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退燒藥就能包治小兒發燒嗎?沒想到結果卻讓人驚訝!

小兒發燒後, 不能單一地針對溫度來一味地降溫, 因為發燒的原因有很多, 需要辨證處理, 其中, 發燒的外因很多, 有積食發燒、受寒發燒和溫病發燒等多種類型。 除了外因, 也有單純因為內因而導致的發燒, 即生理性發燒。

因此在治療小兒發燒前, 有必要鑒別是否為生理性發燒, 生理性發燒即燒長, 中醫上稱為變蒸或蒸變。 變蒸發燒一般多為低燒, 發燒時沒有感冒等其他的症狀和體征。 小兒變蒸, 是古代醫家用來解釋嬰幼兒生長發育規律的一種學說。 該學說首見於西晉時期王叔和的《脈經·平小兒雜病證第九》, 1歲7個月以內的小兒, 由於生長發育的旺盛, 其血脈、筋骨、臟腑、氣血和神志等各個方面都處在不斷地變化發展之中, 每間隔一定的時間就有一定的變化, 並且還可表現出一些症狀, 如發熱、煩吵和出汗等, 但無病態。 是小兒精神和身體階段性生長發育的一種生理現象。

變者, 變其情智, 主要是指精神發育;蒸者, 蒸其血脈, 主要指形體發育。 除了因為變蒸過快過激等特殊的情況, 一般不需要特殊的治療, 在幾天後能夠自行緩解。

小兒發燒需要注意哪些呢?小兒發燒的注意事項具體分為三個方面,

一是在發燒的標準方面, 判斷小兒能否承受當前發燒的詳細標準是:手腳不發涼, 晚上睡覺時基本比較安穩, 白天的精神比較好。 白天睡得稍微多些, 但不是整天都在睡覺, 或者是比平時稍微黏人。 家長如何在沒有找到發燒原因的情況下就濫用退燒藥或是不論小孩自身狀態如何就盲目進行物理降溫, 這些都是不恰當的, 可能適得其反。 不考慮發燒的可能原因就濫用退燒藥, 容易掩蓋病情, 並且使用退燒藥也可能會有不良反應。

二是在與驚厥的鑒別方面, 一般而言, 小孩發燒時手腳不涼都可以觀察, 發燒的溫度與驚厥沒有必然的聯繫, 有的小孩發燒到41攝氏度都沒有發生驚厥, 也有的小孩甚至不發燒就驚厥。

驚厥本身主要與體質及小孩當前的身體狀況有關。

三是在發燒時的飲水方面, 不論什麼樣的發燒, 發燒時可以適當地增加飲水量, 尤其是在有出汗的情況下, 如果出汗多, 在晚上睡覺的時候也可以適當增加飲水量。 一般喝溫開水即可, 如果發燒伴有出汗, 以選用淡糖鹽水為宜。

如果小孩已經發燒了, 在什麼情況下應該及時求助於醫生呢?如果發生以下四種情況之一, 都需要儘量早些就診:一是小兒非常煩躁不安, 不停地哭鬧, 甚至嚴重狂躁到說胡話;二是沒有一點精神, 臉色慘白;三是白天整天昏昏欲睡, 晚上一直睡不好;四是體溫一直上升, 手腳卻是冰涼的。

小兒發燒, 應該注意不能濫用退燒藥, 也不能盲目地降溫, 要分清是否為生理性發燒, 瞭解在哪些情況下應該及時求助於醫生。

本文為“千金芳”原創作品, 圖片來源於網路, 未經授權, 請勿轉載。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