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盤點中國歷史上被兒子殺死的十位帝王

皇帝是中國帝制時期最高統治者的稱號, 古人所說的“皇帝”, 意指天地, 而“皇帝”一詞則是告訴人們, 天地是萬物之主。 中國最早所謂的“皇帝”,

是對“三皇五帝”的統稱, 其後秦始皇統一中國, 自認為“德兼三皇, 功蓋五帝”, 將“皇”“帝”這兩個人間最高的稱呼結合起來, 作為自己的稱號, 從此天子稱為皇帝。 在享有最高的權力和榮譽, 統禦萬民的同時, 帝王也成為一種高危職業, 為了爭奪至尊的寶座, 一幕幕禍起蕭牆、手足相殘的悲劇也在歷史的長河之中輪番上演。 今天我們就來盤點中國歷史上被兒子殺死的十位帝王。

一, 周幽王 姬姓, 名宮湦, 周宣王姬靜之子, 母薑後, 西周第十二任君主, 前782年―前771年在位。 前782年, 周宣王去世, 姬宮湦繼位, 是為周幽王。 周幽王在位時貪婪腐敗, 不問政事, 任用奸佞, 沉湎酒色。 甚至為了博寵妃褒姒一笑, 策劃了“烽火戲諸侯”的鬧劇。 幽王還廢黜王后申後和太子姬宜臼, 改立褒姒為王后, 褒姒之子伯服為太子。 不甘心的宜臼請外公申侯為自己奪回王位。 申侯遂聯合繒國、犬戎攻打周幽王。 最終西周都城鎬京被攻破, 幽王在驪山下被殺死。

二、楚成王 羋姓, 熊氏, 名惲, 春秋時期楚國國君, 西元前671年―西元前626年在位。 西元前672年, 弑殺其兄楚堵敖奪位。 楚成王即位後, 佈施恩德, 與諸侯修好結盟, 向周天子進貢以鞏固王位, 鎮壓夷越各族, 大力開拓疆域, 先後滅亡弦、黃、英、夔等國。 西元前638年, 在泓之戰中戰敗宋襄公, 稱雄中原。 西元前626年, 楚成王遭太子商臣(楚穆王)和潘崇逼迫自殺,

諡號成王。

三、趙武靈王 嬴姓, 趙氏, 名雍, 趙肅侯之子, 戰國中後期趙國君主, 趙武靈王即位時, 推行“胡服騎射”政策, 改革軍事裝備和作戰方法, 趙國因而得以強盛。 趙雍率將士攻擊匈奴, 吞併中山國, 使趙國國力日益強盛。 但其晚年在處理繼承人的問題上出現了問題,

在趙惠文王發動的“沙丘宮變”中被圍困並活活餓死于沙丘宮中。

四、北魏道武帝拓跋珪 鮮卑族, 北魏開國皇帝, 386年—409年在位。 拓跋珪即位初年, 積極擴張疆土, 勵精圖治, 稱雄華北。 晚年則好酒色, 剛愎自用, 濫殺大臣。 最終導致在北魏天賜六年(409年)的宮廷政變中被兒子拓跋紹刺殺,終年三十九歲,在位二十四年。

五、宋文帝劉義隆 南北朝時期劉宋王朝的第三位皇帝,424年-453年在位,在位三十年,年號“元嘉”。他在位期間,多行善政,百姓得以休養生息,社會穩定發展,經濟文化日趨繁榮,使南朝國力達到鼎盛,史稱元嘉之治。元嘉三十年(453年),劉義隆被太子劉劭弑殺,時年四十七歲,諡號文皇帝,廟號太祖。

六、隋文帝楊堅 隋朝開國皇帝,大定元年(581年),楊堅受北周靜帝禪讓為帝,改元開皇,建立隋朝。楊堅在位期間,軍事上攻滅陳國,成功地統一了分裂數百年的中國,擊破突厥,被尊為“聖人可汗”;內政方面,開創先進的選官制度,發展文化經濟,使得中國成為盛世之國。仁壽四年(604年)夏,病中的楊堅被兒子楊廣弑殺於大寶殿,在位23年,終年64歲,廟號高祖,諡號文皇帝。

七、 唐順宗李誦 唐德宗李適長子,唐朝第十位皇帝。779年立為太子,805年,唐德宗駕崩,太子李誦繼位,是為唐順宗。同年八月,禪位給太子李純,自稱太上皇。這是一個短命的皇帝,在位僅八個月,為宦官俱文珍所迫退位,傳位給太子李純,自稱太上皇。順宗讓位之後便失去了人身自由,憲宗不許百官前去朝見。元和元年(806年)正月十八日,憲宗對外宣佈順宗病重,一天后順宗就駕崩了。當時的文人(劉禹錫、柳宗元等)在詩文中就有影射,指稱順宗並非病故,而是遇害而死,許多學者也認為順宗是被憲宗和宦官們害死的。

八、後樑太祖朱溫 907年—912年在位,五代時期梁朝第一位皇帝。天祐四年(907年),朱溫通過禪讓的形式奪取了唐哀帝的帝位,代唐稱帝,建國號梁,史稱“後樑”。朱溫稱帝后,荒淫濫殺,沉湎酒色,朱溫諸子常年在外統兵,朱溫更是常常召自己的兒媳們入宮,與之私通,其所作所為令人髮指。乾化二年(912年),朱溫因繼立問題,被親子朱友珪弑殺,在位六年,卒年61歲。上諡號神武元聖孝皇帝,廟號太祖。

