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尚>正文

“運動服和科技時裝之父”馬西莫·奧斯蒂,你或許不知道他重塑了現代男裝設計

1970 年代早期, 還是廣告行業一名平面設計師的馬西莫·奧斯蒂( Massimo Osti)接觸到一項為系列 T 恤做設計的工作, 他利用絲網印刷工藝印刷了自己的定制圖案。

這對當時的服裝界而言, 是一種嶄新的嘗試。

這一技術創新的結果很不錯。 這系列 T 恤很快銷售一空, 並為奧斯蒂贏得了“ T 恤之王”的稱號。

這一成功的“副產品”由此開啟了奧斯蒂實驗性的服裝創新生涯, 直到他 2005 年去世為止。 除最為人所知的男裝運動品牌 C.P.和 Stone Island 外, 奧斯蒂還是 Boneville、Left Hand、Massimo Osti Production 男裝品牌的創始人。

4 月 8 日, 《顛覆與重塑:馬西莫·奧斯蒂男裝展》在中國國際設計博物館開展, 這是“現代男裝設計”系列展覽的第一場。 展覽展出了來自義大利服裝設計師馬西莫·奧斯蒂設計和其他 52 件男裝, 它們均來自美籍華裔服裝設計師朱欽騏(David Chu)向中國美術學院捐贈的 36000 餘件男裝收藏。

這是一個數量龐大、涵蓋緯度豐富的男裝收藏體系, 其中包括了朱欽騏自己自 80 年代起的收藏, 和 2003 年他從奧斯蒂處接手的 35000 件左右的男裝——這來自奧斯蒂 40 餘年時間裡收集的男裝藏品, 以及他分別於 1975 年、 1982 年創建的 C.P .Company 和 Stone Island 設計的男裝作品。

在馬西莫·奧斯蒂初入服裝行業的 70 年代, 西方時尚界最鮮明的特徵是“重視個性表達”,

這得益於 60 年代後期風起雲湧的自由主義思潮, 它重塑了戰後西方社會文化的方方面面:從文學、電影、音樂到女權、種族平權、少數群體運動。

70 年代早期, Vogue 雜誌就宣稱“在時尚界的遊戲中, 已經沒有任何規則可言了。 ”人們對各種具有強烈視覺衝擊力的穿著的追求, 也使生產過剩的廉價合成服裝充斥市場。

一方面, 這為奧斯蒂果敢的創新提供了土壤。 但在另一方面, 奧斯蒂對這種一味追求潮流, 而忽視了功能和舒適度的時裝市場有些不滿。

從一開始, 市場上已有的服裝款式和面料就無法滿足奧斯蒂。 他覺得, 一件男裝發散出來的很多領域都有可被探索的空間:顏色、材料、形狀、裝飾細節等, 是它們共同決定了“服裝設計究竟可以達到什麼樣的程度”。

奧斯蒂很清楚這一點。 他要做的, 就是通過不斷的試驗, 來摸索其中的可能性。

這種試驗基於奧斯蒂自 60 年代開始的男裝收藏工作。 他收藏來自不同時代、地區和行業的古著男裝, 比如軍用服裝、郵遞員服裝、消防服、潛水服等。

這不僅僅出於一種個人的愛好, 也是奧斯蒂設計的基礎和靈感來源。 奧斯蒂覺得, 在設計服裝時, 技術人員的想像力和創造力比服裝設計師的幻想更重要。 這些古著之所以有研究的價值, 是因為它們的面料和每一個細節都是出於功能性的考慮, 同時又不失美學價值。

奧斯蒂收藏的一系列軍用服裝能夠最好地說明這點:它們的口袋、褶皺、帽子、內部圈層、皮帶輪等細節都設計得十分精美,且都有各自的功能——這領先於同一時代的其他服裝設計。當然,這也並不奇怪:軍事研究擁有大量的研究經費,可以利用最先進的技術做試驗,來改良軍用服裝的方方面面。奧斯蒂對這類服裝的技術發展很感興趣,“那麼,如何將它們應用到平民的日常穿著中來?”這是奧斯蒂思考的問題。

