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在歷史悠久,民族風情濃郁的布依古寨,聆聽昔日往事~

編者按

有史以來, 村莊一直作為人類文化歷史傳承的一個基礎點, 在長期歷史活動中, 一個又一個的村落形成。 有些村落隨著歷史的長河逐漸消失, 有些則慢慢沉澱著文化與文明, 成為我們現在俗稱的古村寨。 在黔西南州, 我們不乏看到這樣的古村落, 他們歷史悠久, 民族風情濃郁, 走進其中, 時常會讓人去追憶那一段段遙遠飄渺的時光。

這期為大家推薦的便是兩個布依族村落。

營上古寨歷史悠久, 距今已有幾百年的歷史, 走進其中, 你會感受到來自時光沉澱的靜謐;而納王布依寨則是一個民族風情濃郁的地方, 也只有走進其中, 你才能感受到它獨具特色的村寨文化。

營上古寨

“營上古寨”, 一聽名字就有些金戈鐵馬的意味。

營上, 意即營盤之上, 古時也稱屯上, 多為囤積物資、操練兵馬之處。 想起當年的金戈鐵馬, 這個戰事之地讓我早已心生嚮往, 忍不住去一趟。

一個豔陽的午後

我和朋友乘坐6路公交來到了馬嶺鎮, 下車詢問後方知眼前不遠處那座大山就是營上古寨所在。

營上是個背山面水的地方, 要前往營上古寨, 完整地觀賞營上的景物, 馬普公路近旁的平寨村是必經之地。 早些時候, 馬普公路並不走這兒, 這兒是一片稻田。 如今對向三車道的馬普公路修成通車後, 站在平寨村中看去, 田園風光依舊在, 但公路上的車輛疾馳而過, 給人一種欣欣向榮之勢。

從平寨前往營上的路, 是一段坡度很大的瀝青路, 雖然經過重新鋪整, 但是不難感受到它之前的崎嶇和蜿蜒。 一路上來, 畫風突變, 道路兩旁多是姿態各異的榕樹。 大的亭亭如蓋, 蔭蔽山溝河谷、房舍屋宇;小的生於崖畔、屋角, 隨處可見。 房屋也逐漸開始變化, 兩層水泥平房開始變成石頭堆砌而成的老瓦房, 極具民族特色。

營上古寨古榕樹

我們在山腰下了車, 路邊崖子下是一個深溝, 草木叢生, 深溝下有條石道, 石道一旁是茂密的大榕樹, 一旁是一個不大的荷塘, 因為荷塘介於三座小山包之間, 形成眾星捧月之勢。 我們沿著一條小道走下去, 面朝荷塘, 置身榕樹之下, 聽樹葉颯颯, 鳥兒鳴唱,觀老樹新枝,撫樹鱗裂痕,長期遠離鄉村、遠離自然的心靈得以休憩,使人油然勃發昂揚意氣。凝視榕樹,即使是閱歷各異的人,也能感受到生命個體的渺小及人生歷程的短暫,對其產生敬畏心理。

不遠處

有個老伯也在樹下乘涼,手持蒲扇,坐在石台之上,背靠榕樹,姿態悠然。直覺告訴我,他應該對古寨背後的故事有所瞭解,於是我們決定前去詢問。“老伯,我們這營上古寨有沒有什麼比較傳奇的故事呀?”老伯笑道:“就我所知,我們這寨子因獨特的地勢從沒有被土匪入侵過,地險山峻,屬易守難攻之地。在那山頂上還有個遺留下來的碉堡和石碑介紹,你們可以去看看。”我們順著老伯手指的方向看去,隱隱約約可以看見一個碉堡。

前往碉堡的路和來時的路不同,是一塊塊大石頭鋪墊而成的,行走起來多有不便。入口處有一墩石碑,上面介紹營上古寨始建于明朝洪武年,是當時傅友德將軍率部南征時,其部下岑氏定居此地所建。清道光年間,村民開始在村中廣植榕樹,至今仍保留百年以上的古榕樹80餘棵,分別分佈在古寨的山澗、路旁和房前屋後,使整個寨子掩映在古叢中,而村民就居住在半山之上。在清乾隆年間,為了整編地方武裝,囤積軍需物資,當地民眾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搬運隨處可見的大小石頭,經粗略打鑿後砌成營壘,留下了堅固且初具規模的防禦系統。清咸豐年間(1854年——1874年),盤江八屬燃起了起義的烽火,戰事波及到了營上,當地團首查寶山聚眾加固城防,增設大炮,在此設防。隨著攻防情勢的轉變,營上這一堅固的營壘也數易其幟。

