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孩子6歲前,父母要多陪伴!李玫瑾、湯素蘭等親子大咖在湖南分享教育心得

文:今日女報/鳳網記者 章清清 吳迪

魯迅曾說“教育是要立人”。 如今, 家長們在擇校買學區房送禮忙得不可開交的時候, 有沒有想過到底希望孩子通過接受怎樣的教育成為怎樣的人?教育孩子時家長自己應該做些什麼,

應該懂些什麼?什麼是真正的家庭教育?真正的家庭教育, 家長應該學些什麼? 4月21日-22日, 湖南教育出版社等承辦以“回歸美好生活的家庭教育”為主題的“第二屆新家庭教育文化節”在長沙舉行。

朱永新、李玫瑾等30餘位重量級教育專家就孩子成長、新時代下的家庭教育之計獻言獻策, 引起教育工作者、家長、學生強烈共鳴。 今日女報/鳳網記者特別專訪了最受家長關注的幾位教育專家, 李玫瑾、盧勤、嚴虎、湯素蘭、閆玉蘭等, 他們從不同角度, 為家長們解讀不一樣的家庭教育。

6歲前陪伴最重要, 錯失了補不到

李玫瑾: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教授

“我是研究犯罪心理學的, 沒想到現在成了育兒專家, 這是一個意外!”4月21日, 一頭銀髮的李玫瑾笑著對今日女報/鳳網記者說。

十年前, 李玫瑾的公益講座視頻《青少年常見心理問題與對策》意外地在十年後走紅網路, 受到眾多父母的追捧。 “我關注犯罪心理的問題,

如今我的研究有點回溯性。 我發現, 教育的問題最重要的階段是人生的起點。 這個起點一旦錯過的話, 很難彌補。 所以我才提出:養育是教育的基礎, 人生起點的教育最重要。 ”李玫瑾說。

在此次題為《民族實力源於家庭的教養》演講中, 李玫瑾提出, 在家庭教育中要恩威並施, 3歲之前你照顧到位有恩於他, 3歲之後是立威, 這個威不是打他或者罵他, 而是你板臉了他就知道這個事不能做了。 所以李玫瑾對教育的定義是:“父母一定要親自帶孩子, 讓他依戀你, 養育是教育的基礎。 ”

“其實心理撫養或者心理養育對孩子也很重要。 ”李玫瑾說, 養育孩子要在某些方面給他建立一些好的規範, 小到家裡的規矩, 大到社會的法律。

李玫瑾分析發現, 少年犯罪者家裡, 大多經濟並不貧困, 且父母和家人都很寵愛他, 但他的問題就出在早年的放縱和寵溺。

李玫瑾感歎, 人成長的關鍵期是成年前。 孩子6歲前, 父母一定要多陪伴。 錯過這個時間, 父母要付出三四倍的時間, 還難達到前6年培養的水準。 “所以在這個問題上, 我希望社會認識到, 撫養孩子不是家庭的私事, 而是民族的事情, 是國家的事情。 為了我們國家更好, 為了我們民族整體素質更好, 我特別想呼籲立法, 保障家有不足6歲孩子的母親有更多的時間陪孩子。 ”

看畫識人, 一支畫筆瞭解孩子心理

嚴虎:醫學博士、心理教育專家, 國內權威繪畫技術領域專家

通過畫作能識別孩子的心理?嚴虎肯定地告訴今日女報/鳳網記者, 這個可行!

嚴虎稱, 瞭解一個孩子, 可以聽其言, 觀其行(身體語言), 畫畫則是“第三種語言”。 對於孩子來說, 語言和寫字的表達需要後天的培養, 但是對於線條和色彩的表達卻是天性。 他建議, 家長可以讓孩子畫一幅“全家福”, 來瞭解孩子的內心世界, 比如畫面大小,反映孩子本身自信程度;畫面完整、精細程度,反映孩子自我認知程度;畫中人物間的距離,反映人物關係親疏遠近;畫人物先後順序,則反映人物在孩子心中重要程度等。

之前,嚴虎自己就曾有過“看畫識人”的經歷。有一次他讓女兒畫了一幅全家福,沒想到女兒的畫中只有她和媽媽。這令嚴虎開始意識到自己對孩子的陪伴太少,“父親”角色的缺失,反映到了孩子的畫中。於是他擠出時間,和孩子去參加夏令營,當夏令營結束再次讓孩子畫全家福時,女兒首先畫的就是爸爸,其次畫了自己和媽媽。“繪畫也擴展了親情交流的方式,一張畫,就是孩子的一句心裡話。”嚴虎說。

嚴虎所說的“看畫識人”在心理學上被稱為“繪畫心理學”,是根據心理投射原理,來解碼繪畫者內心世界的一種方法。在嚴虎看來,兒童的畫作就是一張“心理B超”,只要足夠用心,就能發現“蛛絲馬跡”。

嚴虎說:“家長不一定都要懂繪畫心理學,只要經常讓孩子畫畫,再有意識地識別孩子的狀態和情緒,通過繪畫和孩子溝通,這對於家庭教育也是有現實促進作用的。”

