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成都劉備惠陵真是假的?傳諸葛亮將其真身與甘夫人秘葬重慶奉節

成都惠陵是劉備的“弓劍塚”?

本文作者 倪方六

民間有一種說法, 成都劉備的惠陵是假的, 劉備真身並沒有埋在裡面。

怎麼回事?原來, 劉備于章武三年(西元223年)四月二十四, 死在今重慶奉節那邊白帝城永安行宮。 這四月二十四是陽曆6月10號, 這個時候重慶奉節已很熱了。 劉備的遺體必須儘快處理下地, 已不允許花個把月時間往成都運了。

(劉備臨終向丞相諸葛亮托孤, 交代後事, 現代影視再現)

但是, 如果不運葬成都, 又與禮制不符, 連皇帝死後都不能葬回國都, 不只會讓皇族難過難堪, 也會嚴重打擊朝臣的信心和蜀漢子民的愛國熱情。

在時局動盪不安之秋, 為了穩定人心, 傳丞相諸葛亮將劉備使用的弓劍、衣著放在棺材內, 運回成都, 在國都附近建陵。

正好, 劉備寵愛的甘夫人棺柩, 也從南郡遷運到了白帝城, 當時也暫殯永安。 劉備生前與甘夫人有“死同穴”的想法,

諸葛亮便將他們一起, 秘葬在奉節——成都的惠陵是座假墳, 是劉備的“弓劍塚”, 此說悄悄地流傳到了民間。

(甘夫人, 現代影視形象)

(劉備彌留之際)

劉備的惠陵不是其真身墓, 還有碑文為證。 《全蜀藝文志》中有一篇文章, 叫《重修先主廟記》, 作者是宋朝人任淵, 上有這樣的文字——

“成都之南三裡所, 邱阜巋然曰惠陵者, 實昭烈弓劍所藏之地, 有廟在其東, 所從來遠矣。 大殿南向, 昭烈弁冕臨之。 東夾室以袝後主, 而西偏稍南又有別廟, 忠武侯在焉。 老柏參天, 氣象甚古, 詩人嘗為賦之。 ”

(成都武侯祠)

上面這段文字中, “惠陵者, 實昭烈弓劍所藏之地。 ”已很明確地說, 惠陵裡面埋葬的不是劉備的屍體, 而是昭烈皇帝的弓劍。

那麼, 劉備用過弓劍嗎?弓、劍都是三國時期仍在使用的常規性冷兵器, 就如現在軍中使用的槍炮一樣, 是必備的。 從《三國演義》上可知, 劉備使用的劍也很厲害,

名為“雙股劍”, 是劉備當年起兵時鑄造的, 關羽、張飛的兵器也都是這個時候同爐造出。

(成都劉備惠陵)

“雙股劍”的來源還有一段故事呢, 是當時“中山大商”, 如果是在現在就可能上福布斯富豪榜的當地超級款爺張世平、蘇雙資助的。 《三國演義》第一回是這樣說的——

“玄德請二人(張世平、蘇雙)到莊,置酒管待,訴說欲討賊安民之意。二客大喜,願將良馬五十匹相送;又贈金銀五百兩,鑌鐵一千斤,以資器用。玄德謝別二客,便命良匠打造雙股劍。雲長造青龍偃月刀,又名“冷豔鋸”,重八十二斤。張飛造丈八點鋼矛。各置全身鎧甲。”

(武侯祠堂碑記)

劉備當年所使兵器到底叫不叫“雙股劍”,無法考證,《三國演義》畢竟是小說。除了劍,比較可靠的說法,劉備隨身兵器則是一柄短矛。這些隨身兵器,傳說當全部埋葬到了成都的惠陵中。

明人張時徹在《諸葛武侯祠堂碑記》中,也提出了惠陵是“弓劍塚”的觀點——

“成都府南三裡所,邱阜巋然,是曰惠陵,昭烈弓劍寔藏焉。”

(成都惠陵陵山)

“弓劍塚”,是中國古代一種最特殊的陵墓。

傳說黃帝的墓便是座弓劍塚,裡面只有他用過劍和穿過的鞋。

據司馬遷《史記?五帝本紀》,“黃帝崩,葬橋山。”既然葬在橋山,墓怎麼又會是空的,只有東西不見身?