在拿到這些古著後,奧斯蒂會拆解它們,研究面料和細節背後的奧妙,然後將它們重新編寫進自己的創作中。

在整個70年代,黑白印表機這也成為了他進行記錄、整理的工具。奧斯蒂會複印一切大小合適的物件:紐扣、口袋、衣領、拉鍊、衣袖……將它們分門別類地歸檔,以便日後設計時對特定細節的參考。 “創新性的想法都不是憑空產生的,面向未來的設計需要對歷史的回顧和學習。奧斯蒂系統性地做到了這一點”,朱欽騏說。

奧斯蒂收集了大量的派克大衣( Parka )和野戰夾克( Field Jacket ),它們多樣化的細節設計豐富了奧斯蒂對服裝功能性的研究。

派克大衣源自愛斯基摩人的防風夾克; 1968 年的學生運動中,它還被演繹成了精緻的都市風格。派克大衣最突出的設計是可以在脖頸處收緊的兜帽,能夠為穿著者在嚴寒和風暴中提供保護。受美國空軍使用的派克大衣啟發,奧斯蒂還創造了“可塑兜帽”:在兜帽邊緣插入金屬線圈,使其和面部充分貼合。

野戰夾克也是奧提斯喜好的日常穿著,夾克上的多個口袋足夠他裝下幾個黑色筆記本、鉛筆、鋼筆、煙斗煙草以及布料樣本。這也可以看出,服裝的功能性可以幫助精簡其他裝備——你甚至可以兩手空空地出門。在對各個國家的野戰夾克進行拆解、研究後,奧斯蒂從中衍生出許多不同的設計:毛衣襯裡、開拆卸內層、內袋、拉伸收腰等等,一件服裝便能夠應對不同的用途。

護目鏡夾克( Goggle Jacket )是 C.P. 公司在 1988 年為 Mille Miglia 古董車大賽贊助的一款男裝,它源於奧斯蒂對日本民防部隊使用的防護面罩的研究。這一設計讓服裝的功能性得以延伸,起到對眼部和面部的保護作用。

這一造型新奇、大膽的夾克迅速在 80 年代的歐洲流行開來——特別是英國。在瑪格麗特·柴契爾還是英國首相的當時,社會的離婚率、失業率和貧困率都創下了歷史新高。護目鏡夾克成功吸引到青年亞文化群體的目光,它為那些 “足球流氓”和被剝奪權利的年輕人們提供了一種表達失望的方式,説明他們來對抗愈發精英主義的體系。

奧斯蒂在服裝領域的試驗還集中在對面料的革新上,是它們決定了服裝的舒適度和基本功能。這和我們傳統理解中的服裝設計師顯得不同,奧斯蒂做的更像是一個面料工程師需要做的事。“為功能性所驅動的設計”,《顛覆與重塑》的聯合策展人雅恩( Yann Debelle de Montby )這樣形容奧斯蒂在服裝上的實踐。他一直在和一些最基礎的面料打交道:羊毛、棉、尼龍、絲、麻等等,通過實驗不同的處理工藝,它們被混合、改進成符合各種穿著需求和風格的材料。

1982 年,奧斯蒂通過“星紋布(Tela Stella)布料開闢了一條新的生產線,也就是在後來成為奧斯蒂代表品牌的 Stone Island 。這款粗糙磨舊的面料立馬就成為了當時紡織業的全新概念。“星紋布”的誕生源於奧斯蒂在軍用卡車篷布中看到的可能性。原始的篷布面料雖然耐磨、擋風,但過於堅硬。於是,奧斯蒂通過高強度的石洗處理,將它們給軟化,讓它成為了一款適於人體穿著的面料。

Stone island 推出的另一款冰夾克( Ice Jacket )運動服系列中,奧斯蒂使用了日本東麗公司新開發的 Sway 尼龍,這種尼龍塗有一層含熱敏微膠囊的樹脂,會對周圍溫度的變化做出反應。這為服裝領域引入一種革命性的材料,它形式新穎,又兼具功能性。

