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周仲瑛:高血壓高血脂的6個藥對

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統稱為“三高症”, 是現代社會派生出來的“富貴病”, 它是人類致命的“頭號殺手”。 面對越來越多的“三高症”患者, 周老指導大家用這6對藥治療“富貴病”。

治療高血壓高脂血症對藥經驗介紹

作者/周仲瑛

1.腎虧肝旺, 首烏蒺藜益腎平肝

高血壓高脂血症常以頭痛昏蒙、面赤升火為主症, 屬中醫眩暈、頭痛等範疇。 其病機責之腎之精氣不足、肝經氣火上逆。 誠如華岫雲所說“精血虧耗, 水不涵木, 木少滋榮, 故肝陽偏亢, 內風時起”。 腎精虧虛, 可致肝風內動, 血壓升高, 而腎氣不足, 蒸化無力, 脾氣失於輸運, 精化為濁, 痰濁入血, 又可導致血脂升高。

臨證以首烏配蒺藜, 標本同治, 效果較好。 首烏補肝腎, 益精血, 除風眩, 《本草正義》謂其“專入肝腎, 補養真陰……與下焦封藏之理符合”, 以其性味淳厚溫和功擅填益陰氣, 平秘陰陽, 故能和翕內風, 益智除眩。 現代藥理研究證明本品有一定的降壓消脂作用。

臨證對腎虧甚者配黃精、山萸肉、桑椹子。 黃精“平補氣血而潤”(《本草從新》), 其性偏走, 與首烏合用, 能使精中生氣, 對精氣俱虧者較宜;山萸肉“收斂元氣, 振作精神, 固澀滑脫”(《醫學衷中參西錄》), 其性偏守, 配何首烏則宜於虛火內風逆走清空者;而桑椹補肝益腎, 熄風滋液, 甘寒除熱, 涼血益陰, 其性偏清, 宜於腎中精虧, 龍雷妄動, 虛熱內生者。

白蒺藜性平, 《本草再新》謂其“鎮肝風, 瀉肝火, 益氣化痰, 散濕破血”。 本品輕清疏利, 搜風通絡, 對肝氣鬱滯、肝風內動、上犯清空、旁走肢節均有作用。 動物實驗表明本品有明顯的降壓利尿作用。 配何首烏則一走一守, 一消一補, 降壓消脂, 益腎平肝, 熄風止眩, 療效殊佳。

臨床對肝陽上亢、頭痛目赤者, 配天麻、菊花以疏風涼肝;內風上擾、清竅不利者, 配決明子、蔓荊子以清降利竅;肝風內動、嘔逆震掉者, 配代赭石、珍珠母以鎮肝熄風。

2.濁瘀閉絡, 僵蠶山楂降濁行瘀

血脂過高多由飲食偏嗜、過食肥甘, 或痰濕之體, 運化失調, 水穀精微不歸正化,

內聚而成, 也可由於陰虧之體, 火熱灼津為痰所致, 常見絡阻竅閉, 變生胸痹、眩暈、肢麻諸疾。 濁邪閉絡, 久必成瘀, 濁瘀膠著, 痼結難解, 治當化濁行瘀並投。 常用僵蠶配山楂。

僵蠶咸平, 祛風解痙, 化痰散結, 《本草思辨錄》謂其劫痰濕而散肝風, ”蠶喜食桑, 稟其清冽芬芳之氣, 性偏清涼, 涼而清熱, 芳可泄濁, 故能入血搜濁, 消痰通絡。 清涼祛風則能平息肝旺躁動之性, 而內外風俱宜;散結化痰則能防其濁痰瘀滯內生, 而濕濁痰皆治。 對肝風暗動, 濁邪壅盛者殊佳。

山楂酸甘, “化食積, 行結氣, 健胃寬膈, 消血痞氣塊”(《日用本草》), 較之僵蠶, 其化濁之力雖稍遜, 而活血通脈尤過之。 本品活血和絡, 消痰化濁, 擅治濁瘀閉絡, 以其性味酸甘,

