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真傳一刻——第106期:邢洪起-脈針探討

現在有的醫生只會扎針不會開藥, 或者只會開藥不會扎針, 脈理一定不通!

“升降出入,無器不有”, “非出入,則無以生長壯老已;非升降,則無以生長化收藏”,

站在氣機的層面上, 針藥的治療是可以通約的。

本文介紹的邢洪起老師尤善脈針, 對人體氣機升降出入和氣化的過程有很深的體會, 雖言探討脈針, 但背後談及的均為醫理。 細讀此文, 必有受益。

今天晚上有幸和大家一起探討交流。

交流的話題是脈針, 顧名思義, 脈針就是脈和針結合在一起。 這個話題說起來挺大, 一下子也說不完, 就是給大家做個簡單的介紹。

我不知道大家平時針灸或推拿時以什麼為依據, 我只說一下自己的看法。 《靈樞經》裡說:“凡將用針,必先診脈,視氣之劇易,乃可以治也”。 《素問》裡也說:“不曰針法, 而曰針道,言針當順氣血往來之道”, 又曰“察色按脈先別陰陽”。 其實古人給我們指出來一條路:扎針的時候, 以辨證為基礎, 以舌脈症四診合參為基礎。 先別陰陽, 就說一個病, 至少要先辨清虛實順逆, 然後才可以下針, 這樣下針, 它就有補瀉。 不知道虛實, 無從談及補瀉;不知道經絡順逆, 更無從談起是順是逆。

一、我對脈的理解

先簡單地從脈說起,

就說我對脈的理解, 然後再說如何把脈與針相對應起來。 我們說脈, 不是說成一個病, 不是通過一個脈去摸他是什麼病。 我們摸脈是在摸什麼呢?摸的是病機, 一個整體的病機, 就是人的氣血在人體內升降出入迴圈的一個病機。

借助《易經》的幾個術語說一下脈理。 我們說這個脈, 其實他是一個整體, 是對一個患者整體綜合的辨證分析, 然後根據這個辨證分析去用針去用藥。 從哪著手呢, 無極, 就說借助適用性原理, 天地混濛, 虛無生一氣。 就是我們中醫教科書裡的整體觀念, 這整體觀念以後就是太極, 整體說的是一。 在這個整體過程當中分陰陽, 就是兩儀。 是說一氣以後, 清則升, 濁則降。

脈, 左脈和右脈, 最關鍵的就是三才。

這個三才, 不是說天人地整體結合的一個三才, 這個三才, 在脈裡面是非常關鍵, 因為它是一個依據, 一個標準。 你只有在這個基礎上才能去區分, 分完後才能辨別是有病還是沒病?是病在陽還是病在陰?所以三才非常重要。

掌握三才以後就是四象, 即氣血在人體內的升降出入。

然後是到了五行, 五行分開來講, 是金木水火土。 其實五行合起來以後, 它是說人體的氣機, 就說整個氣在人身上迴圈到某一個方位, 某一個位置, 所代表某一個狀態, 我們稱之為五行。 合起來, 是一個整體, 是一個一;分開以後, 還是一個五行。

四象和五行, 四象運轉以後就是五行。 左尺脈主升, 右寸脈主降, 右尺脈主入, 左寸脈主出。 但這是以中焦為基礎的,

沒有中焦的運化, 就沒有升降出入。

再說六氣, 六氣在脈裡面是有對應的。 六氣, 說起來還是風寒暑濕燥火, 就是人立於天地之間, 上面是天, 下面是地, 地氣上升, 天氣下降, 人在天地之間, 感受天地氣機的感應。 所以六氣, 籠統的說, 就是陰陽的進退。 我們摸脈, 總體辨的就是一個陰陽。 氣血在人體內迴圈, 摸脈可以摸出來氣血在人體循環的哪個環節出了問題, 哪個環節出了問題, 你在哪個環節輕微的松一下, 讓氣血恢復周流即可。

摸脈的時候, 摸血液在血管中流動的變化, 摸什麼, 首先是摸血管的寬度、深度、力度、速度、上下、左右、內外, 然後取類比象, 分析病機。 我們摸脈就是通過這幾項分析一個病症, 以浮沉遲數為總綱, 四季法則為總要,臟腑本性為標準。通過脈去辨證,辨病機,通過病機分析證,然後治療。還一個就是脈絡和脈管,就是經絡的意思。其實是在摸氣機在人體整體循環的一個過程,氣機在人體循環,分開後是陰陽,再分開是四象,再分是五行、六氣,合起來還是一個整體,還是從無極劃分太極,到無極的一個過程。

