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別再逼著孩子分床睡了!這些事情一定要提前知道,否則影響孩子性格成長!

作者|嬌嬌媽

01

關於孩子什麼時候跟父母分房睡最合適, 網路上眾說紛紜。

有的育兒專家建議學習國外的做法, 孩子出生後就分房睡;有的建議3歲前完成分房睡,

否則會不利於孩子的身心發展;還有的專家提出5歲才是分房睡的最佳時間.......

不少寶爸寶媽被說得一頭迷霧。

其實, 隨著孩子長大, 分房睡是必須的。 一般來說, 只要在3-9歲這個階段完成, 便不會造成影響。

只是, 每個孩子的心理年齡、膽量、獨立性、對父母的依戀程度以及家庭環境等都各不相同, 孩子分房睡的情況自然也要因人而異。

著名演員馬伊琍的女兒快8歲時, 依然和媽媽一起睡。 後來分房睡也是孩子順其自然主動提出的。

可見, 關於何時與孩子分房睡的問題, 最重要的不是孩子的年齡數字, 而是孩子的內心是否已經做好了準備。

02

當然, 不糾結於分房睡的年齡數字, 不代表對分房睡這件事的不在意。

在適當的年齡與父母分房睡, 是孩子生命中必須經歷的一種分離, 也是孩子邁向心理、人格、情感和自我獨立的第一步。

曾有新聞報導, 李女士與丈夫晚來得子, 因太過疼愛, 便一直和兒子一起睡。 兒子12歲時, 睡覺總是故意和母親挨得很近, 直到17歲被發現有戀母情結, 最終李女士不得不求助於心理醫生。

著名心理諮詢師武志紅在“男孩歸爸爸, 女孩歸媽媽”理論中曾說道, 孩子在幼年期(3-6歲期間)易出現“俄狄浦斯”情結。

通俗來講, 就是男孩會出現戀母傾向且嫉妒父親, 女孩會出現戀父傾向且嫉妒母親, 他們都期望取代同性的父母, 而與異性的父母建立唯一的關係。

在這一階段, 如果父母有意無意順應了孩子的這個願望,

譬如媽媽一直與丈夫分房陪伴兒子睡, 會讓兒子誤以為媽媽在乎他更甚于爸爸, 或爸爸一直與妻子分房陪伴女兒睡, 讓女兒誤以為爸爸愛她更勝於愛媽媽, 那麼, 孩子的“俄狄浦斯” 情結就會被強化。

“俄狄浦斯”情結一旦被強化, 孩子就會過於依賴異性父母, 而對同性父母缺乏敬畏並與之疏遠, 即出現所謂的“戀母”或“戀父”心理狀態。

隨著年齡的增長, 這樣的孩子還會發展出一系列問題, 譬如只結交異性朋友而難以融入同性的圈子, 甚至還可能會發展成同性戀。

因此, 想要男孩順利成長為男孩、女孩順利成長為女孩, 那麼分房睡無疑就是最直接明確地告訴孩子:我愛你, 但你的爸爸(媽媽)才是我最重要的伴侶。

孩子會通過分房睡這件事明白, 儘管異性父母如此愛他, 但強大的同性父母才是異性父母最好的伴侶, 而他不過是個孩子。

也只有這樣, 孩子才會更加順利地渡過“俄狄浦斯”情結, 從而安心地做回孩子, 享受強大的父母給他們的愛。

03

明白了與孩子分房睡的必要性後,

很多父母或許就要下定決心與孩子分房睡了。

但, 決心不是狠心。 不要一旦開始分房睡, 就對孩子的眼淚和求助, 統統視而不見。

曾經有位寶媽, 為了訓練孩子的獨立性, 2歲時突然決定與孩子分房睡。 分房睡的第一晚, 孩子大哭大鬧, 但寶媽的房門始終緊閉。

後來, 孩子雖習慣了分房睡, 但出現嚴重的“戀物”心理——去到任何地方都會抱著自己睡覺用的小毛毯, 上學也不例外。 一旦毛毯被拿走, 孩子就會大哭大鬧。

所以, 嬌媽在此提醒實施分房睡的父母, 倘若孩子出現強烈的排斥情緒, 不停地哭鬧求助, 那說明孩子並沒有做好分房睡的準備, 父母千萬不要勉強。

對於排斥情緒不明顯的孩子, 也應該以循序漸進為原則, 即:孩子與爸媽在一張床上睡(斷奶前)——孩子與爸媽同房不同床睡(斷奶後)——孩子獨立睡一個房間(3-9歲)。

等孩子適應了分床睡以後,便可以開始分房睡了。以下是嬌媽整理關於分房睡可能會遇到的問題及相關建議,希望能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

分房睡前期你可能會遇到的問題:

1.孩子怕黑;

2.孩子恐懼獨自入睡;

2.孩子誤以為爸爸媽媽不再愛他了。

解決方法:

1.日常生活中,多向孩子解釋獨立睡覺是一個人成熟、長大、勇敢的象徵,給孩子做好心理預設。

2.在臥室放一盞小檯燈,幫助孩子驅趕對黑暗的恐懼,等孩子逐漸適應獨立睡眠再關閉小檯燈。

分房睡中期你可能會遇到的問題:

1.孩子半夜哭鬧或起床要求睡到父母房間;

2.孩子蹬被子或其他自理能力不夠;

2.孩子缺乏安全感。

解決方法:

1.適當地半夜“查房”,解決孩子蹬被子的問題(也可以考慮睡袋哦)

