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此人是明末抗清大將,甯死不降,清兵見了下跪痛哭,連乾隆賜諡號

在明末清初的歷史潮流之中, 湧現出了一大批愛國將領, 如袁崇煥、戚繼光等, 他們都為明朝浴血奮戰, 譜寫了一首首可悲可泣的壯麗詩篇。

在這一時期, 也有一個人一直堅持在抗清的前線, 但死後卻得到了乾隆的敬重, 並且一些清朝的士兵在見到他的遺體之後, 竟然主動下跪, 此人就是張國維。 既然不是降將, 那為何會有如此的優待?

張國維跟大多數的讀書人一樣, 理想都是能夠踏入仕途,

為國出力, 所以在天啟元年的時候, 張國維參加了鄉試, 結果成績還不錯, 於是第二年便去京城會試, 得了二甲進士。 中了進士, 張國維便去拜訪閑賦在家的前兵部尚書, 結果從早上一直等到中午, 兵部尚書就是不出來接見。 張國維於是便一直等到了晚上, 兵部尚書這才出來對張國維說, 通過觀察, 發現張國維遇事能夠不急不躁, 還有堅持, 所以將來必成大器。

到了崇禎七年的時候, 張國維被任命為包括南京、蘇州在內的十府巡撫, 這時候的大明朝已經風雨飄搖, 危在旦夕, 為了穩定後方的漕運物資供應, 張國維一到蘇州就開始不知疲倦的巡視各個河道, 知道田地都要靠便捷的水利才能有所收成, 所以蘇州的百姓時常能見到張國維一個人在河流的兩側比比畫畫。

張國維在蘇州的六年時間, 也是蘇州農業大豐收的六年時間, 而當時的山東各地卻遭受了大面積的旱災, 許多百姓都流離失所, 大米的價格更是瘋漲個不停。 張國維在瞭解到這些情況後, 迅速在蘇州收集起糧食通過漕運運往山東, 然後組建了大量的粥長, 運來救濟災民。 張國維的這一措施, 拯救了上百萬的山東百姓。

正是由於張國維的出色表現, 所以很快受到了崇禎皇帝的關注, 在崇禎十七年的時候, 張國維官升兵部尚書一職, 但是不久之後, 遠在蘇州的張國維就聽到了京城被破, 崇禎皇帝自盡的消息。 面對如此危難, 張國維沒有率兵投降, 而是繼續選擇奮戰, 並請魯王監國, 自己則帶兵堅守錢塘江一帶。

本來張國維還想效仿駱賓王寫《討武氏檄》那樣,發動全國的力量去抵抗清兵的入侵,但是由於前線作戰不利,張國維只能退守到東陽一帶,在陷坑嶺拼死頑抗。在1646年5月的時候,張國維知道此時頑抗已經毫無希望可言,所以便準備以身殉國,於是便請東陽的縣令來交代後事,並告訴縣令自己死後,一定要把自己的屍體放在內堂,讓清兵見到,這樣一來東陽的百姓或許能夠免於屠戮,說完便從容赴死。

縣令忍住悲痛將張國維的屍體放在了內堂,等清軍攻進了東陽,見到張國維的屍體之後,很多人都叩頭下跪。原來這些清軍的人中有很多都是山東的百姓,之前山東遭受大難,正是靠著張國維的救濟這才躲過了一劫,所以清軍此刻見到恩人,紛紛忍不住參拜跪謝。而東陽城也像張國維說的那樣,沒有被屠城。而到了乾隆在位的時候,乾隆在聽說了張國維的事蹟之後,對其更是敬重不已,還特意親自賜張國維“忠敏”的諡號。“忠”是鞠躬盡瘁、至死不渝,“敏”是見義勇為、殺身成仁。

本文所有資料均來自《清史稿》、《明史》等記載,同時無任何影射、不涉及任何政治。

本來張國維還想效仿駱賓王寫《討武氏檄》那樣,發動全國的力量去抵抗清兵的入侵,但是由於前線作戰不利,張國維只能退守到東陽一帶,在陷坑嶺拼死頑抗。在1646年5月的時候,張國維知道此時頑抗已經毫無希望可言,所以便準備以身殉國,於是便請東陽的縣令來交代後事,並告訴縣令自己死後,一定要把自己的屍體放在內堂,讓清兵見到,這樣一來東陽的百姓或許能夠免於屠戮,說完便從容赴死。

縣令忍住悲痛將張國維的屍體放在了內堂,等清軍攻進了東陽,見到張國維的屍體之後,很多人都叩頭下跪。原來這些清軍的人中有很多都是山東的百姓,之前山東遭受大難,正是靠著張國維的救濟這才躲過了一劫,所以清軍此刻見到恩人,紛紛忍不住參拜跪謝。而東陽城也像張國維說的那樣,沒有被屠城。而到了乾隆在位的時候,乾隆在聽說了張國維的事蹟之後,對其更是敬重不已,還特意親自賜張國維“忠敏”的諡號。“忠”是鞠躬盡瘁、至死不渝,“敏”是見義勇為、殺身成仁。

本文所有資料均來自《清史稿》、《明史》等記載,同時無任何影射、不涉及任何政治。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