中醫講的是氣化,扎針講氣化。什麼是氣化呢?打個比方,我們把一根針分解,切開是兩半,再分四半,無限分解是什麼呢,是誇克,再分是什麼呢?針無限分解,最後什麼也沒有,是空氣,所以說你分是無形,合起來以後就成形,是一個針。我們今天說脈是一個整體,一個氣化的過程。然後我們所有的病就兩種,要不在陰、要不在陽;要不虛、要不實;左陰出於陽,右,陽入于陰。一個地氣上升,一個天氣下降,這一切在中焦淡滲的情況下,在無形無端的運化。我們在治療的時候,只是找在這兩個過程中,哪個環節出了問題,就處理哪個環節就可以。

比方說,普通的頸椎病,頭暈,有兩種原因,一個腦供血不足,影響壓迫,左寸脈沉相,另一種情況,氣血在上,右脈不降,弦脈也能頭暈。這就是一個病,都是頸椎病,都有頭暈的症狀,如果不辨證就治療,都用一個方法,那麼一個不升,一個不降,這個頭暈能治好嗎?用一個針法能不能達到治癒?肯定不行。最起碼左脈不升,氣血瘀滯在下面上不去,首先打開大椎、風府穴,就可以治療這種疾病。氣血瘀滯在上面不降,影響寸脈大,尺脈小,氣血瘀滯在上面,肯定是越供血越難受,這時只能是往下降。治頭暈什麼時候用風府,什麼時候用曲骨,一個風府,一個曲骨,他倆雖然不同的經絡,一個在上,一個在下,不同的穴位,都能治這個頭暈的症狀,都是頸椎病,可病因病機不一樣。如果辨證不清,用一種方法治療,效果就不好。

二、脈絡

我們剛才說的是脈,然後說下脈絡。人身上有十二經脈、任脈、督脈,也可以說是十四經脈。督脈統諸陽之脈,任脈統諸陰之脈。十二經脈中有一個非常奇妙的組合。我們人體氣血是無時無刻都在升降出入過程中迴圈、運行。通過什麼運化、通過什麼氣化?通過經絡、經脈、氣血、氣血循環。

看看十二經絡走向,第一個迴圈肺經從胸走手,是出的過程;肺經接大腸經,從手走頭,是入的過程;大腸經接胃經,從頭走足,是降的過程;胃經接脾經,從足走胸,是升的過程。這個組合中包含升降出入。在這一個組合中,所表現的道理是先天。第二個組合,心經、小腸經、膀胱經、腎經,如果說單純分開以後,大家看是不是這個規律,它包含是不是也是升降出入。第三個組合,心包經、三焦經、膽經、肝經,其中蘊含的又是什麼道理。

大家看這三個組合,從中醫的角度怎麼區分?我個人理解,這三個組合內含天地之道,天地運化之通道,裡面包含先天後天運化通道。我們扎針的時候有沒有考慮過有機地運用這個規律去治病,我們是不是通過摸脈,通過望聞問切,四診合參,具體的分辨病是在先天還是在後天,是少陰還是趺陽?還是走一個通道?

所有的治療都是在辨證的基礎上去治療。最起碼脈是不升還是不降,是不出還是不入?升降出入有四大穴位,有陰陵、陽陵、內關、外關。什麼時候用是關鍵,辨證是關鍵。

我們人體是以水火立極,治療時要求心腎相交、水火既濟。根據天氣來說,上面是心是火,下面是腎是水。火要下行歸腎,腎水要霧化要上升。天上是太陽,陽光往下照射大地,到了土地,熱氣往下滲透到地下水,地下水水溫加熱,逐漸積累熱量,熱量上升到土地,從土地上浮歸於天上。人體氣血循環也是這個過程。

比方說左尺脈是精血,精血要化成動力、化成氣,化成氣後,地氣要升,升到天上以後,雨要下降,要下降有尺脈收藏,由關脈運化。我們在治病過程中利用天地交合的規律。

古時穴位都是和陰陽、五行結合在一起的。每個穴位取名都有自己的意義,取穴的名字有天、地、日、月、星辰、海、山、丘陵、河谷、溪流。把我們身體比做自然,觀天看地,比作自然,應用自然,結合自然規律來分析推演病理病因病機,然後結合這些去用針治療。

