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淺談太極拳慢練與快練

一般練太極拳的習慣於緩慢和不發勁, 乍見陳家溝與我們所練的拳, 往往驚異懷疑, 以為這是外家拳, 也有認為這種拳動作快而有發勁感到興趣(多數是青年人)。 一入手就從快和發勁方面注意, 練的不圓, 也真成了外家拳(外家拳我雖然沒學過, 但我相信也是不用拙力、直勁的), 就走錯了路。

我們先分析慢字, 慢是用功的手段方法, 而不是目的。 才學時一定要慢, 不慢則緊張而不能松。 必須先慢練, 周身鬆開, 處處動作找圓圈, 怎樣公轉, 怎樣自轉, 公轉自轉怎樣配合, 不慢則找不細緻。 所以, 慢是為了找運動規律,

不圓而慢則處處是滯勁, 不圓而松則處處懈怠。 比如才學寫字, 也是要求慢, 用意在不可潦草, 須瞭解用筆的方法, 怎樣頓, 怎樣提, 怎麼轉折, 並不是以慢為好, 假設說練拳越慢的功夫越深, 等於寫字越寫越慢, 那還怎麼運用呢?

陳正雷太極拳北京總館劉家瑞老師拳照

而且才學時, 氣易上浮, 精神緊張, 還能拔氣, 動作快了, 氣更不沉, 這與身體也有影響的。 所以初練拳也要求慢, 不過慢的有限度, 平均一趟拳約以十幾分鐘為度, 最快也不少於八分鐘。

才學時, 不可貪多, 要一式一動的大輪廓記清了, 走對了, 再學新的。 以後還得特別注意小的動作和兩式銜接處的小圓圈, 拳經說“得勢爭來脈, 出奇在轉關”, 這是緊要關頭, 也是拳的妙處.

陳正雷太極拳北京總館劉家瑞老師拳照

在初學時, 虛實變化配合不易掌握。 特別是腿的虛實轉變, 慢了可以體會清楚, 並且加強了腿的支持力量, 是有好處的。

頭趟拳如金剛搗碓的右腳, 金雞獨立的右腳, 擺蓮腿等全是腳上發勁, 掩手肱拳、背折靠、及二路的許多式子全是發勁。 發勁是鬆開轉圓的發, 對內臟無絲毫影響, 即對手腳發勁之點也毫無感覺才對。 但初學時, 可以先不發勁。 二趟拳發勁處較多, 尤其轉身跳躍處較多, 身轉不圓則氣用不調, 所以必須頭趟拳練有相當基礎再學二趟。

陳正雷太極拳北京總館劉家瑞老師拳照

原理規律全掌握了, 就可以慢練, 也可以快練, 總是圓為主。 能做到慢而輕靈不滯, 快而沉著不浮*, 就對了。 慢而不滯須轉換的恰當, 快而沉著須轉換的圓滿。 練架須全趟的練, 又可以拆開單式的練, 特別是較難練的式子,

更得拆開多練, 以求深入體會達到精熟。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