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中國的文化自信從何而來

新時代中國的顯著特徵之一是, 中國以堅定的文化自信看待國際國內問題。 這就要回答一個問題, 中國為什麼有堅定的文化自信?

中國的文化自信深深植根于中華民族的文化精神之中。 在漫長的中國歷史進程中, 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 從來沒有失去對中華文明和文化的自豪與自信。 即使在民族危亡的艱難時刻, 始終有一批人, 保持堅定的文化自信和清醒的頭腦, 在艱難困苦中奮起。 正是這種“艱難困苦、玉汝于成”“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的文化精神才使中國在一次次的危難中重新奮起,

實現中國歷史上的多次復興。

中國的文化自信, 還來源於中國的祖先在漫長的人類歷史上曾經創造過的輝煌歷史和燦爛文明。 中國有5000年從未間斷的文明史。 早在春秋戰國時期, 諸子百家留下來的論述和經典, 幾乎涵蓋了政治、經濟、科技、軍事、文化等各個方面, 成為中華文明從不間斷的重要源頭, 也為世界文明作出不可磨滅的貢獻。 中國古代的四大發明, 其中兩項與文化有關(即造紙術與印刷術), 對世界文明傳播的貢獻意義重大。

中國今天的文化自信是自身經濟文化快速發展的自然結果。 經濟發展為中國的文化發展和繁榮提供了強大的經濟基礎, 不斷繁榮的文化成為經濟發展的強大動力。 經過40年的發展, 中國的國內生產總值(GDP)從1978年的3000多億元人民幣增長到現在的約83萬億元;中國的研發投入從微不足道,

到現在成為世界第二大研發投入國;中國的文盲率從建國初期的84%, 改革開放初期的38%, 下降到現在的6%左右;目前中國在校大學生3000多萬,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有1億多人接受了高等教育, 形成規模宏大的研發隊伍;中國的科技論文總量躍居世界第二, 高水準的論文總量也處於世界前列。 因此, 當前中國的文化自信可以講是水到渠成。

開放包容是活力源泉

不忘本來, 吸收外來, 面向未來, 這種開放包容的文化態度是中國有堅定的文化自信的力量源泉。

不忘本來。 新中國成立以來, 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 中國系統全面地整理了我們的思想文化遺產。

改革開放之初就恢復成立了國務院古籍整理規劃小組。 在過去的近70年裡, 特別是近40年, 我們總共整理出版了2.4萬多種中國的典籍, 並規劃實施了多項古籍出版工程, 如二十四史的整理工程、善本再造工程;同時與時俱進地推動對中國文化的深入研究, 如出版《中國思想家評傳叢書》。

吸收外來。 近百年來, 特別是在過去的40年裡, 中國全面、系統、準確地翻譯出版了世界各國的優秀文化經典, 如饑似渴地學習、研究、借鑒西方的科技文化。 現在從古希臘到當代世界各學科、各學派的重要經典和代表作幾乎都有中譯本。 如商務印書館出版的《漢譯世界名著》, 上海世紀出版集團出版的《當代政治學術著作叢書》《國際政治關係叢書》等。

中國每年新引進出版國外圖書版權達1.7萬多種, 有不少圖書的英文版與中文版同時出版。 對世界優秀文化的研究和吸收借鑒是中國有堅定文化自信的應有之義。

面向未來。 十九大報告指出, 發展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 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 推動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協調發展。 中國注重少年兒童的文化培育, 用古今中外的優秀文化哺育我們的孩子。 以少年兒童圖書出版為例, 中國目前每年新出版少兒圖書近5萬種。 在過去的20年裡, 中國的少兒出版領域以年均15%的速度持續增長, 目前市場上可買到的少兒圖書近28萬種。

為世界文明作出貢獻

中國的文化自信還在於,

我們能全面客觀地瞭解世界, 清醒地認識自己。 中國仍然是一個發展中國家, 科技文化大而不強, 與世界先進國家相比仍然有較大差距。 中國哲學社會科學在國際上的聲音還比較小, 還處於有理說不出, 說了傳不開的境地。 中國將努力吸收與借鑒世界文明的精髓, 推動中國文化的進一步發展。

世界歷史發展證明, 任何具有世界影響的大國崛起, 都必然伴隨著與其文化傳統相適應的治理理念在國際社會的廣泛傳播與認同。 任何大國的國際影響不僅僅體現在經濟實力上, 也體現在塑造人類文明的政治邏輯, 塑造國與國之間的交往原則, 塑造主流國際社會認同的價值觀念上。 一個國家和民族的文化, 只有為世界文明作出貢獻, 才有感召力影響力。十九大報告指出,中國共產黨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的政黨,也是為人類進步事業而奮鬥的政黨。中國共產黨始終把為人類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作為自己的使命。中國的文化自信在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中得到實現和昇華。

一個國家和民族的文化自信,只有得到世界其他國家和民族的理解和認同才會有生命力。國之交在民相親,民相親在心相通。中國正在按照“尊重世界文明多樣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閡、文明互鑒超越文明衝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優越”的文化發展理念,與世界各國各民族開展積極的文化交流。中國的文化自信必將越走越寬廣,越走越堅定,越走朋友越多 。(作者為原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副局長)

才有感召力影響力。十九大報告指出,中國共產黨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的政黨,也是為人類進步事業而奮鬥的政黨。中國共產黨始終把為人類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作為自己的使命。中國的文化自信在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中得到實現和昇華。

一個國家和民族的文化自信,只有得到世界其他國家和民族的理解和認同才會有生命力。國之交在民相親,民相親在心相通。中國正在按照“尊重世界文明多樣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閡、文明互鑒超越文明衝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優越”的文化發展理念,與世界各國各民族開展積極的文化交流。中國的文化自信必將越走越寬廣,越走越堅定,越走朋友越多 。(作者為原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副局長)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