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90歲的歷史學者用退休金自費為戰神岳鐘琪及清朝名人立碑

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周遠廉研究員, 著有《清朝興亡史》、《清太祖傳》、《順治帝》、《康熙新傳》、《乾隆皇帝大傳》、《岳鐘琪傳》、《金川風雲》等書。 同院民族研究所楊學琛研究員, 著有《清代民族史》、《清代八旗王公貴族興衰史》、《中國民族史》、《清代民族關係史》等書。 周遠廉夫婦所著之書, 論述了清代眾多精英, 為國家的強大和中華民族的發展, 而忘我奮鬥, 馬革裹屍, 建樹了卓越功勳。 現僅列舉若干名人, 祝願他們名彪青史, 流芳百世。

清史學者周遠廉教授自費立“清朝名人碑”為的是後人銘記歷史

建碑之因

寫《清代名人簡錄》, 刻碑, 我的心情可以用震驚、慶倖、崇敬六個字來表述。

明朝末年, 大明國實際控制的地區, 基本上是內地河北、河南等18省, 加上遼寧, 國土面積總共約有424萬平方公里。 明亡清興, 如果清政府因循苟安, 只滿足於接受這份遺產, 那麼將嚴重不利於中國經濟的發展和民眾生活的改善,

財政困難, 軍費拮据, 國力衰弱。 更為嚴重的是, 周邊形勢嚴峻, 危機重重。 沙俄殖民軍不斷侵佔黑龍江一些地區, 英國已經吞併印度, 劍指西藏。 分散居住在黑龍江、吉林、西藏、青海、內蒙外蒙、新疆的鄂溫克、鄂倫春、達斡爾、女真、藏、羌、蒙、回、維族等族人員, 根本無力抵擋外敵, 他們世代居住的六七百萬平方公里的土地, 勢將盡皆淪喪。 外國侵略軍必然逼近內地, 隨時可能進攻侵佔。 那時, 中國就危如累卵, 國將不國矣。 想到這裡, 不寒而慄, 憂心忡忡。

清朝名人碑

慶倖的是, 清太宗皇太極、康熙帝玄燁等六位君主, 勇於進取, 先後派遣幾十萬將士, 浴血奮戰, 馬革裹屍, 統一黑龍江、吉林、內蒙、臺灣、外蒙、西藏、青海和新疆。 我和全國人民一樣, 對祖先奠定近代中國版圖的豐功偉績, 萬分崇敬, 無比感恩。

牢記歷史, 祖先的百戰疆域, 寸土必保, 寸土必爭, 寸土不丟, 強軍強國, 固守邊疆。

這就是我要建碑的原因和目的。

為統一西藏、青海立下大功的甯遠大將軍岳鐘琪, 曾在保勝鄉金崗山父母墓側,

築房居住, 守墓數年。 因此, 我將名人碑立在保勝鄉。

周遠廉

清朝名人碑

一.奠定近代中國版圖的功臣

內蒙 清太宗皇太極三征察哈爾部林丹汗, 聯姻婚娶, 漠南蒙古49位王公稱臣, 118萬平方公里的內蒙古納入大清國版圖。

黑龍江 清太宗皇太極先後遣護軍統領阿爾津、哈甯哈、濟席哈,

副都統巴奇蘭、前鋒參領席特庫領兵, 四次前往東北、收服索倫部, 黑龍江成為大清國土。

順治帝福臨派甯古塔昂邦章京沙爾虎達及其子巴海領兵, 打敗和驅走了侵佔黑龍江一些地區的沙俄侵略軍。

臺灣 康熙帝玄燁派水師提督施琅領兵攻下澎湖, 3.6萬平方公里的臺灣編為福建省臺灣府。 施琅(1621-1696), 福建省晉江縣人。 康熙二十二年領水師精兵兩萬, 戰船三百艘, 猛攻澎湖, 雖遭敵箭射傷眼睛, 仍領諸將督兵奮戰, 大敗敵軍, 臺灣島主投降, 因功封靖海侯。 平陽總兵朱天貴戰死, 贈太子太保。 興安總兵吳英左耳中槍, 負傷力戰, 升提督。

