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民國十大才女”之一史良:中國第一位女部長,為幾代中國女人撐起了婚姻

1950年, 中國第一部《婚姻法》面世運行。

從此, 女子權利又向前了一步, 男女平等, 實行了婚姻自由, 一夫一妻制, 保護婦女、兒童和老人合法權益。

而這保護傘的促成者, 是史良, 一個自稱“我是個愛鬧風潮的傢伙啊!”

我覺得史良自己所說的短短的這句話, 有力地總結了她自己的個性“鬧”。

她的這個習慣就凝聚在這個“鬧”字裡。

鬧就是凡事極力向前一步, 鬧就是開闢潮水, 鬧就是盡自己力量為別人撐起一片天。

於是, 膽大包天成為了她的人生關鍵字, 無論時代怎麼變遷, 命運怎麼落在她的頭上, 她都能鬧起來, 讓自己處在嗨點——她這一生, 始於清苦的童年生活, 參加過五四運動、五卅運動、發起抵制日貨的運動, 加入民盟, 入過獄、坐過牢……是聞名的“七君子”之一, 是“民國最有才的十大女性”之一, 是中國第一任司法部長, 是毛澤東眼中的“女中豪傑”。

她一生奮鬥不息, 永遠向前, 也終被這種自立、自律、自強的奮鬥精神造就。

史良人生第一次向前, 是在父親的影響下大量讀書。

史良出生在一個大家庭裡, 兄弟姐妹有八個, 她是老四。 家道敗落, 一家人靠父親微薄的收入維持生計, 常常有一餐沒一餐, 生病無錢看病是常態。

幸運的是, 父母雖然經濟窮, 但精神不窮。 他們堅持送大女兒上學, 也極力教未能入學的孩子學些四書五經。

史良從小就讀書, 更愛聽故事, 總是纏著父母講的一些民族英雄和女中豪傑的故事。

或許是故事的養分滋潤了心靈, 讓她萌生出強烈的變好、活好欲望, 當她的二姐、三姐與七妹陸續夭折, 她卻在清苦的條件下活得像臘梅那樣出落。

她非常渴望變好, 自知不能像大姐一樣去學校讀書, 她便非常努力的在家讀書。

讀書明志, 通過讀書, 小小年紀的史良就很有主張與見地, 她內心似乎有了一根處世的定海神針, 相信讀書能改變命運, 相信人的命運要依靠自己來改變。

所以, 當在她7歲之時, 母親自作主張想把她訂親給一位姓劉的有錢人家,

她以絕食抗婚, 足見內心之強大。

這一抗爭以她的取勝而告終, 這也是她通過讀書第一次嘗到的人生甜頭——有選擇自己人生的力量。

她依靠自己的勇氣, 選擇了自己的人生, 否則民國女子史上又少了一位叱吒風雲的法律界巾幗。

史良的第二次人生向前, 是在大姐的幫助下, 走入學堂。

她命運的進一步轉捩點, 源自于大姐, 一是經濟上大姐畢業後對家庭提供經濟資助, 讓她上學有了可能;另一方面是, 大姐極力鼓勵她去上學。

大姐史群參加工作後, 把當教員的全部薪金都拿出來補貼家用, 因此13歲的史良才得以進入學堂。

史良十分珍惜這得來不易的學習機會, 也從內心深處感恩大姐:“我是不能忘懷,

我親愛的大姊, 如何在小的時候, 特別是中學時代, 幫助我父母, 給我們求學, 以致有今天。 我唯一親愛的大姊, 她的一種仁慈、和藹、樸實、誠懇的態度, 永遠是我堅強愉快的動力”。

這種感恩可不止是言語上的, 而是被她轉換為死磕般地前行。

十三歲, 進入武進縣立女子師範學校附屬小學;十五歲, 進入武進縣立女子師範。

她回憶道:“我在所有的求學時光真可以說是一個死用功讀書的學生了, 那股用功勁是沒法形容的, 心裡只有書本書本, 其實的什麼也不留意。 我有整整十四年沒有間斷過一天日記, 那上面有我詳細的用功經過。 ”