三、脈象與針灸

針灸有很深的理論支援,正常情況下,治療過程中,一個穴位分三個層次八個方向。

1、針灸舉例

舉個小病例,拿經常見到的一個症狀:眼睛乾澀來說,眼睛乾澀,我們通常會理解第一:腎精血的不足;第二:有點上火,為什麼上火呢,顧名思義就是水太少,正常情況下摸脈的時候尺脈比較空虛,精血不足,寸脈比較浮大。這樣我們辨證清晰以後,通過脈象用針用藥都可以治療。

像第一個,腎精不足,虛火上炎,這時候應該補腎,補腎怎麼補?是不是紮了太溪就能補?是補不上的,因為說腎虛,虛則補其母,我們要從哪補?我們要從金補,金生水,要從肺上補。這第一針呢,我們取太淵,第二針取太溪。入太淵,肺氣宣而降,肺氣宣開了往哪降?往腎裡降,太淵和太溪,金生水;然後腎水不足以後,上面有虛火,虛火怎麼辦?取外關穴。這樣針對這個病因,這個脈象,你就這麼治療,取三個穴位,太淵、太息、外關,你只要辨證清晰以後,這三個穴位,正常情況下,可以說立竿見影。

再舉一個外感氣管炎患者的例子,那麼病在表,左脈可能是浮,如果有寒的話左脈可能是緊;然後說肺氣不降以後呢,氣管不好,右寸脈浮,因為右寸脈主浮澀而短是正常之脈,浮細而長,就是肺氣上逆而不降,這個時候你直接根據脈象就可以去調整,紮一針左側的制汙穴,一定要紮皮,紮表,因為病在浮,只能是淺紮皮針。然後右側不降呢,肺衛主降,肺是通過膽胃而降,你紮一針足三裡,如果說是這種症狀這種脈象,基本上紮這兩針他的氣管炎症狀當下就可緩解治癒。

2、脈象的分析

剛才我們說到分析脈象,怎麼去分析它是正常不正常,我們說說這個問題。這個是很關鍵的,就是你怎麼去區分患者有病沒病。首先我們通過五臟的本性去分析,然後從四季去入手。

打個比方說,心主血脈,他正常脈象就是浮大而寬,然後不浮大而寬,沉細,肯定是不足;浮的太過以後呢,肯定也是一個病:就是通過這個臟器功能、本位去分析。

比方說肝的正常脈象,脈位在中,肝主血應充實,肝主升法應略有弦象。

那麼腎的脈象呢,腎藏精,正常脈象就是沉濡而實,如果說浮了起來以後呢,那肯定陰不斂陽,精血太虧,升發不上去,不能收藏不能升發;然後說太沉了以後呢,那肯定是虛、不足。

我們通過他的這個病例去分析病位,如果說右寸脈主收斂、下降,那麼他的脈象就是浮澀而短,浮長或者是浮滑,都是它的病脈。右寸脈不降,你怎麼去治療呢?首先呢你知道肺怎麼讓它降,它是宣而降,你先宣開取太淵。宣開後你怎麼去降?通過膽位去降,紮三裡也能把肺氣降下來,如果你紮豐隆,有痰呢,你也可以降下來。

你通過脈去摸出來他的瘀滯在什麼位置,找到這個瘀滯點找到病因後,先把疾病前端的路打開,讓氣血能夠正常巡環。如果脈是左尺脈浮,脈不升,在不升的基礎上要辨清他是腎水太少、是虛,還是是乙木陷於癸水,下麵有火。是濕、是寒、是虛,通過脈象遲、數、浮、沉,分析病機。不升,該補水的就太溪,該補火的就丘墟,通過陰陵泉他就往上升。升起來之後,足經陰經的升要上面陽經的配合,配合陽經的升,就是剛才我們說的三個迴圈。

3、取穴的規律

簡單說一下取穴,穴位不是隨便取,和藥是一個規律。陰經取了穴,陽經也要取。或者兩陰一陽,或者兩陽一陰,配合取穴。以前我們開方藥時有一個說法,藥過十三百病不沾。同樣用針取穴時也有它的數,用針更講的是數術。不是扎針越多越好,紮二十針、三十針,不是這樣。能用最少的針去解決問題,這是最好的事。