2.分房睡的前兩周,父母一方可陪孩子入睡,緩解孩子半夜哭鬧的現象。

3.家長房間不要鎖門,孩子若半夜因噩夢等原因驚醒,可允許與父母同睡。

4.讓孩子學會睡前三件事:刷牙-洗臉-上廁所。順序可以更改,但儘量固定,培養孩子睡前秩序感。

5.堅持睡前給孩子一個晚安吻,一個小小的細節,或許就能滿足孩子對安全感的大大需求。

另外,對於特別依賴父母、不接受分房睡的孩子,可以選擇子母床(上下床),先和孩子在一起睡下鋪,然後再分鋪睡(上下鋪如何分配,家長可根據實際情況來),孩子適應單獨睡以後,家長再從房間撤出來,整個過程可以給孩子一個月或兩個月適應。

分房睡的後期你可能會遇到的問題:

孩子會出現反復,可能會有幾天突然鬧著要回到爸爸媽媽的床上睡覺。

解決方法:

1.允許孩子回到父母床上睡,不是倒退的行為,不要強迫孩子回到自己的房間。

2.可以每個月一兩次主動陪孩子睡。“媽媽今天晚上到你房間睡好嗎?我們可以說很多悄悄話,一起看繪本。”情感上的滿足能讓孩子更好地實現獨立,孩子反反復複的情況也會大大減少。

嬌媽小結:

武志紅曾說,分離和愛,是我們生命中永恆的主題,也是最重要的主題。

因為分離和愛同等重要,它們一起作用,讓一個人成長,讓一個人成為他自己。

與孩子分房睡,是父母與孩子之間終將經歷的一次小分離。

在孩子還未準備好分離的時候,我們只需給TA滿滿的愛和大大的擁抱,並快樂地享受那段美好的親密時光就好。

在孩子決定分離時,我們能果斷地放手,讓孩子自由的飛翔,去追尋自己的天空。

或許,這才是愛與分離的最美融合。

注:所有圖片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繫。

“孩子的閱讀習慣,要從小培養”

悅商城

為孩子挑選一本好書,為你搜羅育兒好物

長按掃碼,領超值優惠禮包

即:孩子與爸媽在一張床上睡(斷奶前)——孩子與爸媽同房不同床睡(斷奶後)——孩子獨立睡一個房間(3-9歲)。

等孩子適應了分床睡以後,便可以開始分房睡了。以下是嬌媽整理關於分房睡可能會遇到的問題及相關建議,希望能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

分房睡前期你可能會遇到的問題:

1.孩子怕黑;

2.孩子恐懼獨自入睡;

2.孩子誤以為爸爸媽媽不再愛他了。

解決方法:

1.日常生活中,多向孩子解釋獨立睡覺是一個人成熟、長大、勇敢的象徵,給孩子做好心理預設。

2.在臥室放一盞小檯燈,幫助孩子驅趕對黑暗的恐懼,等孩子逐漸適應獨立睡眠再關閉小檯燈。

分房睡中期你可能會遇到的問題:

1.孩子半夜哭鬧或起床要求睡到父母房間;

2.孩子蹬被子或其他自理能力不夠;

2.孩子缺乏安全感。

解決方法:

1.適當地半夜“查房”,解決孩子蹬被子的問題(也可以考慮睡袋哦)

2.分房睡的前兩周,父母一方可陪孩子入睡,緩解孩子半夜哭鬧的現象。

3.家長房間不要鎖門,孩子若半夜因噩夢等原因驚醒,可允許與父母同睡。

4.讓孩子學會睡前三件事:刷牙-洗臉-上廁所。順序可以更改,但儘量固定,培養孩子睡前秩序感。

5.堅持睡前給孩子一個晚安吻,一個小小的細節,或許就能滿足孩子對安全感的大大需求。

另外,對於特別依賴父母、不接受分房睡的孩子,可以選擇子母床(上下床),先和孩子在一起睡下鋪,然後再分鋪睡(上下鋪如何分配,家長可根據實際情況來),孩子適應單獨睡以後,家長再從房間撤出來,整個過程可以給孩子一個月或兩個月適應。

分房睡的後期你可能會遇到的問題:

孩子會出現反復,可能會有幾天突然鬧著要回到爸爸媽媽的床上睡覺。

解決方法:

1.允許孩子回到父母床上睡,不是倒退的行為,不要強迫孩子回到自己的房間。

2.可以每個月一兩次主動陪孩子睡。“媽媽今天晚上到你房間睡好嗎?我們可以說很多悄悄話,一起看繪本。”情感上的滿足能讓孩子更好地實現獨立,孩子反反復複的情況也會大大減少。

嬌媽小結:

武志紅曾說,分離和愛,是我們生命中永恆的主題,也是最重要的主題。

因為分離和愛同等重要,它們一起作用,讓一個人成長,讓一個人成為他自己。

與孩子分房睡,是父母與孩子之間終將經歷的一次小分離。

在孩子還未準備好分離的時候,我們只需給TA滿滿的愛和大大的擁抱,並快樂地享受那段美好的親密時光就好。

在孩子決定分離時,我們能果斷地放手,讓孩子自由的飛翔,去追尋自己的天空。

或許,這才是愛與分離的最美融合。

注:所有圖片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繫。

“孩子的閱讀習慣,要從小培養”

悅商城

為孩子挑選一本好書,為你搜羅育兒好物

長按掃碼,領超值優惠禮包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