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蒙恬指揮的秦軍戰鬥力有多強?一戰打得匈奴幾十年不敢南下!

1、匈奴趁火打劫

戰國末年是中國歷史上相當混亂的時期,各諸侯國整天打來打去,“內鬥”不斷,給了外敵趁火打劫的機會。

這個外敵就是匈奴。

那時的匈奴已經進入奴隸制社會, 力量逐漸強大。 這個長期活動于南達陰山、北至貝加爾湖之間的強大遊牧民族, 不斷南下, 佔領了河套地區(今天的內蒙古和寧夏、陝西部分地區)。 與匈奴接壤的秦國趙國和燕國北部邊境, 便成了匈奴經常襲掠的對象, 搞得忙於打仗、無暇北顧的秦趙燕三國苦不堪言。

秦始皇統一六國後, 匈奴對北部邊境的襲擾、掠奪非但沒有停止, 還有變本加厲之勢。 而早在秦統一中原的過程中, 他們就趁機渡過黃河, 佔領了河套以南的大片土地, 對秦國都城咸陽形成了直接威脅。

這頭虎視眈眈的巨獸, 成了秦始皇的噩夢, 也成了他的心腹大患, 一日不除, 寢食難安。

這個艱巨的任務, 歷史性地落到了被後人稱為“中華第一勇士”的蒙恬身上。

蒙恬(約西元前259年—西元前210年)

在命令蒙恬北征匈奴之前, 秦始皇就進行了長期準備:一是令蒙恬率兵駐守上郡(郡治膚施, 今陝西榆林東南), 守護咸陽的安全。 接受任務後, 蒙恬長達十多年的守邊生涯開始了。 在此期間, 他對北部的山川地形做了深入細緻的瞭解, 做好了反擊匈奴的準備。

統一六國的當年, 秦始皇就下令在全國修築“高速公路”(馳道), 以方便、快捷地運輸包括糧食在內的軍需物資。

馳道

當時修築的第一條“高速公路”, 是通往北地(郡治義渠, 今甘肅寧縣西北)和隴西(郡治狄道, 今甘肅臨洮)的馳道。 這條“高速公路”修通後, 秦始皇第一時間沿此道至北地、隴西視察防務工作, 足見其對北部邊境安全的重視。

除此而外, 秦始皇還在今山東黃縣東、山東福山、山東膠南設置了三大糧倉, 保障戰時的糧食供應。

2、制定作戰計畫

蒙恬, 姬姓, 蒙氏, 名恬。 漢族, 祖籍齊國(今山東省蒙陰縣), 出身于名將世家, 他的祖父蒙驁和父親蒙武, 都是秦國的名將。 其祖父蒙驁曾創下一口氣攻取37座城池的輝煌戰績, 父親為獄官, 負責掌管有關檔和獄訟檔案。

蒙恬之弟蒙毅也是一個非凡人物, 官至上卿,是秦始皇的得力助手。

接到任務後,蒙恬制定了如下作戰計畫:

一,擊破侵入隴西河套地區以及原趙國邊境的匈奴軍隊,將其驅至賀蘭山脈及狼山山脈以西,以及原趙國所建長城以北。

具體實施方案:以主力從上郡(今陝西省綏德縣)進入河套以北,再以一部分兵力從北地郡(今甘肅慶陽市)出蕭關(秦代蕭關遺址位於甘肅慶陽環縣城北),直插河套以南,殲滅河套地區的匈奴軍隊。

二,殲滅河套地區之敵後,再分兵兩支,主力由河套西北渡黃河,進攻高闕(今內蒙古五原縣)與狼山山脈,另一支由河套西南渡黃河,攻佔賀蘭山脈高地,策應主力。

西元前215年,蒙恬率領30萬大軍從上郡出發,開始了討伐匈奴的征程。

戰役第一階段的戰果有點令人“失望”,因為進展太過順利,當蒙恬率領主力從陝西榆次進入河套北部,另一路通過蕭關進入河套南部後,兩支軍隊一路上都未遇到比較大的抵抗,他們攻擊的,基本上都是匈奴一些散落的部落。那些部落兵力十分有限,和秦軍相比,戰鬥力更是差了幾個級別。