如左關脈(肝脈)瘀滯升不上去,浮了起來。浮起來後說明肝血虧,陰不斂陽,是氣的瘀滯,是肺陰克制太過。

同一個病例,通過五行關係去找他和誰有關係。打比方說,肝出了問題,左關脈出了問題,如果是瘀滯以後,他是實證的現象。從脈上從症狀上分析他是實證,本應是金克木,他是實證後還能金克木嗎?反過來會木火刑金,木又克土,肝瘀滯後,木克土會不會更嚴重?同樣道理,肝經的瘀滯,如果肝血不足,太沉,肝太虛,金木克伐太過,土辱木。

所以分析病時,從幾個方位分析,從五行角度理解。我們通過用五行去調整、去治療,用針做五行,要做到點要做細。因為五行分開講,分陰五行和陽五行,有氣之五行,有血之五行。很簡單例子,我們同樣說肝是木,膽是木,胃是土,脾是土。一個陽木,一個陰木,一個陽土,一個陰土。肝主升發,脾主升清,一個木,一個土,他們怎麼去相克?膽主木,胃主土,胃主降,膽也主降,他們怎麼相克?這裡有個規律,叫順生逆克。肝和脾是不相克的,胃和膽也是不相克的。順生逆克,肝的升發克是胃土的下降。大家要把五行的逆順要理清楚,用針的時候要用到實處。所以有句話叫肝隨脾升,胃隨膽降。紮陰陵泉能升脾也能升肝,紮陽陵泉也能降膽也能降胃。

知道這些規律以後,通過陰陽五行,去驗證分析治療,分析出病機後,用五行去治療。打比方說,一個胃寒胃病,胃寒他不降,這樣一個胃的寒痛怎麼去治療。首先,胃虛,虛則補其母,補火,陰陽相生取小腸經,後溪穴透勞宮,是治療胃虛、胃寒最常用的穴位。

原版文字整理:馬增斌 聶文彬 鞏本遼 小鮑 鄧同安 蔡果宏

編 輯:朱麗莉

聲明:

本文章來源於邢洪起老師2015年2月25日在灸推拿論壇的講課,由“中醫家”委託中醫志願者整理為文字稿。中醫線上論壇聯盟提供支援。

歡迎投稿:zcyk@zhongyijia.com.cn

四季法則為總要,臟腑本性為標準。通過脈去辨證,辨病機,通過病機分析證,然後治療。還一個就是脈絡和脈管,就是經絡的意思。其實是在摸氣機在人體整體循環的一個過程,氣機在人體循環,分開後是陰陽,再分開是四象,再分是五行、六氣,合起來還是一個整體,還是從無極劃分太極,到無極的一個過程。

中醫講的是氣化,扎針講氣化。什麼是氣化呢?打個比方,我們把一根針分解,切開是兩半,再分四半,無限分解是什麼呢,是誇克,再分是什麼呢?針無限分解,最後什麼也沒有,是空氣,所以說你分是無形,合起來以後就成形,是一個針。我們今天說脈是一個整體,一個氣化的過程。然後我們所有的病就兩種,要不在陰、要不在陽;要不虛、要不實;左陰出於陽,右,陽入于陰。一個地氣上升,一個天氣下降,這一切在中焦淡滲的情況下,在無形無端的運化。我們在治療的時候,只是找在這兩個過程中,哪個環節出了問題,就處理哪個環節就可以。

比方說,普通的頸椎病,頭暈,有兩種原因,一個腦供血不足,影響壓迫,左寸脈沉相,另一種情況,氣血在上,右脈不降,弦脈也能頭暈。這就是一個病,都是頸椎病,都有頭暈的症狀,如果不辨證就治療,都用一個方法,那麼一個不升,一個不降,這個頭暈能治好嗎?用一個針法能不能達到治癒?肯定不行。最起碼左脈不升,氣血瘀滯在下面上不去,首先打開大椎、風府穴,就可以治療這種疾病。氣血瘀滯在上面不降,影響寸脈大,尺脈小,氣血瘀滯在上面,肯定是越供血越難受,這時只能是往下降。治頭暈什麼時候用風府,什麼時候用曲骨,一個風府,一個曲骨,他倆雖然不同的經絡,一個在上,一個在下,不同的穴位,都能治這個頭暈的症狀,都是頸椎病,可病因病機不一樣。如果辨證不清,用一種方法治療,效果就不好。

二、脈絡

我們剛才說的是脈,然後說下脈絡。人身上有十二經脈、任脈、督脈,也可以說是十四經脈。督脈統諸陽之脈,任脈統諸陰之脈。十二經脈中有一個非常奇妙的組合。我們人體氣血是無時無刻都在升降出入過程中迴圈、運行。通過什麼運化、通過什麼氣化?通過經絡、經脈、氣血、氣血循環。

