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慈禧西狩時積極推動的新政,已取得一定效果,後來為何打折了?

庚子之變導致慈禧被迫西逃至西安, 一路上經歷了前所未有的慘痛經歷, 這促使她產生了實施新政的打算, 希望籍此實現強國、鞏固統治,

進而雪恥的目的。 此時慈禧推動新政的迫切心情和姿態, 也正好契合了公眾及官民的願望。 但實事求是地說, 推動新政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在具體操作時, 涉及很多龐雜、系統、困難的問題。 另外, 按照心理學分析, 一般人們經歷過劫難後, 思想和行為或多或少都會發生變化, 但變化能持續多久就不一定了, 這與其經歷的慘痛程度及後期價值觀的再認識有關。

辛醜年慈禧回鑾後, 確實開啟了實質性推動新政的行動, 也確實在不觸動其手中實權的前提下做了些許變革。 但作為滿清當時的最高統治者, 如果慈禧真能勵精圖治, 以身作則, 像日本明治天皇那樣與官民同甘共苦扎實推動新政改革, 那麼, 清末政權還真有可能多維持一些時間。 可令人遺憾的是, 慈禧這個人真的沒有什麼超越自我的精神, 庚辛之後, 清廷進入到新政改革的發軔階段, 但作為最高表率的慈禧, 顯然在震盪之後漸漸恢復了奢靡的本性, 並沒有像世界上其他國家一些成功改革者那樣的魄力,

所以, 最終只得扔下一個爛攤子, 撒手人寰了。

在慈禧的思想觀念中, 不論何時如果用國家利益和她的自身利益相比, 她總會毫不猶豫地選擇淩駕於國家利益之上。 例如, 在回鑾途中, 隨扈隊伍非常龐大, 據陳夔龍記載, 地方招待回鑾隊伍一頓飯就得擺上千桌,

這無疑給地方帶來了巨大的壓力, “行宮供奉包與禦廚尚無挑剔, 王公、樞部大臣亦無需索, 惟小官及差役人等肆擾不休。 午飯備一千二百桌, 實九百桌, 余私拆錢去;晚飯實備一千一百桌, 天寒搭棚設龜廚役用至千人;又宮內聽差沿途車馬、扛抬夫一千數百人, 幸無貽誤”。 慈禧不靠譜的行為, 還有常常因為一個念頭就讓地方官措手不及, 被迫耗費巨大的人力物力。 周馥就記載了這樣一件事:慈禧回鑾至邯鄲時, 有人提議遊山進香, 慈禧很感興趣, 這可嚇壞了周馥, 因為這意味著他必須變動前期預備的許多供張, 況且當時“宿店供應大缺”, 於是周馥急忙求見李蓮英大總管, 向李蓮英進言說:“今何時乃遊山耶?派員往敬香可也?”李蓮英急忙借機向慈禧進言說明此意,
慈禧才決定不親自去進香了。

其實, 當時慈禧推動改革的難度不能說不大, 但作為幾千年來一直的中央集權政府, 通常來講其最高統治者表率作用的效力是非常大的, 遠勝於一些西方所謂的典型民主國家。 可惜,慈禧並不是這樣的統治者,在其政治環境稍穩定後,她所決定發動的清末新政因為對其自身短期效益不大,所以很多新政一再被延誤。但有兩項改革推動的卻比較快,那就是廢除科舉建立新學和建設北洋常備軍,卻萬沒想到由於政治經濟方面的改革行動沒有及時跟上,所以,新學培養的新型人才和袁世凱建立的北洋新軍最終推翻了政治經濟落後的滿清政權。如果慈禧再晚死幾年,當她面對革命黨和北洋新軍共同來趕她下臺時,她會做何感想。遺憾的是,慈禧在徹底玩兒大清的最後一刻到來之前,就及時地閉上了眼睛,不知這是她的福還是禍!

可惜,慈禧並不是這樣的統治者,在其政治環境稍穩定後,她所決定發動的清末新政因為對其自身短期效益不大,所以很多新政一再被延誤。但有兩項改革推動的卻比較快,那就是廢除科舉建立新學和建設北洋常備軍,卻萬沒想到由於政治經濟方面的改革行動沒有及時跟上,所以,新學培養的新型人才和袁世凱建立的北洋新軍最終推翻了政治經濟落後的滿清政權。如果慈禧再晚死幾年,當她面對革命黨和北洋新軍共同來趕她下臺時,她會做何感想。遺憾的是,慈禧在徹底玩兒大清的最後一刻到來之前,就及時地閉上了眼睛,不知這是她的福還是禍!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