西藏 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康熙帝玄燁派副將岳鐘琪、護軍統領噶爾弼領川兵七千名、滇兵兩千名、滿兵一千名, 都統延信領八旗軍綠營兵一萬兩千名,青海蒙古王公兵一萬名,入藏驅走了侵佔西藏三年的準噶爾軍,123萬平方公里的西藏悉入大清國版圖。岳鐘琪立功最大,超升四川提督,記功十等。

延信(?-1728年),清太宗之曾孫,康熙五十九年授平逆將軍,領兵入藏驅准,因功超晉輔國公。第三年攝撫遠大將軍事,旋授西安將軍,敘定藏功,晉貝勒。

青海 雍正二年(1724年),雍正帝胤禛命岳鐘琪領川兵五千名,半個月內降服青海蒙古親王羅卜藏丹津叛兵十萬名,72.3萬平方公里的青海全為大清國國土。

岳鐘琪(1686-1754),成都人,嶽飛二十一世孫。平定青海,雍正帝十分歡欣,立封岳鐘琪為三等公,賜四團龍補服、五爪龍袍及康熙帝御用甲胄,並御筆朱批,嘉贊其“智勇兼全”,“戡定青海之功,克壯國威”。雍正三年,升岳鐘琪川陝總督,七年再授岳鐘琪為甯遠大將軍。乾隆帝弘曆贊岳鐘琪為“三朝武臣巨擘”。

新疆 乾隆二十年到二十四年(1755-1759),乾隆帝弘曆派定邊將軍兆惠等將領,兩征準噶爾,平定回部,166萬平方公里的新疆納入大清國版圖。乾隆帝欽定平定西域百位功臣,叫畫家為每個功臣畫像,陳列皇宮紫光閣。兆惠、明瑞、富德、阿裡袞、舒赫德、海蘭察等均列其中。

主帥兆惠(1708-1764),滿族,由筆帖式累升至護軍統領、侍郎,乾隆二十二年授定邊將軍。第二年10月兆惠與參贊大臣明瑞領兵三千餘人,進攻葉爾羌,遭敵軍數萬圍困于黑水營,長達三月之久,彈盡糧絕,仍挨餓負傷苦戰,終於同富德、阿裡袞、舒赫德等援兵會合,安全突圍。第二年,兆惠、富德兵分兩路,平定回部。乾隆帝封兆惠一等公,賜四團龍補服,圖像紫光閣,升協辦大學士,並以第九皇女和碩和恪公主下嫁其子紮蘭泰。

清朝名人碑

二.打敗外國侵略軍、收復失地、保衛國家領土的英雄

廓爾喀軍侵佔了西藏日喀則地區十幾萬平方公里的領土。乾隆帝派一等公、兩廣總督福康安為大將軍,二等公、領侍衛內大臣海蘭察為參贊大臣,率百員巴圖魯、侍衛、章京,領川西康定、瑪律康、小金、金川、理縣、汶川、丹巴、巴塘、德格、甘孜等10個縣17個土司的土兵(藏兵)八千名,四川綠營兵二千名,黑龍江索倫兵一千名,翻越13座4000米以上的雪山,萬里遠征,打敗敵軍,收復失地,還深入敵國七百餘裡,迫使敵國認錯、退地、簽約、議和,從此兩國友好往來,通商互利。這是1945年以前,中國唯一的一次打敗侵略軍、保衛了國家領土的偉大的勝利之戰。這也是四川將士(土兵、綠營兵)唯一的一次成為勝利大軍的軍隊主要將士。