當然, 她愛讀書, 但並不是完全死讀書, 她也熱衷於參加各種活動。

她有天生的領導才能, 在女師時, 她帶頭組織女師學生參加五四遊行,因為出色的組織能力和犀利的口才,她不但博得了同學們的信任,被選舉為全縣學生聯合會副會長和武進女子師範學生會會長,還第一次上報紙成了名人。

她是十分有責任心的網紅,擅長利用自己的網紅力量,她把同學們組織起來,成立了許多宣傳隊,分別到農村、工廠進行宣傳,進行抵制日貨的運動。

學生運動得到反撲,中學被停辦。

這時候她性格裡的“鬧”又占了上風,她帶著學生找校長評理,鬧到教育局,又鬧到縣政府,一直到學校重新複學,才甘休。

這一場場活動鬧下來,於是,在當時的學校範圍內,無人不知史良。

史良的第三次人生向前,是在友人的資助下,去上海法政大學學習法律。

始終保持清醒,保持敏銳度,是她站在人生十字路口不斷向前一步的主要原因。

學法律,就是她人生裡一次清醒的抉擇。

在一次又一次的“鬧”學潮裡,她看明白了一件事,那就是:鬥爭要靠武器,而法律就是這樣的武器。

但進入上海法政大學才發現,這兒教學品質極差,學校重金錢不重教學品質,想要真正學知識,根本不太可能。

好不容易將自己從貧窮裡打撈起來讀書的史良,當然不願意輕易放棄。靠著姐姐資助,同學幫忙,費盡周折才來到上海讀大學的她,覺得要靠自己抓住命運的頭,調轉其方向。

她積極參加了該校學生反對校長只重金錢不管教學品質的鬥爭。

這一次鬥爭,以4個同學被開除而終止。

難道就要如此屈服,甘被命運甩耳光?

當然不!她天生有股子執拗勁,從不輕易屈服于現實。於是她決定豁出去,去和校長講理,和100名同學隨之組成護校團,捍衛學生們的權利。

一邊學,一邊捍衛學的權利,若不是內心有顆真正熱愛讀書、想要向上的赤誠之心,她何苦這般折騰?

當然,折騰也有折騰的好處,那就是周圍的世界開始關注他們。

那時,正好上海法科大學成立,並由司法界的著名人士董康為校長。於是,當史良和100多名參加護校團的同學脫離法政大學時,上海法科大學向他們敞開了懷抱。

當然,對史良來說,這不是終點,而是一個開始。

她是現實的理想主義者,她知道她的法律人生,才剛剛開始。

史良的第四次人生向前,是在尊師的賞識下,加盟律師事務所。

在上海法科大學,她一如既往地在學業上用力,在專業上拔尖。

因為組織能力、口才與膽識都是極佳,因而被中國法制文化的奠基者之一董康老先生看中。

老先生邀請她當助理律師,精心培養,有案子出庭也讓史良參與,畢業後的史良,更是順理成章成為董康律師事務所一員猛將。

人生大河奔流,淌過艱難險阻、扛過許多至暗時刻的史良開始大放光彩,成為了一名優秀律師。

她天生擅長應酬,擅長事務,又加上一路貴人相助,讓她從學生,變成了法律鬥士。

回過頭來看,命運似乎對她喜愛有加,似乎她的人生每一步,都能遇到貴人。

但如果給人生畫一個曲線圖,她一生的走向是自己造就出來的。

貴人,能成就自己,也能毀了自己,比如,蘇青,成也陳公博,敗也陳公博。

但史良她有自己抉擇的眼光,也有隨時離開的底氣。

一九三二年,史良離開董康後,在上海開了自己的律師事務所。

一切歸零,是野心,也是因為價值觀的不同。

離開看似艱難,實際上卻是規避風險的必經之路。

她的高度自律,註定她必然走這一條路。

抗戰爆發後,董康接受日本侵略者之邀,出任偽華北政權的要職,淪為漢奸,歷任偽華北政府臨時政府委員、司法委員會委員長、最高法院院長等職。1940年改任汪偽國民政府華北政務委員會委員、汪偽國民政府委員。抗戰勝利後,董康被以漢奸罪逮捕,1947年病死。

觀完董康一生,我們不免唏噓,也不禁為史良捏一把冷汗:幸好,幸好當年她離開了他!

