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秦國名將司馬錯簡介,他和司馬遷是什麼關係?

司馬錯是個神人, 他擁有著縱橫家的頭腦, 能夠在朝堂上舌戰張儀, 讓張儀這個擅長爭辯的人才都啞口無言。 而他又是一個能夠帶兵打戰的神勇將軍, 不管在政治領域還是在軍事領域, 司馬錯都是一個難得的人才。

只不過, 可能司馬錯出生得不是時候, 春秋時期是個喜歡縱橫的年代, 大家都把目光聚焦在縱橫家的身上, 對司馬錯這樣不擅長縱橫的人才並不是很重視, 畢竟張儀這樣的人才曾經靠著自己的一張嘴, 貫穿了整個秦國的歷史。

司馬錯 劇照

司馬錯, 生卒年不詳, 夏陽(今陝西韓城)人, 史學家司馬遷八世祖, 戰國時期秦國著名將領, 曆仕秦惠文王、秦武王、秦昭襄王三朝。 司馬錯, 他是秦國的三大幹將之一。

司馬錯在史書上的記載並不多, 他是個被歷史掩蓋的人物, 他與張儀、白起共處於一個時代, 對於一個看重縱橫的時代來說, 他是個容易被忽略的人,

白起號稱“人屠”, 長平之戰坑殺降卒四十萬, 號稱秦國的千古第一戰神, 一生未有敗績;而張儀是舌戰群儒, 將孟子說得當場吐血身亡的縱橫大家, 司馬錯在這兩個人的面前稍微顯得有點遜色, 縱觀他的一生就是最主要的就是滅蜀之戰和攻楚之戰, 而這兩次戰爭在當時都不被人所重視, 司馬錯的偉大在許多年後才體現出來。

司馬錯算不算是一個偉大的軍事家, 答案是肯定的。 當初, 在秦國南方偏遠腹地, 有兩個小國家, 就是巴國和蜀國, 這兩個國家有一次便相互攻打起來了, 司馬錯認為時機到了, 這是秦國攻取蜀國的好機會, 恰好東邊的韓國也派兵入侵秦國, 秦國一時間難以應付。

群臣都在討論到底是先去攻取蜀國還是先解除韓國的問題,

秦國在很久之前就想要攻伐蜀國, 但是一直沒有找到合適的機會, 因為蜀國的地勢險要, 十分不易於攻取。 就當大家為這件事焦頭爛額的時候, 張儀站出來說要先解決秦國被韓國攻打的事情, 即先攻取韓國, 但是司馬錯卻在這個時候也站出來, 提出自己的想法, 應該是先攻打蜀國, 蜀國作為秦國的大後方, 擁有豐富的資源, 得到了蜀國自然就得到了楚國。

司馬錯 畫像

張儀和司馬錯就針對先哪個國家僵持不下, 最後秦王還是採納了司馬錯的意見, 事實證明, 司馬錯的確是個很有戰略眼光的人。

司馬錯帶領秦軍攻伐蜀國、攻伐楚國的這兩次戰爭在歷史上並不出名, 應該是當時白起、張儀的名聲太大了, 而且這兩場戰爭在當時都很稀鬆平常, 毫無名氣。 滅蜀, 為秦國帶來了很多利處, 可以說司馬錯的想法是相當正確的, 但是這一好處並不是在當時就得以體現, 直到很多年以後, 攻伐蜀國的好處才得以體現。

司馬錯果然很有先見之明,

一舉滅掉了蜀國, 而後又把巴國給解決了, 此舉擴大了秦國的版圖, 也使得秦國的人口立刻增加, 巴蜀之地作為秦國的糧倉, 為秦國提供了豐富的物資。

秦昭襄王二十七年, 司馬錯率軍伐楚, 奪取楚國黔中郡。

司馬錯攻楚之戰也是難得一見的漂亮的一戰, 避實擊虛, 是整個歷史上比較早的迂回戰術, 最後楚國成功收入秦國的版圖。 因此, 可以說司馬錯是個偉大的軍事家、政治家。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