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歷史上最勞民傷財的5大工程,第3大工程徵調了全國總人口數的7.5%

中華是一個文明古國, 而文明古國最重要的一個象徵就是很多大型工程保留至今, 這些大型工程留下了歷史的痕跡。 當然, 現在這些大型工程更多的是歷史、文化和文明印記, 是偉大的工程。

不過我們也不能忘了, 在當時, 這些大型工程都是勞民傷財的。 雖然前人栽樹後人乘涼, 努力一代、奮鬥一代, 為了子孫後人更好, 千秋萬代, 但歷史的淚痕也需要我們去銘記。

比如下面這十大勞民傷財的工程, 它們有的保存至今, 但有的早已淹沒, 在當時或許就淹沒了。

第一大工程就是萬里長城。

萬里長城, 中華民族的傲世工程。 為了保衛邊境地區不受草原遊牧民族匈奴的侵擾, 隔開中國農業區和戎狄民族遊牧區, 始皇帝陛下決定建造世界為之汗顏的大工程——萬里長城。 始皇帝嬴政陛下任命蒙恬為專案的總負責人, 全權負責這項大工程。

從西元前221年起, 在長達十年多的時間, 蒙恬強征了三十多萬的勞工將原北方諸侯國所建的長城連接為一個統一的防禦體系, 從甘肅的西南沿著蒙古南端直至東北南部綿延兩千多公里。 作為人造屏障, 長城在冷兵器時代意義重大, 只要適當的防守, 就可以有效的阻擋北方遊牧民族騎兵的入侵。

修長城的同時, 配合軍事進攻, 最終秦王朝有效的抵禦了匈奴南下, 終秦之世“不敢南下而牧馬”。

不過戰爭結束後, 但秦王朝仍然大規模徵發全國民夫在收復地區北部新修長城。 由於是以新修為主, 地形複雜, 工程浩大。

據統計, 當時投入築城的部隊50萬, 民夫50萬, 總人數在百萬人以上, 占全國人口的十分之一, 持續達5年時間。

而在民間廣為流傳的“孟姜女哭長城”故事就是反映這一時期修長城情況。 雖然證明這個故事是後來穿鑿附會的, 但足以說明當時修長城的確讓人刻骨銘心。

而且建築長城這樣一種連綿延伸的大工程, 其實, 後勤供所需要的人力、物力、財力更多。 因為隨著長城的延伸, 建築工地需要不斷的移動, 活動中心要不停的變化, 因此供應線也要相應的拉長。

長城多少還有點利國利民, 但下面這兩個工程則完全是勞民傷財。

第二大工程是阿房宮。

阿房宮被被譽為“天下第一宮”, 始建于秦始皇三十五年(西元前212年), 據說最後被項羽一把火給燒了。 而且民間流傳阿旁宮是秦始皇嬴政為一個叫阿房的女子修建的。

當年嬴政在趙國做人質的時候,被人欺負,只有這個叫阿房的女子悉心照顧他,讓他備受感動。後來嬴政兼併天下,再回來找阿房的時候,她紅顏薄命,先去了。始皇帝陛下傷心欲絕,從此不談女人,並為之修建阿房宮。

此事真偽我們不得而知,不過阿房宮確有其事,我們通過《阿房宮賦》就可以窺探出阿房宮的雄偉、壯觀、浩大。而據《史記·秦始皇本紀》中也有記載:“前殿阿房東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萬人,下可以建五丈旗,周馳為閣道,自殿下直抵南山,表南山之巔以為闕,為複道,自阿房渡渭,屬之咸陽。”

其規模之大,可想而知,而既然這樣一個浩大工程,自然要很多人力、物力、財力,其勞民傷財之巨,可以想像。

更痛苦的工程未完成秦始皇死了,繼位的秦二世胡亥繼續徵調人力,花費財力、武力修建阿房宮,可惜的是秦朝亡國了,而項羽入咸陽後,一把火給燒了,當然,此事真偽存疑,縱使沒燒,但阿房宮勞民傷財是無疑的。

第三大工程是秦始皇陵。

秦始皇陵號稱是世界上最大的地下皇陵。其巨大的規模、豐富的陪葬物居歷代帝王陵之首。

拘束秦始皇陵從秦始皇繼位之初便開始修建,直至秦二世二年(西元前208年)被迫停工,前後歷經38年之久。

據《中國通史簡編》中記載,秦始皇為了修秦始皇陵徵調了秦王朝(全國)總人口數的7.5%,當時整個秦朝帝國的人口大約2000萬,被徵發造宮室墳墓的就有150萬人。秦始皇為了修築自己的陵墓所耗費的人力可見一斑。

這怎麼不是勞民傷財。

正因為秦始皇嬴政修長線,建阿房宮,又修浩大陵墓,結果“天下苦秦久矣!”,最終二世而亡。

第四大工程是大運河。

隋煬帝從大業元年開始鑿通濟渠,到大業六年打通江南河,一條南起今天杭州,北至今天北京,貫通海河、黃河、淮河、長江和錢塘五大水系,全長四千多裡的京杭大運河橫空出世。

京杭大運河是世界上里程最長、工程最大的古代運河,也是最古老的運河之一,與長城、坎兒井並稱為中國古代的三項偉大工程。

當然,如此浩大工程對勞動人民卻是一場災難。據說為了修大運河,隋煬帝強征幾百萬民工,而且數以萬計的民工慘死在運河工地上。

據史料《開河記》中記載,隋煬帝強制天下15歲以上的丁男都要服役,共徵發了360萬人,同時又從五家抽一人,或老,或少,或女子,擔負供應民工的伙食炊事。而且隋煬帝還嚴厲監工。結果不到一年,360萬民工死者竟達250萬人。