好一個幸好,可這一切恰恰是她的主動選擇,是她在激流勇進時的果斷抉擇。

史良的第五次人生向前,是參與愛國救亡運動,成為“七君子”之一。

律師的職業給史良帶來了經濟獨立,給她那個貧瘠的原生家庭帶來了溫飽,她曾把第一次打官司獲勝得到的報酬送到母親面前,史母含著眼淚說:

“女兒已經可以為家庭經濟分憂愁了”。

律師職業給她帶來了榮光,同時帶來的還有險境。

時代動盪,她的人生局面也在不斷地變化,但始終不變的是她的高度自律與自強——她始終堅持用法律與勇氣做正義之事。

這時的史良就像一個鬥士,她決定要動用自己的一切力量,去做那個扭轉大局小局的人。

借助律師事務所的力量,史良營救了許多社會進步人士,並積極參加抗日救亡的宣傳活動。

她援救過地下黨,其中最著名的是承辦施義(即鄧中夏)案。

1936年,為了推動抗日,史良曾同沈鈞儒、章乃器、沙千里作為救國會的代表,到南京請願,被國民黨政府逮捕,同時逮捕的還有鄒韜奮、李公朴、沙千里、王造時,這就是歷史書上的“七君子事件”。

奧威爾曾說:“他們的激情就像水龍頭一樣,可以隨時被人開和關。”

但于史良來說,即使是生死未蔔的牢獄之災,也未能關了她讀書的激情以及變好的渴望。

據說,即使身處監獄,史良仍保持著讀書與思考的好習慣,她不但自己堅持讀書,還教獄中女犯讀書寫字。

似乎,眼前的這一波人生危難和不幸,並不是最糟糕的處境。

她十分樂觀地面對困境,見山開路,見水搭橋,她甚至在法庭上與審判長鬥智鬥勇。

最終,在全國人民的聲援和黨組織的敦促下,“七君子”被釋放。

經此一難,“成績”斐然:一是,此後的人生裡,她始終黨組織保持著友好的友誼;另一方面,她知道了自己的心意,出獄後便與相戀已久的陸殿棟結為百年好合。

她的愛人陸殿棟是上海法租界巡捕房的一名普通譯員,倆人有著共同的愛好,那就是讀書與研習法律。

陸殿棟曾留學美國哈佛深造法律,主修國際法,也是學霸——他的讀書卡片就積累萬余張。

陸殿棟之于史良,就如楊絳之于錢鐘書,她在前方拼理想,他在後方默默照料她的生活。

對於陸殿棟來說,史良是海上的帆,行萬里,志四方;對於史良來說,陸殿棟是港灣的錨,空氣暖,飯菜香。

是的,大概只有在他面前,史良才能卸下鬥士的盔甲,才能從雌雄同體的禦姐變成人間煙火氣裡的小女人。

史良的第六次人生向前,是在新中國成立後,擔任司法部首位部長。

這個階段是她一生最意氣風發的歲月。

愛人在左,事業在右。

她決定轟轟烈烈地做一番事,而首當其衝的一件事,就是制定《婚姻法》。

1950年,由她主持的《婚姻法》問世。

貫徹執行《婚姻法》不容易,在婚姻不自由的牢籠裡跪久了的中國女性,內心有根深蒂固的心理陰影,而干涉和迫害勢力又一直存在,想要真正讓女性得到愛與被愛的自由,那得突破一重又一重的困難。

為了讓女性們站直了,史良動員婦聯幹部們給女性撐腰,並親自檢查《婚姻法》貫徹執行的情況,並及時提出應該重視解決的問題。

一波又一波的封建勢力土崩瓦解了;一波又一波的女性婚戀自由了。

史良的人生價值由此得到了凸顯:中國女人們的世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她們的世界不再是從前那個“奴役”的世界,她們不再是男人的附庸,她們在婚姻這個問題上可以自己做主,進可攻,退可守。

這個將自己活成了半邊天們的精神支柱的史良,她氣場強大,但卻又平易近人。她是女人們的娘家人,女人們感激她,小孩子們也愛她,章詒和就曾說:

她是我小時候崇拜的美麗女性。只要父親說上一句:今天史大姐要來。我聽了,頓時就血液沸騰,興奮不已。自己長得不漂亮,常對著鏡子自語:不是說女大十八變嗎?我啥時能變得有點像史良就好了。史良長得美,也愛美,又懂美。這三“美”相加,使得她無論走到哪裡,來到什麼場合,都與眾不同。

當然,命運的鞭子也曾落在她身上過,特殊時期,她也被審訊過,被批鬥過,被改造過。

在那一段黑暗的日子裡,有人瘋了,有人死了,有人落得一身病痛,有人性情大變,而她,就赤誠袒露地站在激流中央,當絕大多數人都被激流卷走的時候,她那自始至終自律自強自立的價值就顯現出來了——

從民國,到歷經抗戰,再到新中國,時代天翻地覆,而她,仍是當初那個她,她的人生理想,她那一顆自律的心,從未變過。

這樣的她,激流也帶不走她,她熬過了激流,人生柳暗花明又一村。

縱觀史良的一生,她從早年學生運動領袖、著名大律師,到抗日救國、與共產黨合作,到擔任新中國司法部長,為中華人民共和國辛勤工作,她一生為正義而存在,甚至為了為革命衝鋒陷陣,她沒有生育。

她清楚地知道自己是誰,也清楚地知道自己選擇了條什麼樣的道路,她的自律和價值底線保護了她。

史良一九八五年九月六日與世長辭,終年八十五歲,而她帶給女性的影響卻長存。

她一生挪騰自如,珍惜上天給的天賦和膽量,依靠自己的力量,堅定不移地走出了一條史良特色的女性路,將自己活成了女性自強典範。

史良的養女史小紅評價史良:“我們知道宋慶齡,我們知道鄧穎超,但我們不知道史良,她不是名門之後,也不是名人之妻,她是她自己,她所得所成皆是自我奮鬥而來。”

“一棵橡樹的生長並不是茫無方向的,而是橡樹本性的實現。”

亞里斯多德的這句話大概是對有膽識、有擔當、奮鬥一生的史良的最好概括了。

轉自:十點讀書

她帶頭組織女師學生參加五四遊行,因為出色的組織能力和犀利的口才,她不但博得了同學們的信任,被選舉為全縣學生聯合會副會長和武進女子師範學生會會長,還第一次上報紙成了名人。

她是十分有責任心的網紅,擅長利用自己的網紅力量,她把同學們組織起來,成立了許多宣傳隊,分別到農村、工廠進行宣傳,進行抵制日貨的運動。

學生運動得到反撲,中學被停辦。

這時候她性格裡的“鬧”又占了上風,她帶著學生找校長評理,鬧到教育局,又鬧到縣政府,一直到學校重新複學,才甘休。

這一場場活動鬧下來,於是,在當時的學校範圍內,無人不知史良。

史良的第三次人生向前,是在友人的資助下,去上海法政大學學習法律。

始終保持清醒,保持敏銳度,是她站在人生十字路口不斷向前一步的主要原因。

學法律,就是她人生裡一次清醒的抉擇。

在一次又一次的“鬧”學潮裡,她看明白了一件事,那就是:鬥爭要靠武器,而法律就是這樣的武器。

但進入上海法政大學才發現,這兒教學品質極差,學校重金錢不重教學品質,想要真正學知識,根本不太可能。

好不容易將自己從貧窮裡打撈起來讀書的史良,當然不願意輕易放棄。靠著姐姐資助,同學幫忙,費盡周折才來到上海讀大學的她,覺得要靠自己抓住命運的頭,調轉其方向。

她積極參加了該校學生反對校長只重金錢不管教學品質的鬥爭。

這一次鬥爭,以4個同學被開除而終止。

難道就要如此屈服,甘被命運甩耳光?

當然不!她天生有股子執拗勁,從不輕易屈服于現實。於是她決定豁出去,去和校長講理,和100名同學隨之組成護校團,捍衛學生們的權利。

一邊學,一邊捍衛學的權利,若不是內心有顆真正熱愛讀書、想要向上的赤誠之心,她何苦這般折騰?