秦軍所到之處,宛若秋風掃落葉,當年冬就肅清了河套地區的匈奴部落。

3、匈奴遭沉重打擊

輕鬆奪回河套南部地區的蒙恬明白,匈奴人必定不會甘心失敗,將來定會捲土重來,因為河套南部對匈奴人十分重要,是其休養生息之地,是他們關鍵的一個冬季牧場,相當於吃飯的傢伙,奪回這個吃飯的傢伙,註定是其必然選擇。

蒙恬卻不想給他們機會,他決定先下手為強。

第二年春季,蒙恬率領主力部隊渡過黃河,發動了第二階段戰役。

秦軍雖然是步兵,但依仗其嚴密的軍事組織,精良的遠端武器和堅固的鎧甲,以驚人的速度向前推進,很快殺入陰山和賀蘭山高地,尋找匈奴主力。

頭曼單于(?—前209年)

那時的匈奴老大名叫頭曼單于,也是匈奴的第一個單于(《 史記·匈奴列傳》:當是之時,東胡強而月氏盛,匈奴單于曰頭曼)。

頭曼統治時期,匈奴地盤狹小,西有強盛的東胡和月氏,東有更加強大的秦王朝,被夾在中間的匈奴相當難受,急需拓展生存空間。

雖然當時頭曼單于正集結兵力準備南下,卻對“從天而降”的秦朝大軍一無所知,措手不及的匈奴兵只得倉促應戰。

激烈的戰鬥在寧夏和內蒙古地區的黃河上游展開。

秦軍雖然是步兵,但在數量和兵種上佔有絕對優勢,而且他們使用的武器,是當時最先進的武器。

這種武器就是弩,發射起來密集如雨,而匈奴不但沒有這種武器,估計連什麼是弩都沒聽說過。當裝載著這種先進武器的重裝戰車像坦克一樣沖入敵陣,再強大的血肉之軀也難以抵擋。

戰鬥首先由弩兵開始。他們站在體型高大的重裝戰車上,排成三排,一排發射,一排搭箭,一排上弦。匈奴的騎兵雖快,瞬間就能沖到面前,但弩兵們的速度更快,基本上每兩秒就能發射一箭。

這是一個驚人的數字!按這個速度計算,5000名弩手便可在一分鐘之內發射50000支箭,在這樣的箭雨面前,匈奴騎兵再厲害也是血肉之軀,第一輪攻擊尚未結束,其損失就高達三成,其餘的見勢不妙,紛紛落荒而逃。

弩兵的任務完成了,該輪到騎弩兵了。他們的任務是追擊潰逃的匈奴兵。

匈奴騎兵的騎術雖然高超,但與養馬起家的秦人相比並無多大優勢;匈奴兵使用的武器也不賴,是可以射下大雕的弓箭,但這種被秦軍淘汰了的武器,秦軍根本沒放在眼裡,因為在他們射程更遠、命中率更高的連弩面前,它們就是個渣渣。

何況,面對秦軍騎弩兵排山倒海般的追擊,匈奴兵只顧逃命,哪裡顧得上還手!

經此一戰,匈奴遭到沉重打擊,被迫退出陰山和賀蘭山高地,北撤700餘裡,再也不敢到陰山以南放牧(漢代賈誼:不敢南下而牧馬),此後幾十年都不敢再來犯秦。哪怕後來中原再次大亂,匈奴也不敢深入漢境搗亂,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啊。

此戰的勝利,對秦王朝的意義非常重大。沒有此勝,就沒有之後在河南地區設置的九原郡(含三十四縣),更沒有這個今後抗擊匈奴的後方基地。

收復河南之戰,也是蒙恬一生中最大的戰績。

鳳梨君:蒙恬不死,或許秦帝國也不會那麼快滅亡了。

官至上卿,是秦始皇的得力助手。

接到任務後,蒙恬制定了如下作戰計畫:

一,擊破侵入隴西河套地區以及原趙國邊境的匈奴軍隊,將其驅至賀蘭山脈及狼山山脈以西,以及原趙國所建長城以北。

具體實施方案:以主力從上郡(今陝西省綏德縣)進入河套以北,再以一部分兵力從北地郡(今甘肅慶陽市)出蕭關(秦代蕭關遺址位於甘肅慶陽環縣城北),直插河套以南,殲滅河套地區的匈奴軍隊。