善化陰氣, 故活血而不傷陰, 誠為血分良藥。 實驗研究也證實其有降壓消脂等多方面藥理作用。 配僵蠶則又健胃消食, 理氣化痰, 源清流潔, 濁瘀並治, 各有所司。

本人臨證對濁痰顯者常以陳膽星配僵蠶、山楂, 膽星清火化痰, “借膽以清膽氣, 星以豁結氣”(《藥品化義》), 其豁痰消脂峻猛無儔。 對瘀滯甚者則常配以川芎、茺蔚子, 茺蔚子活血行氣, “主明目、益精、除水氣”(《本經》);山楂配川芎則上通腦府, 下行血海, 中理心胃氣滯血瘀, 無瘀而不散。

3.肝火衝激,金雀根羅布麻清肝降壓

高血壓高脂血症腎虧肝旺,常因情緒波動引起肝火衝激,出現眩暈耳鳴、面赤升火、性情急躁。臨證當明辨其虛火實火,實火在肝膽,宜清宜瀉;虛火在心腎,宜滋宜潛。無論虛火實火均可用金雀根和羅布麻葉配合使用。

金雀根苦辛性平,清肺益脾,活血通脈,《天寶本草》載其“治頭暈、咳嗽、哮喘、五勞七傷、衄血,”以其性至平緩,而具較強的降壓作用,故較宜於虛證。個人臨證體會:金雀根擅治氣火逆上,不似苦寒直折,亦非寒涼冰伏,其清肺益脾,具清降肺經逆氣,順中土敦厚阜平之性,故逆者順,升者伏,從而具有較好的降壓作用。

羅布麻葉甘苦而涼,“清涼瀉火,強心利尿,降血壓”(《陝西中草藥》),前人甚少使用,現代研究證明其有穩定可靠的降壓作用。本品兩清心肝,較宜於實火,配金雀根則藥性平穩而加強降壓力量,無論虛實均可使用。臨床經驗表明此二味對某些高血壓效果較好。

4.絡阻水停,楮實子天仙藤疏導利水

高血壓高脂血症的基本病機均有陰虛陽亢,濁瘀互結。痰濁瘀血滯于脈絡,水津不歸正化,泛於肌膚,乃為水腫。治此在益腎平肝、化濁行瘀的同時,本人常使用楮實子配天仙藤疏導行水。

楮實子甘寒,滋腎清肝,疏利水氣,《藥性通考》謂其“水腫可退,助腰膝,益氣力,補虛勞,悅顏色,壯筋骨,明目”。現代研究證明本品有調整內分泌的作用,對某些高血壓、高脂血症均有治療作用。本人臨床發現,楮實子益陰氣,平肝陽,利水濕,符合老年人之生理特性和病理特點,故特別適宜於更年期血壓和血脂升高者。

天仙藤“涼血活血,去風利濕,走經絡”(《本草再新》),並能“宣通經隧,導達鬱滯,疏肝行氣”(《本草正義》),治療子腫的名方天仙藤散正是取其疏肝行水之功。

楮實子配天仙藤滋腎養肝,理氣活血,化氣行水,藥中病機,常獲捷效。惟天仙藤降氣祛濕,長於旁走肢節,對肢浮脛腫者較宜,而楮實子上走頭目,中及胸腹,對面目浮腫、胸腹積水者更佳。臨床上,水腫甚者配較大劑量澤蘭、澤瀉以加強利水作用;見陰傷者加生地、白薇滋陰涼血;伴火逆甚者加大小薊、代赭石降火平逆。

5.虛風內動,牡蠣珍珠母介類潛鎮

高血壓高脂血症患者常因勞倦過度、情志怫鬱引動內火,導致虛風內動。對高血壓病風邪內生應細辨為上冒和旁走,上冒則昏眩嘔惡,旁走則震掉麻木。對虛風內動上擾清空者應分輕重區別對待。輕者目眩耳鳴,夜寐不安,面如蟻行,重者頭昏眩暈,噁心嘔吐,治宜鎮肝熄風。