營上古寨碉堡遺址

來到山頂,一個偌大的圓柱形石頭堡壘映入眼簾,高約3米,由兩層大石堆砌而成,中空,剛好夠一人通過的門洞,碉堡裡外雜草叢生,應該是很久無人來過。依靠堡壘放眼望去,山那一方的城市,那些車流汽笛聲,熙熙攘攘的人群,迅速拔起的高樓隨著我輕輕閉上眼,逐漸如潮水般退去。這瞬間,只有風掠過樹林間的沙沙響,只有鳥兒竊竊私語的唧唧聲,只有我胸中的咚咚的心跳聲。

站在山頂

回望古寨,可以看到寨中的房屋大都呈四合院形制,其間也夾雜一些平房。四合院式的房子大都設朝門、天井、廂房、正方,由於地勢所限,大多無後院。院牆緊貼古城牆或乾脆依附古城牆修建。石牆緊貼崖壁,依山就勢砌築,方形的院落自成一體又有路徑可通。從山頂下來在村間遊蕩,漫步巷道中,高僅及肩的院牆、鏤雕的花窗及其中的農具,映入眼簾。牆上曬太陽的貓,草叢中覓食的雞,悠然自得;院中伏臥的狗,微閉雙眼,見到陌生人也僅抬抬頭,象徵性地吠幾聲;戴毛氊帽、六棱毛線帽的老人,在院牆內抽煙鬥,做針線活。

營上古寨鄉村民宿

天色漸晚,我們準備起身返程,回去時途徑一座裝修別致的客棧。二層小樓順坡而建,每間客房都面朝城市,進門至客廳用鵝卵石鋪成的路,石路兩邊栽滿翠竹,很有中國風的韻味。路盡頭有一座樹亭,亭裡有副很古老的茶具,亭邊是塊不大的菜地,若此時有人坐飲暢談應該好生應景,不問世事,我自逍遙。有一種若非親自來到這裡,很難想像在離城市這麼近的地方有如此祥和的村寨和客棧。在喧囂的城市裡生活久了會滋生出對自然的眷戀,真的想多吸一口空氣,至少讓我帶著那些恬靜離開。

納王古寨

在中國貴州的西南部,有一個布依族聚居的邊陲小縣叫望謨縣。望謨,布依語諧音,意即“王母”。縣城有一條清澈透明的王母河從內心緩緩流過,宛如一支美不勝收的情歌。涓涓而來,潺潺而去,仿佛當年“子在川上”的訴說……

望謨縣有個油邁鄉,鄉里有個布依族村寨叫納王寨,風景綺麗,造型獨特,一朝相逢,便讓人刻骨銘心,難以忘懷。

納王寨遠眺王母河

這是

一個典型的布依村寨。說她典型,並不是因為她那原始古樸的建築風貌,而是村落每家每戶門口都掛有一副木雕楹聯,戶外都被現代的白牆灰瓦裝飾,統一色調卻保存布依族民居的原始風骨。家居擺設、布依語言、布依飲食、布依服飾和民族風俗習慣原汁原味,讓人倍感熟悉而又新鮮。

寨子中令人眼花繚亂的就是那一幅幅大門對子,是由一些民間藝人或者村民自己題詞,書法寫手撰寫。書體各異,造型不一。寓意參差,筆劃疏離。有些高雅暢達,順頌君安,有些蒼勁古樸,入木三分,也有些潦潦草草,東倒西歪。真可謂陽春白雪,下里巴人,相映成趣;雅俗共賞,相得益彰……好一派農村文化長廊的真實寫意!

納王寨現有98戶布依人家共298人。2007年因電站建設而從王母河沿岸整體搬遷,落戶於莽莽蒼山之中一處平緩的脊樑上。“王母河”從寨前九曲回環,蜿蜒而過,像一條彩色的腰帶纏山繞坡,勾勒出一個美麗的S型河道,把綠茵茵的團狀山坡包圍在河道中,形成一個小島。島上種有芒果、香蕉200多畝,政府塑立的“芒果基地”幾個紅色大字赫然耀目。由於河中野生魚種類繁多,經常有垂釣者在此搭上帳篷,連日垂釣,風雨無阻,流連忘返,故名曰之:“釣魚島”。

納王布依寨寨門

納王寨屬於望謨縣油邁瑤族鄉轄地。瑤族女鄉長岑顯芬介紹,2013年9月5日,貴州省委組織部部長孫永春到油邁調研,把這裡作為扶貧聯繫點,與國家水利部一道,把油邁列為2011年至2015年集團對口幫扶,產業整鄉推進和小城鎮建設重點單位的樣板。於是,納王寨就成了整村推進的典範,各個部門紛紛伸出援助之手。省發改委、黔西南州財政、義龍新區等支持1000多萬元,納王寨得了800多萬元,建設寨門、廣場,對進寨道路進行硬化、油化,對布依族民居進行美化、亮化和文化。