(黃帝陵)

《史記》正義引《列仙傳》,解答了這一疑問:“軒轅自擇亡日與群臣辭。還葬橋山,山崩,棺空,唯有劍舄(舄 xì,古代貴族穿的木底鞋)在棺焉。”

除了“弓劍塚”,還有惠陵是“衣冠塚”的說法。

清末民初人、曾在四川任職的徐心餘在《蜀遊聞見錄》中,直接以《衣冠陵》為題描寫惠陵——

“夫昭烈崩於白帝城之永安宮,盡人知之,夔城左右不聞有昭烈墓,當然歸葬成都。而稱之曰衣冠陵,何也?前期列入祀典亦稱之曰衣冠陵,想必有所依據”。

(劉備結拜兄弟張飛墓)

當年政府舉辦的劉備祭祀大典,場面隆重,官方祭文中亦曾出現過惠陵為“衣冠陵”的說法。

衣冠塚這樣的假墳,在中國民間葬俗中很有地位,在古代民間也很流行。惠陵是衣冠塚的說法,很可能是在“弓劍塚”傳說的基礎上產生的,只要墓裡埋葬的不是屍身,都可以叫衣冠塚。

“弓劍塚”和“衣冠塚”是在中國民間流行的兩種特別陵墓,出於祭祀的需要而堆出來的,均非真身葬處,至於惠陵到底是“弓劍塚”,還是“衣冠塚”,要等惠陵正式考古發掘以後,才可能有答案。

(成都惠陵導遊說明)

“玄德請二人(張世平、蘇雙)到莊,置酒管待,訴說欲討賊安民之意。二客大喜,願將良馬五十匹相送;又贈金銀五百兩,鑌鐵一千斤,以資器用。玄德謝別二客,便命良匠打造雙股劍。雲長造青龍偃月刀,又名“冷豔鋸”,重八十二斤。張飛造丈八點鋼矛。各置全身鎧甲。”

(武侯祠堂碑記)

劉備當年所使兵器到底叫不叫“雙股劍”,無法考證,《三國演義》畢竟是小說。除了劍,比較可靠的說法,劉備隨身兵器則是一柄短矛。這些隨身兵器,傳說當全部埋葬到了成都的惠陵中。

明人張時徹在《諸葛武侯祠堂碑記》中,也提出了惠陵是“弓劍塚”的觀點——

“成都府南三裡所,邱阜巋然,是曰惠陵,昭烈弓劍寔藏焉。”

(成都惠陵陵山)

“弓劍塚”,是中國古代一種最特殊的陵墓。

傳說黃帝的墓便是座弓劍塚,裡面只有他用過劍和穿過的鞋。

據司馬遷《史記?五帝本紀》,“黃帝崩,葬橋山。”既然葬在橋山,墓怎麼又會是空的,只有東西不見身?

(黃帝陵)

《史記》正義引《列仙傳》,解答了這一疑問:“軒轅自擇亡日與群臣辭。還葬橋山,山崩,棺空,唯有劍舄(舄 xì,古代貴族穿的木底鞋)在棺焉。”

除了“弓劍塚”,還有惠陵是“衣冠塚”的說法。

清末民初人、曾在四川任職的徐心餘在《蜀遊聞見錄》中,直接以《衣冠陵》為題描寫惠陵——

“夫昭烈崩於白帝城之永安宮,盡人知之,夔城左右不聞有昭烈墓,當然歸葬成都。而稱之曰衣冠陵,何也?前期列入祀典亦稱之曰衣冠陵,想必有所依據”。

(劉備結拜兄弟張飛墓)

當年政府舉辦的劉備祭祀大典,場面隆重,官方祭文中亦曾出現過惠陵為“衣冠陵”的說法。

衣冠塚這樣的假墳,在中國民間葬俗中很有地位,在古代民間也很流行。惠陵是衣冠塚的說法,很可能是在“弓劍塚”傳說的基礎上產生的,只要墓裡埋葬的不是屍身,都可以叫衣冠塚。

“弓劍塚”和“衣冠塚”是在中國民間流行的兩種特別陵墓,出於祭祀的需要而堆出來的,均非真身葬處,至於惠陵到底是“弓劍塚”,還是“衣冠塚”,要等惠陵正式考古發掘以後,才可能有答案。

(成都惠陵導遊說明)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