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健康」如何在家測血壓?看完之後記得轉給爸媽

高血壓是長期危害生命和生存品質的慢性病, 在很多情況下, 我們不僅需要在醫院看病時測血壓, 還需要在家裡為自己、為家人進行血壓測量。

研究表明, 教會有高血壓親人監測血壓並養成習慣, 能大大增強他們對治療的依從性, 改善慢性病的治療效果, 最終改善遠期的生存率。 今天我們就來談談家庭血壓監測。

哪些人需要在家監測血壓?

1.懷疑血壓異常的人

一次測量並不一定能反映真實情況。 醫學上常見「白大褂高血壓」現象, 即患者在醫生面前緊張焦慮, 測的血壓較高, 而充分適應環境後又很正常。 緊張可以使血壓比平時高30mmHg。

2.已經有高血壓的人

已經有高血壓的人, 大多需要長期服藥控制血壓, 長期在家測血壓對指導治療有非常大的意義。

3.血壓偏高但尚未達到高血壓標準的人

對於檢查血壓偏高但尚未達到高血壓標準的, 按規範應使用專門的動態血壓監測儀器,

進行24小時監測才能確診。 但普通人也可以通過在家反復測血壓的方式粗略瞭解情況。

在家監測血壓需要怎樣的血壓計?

測量要求

◆環境要求:安靜, 無噪音

◆測量前1小時內應避免劇烈的運動或鍛煉以及進食、喝飲料(水除外), 特別是含咖啡因的飲料, 例如茶、咖啡;避免長時間暴露於過高或過低的溫度下。

◆測量前30分鐘應停止吸煙, 精神放鬆, 排空膀胱, 靜坐休息5-10分鐘。

◆測量時精神應放鬆, 避免用力、說話和移動。

測量頻次初始階段或評估療效連續測量7天, 每天早(6:00-9:00)、晚(18:00-21:00)各1次,

每次測量2-3遍, 去掉第1天, 僅計算後6天血壓平均值為治療或評價的參考值。

測壓規範

1.體位

◆坐位, 靠背椅, 手肘部平置在桌上, 雙足自然平放地面。

◆裸露上臂, 有厚上衣應脫去, 切勿卷起衣袖。 上臂與心臟處在同一水準。 首次應測兩側上臂血壓, 以後測較高讀數的一側。

◆老年人、糖尿病患者及出現體位元性低血壓情況者, 加測立位血壓(臥位改立位後1分鐘和5分鐘時)。

2.臂帶放置

◆將臂帶的空氣管插頭插入血壓計的空氣管插孔, 並將臂帶纏在上臂。

◆確定臂帶的位置。 被測者手掌向上, 臂帶從上方纏繞, 臂帶底部應位於上臂肘關節內側往上1cm-2cm, 臂帶不可覆蓋肘關節部, 空氣管應在中指的延長線上。

◆纏上臂帶。 沿著上臂的形狀將臂帶纏緊(手臂與臂帶間無縫隙), 用布搭扣固定。

3.手臂放置位置

手心向上, 輕輕鬆開, 臂帶的中心處與心臟保持在同一水準位置。 若手臂過低, 應將手臂墊起使得臂帶中心與心臟保持水準。

4.測量

◆注意讀取mmHg血壓, 非KPa血壓。

◆若測量物件血壓較高, 如收縮壓超過180mmHg, 血壓計則需進行二次充氣, 並使得充氣最高壓比預期收縮壓高30-40mmHg。

◆完成一次測量後,鬆開臂帶,稍微活動一下手臂,靜坐1分鐘,進行第2次測量。取2次血壓讀數的平均值。

◆如果2次測量的收縮壓或舒張壓相差>5mmHg,1分鐘後再測,取3次讀數的平均值。

如何理解自測血壓的結果?

在家監測血壓,結果標準跟通常高血壓的診斷標準(140/90mmHg)是不一樣的,一般認為家庭自測血壓高於135/85mmHg即達到診斷標準。

但一次測量並不夠標準,而同時患有糖尿病、高血壓,或者高齡的患者,情況又有不同,因此,正確的做法,還是如實記錄,並諮詢專科醫生。

此外,在家使用電子血壓計監測血壓的意義主要在於為初診提供更多資訊,以及配合長期治療。

初診患者有條件的最好還要進行一次「動態血壓監測」,即隨身佩戴醫院配發的專用儀器,連續監測24小時甚至更長時間,這樣能把握自身血壓的變化規律,更好的制定方案。也不要忘了聽從專科醫生的指導哦。

並使得充氣最高壓比預期收縮壓高30-40mmHg。

◆完成一次測量後,鬆開臂帶,稍微活動一下手臂,靜坐1分鐘,進行第2次測量。取2次血壓讀數的平均值。

◆如果2次測量的收縮壓或舒張壓相差>5mmHg,1分鐘後再測,取3次讀數的平均值。

如何理解自測血壓的結果?

在家監測血壓,結果標準跟通常高血壓的診斷標準(140/90mmHg)是不一樣的,一般認為家庭自測血壓高於135/85mmHg即達到診斷標準。

但一次測量並不夠標準,而同時患有糖尿病、高血壓,或者高齡的患者,情況又有不同,因此,正確的做法,還是如實記錄,並諮詢專科醫生。

此外,在家使用電子血壓計監測血壓的意義主要在於為初診提供更多資訊,以及配合長期治療。

初診患者有條件的最好還要進行一次「動態血壓監測」,即隨身佩戴醫院配發的專用儀器,連續監測24小時甚至更長時間,這樣能把握自身血壓的變化規律,更好的制定方案。也不要忘了聽從專科醫生的指導哦。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