨著中國汽車產業的變化也在不斷成長, 從之前的不專業、不成熟, 到過度膨脹、浮躁, 甚至迷失方向, 車展一度變得不再單純, 之前用太多與車無關的人與事搏出位、搏眼球也許是我們必須要歷經的過程, 還好從2018北京車展開始, 一切正在恢復正常。

說說今年的車展感受吧。 像以往一樣, 從市區奔向郊區, 第一次全程選擇地鐵, 發現真的比自駕車幸福很多, 不堵車還能有座打個盹, 所以我建議將要去車展的朋友們首選地鐵交通。 主流的八個展館走下來, 雖然沒有都看全, 但是總體也算有了比較清晰的認識。 第一天媒體日自然是媒體為主, 人數比以往不見少, 可能是少了很多不必要的八卦, 大家的工作按部就班, 氛圍自然和諧許多。

SUV強勢 非SUV奮力阻擊

從各家的首發重磅新車看, SUV占比很大, 足以說明當下中國汽車消費導向。 無論是什麼品牌的廠家幾乎都將SUV作為重點, 當然也有個別特例, 比如雷克薩斯的主角是新一代ES, 呼聲頗高的UX並沒有出現, 同樣類似的還有凱迪拉克XT4,

也許這就是他們無法撼動BBA的原因之一吧?另外, 為了與SUV競爭, 轎車類的升級和轉型更加積極, 比如新一代朗逸的脫胎換骨, 雅閣的運動形象, 賓士A級三廂國產化、新一代大眾CC等, 個個都是搶手貨。

自主品牌讓合資品牌壓力山大

自主品牌的進步已經是老生常談了,

2018北京車展上又看到很多自主品牌頻出大招。 鑒於自主品牌的數量以及產品力的提升, 從長遠看對合資品牌的衝擊會越來越大, 合資品牌就算短時間內仍保有一些優勢, 但面對更激烈競爭, 維持銷量的話不得不犧牲一些利潤率。

新能源占比繼續提升 雨後春筍般的新生品牌能走多遠?

在國家的政策鼓勵下, 新能源車越來越多也越來越好, 這裡不乏很多陌生品牌, 似乎一夜之間中國就冒出了很多造車企業, 他們的產品有些還是概念車階段, 有些已經開賣了, 總之這次紮堆出現在北京車展上不得不讓人對這些後來者產生一些猜想和疑問。 市場到底需不需要這麼多汽車品牌?互聯網造車靠譜嗎?從規律分析, 這個風口絕沒有想像的那麼簡單, 非理性一哄而上, 必將是曇花一現, 說不定還沒到下屆北京車展很多品牌就銷聲匿跡了。

如果你是一個單純喜歡車或者想買車的人, 那麼2018北京車展值得一去, 很多新車、新技術可一網打盡。 相反, 樂於欣賞美女模特、練習攝影或者鍾情於搜羅小禮品的朋友們, 不建議前往。我想不管是媒體從業者,還是消費者都希望車展的本質不要被破壞,唯有專業和專注才能拉近與國際一流車展的距離。

不建議前往。我想不管是媒體從業者,還是消費者都希望車展的本質不要被破壞,唯有專業和專注才能拉近與國際一流車展的距離。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