牡蠣鹹澀,性涼,功擅斂陰潛陽,鎮攝浮火虛風,《別錄》謂其主治“虛熱去來不定,煩滿,止汗,心痛氣結”,以其鹹斂下降,故對面赤升火、煩躁盜汗、驚悸震掉者較宜。

珍珠母鹹涼,功能熄風定驚,“安神魂,定驚癇”(《飲片新參》),對肝陽上亢,肝風內動之眩暈、耳鳴、驚悸、失眠有較好療效。珍珠母兩清心肝,且強膽氣,故對心肝火旺兼見精神症狀者尤宜。臨證應用對嘔逆者加代赭石,失眠者加磁石,兼吐衄者配青黛,夾陰傷者加淡菜。

6.內風竄絡,豨薟草鹿銜草疏利搜風

眾所周知,風邪有外受和內生兩途。高血壓高脂血症患者,肝腎不足,肝陽妄動,易於變生內風。內風既生,可夾痰濁水濕流注經絡肢節,導致肢體遊走疼痛。治風之法,種種不同,內風夾痰滯於肢節,宜疏利搜邪,風痰並治。豨薟草配鹿銜草可謂的對之品。

豨薟草祛風除濕,利筋骨,《本草圖經》載其“治肝腎風氣,四肢麻痹,骨間疼,腰膝無力”。本人認為:豨薟草涼燥,搜風通絡,燥濕行血,內外風俱宜,且能入於肝腎,兼養陰血,平降沖逆,並具降壓作用。

鹿銜草甘苦而溫,補虛益腎,祛風除濕,活血通經,藥理研究也證實本品有強心降壓作用。二味相伍,益肝助腎,搜剔經脈,利水除濕,溫涼相使,寒溫皆宜。對濕熱痰濁盛者加虎杖,陽虛寒痰滯絡者加石楠藤。按石楠藤逐諸風,除濕痰,“潤腎補肝,壯命門火”(《醫林纂要》)。臨床用之,對高血壓高脂血症肢體腫重者療效亦佳。

⊙版權聲明:本文摘自《周仲瑛醫論選》,如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投稿信箱:ynzywx@qq.com(歡迎您原創投稿)

⊙責任編輯:李豔萍

⊙運營編號:GYZX0001

3.肝火衝激,金雀根羅布麻清肝降壓

高血壓高脂血症腎虧肝旺,常因情緒波動引起肝火衝激,出現眩暈耳鳴、面赤升火、性情急躁。臨證當明辨其虛火實火,實火在肝膽,宜清宜瀉;虛火在心腎,宜滋宜潛。無論虛火實火均可用金雀根和羅布麻葉配合使用。

金雀根苦辛性平,清肺益脾,活血通脈,《天寶本草》載其“治頭暈、咳嗽、哮喘、五勞七傷、衄血,”以其性至平緩,而具較強的降壓作用,故較宜於虛證。個人臨證體會:金雀根擅治氣火逆上,不似苦寒直折,亦非寒涼冰伏,其清肺益脾,具清降肺經逆氣,順中土敦厚阜平之性,故逆者順,升者伏,從而具有較好的降壓作用。

羅布麻葉甘苦而涼,“清涼瀉火,強心利尿,降血壓”(《陝西中草藥》),前人甚少使用,現代研究證明其有穩定可靠的降壓作用。本品兩清心肝,較宜於實火,配金雀根則藥性平穩而加強降壓力量,無論虛實均可使用。臨床經驗表明此二味對某些高血壓效果較好。

4.絡阻水停,楮實子天仙藤疏導利水

高血壓高脂血症的基本病機均有陰虛陽亢,濁瘀互結。痰濁瘀血滯于脈絡,水津不歸正化,泛於肌膚,乃為水腫。治此在益腎平肝、化濁行瘀的同時,本人常使用楮實子配天仙藤疏導行水。