為了讓每一件新衣服都能從僵硬和束縛中解放出來,顯得更加自然和舒服,奧斯蒂早在 1973 年就開啟了“成衣染色”的試驗。第一次試驗後,奧斯蒂發現如果在一次單浴染色中同時染色兩種不同的面料,它們會對染色劑產生不同的反應。“同系配色”的效果就這樣產生了。這一試驗的最終結果是,一件由棉、羊毛、尼龍、橡膠、皮革等不同面料製成的成衣能夠在單浴染池中完成染色。它們被賦予了細微而獨特的色彩差別,同時又能保持平整、連貫的外觀——這使服裝完全擺脫了匹染造成的裁剪、僵硬之感。

“馬西莫·奧斯蒂對現代男裝設計史的意義在於,他開始用一種新的方式來思考服裝。‘顛覆’指的是馬西莫進行實際試驗的方法論,這是在他之前的時裝設計師所不曾有過的;而‘重塑’則要回到奧斯蒂對古著的利用上。他的每一個設計都有跡可循,但又不是單純的模仿,總有新的東西在被創造出來。”雅恩對《好奇心日報(www.qdaily.com)》說。這也是現代男裝設計系列展覽選擇從奧斯蒂說起的原因。

在義大利的時尚界,馬西莫·奧斯蒂被公認為是“運動服和科技時裝之父”。在整個 80 年代,奧斯蒂的工作室會每隔兩年推出 5 個系列:每個季度 600 件服裝,每年至少 1500 件原創設計。也是在同一時期, C.P.Company , Stone Island 和 Boneville 在全球建立起約 800 家批發商店。

90 年代是奧斯蒂在時尚界最為活躍的時期。 1991 年, C.P.Company 在紐約標誌性的歷史建築物“熨斗大廈”( Flatiron Building )開設了第一家專賣店。得益於20年間在形式和技術創新方面累積的經驗,奧斯蒂在接下來的 3 年內,分別創立了 Left Hand 和 Massimo Osti Production。男性時裝雜誌 Arena Homme plus還將他評價為“是對 20 世紀 90 年代男裝產生最大影響力的人物之一”。

“然而,這種影響力還未完全被歐洲以外的世界所理解。這也是我想把他帶來到中國中國設計博物館的原因。”朱欽騏對《好奇心日報(www.qdaily.com)》說。

1999年,在接受 Arena Homme plus 專訪時,奧斯蒂這樣描述他自己的工作:“我是在為那些周遊世界、穿越不同環境的男士設計服裝。我希望有一天可以有一個全球性的系列,這個系列考慮到了各方面的因素,價格、氣候和功能,它適合任何人在任何時間、地點穿著。把充滿設計項目的漂亮衣服賣給有錢人並不困難,想要用最低的價格實現服裝最好的性能,這才是真正的挑戰。”

也因為這種理解,奧斯蒂甚至有意地和“時尚潮流”保持著距離,他在男裝領域的思考和實踐重新定義了“時尚”這回事:時尚不該只是一股被名人帶起的潮流。它是人們願意穿哪件衣服,是一種精神狀態。而基於對相應材料和形式的精確的研究之上的服裝,是對這種精神狀態的尊重。

“服裝其實是一門社會科學。你喜歡穿什麼風格的衣服,你會選擇在什麼場合穿什麼樣的衣物,這就和文學、電影、音樂一樣,它是一種文化。” 朱欽騏說。

馬西莫·奧斯蒂做的,就是拓寬這一文化的邊界,然後把選擇權交還到我們手中。

文內圖片(如未注明)均來自中國國際設計博物館和記者拍攝

題圖:drapersonline

我們做了一個壁紙應用,給你的手機加點好奇心。去 App 商店搜 好奇怪下載吧。

奧斯蒂收藏的一系列軍用服裝能夠最好地說明這點:它們的口袋、褶皺、帽子、內部圈層、皮帶輪等細節都設計得十分精美,且都有各自的功能——這領先於同一時代的其他服裝設計。當然,這也並不奇怪:軍事研究擁有大量的研究經費,可以利用最先進的技術做試驗,來改良軍用服裝的方方面面。奧斯蒂對這類服裝的技術發展很感興趣,“那麼,如何將它們應用到平民的日常穿著中來?”這是奧斯蒂思考的問題。

