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天然獨”論調不攻自破!臺灣民眾不願被綁上“台獨”戰車

參考消息網4月26日報導23日, 長期關注臺灣民眾身份認同的臺灣競爭力論壇發佈最新民調, 結果顯示65.8%的臺灣民眾認同自己是“泛中國人”;而在“具有共同血緣、語言歷史文化”的前提下, 86.7%的民眾認同自己“是中華民族一份子”。 25日, 國台辦發言人馬曉光就此應詢時強調, 兩岸同胞都是中國人, 我們身上流淌著中華民族的血液, 我們精神上堅守著中華文化的根脈, 因此, 沒有什麼“天然獨”, 只有“人造獨”。

蔡英文曾宣稱“臺灣意識”已經成為年輕世代的“天然成分”, 借此要給臺灣年輕人打上“天然獨”的標籤。 而今, 所謂“天然獨”的論調不僅屢遭“打臉”,

而且台當局以此為旗號卻漠視民眾根本訴求的行徑, 已讓島內怨聲沸騰。

臺灣民眾“中國人認同”被人為窄化

談及所謂“天然獨”論調, 廈門大學臺灣研究院政治所所長張文生在接受參考消息網採訪時表示, 這和台當局“窄化”中國人認同的導向密切相關。

“台當局目前的導向是把中國人認同等同于大陸人認同, 或者說對中國大陸的認可。 這種概念的窄化使得臺灣社會的‘中國人認同’比例有所下降。 但是, 如果像臺灣競爭力論壇這樣把中國人概念寬泛起來, 認為文化、血緣、歷史的認同都是‘中國人認同’, ‘中國人認同’的比例就會上升。 ” 張文生說。

臺灣競爭力論壇理事長龐建國的觀察佐證了這一看法。

他指出, 在這次調查中, 在不作提示的情況下, 年齡在20至29歲回答自己“不是中國人”的比例達70.6%, 顯見“去中國化”教育對臺灣年輕世代造成明顯影響。 然而在提示後, 態度變化最大的也是20至29歲的年輕世代, 這一比例降至35.3%。 由此也同樣可見, 一直都只有“人造獨”。

兩年前, 剛剛當選臺灣地區領導人的蔡英文曾自信表示, 臺灣的年輕世代多半是投她一票的“天然獨”。 但就在最近, 有媒體觀察到已有島內其他民調顯示, 支援“台獨”的比例相較于蔡英文剛上臺時的50%已跌到了38%, 約減少了300萬人, 其中相當多的比例是年輕群體。

臺灣中時電子報網站稱, 這個調查戳破了民進黨自豪的“天然獨”假像。 臺灣新黨主席本月還就此表示, 他始終不承認所謂“天然獨”的說法,

因為臺灣的天然環境就是以中華文化為主體的社會。 “天然獨”是在“獨派”篡改教科書, 將臺灣與中國大陸從歷史、地理進行切割, 導致部分年輕人“不獨也難”。 當島內年輕人發現大陸並非民進黨醜化的那樣, 所謂“天然獨”也就不復存在了。

張文生認為, 隨著兩岸關係的發展, 尤其是大陸的不斷發展進步, 臺灣民眾的“中國人認同”還會繼續上升, 這是歷史的必然。 如果兩岸最終能夠實現統一的話, 島內對“中國人認同”的恢復將是自然而然的, 這才是天然的。

臺灣民眾不願意被綁上“台獨”戰車

除了“天然獨”論調不攻自破, 蔡英文近期的支持率也是跌跌不休, 其挽救支持率的動作則再三受挫。

據報導,

被認為立場偏綠的臺灣民意基金會發佈最新民調顯示, 蔡英文當前支援度為32%, 創下自2016年5月其上任以來的第三低, 不滿意度則持續上升到49%。

近期以來, 蔡英文不僅登艦視察、召開“安全會議”, 還接受節目專訪、出訪“友邦”, 頻頻現身公眾視野中。 然而媒體觀察指出, 曝光度的增加未能阻止其聲望的持續下跌。 有美媒認為, 島內民眾對蔡英文現行政策爭議聲不斷, 臺灣經濟也未見好轉, 同時大陸方面接連採取動作震懾“台獨”, 已使她陷入執政困境。

25日, 因不滿台當局“年金改革”, 由臺灣退伍軍人組成的“八百壯士”在台立法機構外舉行遊行活動。 “八百壯士”與警方發生激烈衝突, 場面混亂不堪, 警方還逮捕了63名抗議者。

台當局離關切民眾福祉越走越遠。

今年初有民調顯示, 所謂的“天然獨”世代如今有43.2%願意到大陸去發展。 而美國杜克大學近期的調查, 問及兩岸經貿問題時, 高達6成臺灣民眾支持進一步加強, 其中29歲以下青年的比重更是達到7成。 另外, 也有接近7成的臺灣民眾認為, 兩岸關係不好, 臺灣經濟也將受到衝擊。

臺灣《中國時報》日前對此發表社論稱, 臺灣民眾的真實意願已經表達得十分清晰, 那就是臺灣民眾不願意被綁上“台獨”戰車。 另一方面, 臺灣人民更希望看到兩岸經貿交流的加強, 並希望透過兩岸交流來實現臺灣經濟的發展。 但這些都是民進黨當局不願意看到的, 甚至也與整個綠營兩岸議題取向完全相反。 在這種情況下, 台當局的兩岸政策支持度屢屢跌破5成, 也就不足為奇了。(完)

也就不足為奇了。(完)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