大運河,功德無量,勞民傷財。

第五大工程是隋朝東都洛陽。

西元604年,隋煬帝下令修建東都洛陽。每月役丁200萬人,展開了大規模的營建工程。

東都洛陽建成後氣勢宏偉,宮殿比大興城更加富麗堂皇。而且更勞民傷財的是隋煬帝本人好大喜功,喜歡好奇花異石,所以,在營建洛陽城過程中,裝飾非常豪華。比如在西郊修造西苑,週二百里。苑內有人工海,面積達方圓十多裡,海內有蓬萊、方丈、瀛州三神山,山上有許多亭臺樓閣,海北有龍鱗渠流人海中,渠兩旁建十六院,極其華麗。

《資治通鑒·卷180·隋紀》中記載,“發大江以南五嶺以北奇材異石,輸之洛陽,又求海內嘉木異草,珍禽奇獸,以實園苑。”

所以說,這完全就是一個勞民傷財的工程。

以上就是中國歷史上最勞民傷財的五大工程,當然,現在很多工程都是偉大的,比如大運河和萬里長城。但在當時卻是勞民傷財的,我們不可否認。

朋友,歡迎關注!

當年嬴政在趙國做人質的時候,被人欺負,只有這個叫阿房的女子悉心照顧他,讓他備受感動。後來嬴政兼併天下,再回來找阿房的時候,她紅顏薄命,先去了。始皇帝陛下傷心欲絕,從此不談女人,並為之修建阿房宮。

此事真偽我們不得而知,不過阿房宮確有其事,我們通過《阿房宮賦》就可以窺探出阿房宮的雄偉、壯觀、浩大。而據《史記·秦始皇本紀》中也有記載:“前殿阿房東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萬人,下可以建五丈旗,周馳為閣道,自殿下直抵南山,表南山之巔以為闕,為複道,自阿房渡渭,屬之咸陽。”

其規模之大,可想而知,而既然這樣一個浩大工程,自然要很多人力、物力、財力,其勞民傷財之巨,可以想像。

更痛苦的工程未完成秦始皇死了,繼位的秦二世胡亥繼續徵調人力,花費財力、武力修建阿房宮,可惜的是秦朝亡國了,而項羽入咸陽後,一把火給燒了,當然,此事真偽存疑,縱使沒燒,但阿房宮勞民傷財是無疑的。

第三大工程是秦始皇陵。

秦始皇陵號稱是世界上最大的地下皇陵。其巨大的規模、豐富的陪葬物居歷代帝王陵之首。

拘束秦始皇陵從秦始皇繼位之初便開始修建,直至秦二世二年(西元前208年)被迫停工,前後歷經38年之久。

據《中國通史簡編》中記載,秦始皇為了修秦始皇陵徵調了秦王朝(全國)總人口數的7.5%,當時整個秦朝帝國的人口大約2000萬,被徵發造宮室墳墓的就有150萬人。秦始皇為了修築自己的陵墓所耗費的人力可見一斑。

這怎麼不是勞民傷財。

正因為秦始皇嬴政修長線,建阿房宮,又修浩大陵墓,結果“天下苦秦久矣!”,最終二世而亡。

第四大工程是大運河。

隋煬帝從大業元年開始鑿通濟渠,到大業六年打通江南河,一條南起今天杭州,北至今天北京,貫通海河、黃河、淮河、長江和錢塘五大水系,全長四千多裡的京杭大運河橫空出世。

京杭大運河是世界上里程最長、工程最大的古代運河,也是最古老的運河之一,與長城、坎兒井並稱為中國古代的三項偉大工程。

當然,如此浩大工程對勞動人民卻是一場災難。據說為了修大運河,隋煬帝強征幾百萬民工,而且數以萬計的民工慘死在運河工地上。

據史料《開河記》中記載,隋煬帝強制天下15歲以上的丁男都要服役,共徵發了360萬人,同時又從五家抽一人,或老,或少,或女子,擔負供應民工的伙食炊事。而且隋煬帝還嚴厲監工。結果不到一年,360萬民工死者竟達250萬人。

大運河,功德無量,勞民傷財。

第五大工程是隋朝東都洛陽。

西元604年,隋煬帝下令修建東都洛陽。每月役丁200萬人,展開了大規模的營建工程。

東都洛陽建成後氣勢宏偉,宮殿比大興城更加富麗堂皇。而且更勞民傷財的是隋煬帝本人好大喜功,喜歡好奇花異石,所以,在營建洛陽城過程中,裝飾非常豪華。比如在西郊修造西苑,週二百里。苑內有人工海,面積達方圓十多裡,海內有蓬萊、方丈、瀛州三神山,山上有許多亭臺樓閣,海北有龍鱗渠流人海中,渠兩旁建十六院,極其華麗。

《資治通鑒·卷180·隋紀》中記載,“發大江以南五嶺以北奇材異石,輸之洛陽,又求海內嘉木異草,珍禽奇獸,以實園苑。”

所以說,這完全就是一個勞民傷財的工程。

以上就是中國歷史上最勞民傷財的五大工程,當然,現在很多工程都是偉大的,比如大運河和萬里長城。但在當時卻是勞民傷財的,我們不可否認。

朋友,歡迎關注!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