“靜待花開”,勿損壞孩子的童年

盧勤:著名教育專家, 一代人的“知心姐姐”

提起盧勤,大家都愛稱她為“知心姐姐”。當“知心姐姐”多年,盧勤發現家長們過去存在的問題,如對孩子期望值過高,希望孩子考第一、讀名牌大學等,現在依然存在,而且愈演愈烈。

盧勤感歎,當下許多父母沒有“靜待花開”的心態,總是急於求成,愛把自己的孩子和別人比較。將這些壓力加到孩子身上,會損壞他們的童年。“家長的壞脾氣對孩子的傷害是最大的。”盧勤告訴今日女報/鳳網記者,“孩子在什麼樣的環境中生長,就會成為什麼樣的人。”

那麼,家長應該用什麼樣的心態面對孩子?盧勤認為,家長應該將“太糟了”的心態變為“太好了”,用一種美好的心態面對孩子,孩子才能感覺到生活的美好。

多年與孩子接觸,盧勤也提出“悅長大”的概念,讓孩子們保持愉悅的心情成長。盧勤總結了“知心姐姐”快樂人生三句話,“走到哪裡都會講給孩子們聽”。盧勤說,第一句是“太好了”。改變心情就能改變世界。 第二句話,我能行。改變態度就改變了命運。第三句話,我幫你。愛是一個口袋,往裡裝是滿足感,往外裝是興奮感和成就感。

勿強調“正常”,讓孩子有“飛翔的翅膀”

湯素蘭:著名兒童文學家、湖南師範大學教授

“給孩子一雙翅膀吧,它代表的是自由的心靈、無邊的好奇和無限的想像,還有不怕失敗、敢於嘗試的勇氣”。湯素蘭說。

湯素蘭曾寫過一篇童話故事《長著藍翅膀的老師》。她寫這個故事,是想告訴大家——每個孩子都是有翅膀的,“我們應該讓孩子在童年的天空裡盡情地飛;如果可以,我們最好能把孩子們的翅膀保護好,等他們長得像園長奶奶那麼老了也還能飛”。湯素蘭表示,每個孩子都是有差異和個性的,一些父母過分強調“正常”,正是對孩子差異和個性的抹殺。“我們應該盡可能尊重孩子的差異與個性,讓孩子擁有一雙能自由飛翔的翅膀。”

而如何給孩子一雙翅膀,湯素蘭說,我以為首先要保護孩子的個性,包括接受孩子的不同甚至不完美,允許自己的孩子不夠優秀。尤其在學校教育與考試越來越削平孩子的個性,如流水線上的產品一般生產“優秀”與“合格”的時候,“家庭教育正好可以作為補充和修正,在保護孩子的個性與創造力方面發揮作用”。

備課談話法,再婚家庭也能培養好孩子

閆玉蘭:中國家庭教育專業委員會會員,湖南省作家協會會員、著有《溫暖的愛,幸福的家》

怎麼讓一個集單親、重組、二孩於一體的家庭和諧而幸福?在本次新家庭文化節上,獲得“2017年中國新父母年度人物評選入圍獎”的閆玉蘭,很有發言權。

當今重組家庭增多,與繼子女相處成了很多媽媽頭疼的問題。閆玉蘭就用親身經歷,給再婚家庭啟迪。閆玉蘭說,自己結婚時,9歲的繼女叛逆任性,處處與她針鋒相對,作為繼母她一切都得聽女兒的。後來,她生了自己的孩子,家庭情況更加複雜,但閆玉蘭一直以執著的愛和包容無區別地對待兩個孩子,同時她研究出了一整套充滿智慧的家庭教育方法。

“比如我有個備課談話法,孩子缺點不能想什麼時候講就講,而是要備一個課,做個策劃案。還有做好自己,以無聲的力量來引領她等。”正是憑藉二十餘年潤物細無聲的愛和智慧化解與繼女之間隔閡的故事,閆玉蘭還被邀做客《實話實說》交流育兒經驗。“愛是最重要的,父母的榜樣是最重要的,教孩子做人是最重要的。做好這三點,哪怕你的孩子非常任性都沒有問題,因為我的女兒(繼女)就是這樣。”

閆玉蘭說,在再婚重組家庭中,家教的藝術是可以推廣傳播的,所以她申報了中國教育學會中國婦聯組織的家庭教育科研課題研究項目《非原生家庭教育之教育方法與途經研究》。她希望有生之年持續不斷地推廣家教藝術,期待每個家庭都幸福。

編輯:依依

比如畫面大小,反映孩子本身自信程度;畫面完整、精細程度,反映孩子自我認知程度;畫中人物間的距離,反映人物關係親疏遠近;畫人物先後順序,則反映人物在孩子心中重要程度等。

之前,嚴虎自己就曾有過“看畫識人”的經歷。有一次他讓女兒畫了一幅全家福,沒想到女兒的畫中只有她和媽媽。這令嚴虎開始意識到自己對孩子的陪伴太少,“父親”角色的缺失,反映到了孩子的畫中。於是他擠出時間,和孩子去參加夏令營,當夏令營結束再次讓孩子畫全家福時,女兒首先畫的就是爸爸,其次畫了自己和媽媽。“繪畫也擴展了親情交流的方式,一張畫,就是孩子的一句心裡話。”嚴虎說。

