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西安|阿房宮因何得名?

知言歷史|

知壹|

“覆壓三百餘裡, 隔離天日。 驪山北構而西折, 直走咸陽。 二川溶溶, 流入宮牆。 五步一樓, 十步一閣;廊腰縵回, 簷牙高啄;各抱地勢, 鉤心鬥角。 ”這是唐代著名詩人杜牧于《阿房宮賦》中對阿房宮這一當時非常宏大的建築群的經典描述。

阿房宮為秦王朝巨大宮殿, 遺址位於西安西郊阿房村一帶, 始建於西元前212年。 當時正值秦始皇統一全國, 國力強盛無比, 才能夠在渭河以南的上林苑中開始營造朝宮(即阿房宮)這一龐大工程。 秦始皇在位時, 阿房宮只建成一座前殿。

據《史記》記載:“前殿阿房東西五百步, 南北五十丈, 上可以坐萬人, 下可以建五丈旗, 周馳為閣道, 自殿下直抵南山, 表南山之巔以為闕, 為複道, 自阿房渡渭, 屬之咸陽。 ”其規模之大可見一斑。 秦始皇死後, 秦二世胡亥繼續修建, 規模日益浩大, 《漢書·賈山傳》記載阿房宮整個的規模“東西五裡,

南北千步”。 如今在陝西西安西郊三橋鎮以南, 東起巨家莊, 西至古城村, 還保存著面積約六十萬平方米的阿房宮遺址。 可惜西楚霸王項羽入關後, 將阿房宮及所有附屬建築縱火焚燒(當然, 有關這一點雖屬流行, 但也有爭議)。

阿房宮究竟因何得名, 是個饒有興致的話題,

大致有三種不同觀點見諸於史籍。

第一種觀點認為“阿房”一名是由於宮址靠近咸陽而得名的。 “阿, 近也, 以其去咸陽近, 且號阿房。

第二種觀點則以為“阿房”是根據此宮“四阿旁廣”的形狀來命名的, 阿, 在古意中亦可解釋為曲處、曲隅、庭之曲等。 阿房宮“盤結旋繞、廊腰縵回、屈曲簇擁”的建築結構就體現了這種“四阿房廣”的風格和特點。 正是由於阿房宮建築的這種風格, 《史記》便解釋此宮得名原因為“此以其形名宮也, 言其宮四阿旁廣也”。

而第三種觀點則認為此宮所以被稱為阿房宮, 是因為上宮宮殿高峻, 若于阿上為房。 這一觀點出自《漢書·賈山傳》, 傳中的注釋曰:“阿者, 大陵也, 取名阿房, 是言其高若干阿上為房。 ”這就是說, 阿房宮是由於宮殿建築在大陵上而取名。 由考古發掘遺址能夠判斷, 當年阿房宮坐落在地勢高峻之丘陵上, 至今仍舊殘存有宮殿的高大地基。 在阿房村村南附近, 有一個宮殿遺留的大土台基, 周長約31米, 高約20米;在村西南還有一個據考證是阿房宮前殿遺址的高大夯土台基,

東西長約1200米, 南北長500至600米, 最高處約有8米。 如果阿房宮建于這些高峻台基之上, 那《漢書》“高若于阿上為房”的論斷實在是恰如其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