在拿到這些古著後,奧斯蒂會拆解它們,研究面料和細節背後的奧妙,然後將它們重新編寫進自己的創作中。

在整個70年代,黑白印表機這也成為了他進行記錄、整理的工具。奧斯蒂會複印一切大小合適的物件:紐扣、口袋、衣領、拉鍊、衣袖……將它們分門別類地歸檔,以便日後設計時對特定細節的參考。 “創新性的想法都不是憑空產生的,面向未來的設計需要對歷史的回顧和學習。奧斯蒂系統性地做到了這一點”,朱欽騏說。

奧斯蒂收集了大量的派克大衣( Parka )和野戰夾克( Field Jacket ),它們多樣化的細節設計豐富了奧斯蒂對服裝功能性的研究。

派克大衣源自愛斯基摩人的防風夾克; 1968 年的學生運動中,它還被演繹成了精緻的都市風格。派克大衣最突出的設計是可以在脖頸處收緊的兜帽,能夠為穿著者在嚴寒和風暴中提供保護。受美國空軍使用的派克大衣啟發,奧斯蒂還創造了“可塑兜帽”:在兜帽邊緣插入金屬線圈,使其和面部充分貼合。

野戰夾克也是奧提斯喜好的日常穿著,夾克上的多個口袋足夠他裝下幾個黑色筆記本、鉛筆、鋼筆、煙斗煙草以及布料樣本。這也可以看出,服裝的功能性可以幫助精簡其他裝備——你甚至可以兩手空空地出門。在對各個國家的野戰夾克進行拆解、研究後,奧斯蒂從中衍生出許多不同的設計:毛衣襯裡、開拆卸內層、內袋、拉伸收腰等等,一件服裝便能夠應對不同的用途。

護目鏡夾克( Goggle Jacket )是 C.P. 公司在 1988 年為 Mille Miglia 古董車大賽贊助的一款男裝,它源於奧斯蒂對日本民防部隊使用的防護面罩的研究。這一設計讓服裝的功能性得以延伸,起到對眼部和面部的保護作用。

這一造型新奇、大膽的夾克迅速在 80 年代的歐洲流行開來——特別是英國。在瑪格麗特·柴契爾還是英國首相的當時,社會的離婚率、失業率和貧困率都創下了歷史新高。護目鏡夾克成功吸引到青年亞文化群體的目光,它為那些 “足球流氓”和被剝奪權利的年輕人們提供了一種表達失望的方式,説明他們來對抗愈發精英主義的體系。

奧斯蒂在服裝領域的試驗還集中在對面料的革新上,是它們決定了服裝的舒適度和基本功能。這和我們傳統理解中的服裝設計師顯得不同,奧斯蒂做的更像是一個面料工程師需要做的事。“為功能性所驅動的設計”,《顛覆與重塑》的聯合策展人雅恩( Yann Debelle de Montby )這樣形容奧斯蒂在服裝上的實踐。他一直在和一些最基礎的面料打交道:羊毛、棉、尼龍、絲、麻等等,通過實驗不同的處理工藝,它們被混合、改進成符合各種穿著需求和風格的材料。

1982 年,奧斯蒂通過“星紋布(Tela Stella)布料開闢了一條新的生產線,也就是在後來成為奧斯蒂代表品牌的 Stone Island 。這款粗糙磨舊的面料立馬就成為了當時紡織業的全新概念。“星紋布”的誕生源於奧斯蒂在軍用卡車篷布中看到的可能性。原始的篷布面料雖然耐磨、擋風,但過於堅硬。於是,奧斯蒂通過高強度的石洗處理,將它們給軟化,讓它成為了一款適於人體穿著的面料。

