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山海經:古北極洲述炎涼!

堯舜禹時由於大量的冰川融化, 世界各地形成大量面積龐大的堰塞湖。 今俄羅斯伏爾加河與裡海及中亞的鹹海一帶當時也是一系列巨大的堰塞湖。 這些堰塞湖群面積一共約250平方公里, 《山海經》稱之為“西北海”。 歐洲的其它部分與俄羅斯大部被“西北海”隔開, 加上我們前面說過的“北海”將北亞與中國隔開, 所有伏爾加河以東的獨聯體囯家當時是一塊獨立的大陸----北極洲。

海外北經第1第2段記載:“海外自西北陬至東北陬者。 無啟之囯在長股東, 為人無啟。 ”我們在《海外西經》中論述過:“長股囯”位於今挪威、瑞典、芬蘭一帶, 而這裡說“無啟之囯在長股東”, 所以“無啟之囯”應當位於今俄羅斯伏爾加河至烏拉爾山脈之間, “啟”指鞋, “無啟”指不穿鞋。

海外北經第3段記載:“鐘山之神, 名曰燭陰, 視為晝, 瞑為夜, 吹為冬, 呼為夏。 不飲、不食、不息, 息為風, 身長千里。 在無啟之東。 其為物, 人面、蛇身、赤色, 居鐘山下。 ”據有關資料, 這裡所說的“鐘山”就是現在歐洲與亞洲的分界線烏拉爾山。 “燭陰”則是當時居住在烏拉爾山的一位研究氣象的英雄人物。

由於條件差, 燭陰常白天外出考察, 晚上睡覺, 記載中所說的“視為晝、瞑為夜”就是這個意思。 冬天時, 燭陰常吹口哨自娛, 夏天到來時燭陰又會大聲歡呼, 記載中所說的“吹為冬, 呼為夏”可能就是這個意思。 燭陰耐力極強, 能一連幾天不喝水、不吃飯、不睡覺, 睡覺時則打呼嚕, 記載中所說的“不飲、不食、不息、息為風”可能就是這個意思。 而“身長千里”則肯定是傳抄過程中出現的錯誤,

正確的應為“身長十尺”。

山海經成書於五千年前, 那時還沒有發明紙, 山海經起初只能刻在銅鼎、銅鐘、龜甲、竹簡上面, 由於時代久遠, 難免出現劃傷、裂紋等。 於是“身長十尺”變成了“身長千里。 ”古代一尺相當於現在的六寸左右,

當時的“十尺”約相當於現在的兩米左右, 不過與普通人比, 燭陰還是相當高。

記載中所說的“蛇身”, 指身穿蛇皮製成的衣服。 可以說, 由於古今語言語法的差異, 產生了種種神話, 希望大家在閱讀時注意這個問題。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