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中國近代最奇葩的一場戰爭,前後打了四年時間,傷亡人數難以置信

從1840年的鴉片戰爭之後, 到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 在長達一百多年的時間裡, 中國飽受外國侵略者的欺淩。 即便是到了今天, 當我們回顧起這段歷史的時候, 還是會感到切膚之痛。

在這一百多年的時間裡, 中國和外國侵略者爆發過許多著名的戰爭。 其中有一場戰爭前後持續了四年時間, 但整個戰爭從開始到最後的結果, 都讓人感到非常奇葩, 那就是1856年至1860年爆發的第二次鴉片戰爭。

為什麼說第二次鴉片戰爭是中國近代最奇葩的一場戰爭呢?理由有幾點:一、戰爭起因很奇葩;二、戰爭過程很奇葩;三、戰爭結果很奇葩。

首先來說說戰爭起因。 在許多人觀念中, 第二次鴉片戰爭無非就是帝國主義列強又來欺淩我們, 但真實的起因卻並沒有這麼簡單。 第一次鴉片戰爭被打敗後, 清政府被迫同英國簽訂了《南京條約》。 在《條約》中, 英國人最主要的目的是要求清朝開放通商口岸(五口通商),

讓英國商人可以自由地與中國商人交易, 不受中國官府“潛規則”的限制。

英國人以為戰爭打完了, 《條約》簽訂了, 這事就算完了。 接下來大家打開門做生意, 共同發財。 可是清朝政府卻並不這麼想。 對於一直以天朝上邦自居的大清王朝而言, 鴉片戰爭的失利就是一場奇恥大辱, 而且英國人還提出要在五個通商口岸進城做生意這麼“過分”的要求。 雖然戰爭是打不過人家, 可清朝的官員也有自己的辦法, 那就是:拖!

以廣州為例, 英國人在鴉片戰爭結束後, 就一直要求按《南京條約》的內容, 進入廣州城做生意。 可是廣州都換了三任兩廣總督, 前後十幾年的時間, 英國人還無法進城做生意。 第一位兩廣總督耆英答應說儘快落實條約中的內容, 但今天一個理由, 明天一個理由, 硬是把這事拖了五年時間, 然後耆英調回北京任職了。 第二位兩廣總督徐廣縉上任後, 又推說耆英答應的事情不算數, 自己要重新考慮, 又拖了四年。 第三位兩廣總督葉名琛上任後,

乾脆採取了完全置之不理的態度, 還是拖了四年時間。

1856年, 已對清政府完全失去耐心的英國人聯合了正在謀求向東方擴張的法國, 一起向清朝發動了第二次鴉片戰爭。 而導致這次戰爭的起因竟然只是不讓英國人進城做生意!所以說這場戰爭的起因很奇葩。

其次是戰爭的過程很奇葩。 大家印象中的戰爭, 應該是以較小代價、最快速度打敗對方為目的。 可是, 第二次鴉片戰爭前後共打了四年時間, 是晚清抗擊外來侵略戰爭中, 持續時間最久的。 戰爭的過程也不是雙方全力投入, 欲至對方于死地, 而是打打停停。 打一場仗後, 先坐下來談談。 談崩了, 再打一場仗。 交戰雙方就這樣拖拖拉拉的打了四年, 清軍累計傷亡2150人, 英法聯軍累計傷亡405人。 就雙方的傷亡人數來看, 還比不上同一時期正在進行的清軍與太平天國戰爭的一個零頭。

最後一點就是戰爭結果很奇葩。在第二次鴉片戰爭中,清朝政府在1858年與英法兩國簽訂了《天津條約》,後又在1860年簽訂了《北京條約》。《條約》的主要內容是:從《南京條約》中的五個通商口岸改為九個通商口岸;准許公使進駐北京;允許天主教在中國傳播;准許招募華工出國;割讓九龍司地方一區(今香港九龍半島南端);賠付兩國戰爭賠款各八百萬兩。

雖然《天津條約》和《北京條約》確實是不平等條約,但作為戰勝方的英法兩國,在當時的形勢下提出這樣的條件並不算太苛刻。英法聯軍不遠萬里跑到中國,打了四年的戰,結果就是為了這麼點破事,所以說這次戰爭的結果也很奇葩。

最後一點就是戰爭結果很奇葩。在第二次鴉片戰爭中,清朝政府在1858年與英法兩國簽訂了《天津條約》,後又在1860年簽訂了《北京條約》。《條約》的主要內容是:從《南京條約》中的五個通商口岸改為九個通商口岸;准許公使進駐北京;允許天主教在中國傳播;准許招募華工出國;割讓九龍司地方一區(今香港九龍半島南端);賠付兩國戰爭賠款各八百萬兩。

雖然《天津條約》和《北京條約》確實是不平等條約,但作為戰勝方的英法兩國,在當時的形勢下提出這樣的條件並不算太苛刻。英法聯軍不遠萬里跑到中國,打了四年的戰,結果就是為了這麼點破事,所以說這次戰爭的結果也很奇葩。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