二,殲滅河套地區之敵後,再分兵兩支,主力由河套西北渡黃河,進攻高闕(今內蒙古五原縣)與狼山山脈,另一支由河套西南渡黃河,攻佔賀蘭山脈高地,策應主力。

西元前215年,蒙恬率領30萬大軍從上郡出發,開始了討伐匈奴的征程。

戰役第一階段的戰果有點令人“失望”,因為進展太過順利,當蒙恬率領主力從陝西榆次進入河套北部,另一路通過蕭關進入河套南部後,兩支軍隊一路上都未遇到比較大的抵抗,他們攻擊的,基本上都是匈奴一些散落的部落。那些部落兵力十分有限,和秦軍相比,戰鬥力更是差了幾個級別。

秦軍所到之處,宛若秋風掃落葉,當年冬就肅清了河套地區的匈奴部落。

3、匈奴遭沉重打擊

輕鬆奪回河套南部地區的蒙恬明白,匈奴人必定不會甘心失敗,將來定會捲土重來,因為河套南部對匈奴人十分重要,是其休養生息之地,是他們關鍵的一個冬季牧場,相當於吃飯的傢伙,奪回這個吃飯的傢伙,註定是其必然選擇。

蒙恬卻不想給他們機會,他決定先下手為強。

第二年春季,蒙恬率領主力部隊渡過黃河,發動了第二階段戰役。

秦軍雖然是步兵,但依仗其嚴密的軍事組織,精良的遠端武器和堅固的鎧甲,以驚人的速度向前推進,很快殺入陰山和賀蘭山高地,尋找匈奴主力。

頭曼單于(?—前209年)

那時的匈奴老大名叫頭曼單于,也是匈奴的第一個單于(《 史記·匈奴列傳》:當是之時,東胡強而月氏盛,匈奴單于曰頭曼)。

頭曼統治時期,匈奴地盤狹小,西有強盛的東胡和月氏,東有更加強大的秦王朝,被夾在中間的匈奴相當難受,急需拓展生存空間。

雖然當時頭曼單于正集結兵力準備南下,卻對“從天而降”的秦朝大軍一無所知,措手不及的匈奴兵只得倉促應戰。

激烈的戰鬥在寧夏和內蒙古地區的黃河上游展開。

秦軍雖然是步兵,但在數量和兵種上佔有絕對優勢,而且他們使用的武器,是當時最先進的武器。

這種武器就是弩,發射起來密集如雨,而匈奴不但沒有這種武器,估計連什麼是弩都沒聽說過。當裝載著這種先進武器的重裝戰車像坦克一樣沖入敵陣,再強大的血肉之軀也難以抵擋。

戰鬥首先由弩兵開始。他們站在體型高大的重裝戰車上,排成三排,一排發射,一排搭箭,一排上弦。匈奴的騎兵雖快,瞬間就能沖到面前,但弩兵們的速度更快,基本上每兩秒就能發射一箭。

這是一個驚人的數字!按這個速度計算,5000名弩手便可在一分鐘之內發射50000支箭,在這樣的箭雨面前,匈奴騎兵再厲害也是血肉之軀,第一輪攻擊尚未結束,其損失就高達三成,其餘的見勢不妙,紛紛落荒而逃。

弩兵的任務完成了,該輪到騎弩兵了。他們的任務是追擊潰逃的匈奴兵。

匈奴騎兵的騎術雖然高超,但與養馬起家的秦人相比並無多大優勢;匈奴兵使用的武器也不賴,是可以射下大雕的弓箭,但這種被秦軍淘汰了的武器,秦軍根本沒放在眼裡,因為在他們射程更遠、命中率更高的連弩面前,它們就是個渣渣。

何況,面對秦軍騎弩兵排山倒海般的追擊,匈奴兵只顧逃命,哪裡顧得上還手!

經此一戰,匈奴遭到沉重打擊,被迫退出陰山和賀蘭山高地,北撤700餘裡,再也不敢到陰山以南放牧(漢代賈誼:不敢南下而牧馬),此後幾十年都不敢再來犯秦。哪怕後來中原再次大亂,匈奴也不敢深入漢境搗亂,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啊。

此戰的勝利,對秦王朝的意義非常重大。沒有此勝,就沒有之後在河南地區設置的九原郡(含三十四縣),更沒有這個今後抗擊匈奴的後方基地。

收復河南之戰,也是蒙恬一生中最大的戰績。

鳳梨君:蒙恬不死,或許秦帝國也不會那麼快滅亡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