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手機拍攝提升 軟硬兼施

圖@視覺中國

攝像頭提升後, 用手機拍視頻更有趣

手機的AI逆光拍照搭配智慧美顏方案

無論何時, 手機行業都不乏熱點, 從去年下半年的全面屏, 到今年初至今的手機AI拍攝, 一直推動著市場發展。 事實上, 手機AI拍攝並非現在才提出的概念, 隨著手機拍攝功能的普及和提升,

在早些年一直有“智慧拍攝”的概念, 加入多種軟體演算法, 實現美顏、背景虛化、寵物拍攝、多種場景拍攝等。

無可否認, 過去的智慧手機拍攝更多是依靠軟體來實現提升, 而從去年下半年開始至今, 隨著硬體系統、攝像頭增加以及感光元件尺寸擴大, 尤其是人工智慧晶片、神經網路系統的加入等, 終於從底層技術帶動智慧手機拍攝能力的提升。 不過, 這僅僅是開始, 而且也是部分機型, 主要在旗艦機型上實現。

然而, 並非所有的AI拍攝都是實實在在的, 有的僅僅是廠商宣傳的“噱頭”。

文、圖片整理/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文靜

從雙攝像頭向多攝像頭進發?

從兩年前開始, 智慧手機攝像頭之間的“較量”已不再互飆圖元,

而是轉入鏡頭、光學防抖、光學變焦等更深層次技術上, 然而, 經過近兩年的普及, 在全球智慧手機市場, 雙攝像頭已成為中高端機型的主流配置。 對拍攝稍微有點認識的玩家都知道, 無論相機性能說得如何天花亂墜, 最核心的是感測器、處理器和鏡頭。 儘管傳統相機發展了這麼多年, 但要拍攝高圖元的專業照片, 依然是要靠“大塊頭”的專業單反+專業鏡頭。 這也恰恰說明了, 為什麼手機廠商要利用雙鏡頭, 甚至多鏡頭。 手機本身就是追求輕薄的移動終端, 但需要達到玩家們所謂心目中的畫質, 折中的方式是利用雙攝像頭。 經過近兩年的市場檢驗, 這種解決方案帶來了手機照片畫質的提升, 目前, 中高端手機都配置上雙攝像頭。
“在人像拍攝上有了虛化的效果, 照片有了半專業感”, 不少消費者對記者如此表示。

然而, 在雙攝像頭還在普及時期, 手機廠商的目光已投向了三攝像頭、甚至多攝像頭方案。 近日, 網上紛紛有消息爆出, 三星、蘋果、諾基亞等廠商未來將推出三攝像。 業內人士表示, 根據雙攝像頭的原理, 三攝像頭或者多攝像頭方案就是利用不同鏡頭負責不同功能, 最後合成一張照片, 令照片清晰度更高。 根據科技網站最新消息稱, 蘋果將在2019年款的iPhone X上開發三鏡頭的模組, 搭載3個1200萬圖元攝像頭。 無獨有偶, 諾基亞也被爆出將在諾基亞9上配備三顆蔡司鏡頭, 是4100萬圖元+2000萬圖元+970萬圖元蔡司三攝鏡頭組合。 另外, 有網友展示了三星S10的概念設計圖曝光, 同樣具備三款攝像頭。

然而,以上種種僅是手機業界的傳聞,最終要等到真正發佈時才“坐實”。不過,未來多鏡頭+多感應元件的拍攝方案必定是廠商們瞄準的方向。

除了拍攝 廠商瞄準視頻拍攝

除了照片拍攝的升級外,值得一提的是智慧手機的視頻能力。過去,使用者未必會經常利用手機拍攝視頻,然而,隨著短視頻應用近年的火爆,“耍”視頻越來越成為人們的日常。手機廠商除了提升靜態照片的拍攝功能外,在視頻拍攝上亦相當下工夫。

據悉,iPhone X後置攝像頭支持原生4K 60fps拍攝和1080P 240fps拍攝。毫無疑問,近幾年,人工智慧是科技界的“熱詞”,尤其在國內。目前,較為成熟的人工智慧主要集中在三方面,包括語音、人臉和圖像識別。手機與人工智慧結合,主要在語音與圖像識別功能上,其中語音,外界較為熟悉的有蘋果Siri、穀歌Assistant,三星去年也正式發佈了智慧語音助手Bixby,欲借此與Siri以及穀歌Assistant、微軟Cortana和亞馬遜Alexa等對手競爭。

目前,在手機AI拍攝上,“識別”是一大方向。智慧拍攝早在幾年前,手機廠商已不斷宣傳,當初大部分廠商稱其為“智慧拍攝”,但是大部分功能是集中在人像簡單的美白、磨皮等方面。正如沒有攝像頭、感測器等硬體的革新,手機照片的畫質就不會有實質提升一樣,在AI拍攝上,假如僅停留在軟體、演算法方面,在真正使用時往往未能達到消費者預期。從去年開始,終於看到手機AI拍攝在硬體上的“升級”。比如去年蘋果推出的A11仿生處理器;而安卓系陣型中,高通,聯發科、三星等都相繼推出神經網路引擎或者AI平臺等;從今年起更會陸續推出具有AI功能的處理器。