當然,折騰也有折騰的好處,那就是周圍的世界開始關注他們。

那時,正好上海法科大學成立,並由司法界的著名人士董康為校長。於是,當史良和100多名參加護校團的同學脫離法政大學時,上海法科大學向他們敞開了懷抱。

當然,對史良來說,這不是終點,而是一個開始。

她是現實的理想主義者,她知道她的法律人生,才剛剛開始。

史良的第四次人生向前,是在尊師的賞識下,加盟律師事務所。

在上海法科大學,她一如既往地在學業上用力,在專業上拔尖。

因為組織能力、口才與膽識都是極佳,因而被中國法制文化的奠基者之一董康老先生看中。

老先生邀請她當助理律師,精心培養,有案子出庭也讓史良參與,畢業後的史良,更是順理成章成為董康律師事務所一員猛將。

人生大河奔流,淌過艱難險阻、扛過許多至暗時刻的史良開始大放光彩,成為了一名優秀律師。

她天生擅長應酬,擅長事務,又加上一路貴人相助,讓她從學生,變成了法律鬥士。

回過頭來看,命運似乎對她喜愛有加,似乎她的人生每一步,都能遇到貴人。

但如果給人生畫一個曲線圖,她一生的走向是自己造就出來的。

貴人,能成就自己,也能毀了自己,比如,蘇青,成也陳公博,敗也陳公博。

但史良她有自己抉擇的眼光,也有隨時離開的底氣。

一九三二年,史良離開董康後,在上海開了自己的律師事務所。

一切歸零,是野心,也是因為價值觀的不同。

離開看似艱難,實際上卻是規避風險的必經之路。

她的高度自律,註定她必然走這一條路。

抗戰爆發後,董康接受日本侵略者之邀,出任偽華北政權的要職,淪為漢奸,歷任偽華北政府臨時政府委員、司法委員會委員長、最高法院院長等職。1940年改任汪偽國民政府華北政務委員會委員、汪偽國民政府委員。抗戰勝利後,董康被以漢奸罪逮捕,1947年病死。

觀完董康一生,我們不免唏噓,也不禁為史良捏一把冷汗:幸好,幸好當年她離開了他!

好一個幸好,可這一切恰恰是她的主動選擇,是她在激流勇進時的果斷抉擇。

史良的第五次人生向前,是參與愛國救亡運動,成為“七君子”之一。

律師的職業給史良帶來了經濟獨立,給她那個貧瘠的原生家庭帶來了溫飽,她曾把第一次打官司獲勝得到的報酬送到母親面前,史母含著眼淚說:

“女兒已經可以為家庭經濟分憂愁了”。

律師職業給她帶來了榮光,同時帶來的還有險境。

時代動盪,她的人生局面也在不斷地變化,但始終不變的是她的高度自律與自強——她始終堅持用法律與勇氣做正義之事。

這時的史良就像一個鬥士,她決定要動用自己的一切力量,去做那個扭轉大局小局的人。

借助律師事務所的力量,史良營救了許多社會進步人士,並積極參加抗日救亡的宣傳活動。

她援救過地下黨,其中最著名的是承辦施義(即鄧中夏)案。

1936年,為了推動抗日,史良曾同沈鈞儒、章乃器、沙千里作為救國會的代表,到南京請願,被國民黨政府逮捕,同時逮捕的還有鄒韜奮、李公朴、沙千里、王造時,這就是歷史書上的“七君子事件”。

奧威爾曾說:“他們的激情就像水龍頭一樣,可以隨時被人開和關。”

