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DNA破解契丹族“集體失蹤”之迷

契丹的本意是“鑌鐵”, 也就是堅固的意思。 這個剽悍勇猛、好戰兇狠的民族, 自明代以來就集體失蹤了, 人們再也叫到關於他們的消息。

據說, 遼國滅亡的時候他們擁有數百萬之眾。 那麼, 百萬契丹人哪裡去了?

就在專家們尋找蛛絲馬跡的時候, 一個叫達斡爾的少數民族引起了他們的注意。

達斡爾的傳說

茫茫大興安嶺, 清澈的嫩江, 遼闊的呼倫貝爾草原, 達斡爾人就繁衍生息在這三道風景交匯的地方。

達斡爾的意思是“原來的地方”, 也就是故鄉。 幾百年來, 達斡爾人就在這裡遊牧, 但究竟哪裡才是他們的故鄉?達斡爾人自己不知道, 因為他們自已沒有文字, 只能靠口述來傳承歷史, 清朝以前的事就沒有人知道了。

雲南“本人”是契丹後裔嗎?

就在達斡爾人的尋根工作山窮水盡的時候, 尋找契丹後裔的另一條戰線在雲南拉開。 施甸, 一個原本默默無聞的山區小縣,

卻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 吸引了民族學家媽注意。 人們在這裡發現了一個仍在自己祖先的墳墓上使用契丹小字的特殊族群, 統稱“本人”。 在施甸具由旺鄉的一座“本人”宗祠裡, 人們發現了一塊牌匾, 上面篆刻著“耶律”二字。 “本人”說, 這是為了紀念他們的先祖阿蘇魯, 並表明他們的契丹後裔身份。

DNA技術揭開千古之迷

一門新興的技術為解開這個千古懸案帶來了希望。 現在, 考古學家們要用新興的DNA技術來喚醒這份最後的記憶。

專家們先在四川樂山取到了契丹女屍的腕骨, 從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取到了有墓誌為證的契丹人牙齒、頭骨, 在雲南保山、施甸等地採集到“本人”的血樣, 從內蒙古自治區莫力達瓦旗和其他幾個旗和縣提取到了達斡爾、鄂溫克、蒙古族和漢族等人群的血樣。 在完成古標本的牙髓和骨髓中用矽法提取的線粒體DNA可變區比較後, 他們終於得出了準確的結論:契丹與達斡爾族有最近的遺傳關係;而雲南“本人”與達斡爾族有相似的父系起源,

很可能是蒙古軍隊中契丹官兵的後裔。

根據這次測定結果, 結合史料, 歷史學家們終於找到了契丹族的下落:元代蒙古人建立橫跨歐亞大陸的蒙古大帝國時, 連年征戰, 頻繁徵兵, 能征善戰的契丹族人被征招殆盡, 分散到各地, 有的保持較大的族群, 如達斡爾族, 作為民族續存保留下來, 有的則被當地人同化了, 作為“分子意義上的後裔”零星分佈在各地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