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精准創新聯動融合,泛生子赴約太湖(馬山)生命與健康論壇

四月無錫拈花灣, 太湖(馬山)生命與健康論壇圓滿舉行。

本次大會由無錫市政府主辦, 兩院院士領銜, 領域內著名專家學者、知名企業代表、著名投資和金融機構大咖共同參與此次盛會,

其中中國工程院院士詹啟敏教授、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何大一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韓濟生教授、CFDA藥品審評中心首席科學家何如意博士、中國藥科大學校長來茂德教授、杜克大學醫學院免疫學教授李啟靖教授等, 圍繞多個專題分享解析了生物醫藥領域的國家戰略、醫療環境、科研進展以及行業前景和未來挑戰。

作為癌症精准醫療領域的領軍企業, 泛生子兩位創始人應邀出席此次論壇。 泛生子首席執行官王思振先生及美國杜克大學講席教授、泛生子基因首席科學家閻海教授分別受邀參加主題沙龍環節及主論壇演講。

主論壇環節, 重量級嘉賓齊聚

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學副校長、醫學部主任 詹啟敏院士

本次論壇中, 多位精准醫療領域內領袖專家發表重要演講。 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學副校長、醫學部主任詹啟敏院士發表了“科技創新與精准醫學”的主題演講, 詹院士表示:

“中國正實施踐行健康中國發展戰略,

作為健康中國戰略的重要步驟, 大力推動精准醫學是一大關鍵。

以腫瘤為例, 目前癌症基因組學的相關研究正在加速推進, 以期實現腫瘤的精准診斷和精准治療, 這需要多學科的交叉, 不僅是基因測序技術, 還包括人蛋白質組、代謝組技術, 甚至包括分子影像、分子診斷、內窺鏡微創技術、靶向藥物、大資料分析工具等。

此外, 早診是目前遏制癌症最有效的方式。 從疾病預測、早期診斷、腫瘤定位、制定方案、檢測病程、監測療效、判斷愈後、復發監測等, 腫瘤分子標誌物都可以起到‘追蹤’作用。 同時腫瘤的診治仍非常粗略, 導致有些病人治療不足, 有的治療過度。 因此在臨床中, 需要尋找最為客觀和準確的衡量標準,

對疾病進行判斷。 分子病理檢測可以幫助更精准的診斷及治療, 使病人真正從精准醫療的理念中獲益。

精准是醫學發展的目標和要求, 是轉化醫學研究的重要內涵和目標, 也是循證醫學的新的歷史要求, 實現全民健康的重要手段。 但是精准有一個特點需要強調一下, 主戰場是在社區, 在醫院, 不是在硬碟伺服器裡, 也不是在實驗室, 精准醫學發展需要大樣本和大資料支撐, 需要政產學研用有效結合, 需要與監管科學同步發展。 ”

CFDA藥品審評中心首席科學家何如意博士

CFDA藥品審評中心首席科學家何如意博士在“提高申報品質, 加快藥物審評”的主題演講中重點

“一直以來新藥臨床審批及新藥臨床試驗都備受大家關注, 為此我們將進一步開放臨床試驗基地。 由於企業在臨床試驗過程中很難起到主體監管責任, 因此需要科研研究者、實驗發起者、申請人以及臨床試驗基地各司其職, 共同做好臨床試驗, 營造良好的新藥臨床試驗環境。

對於新藥臨床試驗申請時間過長的問題, 我們將常規的審評審批制度替換為默示許可制,即60個工作日內必須完成審評審批流程,這就需要所有企業共同努力提高申報品質,從而加快審批流程。

此外,IND審評模式將轉變為以臨床試驗為核心的審評審批模式,所有的審評審批都將基於企業提交的臨床實驗方案,這也需要企業在提交方案時盡可能多地提供詳細的可供評估的相關指標。

同時,新藥臨床試驗的風險管控亦十分重要,針對臨床試驗出現可能的風險,我們將在溝通無果後暫停相關新藥臨床試驗。對於接受境外臨床試驗資料,我們不等於接受境外臨床試驗結果,而是在其試驗資料的基礎上重新進行符合中國要求的審評審批流程。”

美國杜克大學講席教授、泛生子首席科學家 閻海教授

主論壇環節,美國杜克大學講席教授、泛生子首席科學家閻海教授發表了題為“基因組學技術指導下的腫瘤精准診療與早期篩查”的演講,主要從臨床應用、技術創新和癌症早篩研究進展等方面為大家展示了腫瘤基因檢測領域的可喜突破:

“近年來,基因組學已在腫瘤臨床診療中體現出重大應用價值。針對原發性中樞神經系統惡性腫瘤,閻海教授及其團隊首次發現了膠質瘤中的幾個重要驅動基因,其中IDH基因突變已寫入《WHO中樞神經系統腫瘤分類》以及各大權威臨床指南中,作為指導臨床診斷與治療的金標準,同時一系列小分子藥物與免疫治療手段已經進入臨床試驗各個階段。

隨後,泛生子開發了以腦脊液為代表的創新型液態活檢技術,具有廣泛的臨床應用前景,如在肺癌腦轉移的臨床診斷和靶向治療領域,並結合多類型biomarker輔助指導免疫治療,同時向癌症早篩的世紀難題發起挑戰。

近期閻海教授導師Bert先生的最新成果展示了基因檢測在癌症診療領域更為廣闊的未來:通過16基因+8個蛋白組成的‘CancerSEEK’檢測,超過1000例癌症患者和800例正常個體,覆蓋8大腫瘤類型和不同腫瘤階段,早期腫瘤診斷靈敏度高達70%以上,特異性高達99%,且更為重要的是檢測結果可精准定位腫瘤發生部位。癌症早篩領域巨頭Grail公司近期公佈了迴圈游離基因組圖譜研究初步成果,特異性大於99%。Bert和Grail的研究成果讓我們看到了液態活檢進行腫瘤早期篩查的可行性。

液態活檢已成熟應用于晚期患者的藥物匹配,未來的發展方向是腫瘤的早期發現、早期診斷,泛生子秉承工匠精神和精益求精的理念,在腫瘤早篩領域深耕細作,力求成為引領行業的高科技公司。”

杜克大學醫學院免疫學教授、神經外科學終身教授 李啟靖教授

杜克大學醫學院免疫學教授、神經外科學終身教授李啟靖教授在“腫瘤免疫細胞治療的成功與挑戰”的主題演講中分享了免疫治療的進展及在中國的機遇與挑戰,他表示:

“2016年、2017年,腫瘤免疫治療兩度被美國臨床腫瘤學會評選為年度首要進展:截至目前,以PD-1抗體、PD-L1抗體、CTLA-4抗體為代表的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已在歐美國家被批准用於惡性黑色素瘤、非小細胞肺癌、腎癌、膀胱癌等多種癌症,同時在肝癌、食管癌、胃癌、結直腸癌等多種實體瘤中顯示出了初步的療效。

與此同時,基因工程T細胞作為一種新的腫瘤治療方式,在難治復發性惡性血液腫瘤的臨床試驗中亦取得了驚人療效。不過有一點需要明確的是,雖然以CAR-T為代表的新型腫瘤免疫細胞治療已經在血液腫瘤中取得了不俗成績,但是至今尚未有一款腫瘤免疫細胞治療在臨床中大規模推廣。

而在中國經歷了‘魏澤西事件’之後,我們要做的不是停止免疫治療研究的腳步,而是加強相關基礎研究的功底。在臨床研究上,中國的優勢是病人總數和優勢醫療資源相對集中,且細胞治療行業的基本從業技術人員儲備充足,但同時也面臨諸多問題:國家對臨床試驗、尤其是研究者自發臨床試驗的支持體系急需建立;臨床試驗從業人員的素質及技能培訓仍需加強;支撐免疫細胞改造的基礎設施尚不完備;缺乏多學科協作、以臨床項目為核心的長期深度合作機制;缺少臨床試驗中免疫監控與疾病進程中的免疫學分析,造成資料收集不足,難以研究透徹機理等。在克服種種困難、協同前行的道路上,相信未來腫瘤免疫治療的前方一定是光明的。”

美國ETP基金創始合夥人、泛生子基因董事長 何為無先生主持論壇

泛生子基因首席執行官王思振先生參與討論

在以“生物醫藥創新,資本助推發展”為主題的沙龍討論環節,泛生子基因首席執行官王思振先生就如何平衡生物醫療行業科技創新與市場需求、精准醫療與基因檢測領域面臨的機遇和挑戰以及頭部企業取勝的關鍵等問題分享了見解。

“創新是基於企業自身能力和市場需求的有效結合,市場需求能夠指引科技創新的方向,但市場需求有時也會是盲目的,也需要教育,科研大跨步的前進,市場意識未必跟得上,因此市場教育也是科技創新企業的責任。泛生子一直密切關注市場需求,優秀的研發團隊擁有持續創新能力,並努力推動著基因檢測行業的市場教育工作。

