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身居高位,手握重權,曾國藩卻教育子女要種田

小玨說歷史——《曾國藩及湘軍》系列三十七 請勿轉載

晚清歷史之中, 曾國藩是一個不能忽略的人物, 他不僅領導湘軍平定了太平天國運動, 挽救了岌岌可危的清王朝, 而且還培養出一大批將領。 他們之中的李鴻章等人也直接或者間接決定了近代中國的走向。 對於優秀人才能夠慧眼識別、提拔, 對於曾家後人, 曾國藩也有自己的方法, 導致曾家後人中人才不斷。

在中國封建社會, 很多人都期待自己的家族能夠長盛不衰, 然而, 很早就有人發現了“君子之澤五世而斬”的普遍規律。 為什麼先人的家業和福報, 到了後代卻浪費得一乾二淨?曾國藩認為, 這就是因為當年吃苦耐勞、勤儉樸實的美德, 通過一代又一代人的稀釋, 變得越來越少。

美德越來越少, 危險就會越來越大, 然而樹大招風, 這些家族就更容易受到來自各方面的威脅, 從而引火焚身。 為此,

曾國藩對於子女的教育, 注重智育, 更主動德育。

首先, 他為家庭私塾聘請的老師就非常用心, 塾師是一名叫做魏承樾的先生。 魏承樾, 號蔭亭, 他還有一個身份是曾國藩弟弟曾國潢的親家, 對於他的學問, 曾國藩是非常認可的, 他曾經在信中稱讚:“魏家亦我境第一詩書人家”,

還多次誇獎“蔭亭極善教書”、“真可謂一日千里”。

其次, 曾國藩對於子侄輩的教育, 極為用心。 他或者出任京官, 或者行軍打仗, 經常不在老家, 但他卻總是在書信中不厭其煩的叮囑子侄, 要保持良好的家風, 要不忘讀書, 更不能忘記種田, 保住耕讀之家的本色。 比如在寫給弟弟們的書信中, 曾國藩便讓四位弟弟叮囑子侄:

吾家子侄半耕半讀, 以守先人之舊, 慎無存半點官氣。 不許坐轎, 不許喚人取水添茶等事。 其拾柴收糞等事, 須一一為之;插田蒔禾等事, 亦時時學之。 庶漸漸務本而不習於淫泆矣。

所謂耕讀之家, 就是指既學謀生, 又學做人。 耕讀則是從事莊稼, 種植五穀雜糧, 養家糊口, 在此之餘, 閒暇間便讀聖賢書, 既能知書達禮, 又能修身養性。 在民間, 這是一件很樸素的觀點。 曾國藩認為, 不一定每代人都出一個翰林, 因為那太過於不切實際了, 但每代人都應該出一個秀才, 這說明書香門第可以傳承下去。

其實, 曾國藩還不滿足於此, 他曾就官宦之家、商賈之家、耕讀之家和孝友之家向四位弟弟做過探討。

他認為官宦之家最容易敗亡, 而孝友之家的傳承最為久遠, 所以他希望“故教諸弟及兒輩, 但願其為耕讀孝友之家, 不願其為仕宦之家。 ”

他不是說說而已, 在行動上, 他要求“少用僕婢, 少花銀錢, 少管閒事, 少斷是非”,甚至連自己家眷行船回家,也叮囑不能掛他的旗號,不能驚擾各地的長官。

後來,太平天國被湘軍所剿滅,跟隨曾國藩的將領們獲得了巨額的封賞,有的甚至還有世襲的爵位。再加上湘軍一路攻克太平天國的領土,搶掠了數之不盡的財富,讓漣水河上的商船終日絡繹不絕。

這些將領們花錢為子孫買房置地,或者聘請最好的老師,但就是缺乏對於兒女們的德育教育,導致兒孫輩吃喝嫖賭的眾多,兒孫賢肖的家庭很少。代有才俊的家族,僅僅曾國藩一家而已。

再次,曾國藩的教育,不光是對男丁如此,對於女孩子,他也一視同仁。據曾國藩的外孫女,崇德老人曾紀芬回憶,曾家的女孩子也和男孩子一樣讀書,她在十一歲的時候就讀過《幼學》《論語》。

就是這種堅持不懈的將德育融入到家風的教育中,就是曾國藩身體力行的示範,導致曾家代代都有英才,這在晚清的官宦人家中,是非常難見的。

參考資料:《曾國藩日記》、《曾國藩家書》

少斷是非”,甚至連自己家眷行船回家,也叮囑不能掛他的旗號,不能驚擾各地的長官。

後來,太平天國被湘軍所剿滅,跟隨曾國藩的將領們獲得了巨額的封賞,有的甚至還有世襲的爵位。再加上湘軍一路攻克太平天國的領土,搶掠了數之不盡的財富,讓漣水河上的商船終日絡繹不絕。

這些將領們花錢為子孫買房置地,或者聘請最好的老師,但就是缺乏對於兒女們的德育教育,導致兒孫輩吃喝嫖賭的眾多,兒孫賢肖的家庭很少。代有才俊的家族,僅僅曾國藩一家而已。

再次,曾國藩的教育,不光是對男丁如此,對於女孩子,他也一視同仁。據曾國藩的外孫女,崇德老人曾紀芬回憶,曾家的女孩子也和男孩子一樣讀書,她在十一歲的時候就讀過《幼學》《論語》。

就是這種堅持不懈的將德育融入到家風的教育中,就是曾國藩身體力行的示範,導致曾家代代都有英才,這在晚清的官宦人家中,是非常難見的。

參考資料:《曾國藩日記》、《曾國藩家書》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