如今走進納王布依寨,一派乾淨整潔的樣子,村子的民族文化氛圍讓人流連忘返。在村口的芭蕉樹下,村木樓外牆邊,布依五言古歌、七言絕句信手拈來,隨處可見。古色古香的布依寨門巍然屹立,憑欄遠眺的觀景台寬闊無比,親臨其景,讓人心曠神怡,快樂愜意。布依布藝廣場上,一條貌似大魚背的織布梭遊弋在廣場中央,成為遊客攝影留念的背景;彩色鋁線和不銹鋼鋪設的織布機端莊坐在廣場邊上,不言不語,昭示著古老的民族文化的美好記憶。

在村裡行走著,感受到的鄉村風情與田園樂趣,這種感覺,總是會讓久居城市的人們樂不思蜀,忘卻了歸路。

從納王布依寨準備返程的時候,抬起頭來,才發現白雲如雪團,波譎雲詭,在烈日炎炎的盛夏給我們攜來了如詩如畫的涼意;我想,這個地方,以後一定還會來,畢竟這是一處讓人心安之所。

驚喜大獎等你來拿!!!

鳥兒鳴唱,觀老樹新枝,撫樹鱗裂痕,長期遠離鄉村、遠離自然的心靈得以休憩,使人油然勃發昂揚意氣。凝視榕樹,即使是閱歷各異的人,也能感受到生命個體的渺小及人生歷程的短暫,對其產生敬畏心理。

不遠處

有個老伯也在樹下乘涼,手持蒲扇,坐在石台之上,背靠榕樹,姿態悠然。直覺告訴我,他應該對古寨背後的故事有所瞭解,於是我們決定前去詢問。“老伯,我們這營上古寨有沒有什麼比較傳奇的故事呀?”老伯笑道:“就我所知,我們這寨子因獨特的地勢從沒有被土匪入侵過,地險山峻,屬易守難攻之地。在那山頂上還有個遺留下來的碉堡和石碑介紹,你們可以去看看。”我們順著老伯手指的方向看去,隱隱約約可以看見一個碉堡。

前往碉堡的路和來時的路不同,是一塊塊大石頭鋪墊而成的,行走起來多有不便。入口處有一墩石碑,上面介紹營上古寨始建于明朝洪武年,是當時傅友德將軍率部南征時,其部下岑氏定居此地所建。清道光年間,村民開始在村中廣植榕樹,至今仍保留百年以上的古榕樹80餘棵,分別分佈在古寨的山澗、路旁和房前屋後,使整個寨子掩映在古叢中,而村民就居住在半山之上。在清乾隆年間,為了整編地方武裝,囤積軍需物資,當地民眾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搬運隨處可見的大小石頭,經粗略打鑿後砌成營壘,留下了堅固且初具規模的防禦系統。清咸豐年間(1854年——1874年),盤江八屬燃起了起義的烽火,戰事波及到了營上,當地團首查寶山聚眾加固城防,增設大炮,在此設防。隨著攻防情勢的轉變,營上這一堅固的營壘也數易其幟。

營上古寨碉堡遺址

來到山頂,一個偌大的圓柱形石頭堡壘映入眼簾,高約3米,由兩層大石堆砌而成,中空,剛好夠一人通過的門洞,碉堡裡外雜草叢生,應該是很久無人來過。依靠堡壘放眼望去,山那一方的城市,那些車流汽笛聲,熙熙攘攘的人群,迅速拔起的高樓隨著我輕輕閉上眼,逐漸如潮水般退去。這瞬間,只有風掠過樹林間的沙沙響,只有鳥兒竊竊私語的唧唧聲,只有我胸中的咚咚的心跳聲。

站在山頂

回望古寨,可以看到寨中的房屋大都呈四合院形制,其間也夾雜一些平房。四合院式的房子大都設朝門、天井、廂房、正方,由於地勢所限,大多無後院。院牆緊貼古城牆或乾脆依附古城牆修建。石牆緊貼崖壁,依山就勢砌築,方形的院落自成一體又有路徑可通。從山頂下來在村間遊蕩,漫步巷道中,高僅及肩的院牆、鏤雕的花窗及其中的農具,映入眼簾。牆上曬太陽的貓,草叢中覓食的雞,悠然自得;院中伏臥的狗,微閉雙眼,見到陌生人也僅抬抬頭,象徵性地吠幾聲;戴毛氊帽、六棱毛線帽的老人,在院牆內抽煙鬥,做針線活。