乾隆帝論功行賞,欽定平定廓爾喀功臣,命畫家為每個功臣畫像,陳列於皇宮內紫光閣。大將軍福康安,參贊大臣海蘭察,護軍統領台斐英阿(戰死),護軍統領額勒登保,阿滿泰(戰死)、岱森保、烏什哈達、德楞泰、翁爾果海、哲森保、阿莫爾塔等七位副都統、巴圖魯,二等侍衛墨爾根保(戰死),均榮列功臣榜。四川提督彭承堯,松潘總兵、巴圖魯張芝元(四川清溪人),重慶總兵、巴圖魯袁國璜(成都人),建昌總兵、巴圖魯穆克登阿,成都將軍降為副都統的巴圖魯成德,小金縣原小金川土司頭人、副都統、巴圖魯木塔爾,理縣原雜谷土司頭人、副將、巴圖魯木泰爾,也名列功臣榜,畫像陳列紫光閣。

清軍軍功最高獎是皇帝欽賜“巴圖魯”美號(意為英雄),川西土兵獲此最高獎者多達二十餘位。其中有瑪律康縣的梭磨土司宣撫使斯丹巴(戰死)、都司阿嘉、登什占布林;理縣的庫蘇爾濟、阿勒木塔爾、嘉穆綽斯嘉、嘉噶爾、阿噶爾庫穆布穆、班達爾嘉、嘉爾木、安普穆、薩爾嘉等九位都司,守備嘉爾木、阿拉、 本木塔爾;金川縣的桑吉斯塔爾、嘎噶爾善穆、綽斯嘉、安朋、郎爾結、色木裡雍忠;巴塘縣的宣撫副使成勒春丕勒,遊擊雅魯蘇穆;小金縣的都司安都爾;丹巴縣巴旺土司大頭人阿達、守備多爾嘉。他們都被皇上授予“巴圖魯”,並照例領賞銀一百兩。

軍功獎的二等獎是“賞戴孔雀花翎”,滿官五品始准戴。康定明正土司宣慰使甲木桑諾爾布,瑪律康松崗土司大頭人阿紮特勒登,松磨土司大頭人阿吉,金川縣革布希咱土司大頭人索諾木敦珠布,金川縣綽斯甲土司大頭人安普穆,四川遊擊長春,千總蔣效功等幾十位勇士,獲“賞戴孔雀花翎”。

軍功獎的三等獎是“賞戴藍翎”,六品官戴。川西土兵、土官、小頭人安固等一百多位勇士獲“賞戴藍翎”獎。

周遠廉教授展示清朝著名將領岳鐘琪畫像

三.剛正不阿、為民謀利、廉潔奉公的清官

湯斌,江蘇巡撫,禮部尚書

于成龍,兩江總督,康熙帝欽封“天下第一廉吏”

陸隴其,嘉定知縣,禦史

陳瑸,偏沅巡撫(湖南巡撫)

彭鵬,三河知縣,廣東巡撫

格爾古德,直隸巡撫

傅臘塔,兩江總督

施世綸,揚州知府,漕運總督

陳鵬年,江甯知府,河道總督

張伯行,江蘇巡撫,禮部尚書,被康熙帝欽封為“天下第一清官”

靳輔,治理黃河水患能臣,河道總督,主要助手是奇才陳潢

四.文豪、大師、書畫名家

曹雪芹,《紅樓夢》作者

吳敬梓,《儒林外史》作者

蒲松齡,《聊齋志異》作者

納蘭性德,清代詩詞三大家之一,著有《通志堂集》

黃宗羲,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之一,史學大師,浙東學派創始人,著有《明夷待訪錄》、《明儒學案》、《宋元學案》等書110多種。