泛生子在美國和中國分別設立研發中心,美國研發中心對接和引進國際前沿的科研成果和資源,在癌症基因組學基礎研究中做出重要突破;中國研發中心側重在科研成果轉化、技術創新優化和資料積累分析等方面。中美雙中心有效結合能夠加速國內外癌症診療新技術臨床轉化,從而更好地服務中國乃至全球的癌症患者。

未來泛生子會重點關注兩個方面:一是中國原研的二代測序及未來新一代的測序技術平臺,泛生子如何在中國自己的平臺上開發出極具臨床價值的產品,這對於我們而言是一個很重要的策略考慮;二是整個基因檢測行業,包括泛生子所處的腫瘤基因檢測細分領域,均有企業非常積極地佈局產業鏈上下游的技術研發或並購,而我們希望進行更快、更強、更完善的積累,並有效整合和利用上下游資源,或者說是打通全產業鏈,從而完成整個依託基因組學為入口的精准醫療生態閉環的建設。”

關於太湖(馬山)生命與健康論壇

太湖(馬山)生命與健康論壇由中國藥學會、中國科協企業創新服務中心、江蘇省科學技術協會、江蘇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和無錫市人民政府共同主辦,論壇邀請到眾多國內外生物醫藥領域專家就抗體類新藥研發技術、免疫腫瘤新藥研發、生物醫藥投融資、新型給藥產學研資本、新型疫苗的研發和評價、ICH藥品安全資料管理、再生醫學與創新醫療器械等專題,進行深入探討研究,在交流中積累經驗、在探討中碰撞火花,共同為切實促進生物醫藥行業國際合作、推動生物醫藥與金融資本高效融合,助力生物醫藥產業更好發展再添助力。

我們將常規的審評審批制度替換為默示許可制,即60個工作日內必須完成審評審批流程,這就需要所有企業共同努力提高申報品質,從而加快審批流程。

此外,IND審評模式將轉變為以臨床試驗為核心的審評審批模式,所有的審評審批都將基於企業提交的臨床實驗方案,這也需要企業在提交方案時盡可能多地提供詳細的可供評估的相關指標。

同時,新藥臨床試驗的風險管控亦十分重要,針對臨床試驗出現可能的風險,我們將在溝通無果後暫停相關新藥臨床試驗。對於接受境外臨床試驗資料,我們不等於接受境外臨床試驗結果,而是在其試驗資料的基礎上重新進行符合中國要求的審評審批流程。”

美國杜克大學講席教授、泛生子首席科學家 閻海教授

主論壇環節,美國杜克大學講席教授、泛生子首席科學家閻海教授發表了題為“基因組學技術指導下的腫瘤精准診療與早期篩查”的演講,主要從臨床應用、技術創新和癌症早篩研究進展等方面為大家展示了腫瘤基因檢測領域的可喜突破:

“近年來,基因組學已在腫瘤臨床診療中體現出重大應用價值。針對原發性中樞神經系統惡性腫瘤,閻海教授及其團隊首次發現了膠質瘤中的幾個重要驅動基因,其中IDH基因突變已寫入《WHO中樞神經系統腫瘤分類》以及各大權威臨床指南中,作為指導臨床診斷與治療的金標準,同時一系列小分子藥物與免疫治療手段已經進入臨床試驗各個階段。

隨後,泛生子開發了以腦脊液為代表的創新型液態活檢技術,具有廣泛的臨床應用前景,如在肺癌腦轉移的臨床診斷和靶向治療領域,並結合多類型biomarker輔助指導免疫治療,同時向癌症早篩的世紀難題發起挑戰。

近期閻海教授導師Bert先生的最新成果展示了基因檢測在癌症診療領域更為廣闊的未來:通過16基因+8個蛋白組成的‘CancerSEEK’檢測,超過1000例癌症患者和800例正常個體,覆蓋8大腫瘤類型和不同腫瘤階段,早期腫瘤診斷靈敏度高達70%以上,特異性高達99%,且更為重要的是檢測結果可精准定位腫瘤發生部位。癌症早篩領域巨頭Grail公司近期公佈了迴圈游離基因組圖譜研究初步成果,特異性大於99%。Bert和Grail的研究成果讓我們看到了液態活檢進行腫瘤早期篩查的可行性。

液態活檢已成熟應用于晚期患者的藥物匹配,未來的發展方向是腫瘤的早期發現、早期診斷,泛生子秉承工匠精神和精益求精的理念,在腫瘤早篩領域深耕細作,力求成為引領行業的高科技公司。”