楮實子甘寒,滋腎清肝,疏利水氣,《藥性通考》謂其“水腫可退,助腰膝,益氣力,補虛勞,悅顏色,壯筋骨,明目”。現代研究證明本品有調整內分泌的作用,對某些高血壓、高脂血症均有治療作用。本人臨床發現,楮實子益陰氣,平肝陽,利水濕,符合老年人之生理特性和病理特點,故特別適宜於更年期血壓和血脂升高者。

天仙藤“涼血活血,去風利濕,走經絡”(《本草再新》),並能“宣通經隧,導達鬱滯,疏肝行氣”(《本草正義》),治療子腫的名方天仙藤散正是取其疏肝行水之功。

楮實子配天仙藤滋腎養肝,理氣活血,化氣行水,藥中病機,常獲捷效。惟天仙藤降氣祛濕,長於旁走肢節,對肢浮脛腫者較宜,而楮實子上走頭目,中及胸腹,對面目浮腫、胸腹積水者更佳。臨床上,水腫甚者配較大劑量澤蘭、澤瀉以加強利水作用;見陰傷者加生地、白薇滋陰涼血;伴火逆甚者加大小薊、代赭石降火平逆。

5.虛風內動,牡蠣珍珠母介類潛鎮

高血壓高脂血症患者常因勞倦過度、情志怫鬱引動內火,導致虛風內動。對高血壓病風邪內生應細辨為上冒和旁走,上冒則昏眩嘔惡,旁走則震掉麻木。對虛風內動上擾清空者應分輕重區別對待。輕者目眩耳鳴,夜寐不安,面如蟻行,重者頭昏眩暈,噁心嘔吐,治宜鎮肝熄風。

牡蠣鹹澀,性涼,功擅斂陰潛陽,鎮攝浮火虛風,《別錄》謂其主治“虛熱去來不定,煩滿,止汗,心痛氣結”,以其鹹斂下降,故對面赤升火、煩躁盜汗、驚悸震掉者較宜。

珍珠母鹹涼,功能熄風定驚,“安神魂,定驚癇”(《飲片新參》),對肝陽上亢,肝風內動之眩暈、耳鳴、驚悸、失眠有較好療效。珍珠母兩清心肝,且強膽氣,故對心肝火旺兼見精神症狀者尤宜。臨證應用對嘔逆者加代赭石,失眠者加磁石,兼吐衄者配青黛,夾陰傷者加淡菜。

6.內風竄絡,豨薟草鹿銜草疏利搜風

眾所周知,風邪有外受和內生兩途。高血壓高脂血症患者,肝腎不足,肝陽妄動,易於變生內風。內風既生,可夾痰濁水濕流注經絡肢節,導致肢體遊走疼痛。治風之法,種種不同,內風夾痰滯於肢節,宜疏利搜邪,風痰並治。豨薟草配鹿銜草可謂的對之品。

豨薟草祛風除濕,利筋骨,《本草圖經》載其“治肝腎風氣,四肢麻痹,骨間疼,腰膝無力”。本人認為:豨薟草涼燥,搜風通絡,燥濕行血,內外風俱宜,且能入於肝腎,兼養陰血,平降沖逆,並具降壓作用。

鹿銜草甘苦而溫,補虛益腎,祛風除濕,活血通經,藥理研究也證實本品有強心降壓作用。二味相伍,益肝助腎,搜剔經脈,利水除濕,溫涼相使,寒溫皆宜。對濕熱痰濁盛者加虎杖,陽虛寒痰滯絡者加石楠藤。按石楠藤逐諸風,除濕痰,“潤腎補肝,壯命門火”(《醫林纂要》)。臨床用之,對高血壓高脂血症肢體腫重者療效亦佳。

⊙版權聲明:本文摘自《周仲瑛醫論選》,如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投稿信箱:ynzywx@qq.com(歡迎您原創投稿)

⊙責任編輯:李豔萍

⊙運營編號:GYZX0001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