王夫之,三大思想家之一,史學大師,著有《讀通鑒論》、《周易外傳》等書100種398卷。

顧炎武,三大思想家之一,史學大師,著有《日知錄》、《天下郡國利病書》等書50餘種。

戴震,考據大師

錢大昕,《廿二史考異》作者,乾嘉學派大師

趙翼,探花,知府、道員,著有《廿史劄記》、《甌北詩話》等書,史學大家

章學誠,史學大師,著有《文史通義》等書

紀昀,《四庫全書》總纂修官,禮部尚書,協辦大學士,著有《閱微草堂筆記》等書

鄭板橋,揚州八怪之一,畫竹之絕,古今僅有,畫有《蘭竹石圖》

成親王永瑆,乾隆帝之十一皇子,“書法遒勁,為海內所共推”,“士大夫得其片紙,重若珍寶”。書法有《禦制題董誥方輿寫勝詩》

錢維城,狀元,刑部侍郎,畫有《仙圃恒春圖》

郎世甯,義大利傳教士,宮廷畫家,有《花鳥圖》冊

劉墉,大學士,有《行書送蔡明遠敘》

王文治,探花,編修,有《行書送火蓮劄》

翁方綱,內閣學士,有《臨夏存碑》、《行書立軸》、《楷書心經》

張照,刑部尚書,有《行書東坡詩》、《臨米帖》、湖南岳陽樓上《岳陽樓記》屏風,為其手書雕刻

鐵保,吏部尚書,有《蕭間筆記》、《行書七言聯》

順治帝福臨(1638-1661),有故宮乾清宮的“正大光明”匾額之書法,有《墨筆山水圖》、《山水》、《墨竹圖》、《鍾馗像》等畫

康熙帝玄燁(1654-1722),有《行書洛楔賦》屏風、《行書靜明園喜雨詩》、《行書詩》軸,臨米芾詩,楷書《心經》

雍正帝胤禛(1678-1735),《禦制駢字類編序》、《禦制子史精華序》、《雍正帝行書詩》、《雍正帝行書夏日泛舟詩》、《賜岳鐘琪詩刻》

乾隆帝弘曆(1711-1799),《御筆三希堂記》、《臨王羲之帖》、《平定伊犁回部戰圖冊·序》、《平定安南戰圖冊·序》、《禦制平定臺灣告成熱河文苗碑記》、《禦制土爾扈特全部歸順記碑》

碑文作者、出資人 周遠廉

2018年 4 月 6 日

立于四川省彭山縣保勝鄉勝利村

都統延信領八旗軍綠營兵一萬兩千名,青海蒙古王公兵一萬名,入藏驅走了侵佔西藏三年的準噶爾軍,123萬平方公里的西藏悉入大清國版圖。岳鐘琪立功最大,超升四川提督,記功十等。

延信(?-1728年),清太宗之曾孫,康熙五十九年授平逆將軍,領兵入藏驅准,因功超晉輔國公。第三年攝撫遠大將軍事,旋授西安將軍,敘定藏功,晉貝勒。

青海 雍正二年(1724年),雍正帝胤禛命岳鐘琪領川兵五千名,半個月內降服青海蒙古親王羅卜藏丹津叛兵十萬名,72.3萬平方公里的青海全為大清國國土。

岳鐘琪(1686-1754),成都人,嶽飛二十一世孫。平定青海,雍正帝十分歡欣,立封岳鐘琪為三等公,賜四團龍補服、五爪龍袍及康熙帝御用甲胄,並御筆朱批,嘉贊其“智勇兼全”,“戡定青海之功,克壯國威”。雍正三年,升岳鐘琪川陝總督,七年再授岳鐘琪為甯遠大將軍。乾隆帝弘曆贊岳鐘琪為“三朝武臣巨擘”。

新疆 乾隆二十年到二十四年(1755-1759),乾隆帝弘曆派定邊將軍兆惠等將領,兩征準噶爾,平定回部,166萬平方公里的新疆納入大清國版圖。乾隆帝欽定平定西域百位功臣,叫畫家為每個功臣畫像,陳列皇宮紫光閣。兆惠、明瑞、富德、阿裡袞、舒赫德、海蘭察等均列其中。