但于史良來說,即使是生死未蔔的牢獄之災,也未能關了她讀書的激情以及變好的渴望。

據說,即使身處監獄,史良仍保持著讀書與思考的好習慣,她不但自己堅持讀書,還教獄中女犯讀書寫字。

似乎,眼前的這一波人生危難和不幸,並不是最糟糕的處境。

她十分樂觀地面對困境,見山開路,見水搭橋,她甚至在法庭上與審判長鬥智鬥勇。

最終,在全國人民的聲援和黨組織的敦促下,“七君子”被釋放。

經此一難,“成績”斐然:一是,此後的人生裡,她始終黨組織保持著友好的友誼;另一方面,她知道了自己的心意,出獄後便與相戀已久的陸殿棟結為百年好合。

她的愛人陸殿棟是上海法租界巡捕房的一名普通譯員,倆人有著共同的愛好,那就是讀書與研習法律。

陸殿棟曾留學美國哈佛深造法律,主修國際法,也是學霸——他的讀書卡片就積累萬余張。

陸殿棟之于史良,就如楊絳之于錢鐘書,她在前方拼理想,他在後方默默照料她的生活。

對於陸殿棟來說,史良是海上的帆,行萬里,志四方;對於史良來說,陸殿棟是港灣的錨,空氣暖,飯菜香。

是的,大概只有在他面前,史良才能卸下鬥士的盔甲,才能從雌雄同體的禦姐變成人間煙火氣裡的小女人。

史良的第六次人生向前,是在新中國成立後,擔任司法部首位部長。

這個階段是她一生最意氣風發的歲月。

愛人在左,事業在右。

她決定轟轟烈烈地做一番事,而首當其衝的一件事,就是制定《婚姻法》。

1950年,由她主持的《婚姻法》問世。

貫徹執行《婚姻法》不容易,在婚姻不自由的牢籠裡跪久了的中國女性,內心有根深蒂固的心理陰影,而干涉和迫害勢力又一直存在,想要真正讓女性得到愛與被愛的自由,那得突破一重又一重的困難。

為了讓女性們站直了,史良動員婦聯幹部們給女性撐腰,並親自檢查《婚姻法》貫徹執行的情況,並及時提出應該重視解決的問題。

一波又一波的封建勢力土崩瓦解了;一波又一波的女性婚戀自由了。

史良的人生價值由此得到了凸顯:中國女人們的世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她們的世界不再是從前那個“奴役”的世界,她們不再是男人的附庸,她們在婚姻這個問題上可以自己做主,進可攻,退可守。

這個將自己活成了半邊天們的精神支柱的史良,她氣場強大,但卻又平易近人。她是女人們的娘家人,女人們感激她,小孩子們也愛她,章詒和就曾說:

她是我小時候崇拜的美麗女性。只要父親說上一句:今天史大姐要來。我聽了,頓時就血液沸騰,興奮不已。自己長得不漂亮,常對著鏡子自語:不是說女大十八變嗎?我啥時能變得有點像史良就好了。史良長得美,也愛美,又懂美。這三“美”相加,使得她無論走到哪裡,來到什麼場合,都與眾不同。

當然,命運的鞭子也曾落在她身上過,特殊時期,她也被審訊過,被批鬥過,被改造過。

在那一段黑暗的日子裡,有人瘋了,有人死了,有人落得一身病痛,有人性情大變,而她,就赤誠袒露地站在激流中央,當絕大多數人都被激流卷走的時候,她那自始至終自律自強自立的價值就顯現出來了——

從民國,到歷經抗戰,再到新中國,時代天翻地覆,而她,仍是當初那個她,她的人生理想,她那一顆自律的心,從未變過。

這樣的她,激流也帶不走她,她熬過了激流,人生柳暗花明又一村。

縱觀史良的一生,她從早年學生運動領袖、著名大律師,到抗日救國、與共產黨合作,到擔任新中國司法部長,為中華人民共和國辛勤工作,她一生為正義而存在,甚至為了為革命衝鋒陷陣,她沒有生育。

她清楚地知道自己是誰,也清楚地知道自己選擇了條什麼樣的道路,她的自律和價值底線保護了她。

史良一九八五年九月六日與世長辭,終年八十五歲,而她帶給女性的影響卻長存。

她一生挪騰自如,珍惜上天給的天賦和膽量,依靠自己的力量,堅定不移地走出了一條史良特色的女性路,將自己活成了女性自強典範。

史良的養女史小紅評價史良:“我們知道宋慶齡,我們知道鄧穎超,但我們不知道史良,她不是名門之後,也不是名人之妻,她是她自己,她所得所成皆是自我奮鬥而來。”

“一棵橡樹的生長並不是茫無方向的,而是橡樹本性的實現。”

亞里斯多德的這句話大概是對有膽識、有擔當、奮鬥一生的史良的最好概括了。

轉自:十點讀書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