看看十二經絡走向,第一個迴圈肺經從胸走手,是出的過程;肺經接大腸經,從手走頭,是入的過程;大腸經接胃經,從頭走足,是降的過程;胃經接脾經,從足走胸,是升的過程。這個組合中包含升降出入。在這一個組合中,所表現的道理是先天。第二個組合,心經、小腸經、膀胱經、腎經,如果說單純分開以後,大家看是不是這個規律,它包含是不是也是升降出入。第三個組合,心包經、三焦經、膽經、肝經,其中蘊含的又是什麼道理。

大家看這三個組合,從中醫的角度怎麼區分?我個人理解,這三個組合內含天地之道,天地運化之通道,裡面包含先天後天運化通道。我們扎針的時候有沒有考慮過有機地運用這個規律去治病,我們是不是通過摸脈,通過望聞問切,四診合參,具體的分辨病是在先天還是在後天,是少陰還是趺陽?還是走一個通道?

所有的治療都是在辨證的基礎上去治療。最起碼脈是不升還是不降,是不出還是不入?升降出入有四大穴位,有陰陵、陽陵、內關、外關。什麼時候用是關鍵,辨證是關鍵。

我們人體是以水火立極,治療時要求心腎相交、水火既濟。根據天氣來說,上面是心是火,下面是腎是水。火要下行歸腎,腎水要霧化要上升。天上是太陽,陽光往下照射大地,到了土地,熱氣往下滲透到地下水,地下水水溫加熱,逐漸積累熱量,熱量上升到土地,從土地上浮歸於天上。人體氣血循環也是這個過程。

比方說左尺脈是精血,精血要化成動力、化成氣,化成氣後,地氣要升,升到天上以後,雨要下降,要下降有尺脈收藏,由關脈運化。我們在治病過程中利用天地交合的規律。

古時穴位都是和陰陽、五行結合在一起的。每個穴位取名都有自己的意義,取穴的名字有天、地、日、月、星辰、海、山、丘陵、河谷、溪流。把我們身體比做自然,觀天看地,比作自然,應用自然,結合自然規律來分析推演病理病因病機,然後結合這些去用針治療。

三、脈象與針灸

針灸有很深的理論支援,正常情況下,治療過程中,一個穴位分三個層次八個方向。

1、針灸舉例

舉個小病例,拿經常見到的一個症狀:眼睛乾澀來說,眼睛乾澀,我們通常會理解第一:腎精血的不足;第二:有點上火,為什麼上火呢,顧名思義就是水太少,正常情況下摸脈的時候尺脈比較空虛,精血不足,寸脈比較浮大。這樣我們辨證清晰以後,通過脈象用針用藥都可以治療。

像第一個,腎精不足,虛火上炎,這時候應該補腎,補腎怎麼補?是不是紮了太溪就能補?是補不上的,因為說腎虛,虛則補其母,我們要從哪補?我們要從金補,金生水,要從肺上補。這第一針呢,我們取太淵,第二針取太溪。入太淵,肺氣宣而降,肺氣宣開了往哪降?往腎裡降,太淵和太溪,金生水;然後腎水不足以後,上面有虛火,虛火怎麼辦?取外關穴。這樣針對這個病因,這個脈象,你就這麼治療,取三個穴位,太淵、太息、外關,你只要辨證清晰以後,這三個穴位,正常情況下,可以說立竿見影。

再舉一個外感氣管炎患者的例子,那麼病在表,左脈可能是浮,如果有寒的話左脈可能是緊;然後說肺氣不降以後呢,氣管不好,右寸脈浮,因為右寸脈主浮澀而短是正常之脈,浮細而長,就是肺氣上逆而不降,這個時候你直接根據脈象就可以去調整,紮一針左側的制汙穴,一定要紮皮,紮表,因為病在浮,只能是淺紮皮針。然後右側不降呢,肺衛主降,肺是通過膽胃而降,你紮一針足三裡,如果說是這種症狀這種脈象,基本上紮這兩針他的氣管炎症狀當下就可緩解治癒。