據悉,今年初開始至今推出市場的多款機型已能現實超過多種場景的識別。以往你拿著手機最多是用來識別人像,但是如今攝像頭能“讀懂”不同的物體,比如瀑布、花、草、天空、寵物、咖啡杯等。並且識別後對每一個場景進行拍攝效果調整。

除了場景自動識別,夜景補光也是一項重要的AI功能。在光線充足的情況下要拍攝一張好的照片不難,但是在光線不足或者光線較為複雜的場景下,要獲得一張好照片就很考驗設備了。在眾多中高端機型的AI拍攝功能中,都會有逆光拍攝、夜景補光等功能。例如vivo X21的AI逆光拍照,對於光線強度會進行調整,可以根據使用者的性別、膚色和場景光線智慧匹配美顏方案。三星S9系列則搭載了智慧可變光圈功能,擁有類似人眼虹膜擴張與收縮原理,可以在夜拍光線不足的情況下,切換到最大F1.5光圈,保證整個畫面擁有充足的進光量。

業界分析認為,基於處理器和平臺的AI是未來手機廠商必爭之路,它不僅是集中於拍攝,而且屬於整個生態,但是這種模式門檻較高,需要投入的成本高與升級換代的週期較長。

同樣具備三款攝像頭。

然而,以上種種僅是手機業界的傳聞,最終要等到真正發佈時才“坐實”。不過,未來多鏡頭+多感應元件的拍攝方案必定是廠商們瞄準的方向。

除了拍攝 廠商瞄準視頻拍攝

除了照片拍攝的升級外,值得一提的是智慧手機的視頻能力。過去,使用者未必會經常利用手機拍攝視頻,然而,隨著短視頻應用近年的火爆,“耍”視頻越來越成為人們的日常。手機廠商除了提升靜態照片的拍攝功能外,在視頻拍攝上亦相當下工夫。

據悉,iPhone X後置攝像頭支持原生4K 60fps拍攝和1080P 240fps拍攝。毫無疑問,近幾年,人工智慧是科技界的“熱詞”,尤其在國內。目前,較為成熟的人工智慧主要集中在三方面,包括語音、人臉和圖像識別。手機與人工智慧結合,主要在語音與圖像識別功能上,其中語音,外界較為熟悉的有蘋果Siri、穀歌Assistant,三星去年也正式發佈了智慧語音助手Bixby,欲借此與Siri以及穀歌Assistant、微軟Cortana和亞馬遜Alexa等對手競爭。

目前,在手機AI拍攝上,“識別”是一大方向。智慧拍攝早在幾年前,手機廠商已不斷宣傳,當初大部分廠商稱其為“智慧拍攝”,但是大部分功能是集中在人像簡單的美白、磨皮等方面。正如沒有攝像頭、感測器等硬體的革新,手機照片的畫質就不會有實質提升一樣,在AI拍攝上,假如僅停留在軟體、演算法方面,在真正使用時往往未能達到消費者預期。從去年開始,終於看到手機AI拍攝在硬體上的“升級”。比如去年蘋果推出的A11仿生處理器;而安卓系陣型中,高通,聯發科、三星等都相繼推出神經網路引擎或者AI平臺等;從今年起更會陸續推出具有AI功能的處理器。

據悉,今年初開始至今推出市場的多款機型已能現實超過多種場景的識別。以往你拿著手機最多是用來識別人像,但是如今攝像頭能“讀懂”不同的物體,比如瀑布、花、草、天空、寵物、咖啡杯等。並且識別後對每一個場景進行拍攝效果調整。

除了場景自動識別,夜景補光也是一項重要的AI功能。在光線充足的情況下要拍攝一張好的照片不難,但是在光線不足或者光線較為複雜的場景下,要獲得一張好照片就很考驗設備了。在眾多中高端機型的AI拍攝功能中,都會有逆光拍攝、夜景補光等功能。例如vivo X21的AI逆光拍照,對於光線強度會進行調整,可以根據使用者的性別、膚色和場景光線智慧匹配美顏方案。三星S9系列則搭載了智慧可變光圈功能,擁有類似人眼虹膜擴張與收縮原理,可以在夜拍光線不足的情況下,切換到最大F1.5光圈,保證整個畫面擁有充足的進光量。

業界分析認為,基於處理器和平臺的AI是未來手機廠商必爭之路,它不僅是集中於拍攝,而且屬於整個生態,但是這種模式門檻較高,需要投入的成本高與升級換代的週期較長。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