Stone island 推出的另一款冰夾克( Ice Jacket )運動服系列中,奧斯蒂使用了日本東麗公司新開發的 Sway 尼龍,這種尼龍塗有一層含熱敏微膠囊的樹脂,會對周圍溫度的變化做出反應。這為服裝領域引入一種革命性的材料,它形式新穎,又兼具功能性。

為了讓每一件新衣服都能從僵硬和束縛中解放出來,顯得更加自然和舒服,奧斯蒂早在 1973 年就開啟了“成衣染色”的試驗。第一次試驗後,奧斯蒂發現如果在一次單浴染色中同時染色兩種不同的面料,它們會對染色劑產生不同的反應。“同系配色”的效果就這樣產生了。這一試驗的最終結果是,一件由棉、羊毛、尼龍、橡膠、皮革等不同面料製成的成衣能夠在單浴染池中完成染色。它們被賦予了細微而獨特的色彩差別,同時又能保持平整、連貫的外觀——這使服裝完全擺脫了匹染造成的裁剪、僵硬之感。

“馬西莫·奧斯蒂對現代男裝設計史的意義在於,他開始用一種新的方式來思考服裝。‘顛覆’指的是馬西莫進行實際試驗的方法論,這是在他之前的時裝設計師所不曾有過的;而‘重塑’則要回到奧斯蒂對古著的利用上。他的每一個設計都有跡可循,但又不是單純的模仿,總有新的東西在被創造出來。”雅恩對《好奇心日報(www.qdaily.com)》說。這也是現代男裝設計系列展覽選擇從奧斯蒂說起的原因。

在義大利的時尚界,馬西莫·奧斯蒂被公認為是“運動服和科技時裝之父”。在整個 80 年代,奧斯蒂的工作室會每隔兩年推出 5 個系列:每個季度 600 件服裝,每年至少 1500 件原創設計。也是在同一時期, C.P.Company , Stone Island 和 Boneville 在全球建立起約 800 家批發商店。

90 年代是奧斯蒂在時尚界最為活躍的時期。 1991 年, C.P.Company 在紐約標誌性的歷史建築物“熨斗大廈”( Flatiron Building )開設了第一家專賣店。得益於20年間在形式和技術創新方面累積的經驗,奧斯蒂在接下來的 3 年內,分別創立了 Left Hand 和 Massimo Osti Production。男性時裝雜誌 Arena Homme plus還將他評價為“是對 20 世紀 90 年代男裝產生最大影響力的人物之一”。

“然而,這種影響力還未完全被歐洲以外的世界所理解。這也是我想把他帶來到中國中國設計博物館的原因。”朱欽騏對《好奇心日報(www.qdaily.com)》說。

1999年,在接受 Arena Homme plus 專訪時,奧斯蒂這樣描述他自己的工作:“我是在為那些周遊世界、穿越不同環境的男士設計服裝。我希望有一天可以有一個全球性的系列,這個系列考慮到了各方面的因素,價格、氣候和功能,它適合任何人在任何時間、地點穿著。把充滿設計項目的漂亮衣服賣給有錢人並不困難,想要用最低的價格實現服裝最好的性能,這才是真正的挑戰。”

也因為這種理解,奧斯蒂甚至有意地和“時尚潮流”保持著距離,他在男裝領域的思考和實踐重新定義了“時尚”這回事:時尚不該只是一股被名人帶起的潮流。它是人們願意穿哪件衣服,是一種精神狀態。而基於對相應材料和形式的精確的研究之上的服裝,是對這種精神狀態的尊重。

“服裝其實是一門社會科學。你喜歡穿什麼風格的衣服,你會選擇在什麼場合穿什麼樣的衣物,這就和文學、電影、音樂一樣,它是一種文化。” 朱欽騏說。

馬西莫·奧斯蒂做的,就是拓寬這一文化的邊界,然後把選擇權交還到我們手中。

文內圖片(如未注明)均來自中國國際設計博物館和記者拍攝

題圖:drapersonline

我們做了一個壁紙應用,給你的手機加點好奇心。去 App 商店搜 好奇怪下載吧。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