2、脈象的分析

剛才我們說到分析脈象,怎麼去分析它是正常不正常,我們說說這個問題。這個是很關鍵的,就是你怎麼去區分患者有病沒病。首先我們通過五臟的本性去分析,然後從四季去入手。

打個比方說,心主血脈,他正常脈象就是浮大而寬,然後不浮大而寬,沉細,肯定是不足;浮的太過以後呢,肯定也是一個病:就是通過這個臟器功能、本位去分析。

比方說肝的正常脈象,脈位在中,肝主血應充實,肝主升法應略有弦象。

那麼腎的脈象呢,腎藏精,正常脈象就是沉濡而實,如果說浮了起來以後呢,那肯定陰不斂陽,精血太虧,升發不上去,不能收藏不能升發;然後說太沉了以後呢,那肯定是虛、不足。

我們通過他的這個病例去分析病位,如果說右寸脈主收斂、下降,那麼他的脈象就是浮澀而短,浮長或者是浮滑,都是它的病脈。右寸脈不降,你怎麼去治療呢?首先呢你知道肺怎麼讓它降,它是宣而降,你先宣開取太淵。宣開後你怎麼去降?通過膽位去降,紮三裡也能把肺氣降下來,如果你紮豐隆,有痰呢,你也可以降下來。

你通過脈去摸出來他的瘀滯在什麼位置,找到這個瘀滯點找到病因後,先把疾病前端的路打開,讓氣血能夠正常巡環。如果脈是左尺脈浮,脈不升,在不升的基礎上要辨清他是腎水太少、是虛,還是是乙木陷於癸水,下麵有火。是濕、是寒、是虛,通過脈象遲、數、浮、沉,分析病機。不升,該補水的就太溪,該補火的就丘墟,通過陰陵泉他就往上升。升起來之後,足經陰經的升要上面陽經的配合,配合陽經的升,就是剛才我們說的三個迴圈。

3、取穴的規律

簡單說一下取穴,穴位不是隨便取,和藥是一個規律。陰經取了穴,陽經也要取。或者兩陰一陽,或者兩陽一陰,配合取穴。以前我們開方藥時有一個說法,藥過十三百病不沾。同樣用針取穴時也有它的數,用針更講的是數術。不是扎針越多越好,紮二十針、三十針,不是這樣。能用最少的針去解決問題,這是最好的事。

如左關脈(肝脈)瘀滯升不上去,浮了起來。浮起來後說明肝血虧,陰不斂陽,是氣的瘀滯,是肺陰克制太過。

同一個病例,通過五行關係去找他和誰有關係。打比方說,肝出了問題,左關脈出了問題,如果是瘀滯以後,他是實證的現象。從脈上從症狀上分析他是實證,本應是金克木,他是實證後還能金克木嗎?反過來會木火刑金,木又克土,肝瘀滯後,木克土會不會更嚴重?同樣道理,肝經的瘀滯,如果肝血不足,太沉,肝太虛,金木克伐太過,土辱木。

所以分析病時,從幾個方位分析,從五行角度理解。我們通過用五行去調整、去治療,用針做五行,要做到點要做細。因為五行分開講,分陰五行和陽五行,有氣之五行,有血之五行。很簡單例子,我們同樣說肝是木,膽是木,胃是土,脾是土。一個陽木,一個陰木,一個陽土,一個陰土。肝主升發,脾主升清,一個木,一個土,他們怎麼去相克?膽主木,胃主土,胃主降,膽也主降,他們怎麼相克?這裡有個規律,叫順生逆克。肝和脾是不相克的,胃和膽也是不相克的。順生逆克,肝的升發克是胃土的下降。大家要把五行的逆順要理清楚,用針的時候要用到實處。所以有句話叫肝隨脾升,胃隨膽降。紮陰陵泉能升脾也能升肝,紮陽陵泉也能降膽也能降胃。

知道這些規律以後,通過陰陽五行,去驗證分析治療,分析出病機後,用五行去治療。打比方說,一個胃寒胃病,胃寒他不降,這樣一個胃的寒痛怎麼去治療。首先,胃虛,虛則補其母,補火,陰陽相生取小腸經,後溪穴透勞宮,是治療胃虛、胃寒最常用的穴位。

原版文字整理:馬增斌 聶文彬 鞏本遼 小鮑 鄧同安 蔡果宏

編 輯:朱麗莉

聲明:

本文章來源於邢洪起老師2015年2月25日在灸推拿論壇的講課,由“中醫家”委託中醫志願者整理為文字稿。中醫線上論壇聯盟提供支援。

歡迎投稿:zcyk@zhongyijia.com.cn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