營上古寨鄉村民宿

天色漸晚,我們準備起身返程,回去時途徑一座裝修別致的客棧。二層小樓順坡而建,每間客房都面朝城市,進門至客廳用鵝卵石鋪成的路,石路兩邊栽滿翠竹,很有中國風的韻味。路盡頭有一座樹亭,亭裡有副很古老的茶具,亭邊是塊不大的菜地,若此時有人坐飲暢談應該好生應景,不問世事,我自逍遙。有一種若非親自來到這裡,很難想像在離城市這麼近的地方有如此祥和的村寨和客棧。在喧囂的城市裡生活久了會滋生出對自然的眷戀,真的想多吸一口空氣,至少讓我帶著那些恬靜離開。

納王古寨

在中國貴州的西南部,有一個布依族聚居的邊陲小縣叫望謨縣。望謨,布依語諧音,意即“王母”。縣城有一條清澈透明的王母河從內心緩緩流過,宛如一支美不勝收的情歌。涓涓而來,潺潺而去,仿佛當年“子在川上”的訴說……

望謨縣有個油邁鄉,鄉里有個布依族村寨叫納王寨,風景綺麗,造型獨特,一朝相逢,便讓人刻骨銘心,難以忘懷。

納王寨遠眺王母河

這是

一個典型的布依村寨。說她典型,並不是因為她那原始古樸的建築風貌,而是村落每家每戶門口都掛有一副木雕楹聯,戶外都被現代的白牆灰瓦裝飾,統一色調卻保存布依族民居的原始風骨。家居擺設、布依語言、布依飲食、布依服飾和民族風俗習慣原汁原味,讓人倍感熟悉而又新鮮。

寨子中令人眼花繚亂的就是那一幅幅大門對子,是由一些民間藝人或者村民自己題詞,書法寫手撰寫。書體各異,造型不一。寓意參差,筆劃疏離。有些高雅暢達,順頌君安,有些蒼勁古樸,入木三分,也有些潦潦草草,東倒西歪。真可謂陽春白雪,下里巴人,相映成趣;雅俗共賞,相得益彰……好一派農村文化長廊的真實寫意!

納王寨現有98戶布依人家共298人。2007年因電站建設而從王母河沿岸整體搬遷,落戶於莽莽蒼山之中一處平緩的脊樑上。“王母河”從寨前九曲回環,蜿蜒而過,像一條彩色的腰帶纏山繞坡,勾勒出一個美麗的S型河道,把綠茵茵的團狀山坡包圍在河道中,形成一個小島。島上種有芒果、香蕉200多畝,政府塑立的“芒果基地”幾個紅色大字赫然耀目。由於河中野生魚種類繁多,經常有垂釣者在此搭上帳篷,連日垂釣,風雨無阻,流連忘返,故名曰之:“釣魚島”。

納王布依寨寨門

納王寨屬於望謨縣油邁瑤族鄉轄地。瑤族女鄉長岑顯芬介紹,2013年9月5日,貴州省委組織部部長孫永春到油邁調研,把這裡作為扶貧聯繫點,與國家水利部一道,把油邁列為2011年至2015年集團對口幫扶,產業整鄉推進和小城鎮建設重點單位的樣板。於是,納王寨就成了整村推進的典範,各個部門紛紛伸出援助之手。省發改委、黔西南州財政、義龍新區等支持1000多萬元,納王寨得了800多萬元,建設寨門、廣場,對進寨道路進行硬化、油化,對布依族民居進行美化、亮化和文化。

如今走進納王布依寨,一派乾淨整潔的樣子,村子的民族文化氛圍讓人流連忘返。在村口的芭蕉樹下,村木樓外牆邊,布依五言古歌、七言絕句信手拈來,隨處可見。古色古香的布依寨門巍然屹立,憑欄遠眺的觀景台寬闊無比,親臨其景,讓人心曠神怡,快樂愜意。布依布藝廣場上,一條貌似大魚背的織布梭遊弋在廣場中央,成為遊客攝影留念的背景;彩色鋁線和不銹鋼鋪設的織布機端莊坐在廣場邊上,不言不語,昭示著古老的民族文化的美好記憶。

在村裡行走著,感受到的鄉村風情與田園樂趣,這種感覺,總是會讓久居城市的人們樂不思蜀,忘卻了歸路。

從納王布依寨準備返程的時候,抬起頭來,才發現白雲如雪團,波譎雲詭,在烈日炎炎的盛夏給我們攜來了如詩如畫的涼意;我想,這個地方,以後一定還會來,畢竟這是一處讓人心安之所。

驚喜大獎等你來拿!!!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