主帥兆惠(1708-1764),滿族,由筆帖式累升至護軍統領、侍郎,乾隆二十二年授定邊將軍。第二年10月兆惠與參贊大臣明瑞領兵三千餘人,進攻葉爾羌,遭敵軍數萬圍困于黑水營,長達三月之久,彈盡糧絕,仍挨餓負傷苦戰,終於同富德、阿裡袞、舒赫德等援兵會合,安全突圍。第二年,兆惠、富德兵分兩路,平定回部。乾隆帝封兆惠一等公,賜四團龍補服,圖像紫光閣,升協辦大學士,並以第九皇女和碩和恪公主下嫁其子紮蘭泰。

清朝名人碑

二.打敗外國侵略軍、收復失地、保衛國家領土的英雄

廓爾喀軍侵佔了西藏日喀則地區十幾萬平方公里的領土。乾隆帝派一等公、兩廣總督福康安為大將軍,二等公、領侍衛內大臣海蘭察為參贊大臣,率百員巴圖魯、侍衛、章京,領川西康定、瑪律康、小金、金川、理縣、汶川、丹巴、巴塘、德格、甘孜等10個縣17個土司的土兵(藏兵)八千名,四川綠營兵二千名,黑龍江索倫兵一千名,翻越13座4000米以上的雪山,萬里遠征,打敗敵軍,收復失地,還深入敵國七百餘裡,迫使敵國認錯、退地、簽約、議和,從此兩國友好往來,通商互利。這是1945年以前,中國唯一的一次打敗侵略軍、保衛了國家領土的偉大的勝利之戰。這也是四川將士(土兵、綠營兵)唯一的一次成為勝利大軍的軍隊主要將士。

乾隆帝論功行賞,欽定平定廓爾喀功臣,命畫家為每個功臣畫像,陳列於皇宮內紫光閣。大將軍福康安,參贊大臣海蘭察,護軍統領台斐英阿(戰死),護軍統領額勒登保,阿滿泰(戰死)、岱森保、烏什哈達、德楞泰、翁爾果海、哲森保、阿莫爾塔等七位副都統、巴圖魯,二等侍衛墨爾根保(戰死),均榮列功臣榜。四川提督彭承堯,松潘總兵、巴圖魯張芝元(四川清溪人),重慶總兵、巴圖魯袁國璜(成都人),建昌總兵、巴圖魯穆克登阿,成都將軍降為副都統的巴圖魯成德,小金縣原小金川土司頭人、副都統、巴圖魯木塔爾,理縣原雜谷土司頭人、副將、巴圖魯木泰爾,也名列功臣榜,畫像陳列紫光閣。

清軍軍功最高獎是皇帝欽賜“巴圖魯”美號(意為英雄),川西土兵獲此最高獎者多達二十餘位。其中有瑪律康縣的梭磨土司宣撫使斯丹巴(戰死)、都司阿嘉、登什占布林;理縣的庫蘇爾濟、阿勒木塔爾、嘉穆綽斯嘉、嘉噶爾、阿噶爾庫穆布穆、班達爾嘉、嘉爾木、安普穆、薩爾嘉等九位都司,守備嘉爾木、阿拉、 本木塔爾;金川縣的桑吉斯塔爾、嘎噶爾善穆、綽斯嘉、安朋、郎爾結、色木裡雍忠;巴塘縣的宣撫副使成勒春丕勒,遊擊雅魯蘇穆;小金縣的都司安都爾;丹巴縣巴旺土司大頭人阿達、守備多爾嘉。他們都被皇上授予“巴圖魯”,並照例領賞銀一百兩。

軍功獎的二等獎是“賞戴孔雀花翎”,滿官五品始准戴。康定明正土司宣慰使甲木桑諾爾布,瑪律康松崗土司大頭人阿紮特勒登,松磨土司大頭人阿吉,金川縣革布希咱土司大頭人索諾木敦珠布,金川縣綽斯甲土司大頭人安普穆,四川遊擊長春,千總蔣效功等幾十位勇士,獲“賞戴孔雀花翎”。