杜克大學醫學院免疫學教授、神經外科學終身教授 李啟靖教授

杜克大學醫學院免疫學教授、神經外科學終身教授李啟靖教授在“腫瘤免疫細胞治療的成功與挑戰”的主題演講中分享了免疫治療的進展及在中國的機遇與挑戰,他表示:

“2016年、2017年,腫瘤免疫治療兩度被美國臨床腫瘤學會評選為年度首要進展:截至目前,以PD-1抗體、PD-L1抗體、CTLA-4抗體為代表的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已在歐美國家被批准用於惡性黑色素瘤、非小細胞肺癌、腎癌、膀胱癌等多種癌症,同時在肝癌、食管癌、胃癌、結直腸癌等多種實體瘤中顯示出了初步的療效。

與此同時,基因工程T細胞作為一種新的腫瘤治療方式,在難治復發性惡性血液腫瘤的臨床試驗中亦取得了驚人療效。不過有一點需要明確的是,雖然以CAR-T為代表的新型腫瘤免疫細胞治療已經在血液腫瘤中取得了不俗成績,但是至今尚未有一款腫瘤免疫細胞治療在臨床中大規模推廣。

而在中國經歷了‘魏澤西事件’之後,我們要做的不是停止免疫治療研究的腳步,而是加強相關基礎研究的功底。在臨床研究上,中國的優勢是病人總數和優勢醫療資源相對集中,且細胞治療行業的基本從業技術人員儲備充足,但同時也面臨諸多問題:國家對臨床試驗、尤其是研究者自發臨床試驗的支持體系急需建立;臨床試驗從業人員的素質及技能培訓仍需加強;支撐免疫細胞改造的基礎設施尚不完備;缺乏多學科協作、以臨床項目為核心的長期深度合作機制;缺少臨床試驗中免疫監控與疾病進程中的免疫學分析,造成資料收集不足,難以研究透徹機理等。在克服種種困難、協同前行的道路上,相信未來腫瘤免疫治療的前方一定是光明的。”

美國ETP基金創始合夥人、泛生子基因董事長 何為無先生主持論壇

泛生子基因首席執行官王思振先生參與討論

在以“生物醫藥創新,資本助推發展”為主題的沙龍討論環節,泛生子基因首席執行官王思振先生就如何平衡生物醫療行業科技創新與市場需求、精准醫療與基因檢測領域面臨的機遇和挑戰以及頭部企業取勝的關鍵等問題分享了見解。

“創新是基於企業自身能力和市場需求的有效結合,市場需求能夠指引科技創新的方向,但市場需求有時也會是盲目的,也需要教育,科研大跨步的前進,市場意識未必跟得上,因此市場教育也是科技創新企業的責任。泛生子一直密切關注市場需求,優秀的研發團隊擁有持續創新能力,並努力推動著基因檢測行業的市場教育工作。

泛生子在美國和中國分別設立研發中心,美國研發中心對接和引進國際前沿的科研成果和資源,在癌症基因組學基礎研究中做出重要突破;中國研發中心側重在科研成果轉化、技術創新優化和資料積累分析等方面。中美雙中心有效結合能夠加速國內外癌症診療新技術臨床轉化,從而更好地服務中國乃至全球的癌症患者。

未來泛生子會重點關注兩個方面:一是中國原研的二代測序及未來新一代的測序技術平臺,泛生子如何在中國自己的平臺上開發出極具臨床價值的產品,這對於我們而言是一個很重要的策略考慮;二是整個基因檢測行業,包括泛生子所處的腫瘤基因檢測細分領域,均有企業非常積極地佈局產業鏈上下游的技術研發或並購,而我們希望進行更快、更強、更完善的積累,並有效整合和利用上下游資源,或者說是打通全產業鏈,從而完成整個依託基因組學為入口的精准醫療生態閉環的建設。”

關於太湖(馬山)生命與健康論壇

太湖(馬山)生命與健康論壇由中國藥學會、中國科協企業創新服務中心、江蘇省科學技術協會、江蘇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和無錫市人民政府共同主辦,論壇邀請到眾多國內外生物醫藥領域專家就抗體類新藥研發技術、免疫腫瘤新藥研發、生物醫藥投融資、新型給藥產學研資本、新型疫苗的研發和評價、ICH藥品安全資料管理、再生醫學與創新醫療器械等專題,進行深入探討研究,在交流中積累經驗、在探討中碰撞火花,共同為切實促進生物醫藥行業國際合作、推動生物醫藥與金融資本高效融合,助力生物醫藥產業更好發展再添助力。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