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汽車>正文

北京車展大幕拉開:巨變前夜攻守之間 新能源汽車誰執牛耳

□中國證券報記者 崔小粟

造車新勢力進入關鍵視窗期

進入2018年, 以蔚來、小鵬、威馬、拜騰、奇點等為主的一批“造車新勢力”創業汽車品牌進入實車投產時點。

造車新勢力的數量規模已然不可小覷。 據行業內不完全統計, 最近三年內湧入的“造車新勢力”數量達到314家。 造車新勢力大多走純電動新能源汽車路線, 2018年即將放開新能源汽車外資股比限制, 可以預見, 前有合資企業和本土車企固有勢力範圍的堵截, 後有大量進口車湧入中國的追趕, 這批新興力量發展的時間視窗期被大大縮短。

造車新勢力自身顯然已經意識到這一點。

4月20日, 威馬汽車首款量產車EX5的低售價超出預期:新車起售價為16.65萬元, 補貼後售價僅為9.90萬元。 相比蔚來汽車ES8的售價, 威馬的價格顯得非常接地氣。

“這些創業者還處在求生階段, 必須馬上要在中國市場立足。 賺不賺錢不是主要指標, 他們已做好虧錢的準備。 造車新勢力與傳統車企最大的不同是把互聯網思想帶入造車領域:大量補貼消費者, 讓銷量資料好看, 就像是互聯網賺流量博眼球。 ”梅松林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 對於造車新勢力來說, 獲得市場關注、取得一定銷量是最關鍵的KPI指標。 政策變化以後留給他們的生存空間將很小, 動作方面勢必更加激進。

統計資料顯示, 2017年整個造車新勢力企業完成了225億元至235億元融資。

量產在即, 對資金的需求表現得更加急切。 全國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在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採訪時表示, “隨著產品進入市場檢驗期, 首款產品的市場表現十分重要, 消費者對品牌的認知主要靠產品。 而造車新勢力背後都有強大的資本支持, 未來兩年國內資本必然會調整投資方向, 向自己認可的品牌加大投入, 強者和弱者間將加速分化。 ”

清華大學汽車產業與技術戰略研究院院長趙福全認為:“資本的青睞為新興造車企業的發展提供了資本保障, 但同時存在明顯問題。 企業的發展從某種程度上已變成下一輪融資與時間的競爭, 而不是產品研發和競爭對手的競爭。 ”

新勢力造車企業能否重塑整個中國的汽車生態格局言之尚早,

不過, 隨著量產時點的到來和合資股比放開, 市場預期的新能源汽車市場的洗牌與搏殺場景並未出現, 與之相反的是現實裡的“一團和氣”。

4月20日, 拜騰宣佈牽手中國一汽。 中國一汽不但作為戰略投資者參與拜騰B輪融資, 未來雙方還會在產品開發、生產、銷售及服務等領域展開深入合作。 合作兩方都選擇用合作方式取長補短:目前, 一汽處於全面改革關口, 拜騰則遲遲不能繞過生產資質的門檻。

“傳統車企擁有資源整合、製造能力和資金優勢;造車新勢力擁有擁抱新技術和開放的優勢, 雙方結合可以走出第三條路, 這種選擇顯然是合作大於競爭。 ”梅松林說。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