軍功獎的三等獎是“賞戴藍翎”,六品官戴。川西土兵、土官、小頭人安固等一百多位勇士獲“賞戴藍翎”獎。

周遠廉教授展示清朝著名將領岳鐘琪畫像

三.剛正不阿、為民謀利、廉潔奉公的清官

湯斌,江蘇巡撫,禮部尚書

于成龍,兩江總督,康熙帝欽封“天下第一廉吏”

陸隴其,嘉定知縣,禦史

陳瑸,偏沅巡撫(湖南巡撫)

彭鵬,三河知縣,廣東巡撫

格爾古德,直隸巡撫

傅臘塔,兩江總督

施世綸,揚州知府,漕運總督

陳鵬年,江甯知府,河道總督

張伯行,江蘇巡撫,禮部尚書,被康熙帝欽封為“天下第一清官”

靳輔,治理黃河水患能臣,河道總督,主要助手是奇才陳潢

四.文豪、大師、書畫名家

曹雪芹,《紅樓夢》作者

吳敬梓,《儒林外史》作者

蒲松齡,《聊齋志異》作者

納蘭性德,清代詩詞三大家之一,著有《通志堂集》

黃宗羲,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之一,史學大師,浙東學派創始人,著有《明夷待訪錄》、《明儒學案》、《宋元學案》等書110多種。

王夫之,三大思想家之一,史學大師,著有《讀通鑒論》、《周易外傳》等書100種398卷。

顧炎武,三大思想家之一,史學大師,著有《日知錄》、《天下郡國利病書》等書50餘種。

戴震,考據大師

錢大昕,《廿二史考異》作者,乾嘉學派大師

趙翼,探花,知府、道員,著有《廿史劄記》、《甌北詩話》等書,史學大家

章學誠,史學大師,著有《文史通義》等書

紀昀,《四庫全書》總纂修官,禮部尚書,協辦大學士,著有《閱微草堂筆記》等書

鄭板橋,揚州八怪之一,畫竹之絕,古今僅有,畫有《蘭竹石圖》

成親王永瑆,乾隆帝之十一皇子,“書法遒勁,為海內所共推”,“士大夫得其片紙,重若珍寶”。書法有《禦制題董誥方輿寫勝詩》

錢維城,狀元,刑部侍郎,畫有《仙圃恒春圖》

郎世甯,義大利傳教士,宮廷畫家,有《花鳥圖》冊

劉墉,大學士,有《行書送蔡明遠敘》

王文治,探花,編修,有《行書送火蓮劄》

翁方綱,內閣學士,有《臨夏存碑》、《行書立軸》、《楷書心經》

張照,刑部尚書,有《行書東坡詩》、《臨米帖》、湖南岳陽樓上《岳陽樓記》屏風,為其手書雕刻

鐵保,吏部尚書,有《蕭間筆記》、《行書七言聯》

順治帝福臨(1638-1661),有故宮乾清宮的“正大光明”匾額之書法,有《墨筆山水圖》、《山水》、《墨竹圖》、《鍾馗像》等畫

康熙帝玄燁(1654-1722),有《行書洛楔賦》屏風、《行書靜明園喜雨詩》、《行書詩》軸,臨米芾詩,楷書《心經》

雍正帝胤禛(1678-1735),《禦制駢字類編序》、《禦制子史精華序》、《雍正帝行書詩》、《雍正帝行書夏日泛舟詩》、《賜岳鐘琪詩刻》

乾隆帝弘曆(1711-1799),《御筆三希堂記》、《臨王羲之帖》、《平定伊犁回部戰圖冊·序》、《平定安南戰圖冊·序》、《禦制平定臺灣告成熱河文苗碑記》、《禦制土爾扈特全部歸順記碑》

碑文作者、出資人 周遠廉

2018年 4 月 6 日

立于四川省彭山縣保勝鄉勝利村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