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為什麼秦國名將蒙恬明知詔書有假,但依然選擇自殺而不是起兵造反

每當我們談論春秋戰國名將時, 蒙恬總是其中不可缺少的一位。 他不僅助始皇橫掃六國統一神州大地, 更率軍北上抗擊匈奴使匈奴不敢南下而牧馬, 他主導修建萬里長城不僅在之後的幾千年來保護著華夏兒女, 到現代更是成為中華的明信片。 但我們都知道其實蒙恬的結局並不是很完美, 那麼為什麼蒙恬在明知詔書有假的情況下, 依然選擇自殺而不是起兵造反?

蒙恬家世顯赫, 一直是秦國的功勳世家, 整個家族從他的祖父蒙驁時開始效忠秦朝。 蒙驁是一位驍勇善戰的將軍, 他曾率秦軍大敗韓、趙、魏等國, 為秦國立下了赫赫戰功。 等到蒙恬這一代, 蒙氏出現了兩位人傑, 蒙恬和弟弟蒙毅。 當時始皇十分信任蒙氏兄弟, 蒙恬一直鎮守北方, 手握三十萬重兵, 而弟弟蒙毅則為朝廷重臣。

當時蒙恬的弟弟蒙毅與中車府令趙高不和, 趙高一直心存怨恨, 而之後始皇帝的病逝讓他看到了報仇的機會。 於是趙高與李斯密謀, 假傳詔書, 立胡亥為太子繼承皇位, 賜死公子扶蘇和蒙恬。 扶蘇接到詔書後立即自殺, 而蒙恬卻被使者關押咸陽大牢。

此時的蒙恬其實心裡明白, 即便秦始皇駕崩, 但絕不會下達這樣的命令。 但此時木已成舟, 扶蘇以死, 一切都成定論。 所以在接到胡亥聖旨後沒有想到起兵造反, 一方面是出自軍武世家的蒙恬深受忠君愛國思想影響, 另一方面也是自感深受始皇帝的信任, 卻沒能保護好公子扶蘇, 有愧於先帝, 故寧願自殺也不願造反。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