九、閩太宗王延鈞 五代十國時期閩國君主。天成二年(927年),王延鈞殺兄王延翰自立。後唐長興四年(933年),王延鈞稱帝,改年號為龍啟,國號“大閩”。閩國永和元年(935年),被其子王繼鵬所殺害。死後諡號為惠皇帝,廟號太宗,在位八年,稱帝兩年。

十、西夏景宗李元昊 黨項族,西夏開國皇帝。天授禮法延祚元年(1038年),李元昊稱帝,建國號大夏(史稱西夏),定都興慶府(今寧夏銀川)。在此後的三川口、好水川之戰等四大戰役中,西夏殲滅宋軍西北精銳數萬人。 並在河曲之戰中擊敗御駕親征的遼興宗,奠定了宋、遼、夏三分天下的格局。但元昊生性暴戾,多猜疑,好殺虐。繼位後為了排除異己,防止外戚篡權,實行“峻誅殺”政策,國中大族被誅滅殆盡,連其母后衛慕氏也被他用藥酒毒死,並盡誅衛慕氏族人。天授禮法延祚十一年(1048年),被元昊奪去妻子的太子甯令哥闖入宮中,用刀削掉了元昊的鼻子,元昊流血不止而死。諡號武烈皇帝,廟號景宗。

最終導致在北魏天賜六年(409年)的宮廷政變中被兒子拓跋紹刺殺,終年三十九歲,在位二十四年。

五、宋文帝劉義隆 南北朝時期劉宋王朝的第三位皇帝,424年-453年在位,在位三十年,年號“元嘉”。他在位期間,多行善政,百姓得以休養生息,社會穩定發展,經濟文化日趨繁榮,使南朝國力達到鼎盛,史稱元嘉之治。元嘉三十年(453年),劉義隆被太子劉劭弑殺,時年四十七歲,諡號文皇帝,廟號太祖。

六、隋文帝楊堅 隋朝開國皇帝,大定元年(581年),楊堅受北周靜帝禪讓為帝,改元開皇,建立隋朝。楊堅在位期間,軍事上攻滅陳國,成功地統一了分裂數百年的中國,擊破突厥,被尊為“聖人可汗”;內政方面,開創先進的選官制度,發展文化經濟,使得中國成為盛世之國。仁壽四年(604年)夏,病中的楊堅被兒子楊廣弑殺於大寶殿,在位23年,終年64歲,廟號高祖,諡號文皇帝。

七、 唐順宗李誦 唐德宗李適長子,唐朝第十位皇帝。779年立為太子,805年,唐德宗駕崩,太子李誦繼位,是為唐順宗。同年八月,禪位給太子李純,自稱太上皇。這是一個短命的皇帝,在位僅八個月,為宦官俱文珍所迫退位,傳位給太子李純,自稱太上皇。順宗讓位之後便失去了人身自由,憲宗不許百官前去朝見。元和元年(806年)正月十八日,憲宗對外宣佈順宗病重,一天后順宗就駕崩了。當時的文人(劉禹錫、柳宗元等)在詩文中就有影射,指稱順宗並非病故,而是遇害而死,許多學者也認為順宗是被憲宗和宦官們害死的。

八、後樑太祖朱溫 907年—912年在位,五代時期梁朝第一位皇帝。天祐四年(907年),朱溫通過禪讓的形式奪取了唐哀帝的帝位,代唐稱帝,建國號梁,史稱“後樑”。朱溫稱帝后,荒淫濫殺,沉湎酒色,朱溫諸子常年在外統兵,朱溫更是常常召自己的兒媳們入宮,與之私通,其所作所為令人髮指。乾化二年(912年),朱溫因繼立問題,被親子朱友珪弑殺,在位六年,卒年61歲。上諡號神武元聖孝皇帝,廟號太祖。

九、閩太宗王延鈞 五代十國時期閩國君主。天成二年(927年),王延鈞殺兄王延翰自立。後唐長興四年(933年),王延鈞稱帝,改年號為龍啟,國號“大閩”。閩國永和元年(935年),被其子王繼鵬所殺害。死後諡號為惠皇帝,廟號太宗,在位八年,稱帝兩年。

十、西夏景宗李元昊 黨項族,西夏開國皇帝。天授禮法延祚元年(1038年),李元昊稱帝,建國號大夏(史稱西夏),定都興慶府(今寧夏銀川)。在此後的三川口、好水川之戰等四大戰役中,西夏殲滅宋軍西北精銳數萬人。 並在河曲之戰中擊敗御駕親征的遼興宗,奠定了宋、遼、夏三分天下的格局。但元昊生性暴戾,多猜疑,好殺虐。繼位後為了排除異己,防止外戚篡權,實行“峻誅殺”政策,國中大族被誅滅殆盡,連其母后衛慕氏也被他用藥酒毒死,並盡誅衛慕氏族人。天授禮法延祚十一年(1048年),被元昊奪去妻子的太子甯令哥闖入宮中,用刀削掉了元昊的鼻子,元昊流血不止而死。諡號武烈皇帝,廟號景宗。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