嚴虎所說的“看畫識人”在心理學上被稱為“繪畫心理學”,是根據心理投射原理,來解碼繪畫者內心世界的一種方法。在嚴虎看來,兒童的畫作就是一張“心理B超”,只要足夠用心,就能發現“蛛絲馬跡”。

嚴虎說:“家長不一定都要懂繪畫心理學,只要經常讓孩子畫畫,再有意識地識別孩子的狀態和情緒,通過繪畫和孩子溝通,這對於家庭教育也是有現實促進作用的。”

“靜待花開”,勿損壞孩子的童年

盧勤:著名教育專家, 一代人的“知心姐姐”

提起盧勤,大家都愛稱她為“知心姐姐”。當“知心姐姐”多年,盧勤發現家長們過去存在的問題,如對孩子期望值過高,希望孩子考第一、讀名牌大學等,現在依然存在,而且愈演愈烈。

盧勤感歎,當下許多父母沒有“靜待花開”的心態,總是急於求成,愛把自己的孩子和別人比較。將這些壓力加到孩子身上,會損壞他們的童年。“家長的壞脾氣對孩子的傷害是最大的。”盧勤告訴今日女報/鳳網記者,“孩子在什麼樣的環境中生長,就會成為什麼樣的人。”

那麼,家長應該用什麼樣的心態面對孩子?盧勤認為,家長應該將“太糟了”的心態變為“太好了”,用一種美好的心態面對孩子,孩子才能感覺到生活的美好。

多年與孩子接觸,盧勤也提出“悅長大”的概念,讓孩子們保持愉悅的心情成長。盧勤總結了“知心姐姐”快樂人生三句話,“走到哪裡都會講給孩子們聽”。盧勤說,第一句是“太好了”。改變心情就能改變世界。 第二句話,我能行。改變態度就改變了命運。第三句話,我幫你。愛是一個口袋,往裡裝是滿足感,往外裝是興奮感和成就感。

勿強調“正常”,讓孩子有“飛翔的翅膀”

湯素蘭:著名兒童文學家、湖南師範大學教授

“給孩子一雙翅膀吧,它代表的是自由的心靈、無邊的好奇和無限的想像,還有不怕失敗、敢於嘗試的勇氣”。湯素蘭說。

湯素蘭曾寫過一篇童話故事《長著藍翅膀的老師》。她寫這個故事,是想告訴大家——每個孩子都是有翅膀的,“我們應該讓孩子在童年的天空裡盡情地飛;如果可以,我們最好能把孩子們的翅膀保護好,等他們長得像園長奶奶那麼老了也還能飛”。湯素蘭表示,每個孩子都是有差異和個性的,一些父母過分強調“正常”,正是對孩子差異和個性的抹殺。“我們應該盡可能尊重孩子的差異與個性,讓孩子擁有一雙能自由飛翔的翅膀。”

而如何給孩子一雙翅膀,湯素蘭說,我以為首先要保護孩子的個性,包括接受孩子的不同甚至不完美,允許自己的孩子不夠優秀。尤其在學校教育與考試越來越削平孩子的個性,如流水線上的產品一般生產“優秀”與“合格”的時候,“家庭教育正好可以作為補充和修正,在保護孩子的個性與創造力方面發揮作用”。

備課談話法,再婚家庭也能培養好孩子

閆玉蘭:中國家庭教育專業委員會會員,湖南省作家協會會員、著有《溫暖的愛,幸福的家》

怎麼讓一個集單親、重組、二孩於一體的家庭和諧而幸福?在本次新家庭文化節上,獲得“2017年中國新父母年度人物評選入圍獎”的閆玉蘭,很有發言權。

當今重組家庭增多,與繼子女相處成了很多媽媽頭疼的問題。閆玉蘭就用親身經歷,給再婚家庭啟迪。閆玉蘭說,自己結婚時,9歲的繼女叛逆任性,處處與她針鋒相對,作為繼母她一切都得聽女兒的。後來,她生了自己的孩子,家庭情況更加複雜,但閆玉蘭一直以執著的愛和包容無區別地對待兩個孩子,同時她研究出了一整套充滿智慧的家庭教育方法。

“比如我有個備課談話法,孩子缺點不能想什麼時候講就講,而是要備一個課,做個策劃案。還有做好自己,以無聲的力量來引領她等。”正是憑藉二十餘年潤物細無聲的愛和智慧化解與繼女之間隔閡的故事,閆玉蘭還被邀做客《實話實說》交流育兒經驗。“愛是最重要的,父母的榜樣是最重要的,教孩子做人是最重要的。做好這三點,哪怕你的孩子非常任性都沒有問題,因為我的女兒(繼女)就是這樣。”

閆玉蘭說,在再婚重組家庭中,家教的藝術是可以推廣傳播的,所以她申報了中國教育學會中國婦聯組織的家庭教育科研課題研究項目《非原生家庭教育之教育方法與途經研究》。她希望有生之年持續不斷地推廣家教藝術,期待每個家庭都幸福。

編輯:依依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